因思杜陵梦下一句是什么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因思杜陵梦下一句是什么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因思杠陵夢,鳧雁滿回塘。 商山早行 (溫庭筠·五言)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釋】 動征鐸:震動出行的鈴鐺。征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 槲:一種落葉喬木。 枳: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驛墻:驛站的墻壁。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這句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杜陵:在長安城南,因漢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商山。這句說:因而思想起在長安時的夢境。 鳧(音符):野鴨?;靥粒喊哆厪澢暮?。這句寫的就是“杜陵夢”的夢境。 【解說】 這是一首抒發個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開頭兩句寫早行引起了對故鄉遙念。中間四句寫景,處處突現一個“早”字。末尾二句說雖然途中觀賞著景色,但頭腦中卻在回想著“鳧雁滿回塘”的“杜陵夢”境,表達了對長安的留戀之情和孤獨失意之感?!半u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二句,把幾個名詞排列連綴起來,構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圖景,向為傳誦的名句。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的故鄉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岸帕陦簟?,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首尾照應,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霸缧小敝芭c“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商山早行》溫庭筠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賞析】這首詩準確寫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聯系溫庭筠生平,他曾任隋縣尉,徐商鎮襄陽,他被辟為巡官。據夏承燾《溫飛卿系年》,這兩件事均發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當年溫庭筠四十八歲。自長安赴隋縣,當道出商山。此詩當是溫庭筠此次離開長安赴襄陽投奔徐商經過商山時所作。溫庭筠雖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視之為故鄉。他久困科場,年近五十又為生計所迫出為一縣尉,說不上有太好心緒,且去國懷鄉之情在所不免。
杜陵:在長安城南,因漢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商山。這句說:
因思杜陵夢下一句:鳧雁滿回塘商山早行[作者] 溫庭筠 [全文]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1、“杜陵”典故:史籍中明確標明籍貫在杜陵的名家,最早者當數秦代的程邈。程邈字元岑,下杜即今少陵原畔杜曲人。他原為杜縣抄寫文書的隸人(胥吏),受職業影響,喜愛研究文字,后因觸犯律令,被捕入獄。秦代統一文字,通用小篆,書寫麻煩,難于速成。程邈在獄中“覃思十年,損益小篆”(《法書要錄·書斷》),潛心整理出比小篆簡便易書的文字3000多個,上奏朝廷。秦始皇看到后非常高興,命令頒布施行。這些文字出自隸人之手,故稱“秦隸”。西漢時,秦隸經過發展,改象形為筆畫,改圓轉筆畫為方折,成為一種全新的書體,就是“漢隸”。從小篆到秦隸、漢隸,是中國文字演進史上一次最重大最深刻的變革,史稱“隸變”。程邈作為一位文字學家,在這次變革中處于前驅地位,功不可沒。西漢建都長安,特別是杜陵縣設置以后,杜陵原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優勢立刻顯現出來。當地杜氏家庭,乃西周杜伯國的后裔,涌現出了御史大夫杜延年、議郎杜欽等名臣。韋氏從東方鄒地(今山東鄒縣)徙至杜陵,逐漸繁衍成為名門望族,韋賢和韋玄成父子均官至丞相。杜陵的張氏、蘇氏家族也很有名。張氏家族出了法學家張湯、軍事家張安世;蘇氏家族出了軍事家蘇建、愛國志士蘇武。蘇武字子卿,漢武帝時以中郎將身份,率領使團出使匈奴。匈奴單于為達到政治目的,將他扣押并誘逼其投降。蘇武熱愛祖國,寧死不屈,表現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匈奴單于惱羞成怒,把他放逐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牧羊,整整十九年,過著非人的生活,直到漢昭帝時方回到長安。唐代詩人陳羽有詩稱頌蘇武的品格:“天山西北居延海,沙塞重重不見春。腸斷帝鄉遙望日,節旄零落漢家臣?!保ā蹲x蘇屬國傳》)此外,名儒蕭望之、名將馮奉世、學者田何、外戚大臣王商和史高等,也是杜陵人。從王莽新朝到北朝,杜陵縣曾改名饒安縣、杜縣、杜城縣。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并入長安縣和萬年縣。東漢時,杜陵出了位書法家杜操,善用草書上奏章,世稱“章草”。西晉時,杜陵出了位杰出的軍事家和史學家杜預。杜預字元凱,博學多謀,率兵參加伐吳戰爭,屢戰屢勝,因此獲得“杜武庫”的美名。他喜愛和研究《左傳》成癖,自號“《左傳》癖”,所撰《春秋左氏經傳集解》一書,是流傳后世的最早《左傳》注本。唐代建都長安,杜陵更是名家輩出。杜氏家族共出了十位宰相,其中最著名者是杜如晦和杜佑。杜如晦字克明,他與房玄齡共掌朝政,忠心輔佐唐太宗,為創建“貞觀之治”的政治局面立下了汗馬功勞。杜佑字君卿,長期主持財政事項,卓有建樹。而且用30年時間,著成《通典》200卷,為中國第一部記述歷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巨著。詩圣杜甫的祖籍在杜陵。詩人杜牧和杜光庭,則是地道的杜陵人。杜牧字牧之,號樊川,詩、賦、文俱佳,作品《過華清宮絕句》《江南春》《泊秦淮》《清明》《山行》《阿房宮賦》等,膾炙人口,世代流傳。韋氏家族也很顯赫,韋巨源、韋安石、韋處厚等均任宰相,韋述為史學家,韋元添和韋偃為著名畫家,韋應物和韋莊為著名詩人。當時,杜氏、韋氏家族分居樊川的杜曲、韋曲一帶,對于李唐王朝的政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故有“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之說。唐代“京兆長安”、“京兆萬年”,實際上是包含了原先的杜陵縣的。杜陵產生過眾多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含詩人)、藝術家、史學家、文字學家等,堪稱名家的搖籃。它為光輝燦爛的漢唐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并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2、詞語拼音:[ dù líng ]3、詞語解釋:(1)地名。 在今 陜西省 西安市 東南。古為 杜伯國 。 秦 置 杜縣 , 漢宣帝 筑陵于東原上,因名 杜陵 。并改 杜縣 為 杜陵縣 。 晉 曰 杜城縣 , 北魏 曰 杜縣 , 北周 廢。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挾彈飛鷹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橋 西?!?唐 白居易 《新樂府·杜陵叟》:“ 杜陵 叟, 杜陵 居,歲種薄田一頃馀?!?宋 張先 《更漏子》詞:“ 杜陵 春, 秦 樹晚,傷別更堪臨遠?!保?) 漢 宣帝 陵墓?!稘h書·元帝紀》:“ 初元 元年春正月辛丑, 孝宣皇帝 葬 杜陵 。”《三輔黃圖·陵墓》:“ 宣帝 杜陵 ,在 長安 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間時,好游 鄠 杜 間,故葬此。”(3)指 唐 杜甫 。 宋 戴復古 《答杜子野主簿》詩:“ 杜陵 之后有孫子,自守詩家法度嚴?!?明 鄭昂 《感懷》詩:“ 王粲 凄涼仍去國, 杜陵 老大竟飄蓬?!?清 孫枝蔚 《同程穆倩訪周元亮司農》詩:“ 杜陵 仍作客, 曹霸 可無詩?!眳⒁姟?杜陵野老 ”。
商山早行 年代:【唐】 作者:【溫庭筠】 體裁:【五律】 類別:【羈旅】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釋】 《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羈旅行役詩之一,為詩人離開長安時所作 。其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已成為眾口傳誦的名句?!霸纭弊质沁@首詩所描寫的中心,詩中的一切動作、場景、情緒都圍繞著它而發出,為鏡頭焦點之所在。 首聯“晨起動征鐸 ,客行悲故鄉”,敘述了詩人啟程的時間和心情。詩人已經起床而后驛站催人登程的鈴聲才響,從此足可見出詩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態 ?!氨枢l ”三字則點出了詩人早行的原因,表現了其寢不安眠 、倍加思鄉之情折磨的內心痛楚。 次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寫詩人初離驛站之所見。這里,詩人用感情的紅線穿起了一串名詞之珠,為我們構成了一幅別具情彩的早行圖:雄雞啼鳴,昂首啄開了新的一頁日歷,正在此時,一輪殘月卻仍懸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隨著早行人的腳步踏上旅途?!澳谰性纾性缧腥恕?,鋪滿銀霜的店前木板小橋上 ,已經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見的足跡。經過詩人這樣一詞一景致的層疊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圖便躍然紙上了。元代馬致遠的小令《凈天沙》中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的名句,如果追流溯源的話,不能不說其秋景圖深得溫庭筠這幅霜晨圖之妙趣。次聯寫雞啼,狀殘月,描人跡 ,繪銀霜 ,有聲、有色、有光、有溫度,但所突出的重心還是在一個“早”字上,只不過詩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體化罷了。 三聯“槲葉落山路 ,枳花明驛墻”,是寫早行一路之所見?!伴稳~”凋零,“枳花”盛開,點出了早行的節令是在早春 。早春之中的“早行 ”,晨霜凝地,槲葉滿路,當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個“明”字卻別開境界,它打破了拂曉時分的凄冷、昏暗,給人以迎接紅日噴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時,“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時天光之暗,從而反襯出始行之“早”。有人把上聯與這一聯看成是繪寫“秋天景色 ”,顯然是因為其身處南方,不知北方初春尚有寒霜及槲、枳生長的規律。 末聯“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繼上聯而來,是回寫早行之先夜晚所得夢境的。意思是看到枳花明艷 、旭日將升的動人景象 ,于是我想起了昨夜的夢境。在夢中,我看到鳧雁歡騰嬉戲,落滿那美麗曲折的池塘,大概我不日也將見到家中的親人了吧?!這兩句詩表達含蓄。它本來是指詩人急于回家與親人團聚的情懷,然而,詩人卻避直就曲,而以“鳧雁”之“滿”塘的形象畫面傳出自己希冀早日與家人歡聚一堂的言外之意。這樣,就形成與首聯遙相呼應的完美構思局面,進一步突出了早行的原因,展示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強烈心情。 除了善于圍繞中心造景寫情、結尾含蓄有致的特點之外 ,對仗工整巧妙地當是其不容忽視的藝術特色 。中間兩聯不僅寫得聲、色、光感俱佳,而且上、下、前、后的空間感極強,加深了人們對詩歌立體畫面的形象感受。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陜西商縣東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離開長安,經過這里。 首句表現“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霸诩仪蘸?,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澆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客行悲故鄉”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梅堯臣曾經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六一詩話》)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進一步分析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若強排硬疊,不論其字面之清濁,音韻之諧舛,而云我能寫景用事,豈可哉!”“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有特征性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可以看出,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的故鄉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首尾照應,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早行”之景與“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的故鄉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岸帕陦簟?,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首尾照應,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霸缧小敝芭c“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商山早行》溫庭筠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賞析】這首詩準確寫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聯系溫庭筠生平,他曾任隋縣尉,徐商鎮襄陽,他被辟為巡官。據夏承燾《溫飛卿系年》,這兩件事均發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當年溫庭筠四十八歲。自長安赴隋縣,當道出商山。此詩當是溫庭筠此次離開長安赴襄陽投奔徐商經過商山時所作。溫庭筠雖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視之為故鄉。他久困科場,年近五十又為生計所迫出為一縣尉,說不上有太好心緒,且去國懷鄉之情在所不免。
杜陵:在長安城南,因漢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商山。這句說:
因思杜陵夢下一句:鳧雁滿回塘商山早行[作者] 溫庭筠 [全文]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1、“杜陵”典故:史籍中明確標明籍貫在杜陵的名家,最早者當數秦代的程邈。程邈字元岑,下杜即今少陵原畔杜曲人。他原為杜縣抄寫文書的隸人(胥吏),受職業影響,喜愛研究文字,后因觸犯律令,被捕入獄。秦代統一文字,通用小篆,書寫麻煩,難于速成。程邈在獄中“覃思十年,損益小篆”(《法書要錄·書斷》),潛心整理出比小篆簡便易書的文字3000多個,上奏朝廷。秦始皇看到后非常高興,命令頒布施行。這些文字出自隸人之手,故稱“秦隸”。西漢時,秦隸經過發展,改象形為筆畫,改圓轉筆畫為方折,成為一種全新的書體,就是“漢隸”。從小篆到秦隸、漢隸,是中國文字演進史上一次最重大最深刻的變革,史稱“隸變”。程邈作為一位文字學家,在這次變革中處于前驅地位,功不可沒。西漢建都長安,特別是杜陵縣設置以后,杜陵原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優勢立刻顯現出來。當地杜氏家庭,乃西周杜伯國的后裔,涌現出了御史大夫杜延年、議郎杜欽等名臣。韋氏從東方鄒地(今山東鄒縣)徙至杜陵,逐漸繁衍成為名門望族,韋賢和韋玄成父子均官至丞相。杜陵的張氏、蘇氏家族也很有名。張氏家族出了法學家張湯、軍事家張安世;蘇氏家族出了軍事家蘇建、愛國志士蘇武。蘇武字子卿,漢武帝時以中郎將身份,率領使團出使匈奴。匈奴單于為達到政治目的,將他扣押并誘逼其投降。蘇武熱愛祖國,寧死不屈,表現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匈奴單于惱羞成怒,把他放逐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牧羊,整整十九年,過著非人的生活,直到漢昭帝時方回到長安。唐代詩人陳羽有詩稱頌蘇武的品格:“天山西北居延海,沙塞重重不見春。腸斷帝鄉遙望日,節旄零落漢家臣?!保ā蹲x蘇屬國傳》)此外,名儒蕭望之、名將馮奉世、學者田何、外戚大臣王商和史高等,也是杜陵人。從王莽新朝到北朝,杜陵縣曾改名饒安縣、杜縣、杜城縣。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并入長安縣和萬年縣。東漢時,杜陵出了位書法家杜操,善用草書上奏章,世稱“章草”。西晉時,杜陵出了位杰出的軍事家和史學家杜預。杜預字元凱,博學多謀,率兵參加伐吳戰爭,屢戰屢勝,因此獲得“杜武庫”的美名。他喜愛和研究《左傳》成癖,自號“《左傳》癖”,所撰《春秋左氏經傳集解》一書,是流傳后世的最早《左傳》注本。唐代建都長安,杜陵更是名家輩出。杜氏家族共出了十位宰相,其中最著名者是杜如晦和杜佑。杜如晦字克明,他與房玄齡共掌朝政,忠心輔佐唐太宗,為創建“貞觀之治”的政治局面立下了汗馬功勞。杜佑字君卿,長期主持財政事項,卓有建樹。而且用30年時間,著成《通典》200卷,為中國第一部記述歷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巨著。詩圣杜甫的祖籍在杜陵。詩人杜牧和杜光庭,則是地道的杜陵人。杜牧字牧之,號樊川,詩、賦、文俱佳,作品《過華清宮絕句》《江南春》《泊秦淮》《清明》《山行》《阿房宮賦》等,膾炙人口,世代流傳。韋氏家族也很顯赫,韋巨源、韋安石、韋處厚等均任宰相,韋述為史學家,韋元添和韋偃為著名畫家,韋應物和韋莊為著名詩人。當時,杜氏、韋氏家族分居樊川的杜曲、韋曲一帶,對于李唐王朝的政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故有“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之說。唐代“京兆長安”、“京兆萬年”,實際上是包含了原先的杜陵縣的。杜陵產生過眾多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含詩人)、藝術家、史學家、文字學家等,堪稱名家的搖籃。它為光輝燦爛的漢唐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并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2、詞語拼音:[ dù líng ]3、詞語解釋:(1)地名。 在今 陜西省 西安市 東南。古為 杜伯國 。 秦 置 杜縣 , 漢宣帝 筑陵于東原上,因名 杜陵 。并改 杜縣 為 杜陵縣 。 晉 曰 杜城縣 , 北魏 曰 杜縣 , 北周 廢。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挾彈飛鷹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橋 西?!?唐 白居易 《新樂府·杜陵叟》:“ 杜陵 叟, 杜陵 居,歲種薄田一頃馀?!?宋 張先 《更漏子》詞:“ 杜陵 春, 秦 樹晚,傷別更堪臨遠?!保?) 漢 宣帝 陵墓?!稘h書·元帝紀》:“ 初元 元年春正月辛丑, 孝宣皇帝 葬 杜陵 。”《三輔黃圖·陵墓》:“ 宣帝 杜陵 ,在 長安 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間時,好游 鄠 杜 間,故葬此。”(3)指 唐 杜甫 。 宋 戴復古 《答杜子野主簿》詩:“ 杜陵 之后有孫子,自守詩家法度嚴?!?明 鄭昂 《感懷》詩:“ 王粲 凄涼仍去國, 杜陵 老大竟飄蓬?!?清 孫枝蔚 《同程穆倩訪周元亮司農》詩:“ 杜陵 仍作客, 曹霸 可無詩?!眳⒁姟?杜陵野老 ”。
商山早行 年代:【唐】 作者:【溫庭筠】 體裁:【五律】 類別:【羈旅】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釋】 《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羈旅行役詩之一,為詩人離開長安時所作 。其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已成為眾口傳誦的名句?!霸纭弊质沁@首詩所描寫的中心,詩中的一切動作、場景、情緒都圍繞著它而發出,為鏡頭焦點之所在。 首聯“晨起動征鐸 ,客行悲故鄉”,敘述了詩人啟程的時間和心情。詩人已經起床而后驛站催人登程的鈴聲才響,從此足可見出詩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態 ?!氨枢l ”三字則點出了詩人早行的原因,表現了其寢不安眠 、倍加思鄉之情折磨的內心痛楚。 次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寫詩人初離驛站之所見。這里,詩人用感情的紅線穿起了一串名詞之珠,為我們構成了一幅別具情彩的早行圖:雄雞啼鳴,昂首啄開了新的一頁日歷,正在此時,一輪殘月卻仍懸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隨著早行人的腳步踏上旅途?!澳谰性纾性缧腥恕?,鋪滿銀霜的店前木板小橋上 ,已經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見的足跡。經過詩人這樣一詞一景致的層疊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圖便躍然紙上了。元代馬致遠的小令《凈天沙》中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的名句,如果追流溯源的話,不能不說其秋景圖深得溫庭筠這幅霜晨圖之妙趣。次聯寫雞啼,狀殘月,描人跡 ,繪銀霜 ,有聲、有色、有光、有溫度,但所突出的重心還是在一個“早”字上,只不過詩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體化罷了。 三聯“槲葉落山路 ,枳花明驛墻”,是寫早行一路之所見?!伴稳~”凋零,“枳花”盛開,點出了早行的節令是在早春 。早春之中的“早行 ”,晨霜凝地,槲葉滿路,當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個“明”字卻別開境界,它打破了拂曉時分的凄冷、昏暗,給人以迎接紅日噴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時,“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時天光之暗,從而反襯出始行之“早”。有人把上聯與這一聯看成是繪寫“秋天景色 ”,顯然是因為其身處南方,不知北方初春尚有寒霜及槲、枳生長的規律。 末聯“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繼上聯而來,是回寫早行之先夜晚所得夢境的。意思是看到枳花明艷 、旭日將升的動人景象 ,于是我想起了昨夜的夢境。在夢中,我看到鳧雁歡騰嬉戲,落滿那美麗曲折的池塘,大概我不日也將見到家中的親人了吧?!這兩句詩表達含蓄。它本來是指詩人急于回家與親人團聚的情懷,然而,詩人卻避直就曲,而以“鳧雁”之“滿”塘的形象畫面傳出自己希冀早日與家人歡聚一堂的言外之意。這樣,就形成與首聯遙相呼應的完美構思局面,進一步突出了早行的原因,展示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強烈心情。 除了善于圍繞中心造景寫情、結尾含蓄有致的特點之外 ,對仗工整巧妙地當是其不容忽視的藝術特色 。中間兩聯不僅寫得聲、色、光感俱佳,而且上、下、前、后的空間感極強,加深了人們對詩歌立體畫面的形象感受。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陜西商縣東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離開長安,經過這里。 首句表現“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霸诩仪蘸?,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澆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客行悲故鄉”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梅堯臣曾經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六一詩話》)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進一步分析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若強排硬疊,不論其字面之清濁,音韻之諧舛,而云我能寫景用事,豈可哉!”“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有特征性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可以看出,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的故鄉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首尾照應,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早行”之景與“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因思杜陵梦下一句是什么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苹果6卖多少钱啊?
 - 下一篇: 孕妇梦见吃鸡腿鸡爪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