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范进和周进的异同(范进和周进的异同)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儒林外史中范進和周進的異同(范進和周進的異同)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您好,今天芳芳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儒林外史中范進和周進的異同,范進和周進的異同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1.寫作時代不同,但其主題相同。
2、《范進中學》寫于18世紀中期清王朝由盛轉衰,卦建社會已日趨崩潰的時期。
3、清統治者為維護其統治,一方面大力推行科舉制度,以“學而優則仕”的思想誘惑、毒害讀書人;一方面又施行殘酷的文字獄,迫害讀書人。
4、而《孔乙己》寫于1913年。
5、正值辛亥之后,“五四”運動之前,中國正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
6、盡管二文相差二百年,但因其作者都對封建科舉制度危害有深刻認識并深惡痛絕之,所以他們各自在文中塑造了受科舉制度毒害的讀書人的典型形象,描述了范進、孔乙已的不同遭遇,抨擊了封建科舉制度,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
7、2.主人公的遭遇不同,但都是封建科舉制度的必然結果,范進從20歲就參加了科舉考試直到54歲才中舉,由此徹底改變了家道貧寒的窘境,使鄉鄰和丈人刮目相看。
8、而孔乙己也是很早就參加了科舉考試的,但至死“連半個秀才也沒有撈到”,反而因為偷竊被丁舉人打斷了腿,以至最后是死是活無人過問。
9、范進和孔乙己都是受封建文化、科舉制度毒害頗深的下層封建知識分子的典型,但一個終于爬了上去,躋身于封建統治者的行列;而另一個始終沒能爬上去,窮極潦倒,默默地消失于人間。
10、盡管他們的遭遇不同,卻都是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兩種必然結果。
11、3.主人公周圍人物的態度不同,卻都是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反映。
12、范進中學前后,鄉鄰的態度截然不同。
13、中學前,范進家境貧窮,家里甚至連做早飯的米都沒有,母親餓得兩眼昏花,只好讓范進去集市賣了生雞換米度日。
14、范進窮困到如此地步卻無人過問,而范進的中舉子報剛到,鄉鄰們便拿了雞蛋、白酒,背了米,捉了雞來,連張鄉紳也來拜訪。
15、特別是范進的丈人胡屠戶在范進中學前后由罵到捧的前倨后恭的態度,充分反映了當時勢態炎涼的杜會現實,揭示了科舉制度對人們的毒害。
16、而孔乙己則因終未能爬上去,成亨酒店的人們,從店主到伙計,從大人到小孩對孔乙己有的只是嘲笑:笑他沒有考取功名,笑他窮極僚倒,笑地迂腐。
17、這笑聲揭示了人們多么冷漠麻木的精神狀態,這笑聲反映了人們中毒何等至深。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儒林外史中范進和周進的異同(范進和周進的異同)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儒林外史中范進和周進的異同(范進和周進的異同)的問題希望對你有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儒林外史中范进和周进的异同(范进和周进的异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牙齿补洞多少钱啊?
- 下一篇: 2元纸币值多少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