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斯大林格勒是谁画的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又是斯大林格勒是谁画的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斯大林格勒是斯大林格勒不是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是蘇聯的重工業基地!莫斯科是蘇聯當時的首都!斯大林格勒是個戰略要地!德軍想占領那里第一是那個地名和當時的蘇聯最高執政官的名字一樣!精神上戰勝斯拉夫人!第二斯大林格勒地處伏爾加河,是蘇軍縱深防御的橋頭堡!一但斯大林格勒丟失!德軍就可以長驅直入進入高加索地區!和計劃中的隆美爾部隊會師!最后還是事與愿違啊!德軍25萬精銳部隊被全殲!導致了蘇聯和德國的攻守對換!強大的斯拉夫人用血肉和精神最終在中歐和東歐戰勝了幾個世紀都是強大的日耳曼民族!
ξ雨過¤天晴ζ[神] 斯大林格勒又名伏爾加格勒斯大林格勒 現名伏爾加格勒是俄羅斯聯邦伏爾加格勒州首府。位于莫斯科東南1000公里處,坐落在伏爾加河下游平原上。人口98.8萬人(1987年)。 伏爾加格勒始建于1589年,原稱“察里津”,十八世紀起為軍事要塞。水陸交通要沖和貿易中心。伏爾加河--頓河運河鑿通后,成為俄羅斯歐洲地區東南部水陸交通樞紐,是伏爾加河下游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918--1919年國內戰爭時期曾在這里開展過舉世聞名的“察里津”保衛戰。1925年改稱斯大林格勒。衛國戰爭年代,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該城近郊和市區展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根本轉折。1961年改稱伏爾加格勒。工業以機械制造(拖拉機、船舶、石油設備及建筑機具)、電力、優質鋼冶煉、煉油(年加工能力800萬噸)及石油化工為主。還有煉鋁、木材加工等。有7所高等學校和多處科研機構。
鐵木辛哥元帥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1918年后改稱斯大林格勒。它位于伏爾加河下游、頓河以東約60公里處,是蘇聯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水陸交通的中轉站。也是來自高加索的石油轉運站和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1942年4月5日,希特勒下達了第41號作戰指令:“要集中一切力量用于在南段實施主要戰役,消滅頓河以西的蘇軍,以便進而奪取高加索的石油產地”。為此,德軍最高統帥部擬定了代號為“藍色作戰”的南方作戰計劃,改組了原南方集團軍群,將其分為A、B兩個集團軍群。 A、B兩個集團軍群共擁有97個師計90萬人, 1200輛坦克,17000余門火炮和迫擊炮,1640架飛機。南面的A集團軍群由利斯特元帥指揮,轄有第17集團軍、第1裝甲集團軍和意大利第8集團軍, 其任務為征服高加索地區; 北面的B集團軍群由馮.包克元帥指揮,轄有第4裝甲集團軍、第2、第6集團軍、匈牙利第2集團軍,其任務為掩護A集團軍的北面側翼,其手段則為占領斯大林格勒。此外在克里米亞,還有曼施泰因指揮的德第11集團軍。 1942年5月8日,曼施泰因指揮的德第11集團軍在克里米亞發起了春季攻勢,一周后占領了刻赤半島。7月4日攻占了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拿下了整個克里米亞。 6月28日,德軍兩個集團軍群分別從庫爾斯克東北、哈爾可夫東北、斯拉維揚斯克、斯大林諾一帶發動進攻,蘇軍被迫后撤100-300公里,德軍侵入頓河大彎曲部。南面的A集團軍群繼續向高加索油田區推進,北面的B集團軍群則以斯大林格勒為目標。 德軍最高統帥部指定由B集團軍群的由保盧斯指揮的第6集團軍進攻斯大林格勒, 第6集團軍是當時德國較強的集團軍,轄6個軍(其中兩個裝甲軍)共18個師,約25萬人,坦克740輛,火炮或迫擊炮7500門,由第4航空隊1200架作戰飛機進行支援。 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心在斯大林格勒組織堅守。 為此,蘇軍于7月12日在西南方面軍原有基礎上組建了由鐵木辛哥元帥為司令(7月23日起改由戈爾多夫中將接替)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 其編成內有從蘇軍戰略預備隊調來的第62、第63、第64集團軍和原西南方面軍的第21、第28、第38、第57集團軍 及空軍第8集團軍、海軍伏爾加河區艦隊。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實際能投入的力量有12個師,約16萬人、2200門火炮和迫擊炮、近400輛坦克、飛機454架。其任務是固守巴甫洛夫斯克至庫爾莫亞爾斯卡亞的長約530公里、縱深為120公里的防御地帶。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戰役拉開序幕。德軍第6集團軍在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分成南北兩個突擊集團,企圖從行進間突破蘇軍防御,向卡拉奇總方向發展進攻,圍殲頓河右岸的蘇軍,從西南方向突向斯大林格勒。7月23日,德軍突破蘇軍第62集團軍右翼防線,形勢告急。 斯大林任命年輕的第64集團軍司令戈爾多夫中將取代年邁的鐵木辛哥元帥指揮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并派素有“蘇聯紅軍智多星”之稱的華西列夫斯基上將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協助指揮戰事。 7月25日, 德軍以2個步兵師和1個裝甲師的強大兵力對由蘇軍第第64集團軍的第229師5個營駐守的右翼陣地發起攻擊,企圖在卡拉奇附近強渡頓河,直撲斯大林格勒。 次日,兵力薄弱的第229師被擊潰。蘇64集團軍被迫退過頓河。 8月1日, 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加入進攻,得到加強的德軍突破了蘇第51集團軍的防線后,攻占列蒙特納亞并逼近了科捷爾尼科沃。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為了阻止德軍,于8月3日組成了擁有4個師又2個旅(后又增加了1個師)的“戰役集群”,與德軍激戰兩天后被迫退到阿克賽河北岸,5日,德軍已前出到阿勃加涅羅沃地域。 在這危急關頭,斯大林簽發了著名的《第227號命令》,要求蘇軍部隊“不許后退一步” 。蘇軍接著進行了英勇的抵抗和反擊,至17日,蘇軍退守斯大林格勒外層圍廓。 8月中下旬,德軍統帥部調整部署,集結了21萬人,2700門火炮和迫擊炮,600輛坦克和1000多架飛機,以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和霍克的第4裝甲集團軍分別從西北、南部兩個方向對斯大林格勒發起“鉗形攻勢”。 22日, 德第6集團軍的第14裝甲軍和步兵第8軍的3個步兵師、2個摩托化師及1個裝甲師突破了蘇第62集團軍在韋爾加奇和彼斯科瓦特卡地段的防線,強渡頓河,將蘇軍分成兩部分,蘇第62集團軍與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切斷了聯系。23日,德軍推進到斯大林格勒以北的葉爾佐夫卡地域,前出到伏爾加 河,對市區造成了嚴重威脅。同日,德軍先出動飛機幾百架,入夜又出動2000架次的飛機對斯大林格勒進行了自侵蘇以來烈度最強的狂轟濫炸,使該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戰后英國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一書對此評述道:“這是一次純粹的恐怖襲擊,其目的是盡可能多地屠殺和平居民,壓垮蘇軍,瓦解士氣,散布恐慌氣氛”。 但斯大林格勒的蘇聯軍民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德第6集團軍司令官保盧斯的副官在這一天的戰地日記中寫道:“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市民的支援下實施反攻擊。市民們也拿起了武器, 表現得非常英勇。 在戰場上可以看到被打死的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他們那已僵硬的手還握著步槍和手槍。在被擊毀的戰車駕駛艙里,呆坐著被打死的工人。類似這樣的情況,我們從未見過”。 在南路進攻的德第4裝甲集團軍,在阿勃加涅羅沃西部地區突破了蘇軍防御, 29日,進至加夫里洛夫卡地域,威脅到斯大林格勒正面防御的蘇軍后方。蘇軍最高統帥部面對這一嚴重形勢,將一切能夠動員的兵員物資,都派往斯大林格勒地區,并任命朱可夫為最高副統帥,趕赴斯大林格勒前線督戰 。 8月下旬和中旬,蘇軍從南北兩面發起了幾次反擊,雖減輕了對斯大林格勒城區的壓力,但未能殲滅突至伏爾加河的德軍,雙方經過激列爭斗,傷亡都很大。 至9月12日,蘇軍撤至市區圍廓,外圍防御地帶已全部喪失。 最高副統帥朱可夫將崔可夫中將調任為第62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的任務是防御斯大林格勒城區。兵力約4萬人,德軍攻城兵力共13師,約17萬人,比蘇軍多四倍。 崔可夫表示:“斯大林格勒對我們全體蘇聯人民至關重要,這個城市的失守將挫傷人民的斗志。我發誓決不離開這座城市,我將采取 一切辦法堅守。我決心要么守住城市,要么就戰死在那里” 9月12日,希特勒從東普魯士飛抵烏克蘭的文尼察, 召見了B集團軍群司令包克元帥和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要盡快把那座城市拿到自己手里,不要讓它變成人們長期矚目的焦點,更不能讓它牽扯我們更多的精力。要知道,德國要做的事情還多著呢。”他面帶慍怒之色對他倆說。隨后,他命令 第6集團軍于次日起發起猛攻,不惜任何代價迅速占領斯大林格勒 9月13日,市區爭奪戰全面展開,德第6集團軍組成兩個突擊團向市區中部和南部進攻。守城部隊頑強抵抗,實施猛烈反擊。14至15日,德軍對蘇第62集團軍實施強攻,雙方在馬馬耶夫崗等城郊進行激烈的街巷戰斗。經過兩天激戰,德軍死亡2000人,蘇軍也損失慘重。接下來的戰斗更加激烈,崔可 夫說∶“我們的部隊在這里經受了從殘酷和頑強程度來說都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惡戰”。守衛斯大林格勒城南糧倉的近衛步兵第35師師長杜比揚斯基在給崔可夫的戰報中說∶“情況在不斷變化著。原先,我們在糧倉的上面,德國人在下面。我們剛剛把德國人從下面趕出來,他們卻又鉆到了上面”。 9月25日,德軍占領了城市南部和中部,27日繼續向北部工廠區突擊。戰斗是慘烈的,參戰的德國將軍漢斯. 德爾在《進軍斯大林格勒》一書中寫到:“敵我雙方為爭奪每一座房屋、車間、水塔、鐵路路基,甚至為爭奪一堵墻、一個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礫都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戰也不能相比。我們早晨攻占了20公尺,可是一到晚上,俄國人又奪了回去”。 至11月初,德軍始終未能完全占領斯大林格勒。眼看天氣又要冷下來,倒霉的冬天即將來臨,希特勒讓幾乎沒有多少越冬物資儲備的保盧斯趁天氣還暖和再作一次努力。11月11日,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城區內,向蘇軍據守的陣地發動了最后一次大規模進攻。 保盧斯以5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和2個工兵營在寬5公里的正面上發起強攻。戰斗隊形高度密集。 一天之內,雙方為爭奪每寸土地、每一座房屋,都進行了異常激烈的戰斗。 守衛陣地的蘇軍,頑強抵抗,其中有的師僅剩下不足1個團的實力,仍沒有丟失自己據守的地段。在傷亡數千名官兵的情況下,保盧斯被迫于次日停止了進攻。 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于在斯大林格勒發動全面反攻行動,以圍殲該地域的德國重兵。反攻前,蘇軍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秘密調集了大量兵力。至11月中旬,共展開了三個方面軍,除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外,還有頓河方面軍及西南方面軍。三個方面軍總兵力達110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5500門,坦克和強 擊火炮1463輛,作戰飛機1350架。 德軍方面, 經過增援,德B集團軍群所屬第6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等,共有兵力101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029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675輛、作戰飛機1216架。 但德軍戰線延長,鐵路運輸無保障,前線和后方都缺乏戰略預備隊,物資供應也不足。 19日晨7時30分,蘇斯大林格勒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共110余萬部隊在紛飛的大雪中發起強勁反攻,首先突向對方最薄弱的羅馬利亞軍陣地。 23日,蘇軍攻占了頓河左岸的重要支撐點卡拉奇,在拉斯波平斯卡亞地域包圍并殲滅了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的第4、第5軍,俘敵27000人。隨后 ,蘇軍三個方面軍合圍了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的一部分兵力,共22個師,總計33萬人,將其壓縮在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內。 德國新任陸軍總叁謀長蔡茨勒將軍力勸希特勒同意保盧斯趁蘇軍合圍剛剛形成迅速突圍,他幾乎已經把元首說服了, 然而,大言不慚的空軍司令戈林卻向希特勒保證說,他可以保證第6集團軍的空中補給,要多少有多少。希特勒遂于11月24日命令保盧斯堅守陣地。 為救援第6集團軍,希特勒將曼 施泰因元帥從列寧格勒前線調往斯大林格勒擔任新組建的頓河集團軍群司令,要他殺開一條血路為第6集團軍解圍。12月12日,曼施泰因的“冬風計劃”反攻作戰開始了。至12月19日,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所屬的第57裝甲軍已突進到離南面包圍圈30英里以內。 曼施泰因命令保盧斯迅速突圍與第4裝甲 集團軍會合。然而保盧斯在沒有接到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之前,沒有突圍的意圖,他以燃料不足為由拒絕了曼施泰因的命令,放棄了這最后一次機會。 12月27日,第4裝甲集團軍的主力第57裝甲軍在蘇軍的強大攻擊下,終于退回了原來的陣地,救援第6集團軍的行動失敗了。 1943年1月初,被圍的德第6集團軍陣地被壓縮得越來越小,且受到蘇軍的嚴密空中封鎖,空運補給幾乎中斷,瀕于彈盡糧絕的地部。 總兵力減至25萬人、坦克300輛、火炮和迫擊炮4130門、作戰飛機100架。 蘇軍最高統帥部制定了殲滅德第6集團軍的“指環”作戰計劃,由頓河方面軍負責實施。 該方面共7個集團軍,由空軍第6集團軍負責空中支援, 計有39個師和10旅,共有兵力21.2萬人、坦克257輛、火炮和迫擊炮6860門、作戰飛機300架。 1943年1月8日,頓河方面軍向被圍的德軍發出最后通牒,敦促德軍投降。保盧斯電告希特勒,要求準予他相機行事,但希特勒駁回了他的請求。10日,蘇軍向被圍德軍發起攻擊行動。23日,沖進市區,攻占馬馬耶夫崗,與守城的第62集團軍勝利會師。 1月24日,保盧斯向希特勒報告說:“部隊已 不能支持了,繼續抵抗已毫無意義,請準允我們投降。”他得到的答復是:“投降是不可能的, 第6集團軍應在斯大林格勒盡到其英勇的責任,直到最后一人為止。” 1月31日,蘇軍第64集團軍的第38摩步旅打到了保盧斯的司令部, 剛剛被希特勒授予元帥軍階的保盧斯及其手下的步兵第4軍軍長普費 費爾中將、第51軍軍長庫爾茨巴赫中將、第295師師長科爾費斯少將等德軍高級將被迫投降。 兩天后,在斯大林格勒其他陣地上的德軍也全部投降了。與保盧斯一同被俘的,有23位將官,2000名校級以下軍官和9萬名士兵。至此,歷時200余天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此役成為蘇德戰場的轉折點,正如 德國陸軍總叁謀長蔡茨勒將軍所說:“我們在斯大林格勒損失25萬官兵,那就等于打斷了我們在整個東線的脊梁骨”。
要掌握熟記重大歷史事件和時間 ,分析和排除答案的可能性 涉及到根本原因往往是經濟。直接原因就是導火索。多看,多理解真相,長此以往問題不會很大
1942年3月,崔可夫將軍結束了在中國的使命,奉召返回莫斯科。崔可夫匯報了在中國的工作之后,便要求上前線,迫切地希望馬上參加抗擊法西斯侵者的戰斗。1942年5月,崔可夫被任命為配置在圖拉地區的后備軍的副司令員。由于司令員還沒任命,崔可夫負責指揮部隊。7月初,統帥部將崔可夫所在的后備軍改編為第64集團軍,戈爾多夫中將任集團軍司令;并在頓河或伏爾加河一帶迎敵。7月23日,戈爾多夫被任命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官,崔可夫開始代行第64集團軍指揮權。7月25日,崔可夫在衛國戰爭第一次參加了戰斗。當日,德軍以2個步兵師和1個戰車師的強大兵力對第64集團軍右翼陣地發起攻擊,企圖在卡拉奇附近強渡頓河,直撲斯大林格勒。三天過后,第64集團軍的右翼撤過了奇爾河,但德軍從下奇爾斯卡亞地區突襲斯大林格勒的企圖落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官戈爾多夫中將對崔可夫后撤部隊的做法不滿意,指派舒米洛夫少將擔任第64集團軍司令。8月1日,德戰車第4集團軍在突破了蘇第51集團軍的防線后,攻占列蒙特納亞并逼近了科捷爾尼科沃;第64集團軍和整個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左翼受到德軍從南面的包圍。崔可夫迅速趕赴形勢最糟的南部地段,于8月3日組成了擁有4個師又2個旅(后又增加了1個師)的“崔可夫戰役集群”,并迅速與方面軍司令部取得了聯系(與第64集團軍聯系不通)。5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命令第64集團軍在科捷爾尼科沃方向迎擊德戰車第4集團軍,“崔可夫集群”則奉命從南面掩護第64集團軍的行動。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崔可夫率部將德軍趕回了阿克賽河,取得了反擊的勝利。8月中旬,希特勒調整部署,要從西北和南部兩個方向對斯大林格勒發起“鉗形攻勢”。8月23日,德軍向斯大林格勒派出了大量的轟炸機,進行了近2000架次的轟炸飛行。形熱萬分危急。1942年9月12日,方面軍軍事委員會任命崔可夫為第62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的任務是防御斯大林格勒城的中部和工廠區。崔可夫表示:“斯大林格勒對我們全體蘇聯人民至關重要,這個城市的失守將挫傷人民的斗志。我發誓決不離開這座城市,我將采取一切辦法堅守。我決心要么守住城市,要么就戰死在那里!”為鼓舞士氣,崔可夫在到任伊始就發布命令∶“斯大林格勒是我們最后的戰場;未經我和參謀長同意,任何部隊嚴禁擅自撤離現有陣地;集團軍司令部在任何情況下不向后撤。”崔可夫在作戰會議上指出:“我們不能僅限于防守,而應該抓住一個有利戰機去打反擊,把我們的意志強加給敵人,并用我們的積極行動破壞敵人的計劃”。14日凌晨3時,崔可夫指揮第62集團軍從馬馬耶夫崗向德軍發起了攻擊;但遭到德軍的強力抵抗和反擊,進展極不順利。15日,德軍對第62集團軍實施強攻,雙方在馬馬耶夫崗等城郊地區展開激烈的城區街巷戰斗。9月16日、17日兩天的戰斗更加激烈,尤為殘酷。崔可夫說:“我們的部隊在這里經受了從殘酷和頑強程度來說都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惡戰。”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巷戰,崔可夫摸索出了一些規律。他告誡屬下的各級指揮官,不要束縛于既定的戰斗條例條令,要相信士兵們并給他們充分的戰斗自由,要多化整為零地組織突擊小組,甚至可將“單人堡壘”作為新的戰術單位。這些措施都收到了明顯的成效。在接下來的殘酷戰斗中,崔可夫及其司令部一直堅守著自己的防御陣地,從未撤離到伏爾加河的對岸。在10月中旬,德軍甚至攻至第62集團軍司令部僅400公尺之處,而崔可夫和參謀長克雷洛夫都鎮定自若地表示:“我們將一起清洗好自己的手槍,把最后一粒子彈留給自己的腦袋”。10月底的戰斗中,在對斯大林格勒的保衛者來說是更為艱苦的日子,但勝利的曙光已冉冉升起。1942年11月13日,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于11月19日在斯大林格勒發動全面反攻行動以圍殲該地域的德軍部隊。12月17日,第62集團軍從一塊塊漂來的巨大浮冰上步行渡過了伏爾加河,與德軍展開激戰。1943年1月10日,蘇軍部隊對被圍德軍發起攻擊行動。頓河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在視察第62集團軍時告訴崔可夫的任務是:“以積極的行動,從東邊將更多的敵人吸引過來。如果敵人企圖越過結冰的伏爾加河突圍,就堅決地把它堵住。”崔可夫向羅科索夫斯基保證:堅決完成任務,在頓河方面軍主力發起主攻之前,第62集團軍決不讓保盧斯的德軍部隊撤走一兵一卒。隨后,崔可夫指揮部隊由東向西推進,對德軍發起了強勁的攻勢;1月26日,第62集團軍與自西向東進攻的第21集團軍在馬馬耶夫崗勝利會師。1月31日,剛剛被希特勒授予元帥軍階的第6集團軍司令官保盧斯及其手下的步兵第4軍軍長普費爾中將、第51軍軍長庫爾茨巴赫中將、第295師師長科爾費斯少將等德軍高級將領都成為了第62集團軍的戰俘。2月2日,崔可夫的第62集團軍向最后負隅頑抗的德軍部隊實施最后的攻擊,俘獲德第11軍軍長施特雷克爾中將。當天16時整,頓河方面軍終于徹底完成了殲滅斯大林格勒被圍德軍集團的使命,歷時200余天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終于以蘇軍的徹底勝利宣告結束;希特勒宣布德國全境為此哀悼三天。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崔可夫指揮的第62集團軍在市區防御作戰中,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了數倍于己的德軍部隊,完成了蘇聯最高統帥部“不許后退一步”的任務。蘇軍的《紅星報》在社論中說∶“第62集團軍的震驚世界的頑強精神,使我統帥部有可能集結兵力,轉入反攻,重創龐大的德國法西斯部隊。”為表彰第62集團軍的戰功,蘇聯最高統帥部將第62集團軍改為近衛軍,而崔可夫則獲得了蘇聯最高榮譽稱號——“蘇聯英雄”。
1、斯大林格勒一般指伏爾加格勒,是現在的俄羅斯伏爾加格勒市。伏爾加格勒是俄羅斯城市名,1925-1961年名為斯大林格勒,舊名察里津,城市位于伏爾加河畔,受伏爾加河的滋潤,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歷來被稱為俄羅斯的“南部糧倉”。伏爾加格勒1589年建城,1925年前叫察里津 。 17世紀初毀于大火,1615年在伏爾加河右岸重建,是伏爾加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8世紀起為軍事要塞,19世紀后期建成鐵路,城市迅速發展,成為俄羅斯南疆重要的工業與商業貿易中心。2、列寧格勒一般指圣彼得堡,實現的俄羅斯城市圣彼得堡。圣彼得堡,位于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涅瓦河口,處于北緯59°~60° 、東經29°~30°之間,是俄羅斯的中央直轄市,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俄羅斯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
ξ雨過¤天晴ζ[神] 斯大林格勒又名伏爾加格勒斯大林格勒 現名伏爾加格勒是俄羅斯聯邦伏爾加格勒州首府。位于莫斯科東南1000公里處,坐落在伏爾加河下游平原上。人口98.8萬人(1987年)。 伏爾加格勒始建于1589年,原稱“察里津”,十八世紀起為軍事要塞。水陸交通要沖和貿易中心。伏爾加河--頓河運河鑿通后,成為俄羅斯歐洲地區東南部水陸交通樞紐,是伏爾加河下游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918--1919年國內戰爭時期曾在這里開展過舉世聞名的“察里津”保衛戰。1925年改稱斯大林格勒。衛國戰爭年代,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該城近郊和市區展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根本轉折。1961年改稱伏爾加格勒。工業以機械制造(拖拉機、船舶、石油設備及建筑機具)、電力、優質鋼冶煉、煉油(年加工能力800萬噸)及石油化工為主。還有煉鋁、木材加工等。有7所高等學校和多處科研機構。
鐵木辛哥元帥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1918年后改稱斯大林格勒。它位于伏爾加河下游、頓河以東約60公里處,是蘇聯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水陸交通的中轉站。也是來自高加索的石油轉運站和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1942年4月5日,希特勒下達了第41號作戰指令:“要集中一切力量用于在南段實施主要戰役,消滅頓河以西的蘇軍,以便進而奪取高加索的石油產地”。為此,德軍最高統帥部擬定了代號為“藍色作戰”的南方作戰計劃,改組了原南方集團軍群,將其分為A、B兩個集團軍群。 A、B兩個集團軍群共擁有97個師計90萬人, 1200輛坦克,17000余門火炮和迫擊炮,1640架飛機。南面的A集團軍群由利斯特元帥指揮,轄有第17集團軍、第1裝甲集團軍和意大利第8集團軍, 其任務為征服高加索地區; 北面的B集團軍群由馮.包克元帥指揮,轄有第4裝甲集團軍、第2、第6集團軍、匈牙利第2集團軍,其任務為掩護A集團軍的北面側翼,其手段則為占領斯大林格勒。此外在克里米亞,還有曼施泰因指揮的德第11集團軍。 1942年5月8日,曼施泰因指揮的德第11集團軍在克里米亞發起了春季攻勢,一周后占領了刻赤半島。7月4日攻占了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拿下了整個克里米亞。 6月28日,德軍兩個集團軍群分別從庫爾斯克東北、哈爾可夫東北、斯拉維揚斯克、斯大林諾一帶發動進攻,蘇軍被迫后撤100-300公里,德軍侵入頓河大彎曲部。南面的A集團軍群繼續向高加索油田區推進,北面的B集團軍群則以斯大林格勒為目標。 德軍最高統帥部指定由B集團軍群的由保盧斯指揮的第6集團軍進攻斯大林格勒, 第6集團軍是當時德國較強的集團軍,轄6個軍(其中兩個裝甲軍)共18個師,約25萬人,坦克740輛,火炮或迫擊炮7500門,由第4航空隊1200架作戰飛機進行支援。 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心在斯大林格勒組織堅守。 為此,蘇軍于7月12日在西南方面軍原有基礎上組建了由鐵木辛哥元帥為司令(7月23日起改由戈爾多夫中將接替)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 其編成內有從蘇軍戰略預備隊調來的第62、第63、第64集團軍和原西南方面軍的第21、第28、第38、第57集團軍 及空軍第8集團軍、海軍伏爾加河區艦隊。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實際能投入的力量有12個師,約16萬人、2200門火炮和迫擊炮、近400輛坦克、飛機454架。其任務是固守巴甫洛夫斯克至庫爾莫亞爾斯卡亞的長約530公里、縱深為120公里的防御地帶。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戰役拉開序幕。德軍第6集團軍在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分成南北兩個突擊集團,企圖從行進間突破蘇軍防御,向卡拉奇總方向發展進攻,圍殲頓河右岸的蘇軍,從西南方向突向斯大林格勒。7月23日,德軍突破蘇軍第62集團軍右翼防線,形勢告急。 斯大林任命年輕的第64集團軍司令戈爾多夫中將取代年邁的鐵木辛哥元帥指揮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并派素有“蘇聯紅軍智多星”之稱的華西列夫斯基上將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協助指揮戰事。 7月25日, 德軍以2個步兵師和1個裝甲師的強大兵力對由蘇軍第第64集團軍的第229師5個營駐守的右翼陣地發起攻擊,企圖在卡拉奇附近強渡頓河,直撲斯大林格勒。 次日,兵力薄弱的第229師被擊潰。蘇64集團軍被迫退過頓河。 8月1日, 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加入進攻,得到加強的德軍突破了蘇第51集團軍的防線后,攻占列蒙特納亞并逼近了科捷爾尼科沃。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為了阻止德軍,于8月3日組成了擁有4個師又2個旅(后又增加了1個師)的“戰役集群”,與德軍激戰兩天后被迫退到阿克賽河北岸,5日,德軍已前出到阿勃加涅羅沃地域。 在這危急關頭,斯大林簽發了著名的《第227號命令》,要求蘇軍部隊“不許后退一步” 。蘇軍接著進行了英勇的抵抗和反擊,至17日,蘇軍退守斯大林格勒外層圍廓。 8月中下旬,德軍統帥部調整部署,集結了21萬人,2700門火炮和迫擊炮,600輛坦克和1000多架飛機,以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和霍克的第4裝甲集團軍分別從西北、南部兩個方向對斯大林格勒發起“鉗形攻勢”。 22日, 德第6集團軍的第14裝甲軍和步兵第8軍的3個步兵師、2個摩托化師及1個裝甲師突破了蘇第62集團軍在韋爾加奇和彼斯科瓦特卡地段的防線,強渡頓河,將蘇軍分成兩部分,蘇第62集團軍與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切斷了聯系。23日,德軍推進到斯大林格勒以北的葉爾佐夫卡地域,前出到伏爾加 河,對市區造成了嚴重威脅。同日,德軍先出動飛機幾百架,入夜又出動2000架次的飛機對斯大林格勒進行了自侵蘇以來烈度最強的狂轟濫炸,使該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戰后英國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一書對此評述道:“這是一次純粹的恐怖襲擊,其目的是盡可能多地屠殺和平居民,壓垮蘇軍,瓦解士氣,散布恐慌氣氛”。 但斯大林格勒的蘇聯軍民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德第6集團軍司令官保盧斯的副官在這一天的戰地日記中寫道:“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市民的支援下實施反攻擊。市民們也拿起了武器, 表現得非常英勇。 在戰場上可以看到被打死的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他們那已僵硬的手還握著步槍和手槍。在被擊毀的戰車駕駛艙里,呆坐著被打死的工人。類似這樣的情況,我們從未見過”。 在南路進攻的德第4裝甲集團軍,在阿勃加涅羅沃西部地區突破了蘇軍防御, 29日,進至加夫里洛夫卡地域,威脅到斯大林格勒正面防御的蘇軍后方。蘇軍最高統帥部面對這一嚴重形勢,將一切能夠動員的兵員物資,都派往斯大林格勒地區,并任命朱可夫為最高副統帥,趕赴斯大林格勒前線督戰 。 8月下旬和中旬,蘇軍從南北兩面發起了幾次反擊,雖減輕了對斯大林格勒城區的壓力,但未能殲滅突至伏爾加河的德軍,雙方經過激列爭斗,傷亡都很大。 至9月12日,蘇軍撤至市區圍廓,外圍防御地帶已全部喪失。 最高副統帥朱可夫將崔可夫中將調任為第62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的任務是防御斯大林格勒城區。兵力約4萬人,德軍攻城兵力共13師,約17萬人,比蘇軍多四倍。 崔可夫表示:“斯大林格勒對我們全體蘇聯人民至關重要,這個城市的失守將挫傷人民的斗志。我發誓決不離開這座城市,我將采取 一切辦法堅守。我決心要么守住城市,要么就戰死在那里” 9月12日,希特勒從東普魯士飛抵烏克蘭的文尼察, 召見了B集團軍群司令包克元帥和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要盡快把那座城市拿到自己手里,不要讓它變成人們長期矚目的焦點,更不能讓它牽扯我們更多的精力。要知道,德國要做的事情還多著呢。”他面帶慍怒之色對他倆說。隨后,他命令 第6集團軍于次日起發起猛攻,不惜任何代價迅速占領斯大林格勒 9月13日,市區爭奪戰全面展開,德第6集團軍組成兩個突擊團向市區中部和南部進攻。守城部隊頑強抵抗,實施猛烈反擊。14至15日,德軍對蘇第62集團軍實施強攻,雙方在馬馬耶夫崗等城郊進行激烈的街巷戰斗。經過兩天激戰,德軍死亡2000人,蘇軍也損失慘重。接下來的戰斗更加激烈,崔可 夫說∶“我們的部隊在這里經受了從殘酷和頑強程度來說都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惡戰”。守衛斯大林格勒城南糧倉的近衛步兵第35師師長杜比揚斯基在給崔可夫的戰報中說∶“情況在不斷變化著。原先,我們在糧倉的上面,德國人在下面。我們剛剛把德國人從下面趕出來,他們卻又鉆到了上面”。 9月25日,德軍占領了城市南部和中部,27日繼續向北部工廠區突擊。戰斗是慘烈的,參戰的德國將軍漢斯. 德爾在《進軍斯大林格勒》一書中寫到:“敵我雙方為爭奪每一座房屋、車間、水塔、鐵路路基,甚至為爭奪一堵墻、一個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礫都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戰也不能相比。我們早晨攻占了20公尺,可是一到晚上,俄國人又奪了回去”。 至11月初,德軍始終未能完全占領斯大林格勒。眼看天氣又要冷下來,倒霉的冬天即將來臨,希特勒讓幾乎沒有多少越冬物資儲備的保盧斯趁天氣還暖和再作一次努力。11月11日,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城區內,向蘇軍據守的陣地發動了最后一次大規模進攻。 保盧斯以5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和2個工兵營在寬5公里的正面上發起強攻。戰斗隊形高度密集。 一天之內,雙方為爭奪每寸土地、每一座房屋,都進行了異常激烈的戰斗。 守衛陣地的蘇軍,頑強抵抗,其中有的師僅剩下不足1個團的實力,仍沒有丟失自己據守的地段。在傷亡數千名官兵的情況下,保盧斯被迫于次日停止了進攻。 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于在斯大林格勒發動全面反攻行動,以圍殲該地域的德國重兵。反攻前,蘇軍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秘密調集了大量兵力。至11月中旬,共展開了三個方面軍,除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外,還有頓河方面軍及西南方面軍。三個方面軍總兵力達110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5500門,坦克和強 擊火炮1463輛,作戰飛機1350架。 德軍方面, 經過增援,德B集團軍群所屬第6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等,共有兵力101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029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675輛、作戰飛機1216架。 但德軍戰線延長,鐵路運輸無保障,前線和后方都缺乏戰略預備隊,物資供應也不足。 19日晨7時30分,蘇斯大林格勒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共110余萬部隊在紛飛的大雪中發起強勁反攻,首先突向對方最薄弱的羅馬利亞軍陣地。 23日,蘇軍攻占了頓河左岸的重要支撐點卡拉奇,在拉斯波平斯卡亞地域包圍并殲滅了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的第4、第5軍,俘敵27000人。隨后 ,蘇軍三個方面軍合圍了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的一部分兵力,共22個師,總計33萬人,將其壓縮在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內。 德國新任陸軍總叁謀長蔡茨勒將軍力勸希特勒同意保盧斯趁蘇軍合圍剛剛形成迅速突圍,他幾乎已經把元首說服了, 然而,大言不慚的空軍司令戈林卻向希特勒保證說,他可以保證第6集團軍的空中補給,要多少有多少。希特勒遂于11月24日命令保盧斯堅守陣地。 為救援第6集團軍,希特勒將曼 施泰因元帥從列寧格勒前線調往斯大林格勒擔任新組建的頓河集團軍群司令,要他殺開一條血路為第6集團軍解圍。12月12日,曼施泰因的“冬風計劃”反攻作戰開始了。至12月19日,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所屬的第57裝甲軍已突進到離南面包圍圈30英里以內。 曼施泰因命令保盧斯迅速突圍與第4裝甲 集團軍會合。然而保盧斯在沒有接到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之前,沒有突圍的意圖,他以燃料不足為由拒絕了曼施泰因的命令,放棄了這最后一次機會。 12月27日,第4裝甲集團軍的主力第57裝甲軍在蘇軍的強大攻擊下,終于退回了原來的陣地,救援第6集團軍的行動失敗了。 1943年1月初,被圍的德第6集團軍陣地被壓縮得越來越小,且受到蘇軍的嚴密空中封鎖,空運補給幾乎中斷,瀕于彈盡糧絕的地部。 總兵力減至25萬人、坦克300輛、火炮和迫擊炮4130門、作戰飛機100架。 蘇軍最高統帥部制定了殲滅德第6集團軍的“指環”作戰計劃,由頓河方面軍負責實施。 該方面共7個集團軍,由空軍第6集團軍負責空中支援, 計有39個師和10旅,共有兵力21.2萬人、坦克257輛、火炮和迫擊炮6860門、作戰飛機300架。 1943年1月8日,頓河方面軍向被圍的德軍發出最后通牒,敦促德軍投降。保盧斯電告希特勒,要求準予他相機行事,但希特勒駁回了他的請求。10日,蘇軍向被圍德軍發起攻擊行動。23日,沖進市區,攻占馬馬耶夫崗,與守城的第62集團軍勝利會師。 1月24日,保盧斯向希特勒報告說:“部隊已 不能支持了,繼續抵抗已毫無意義,請準允我們投降。”他得到的答復是:“投降是不可能的, 第6集團軍應在斯大林格勒盡到其英勇的責任,直到最后一人為止。” 1月31日,蘇軍第64集團軍的第38摩步旅打到了保盧斯的司令部, 剛剛被希特勒授予元帥軍階的保盧斯及其手下的步兵第4軍軍長普費 費爾中將、第51軍軍長庫爾茨巴赫中將、第295師師長科爾費斯少將等德軍高級將被迫投降。 兩天后,在斯大林格勒其他陣地上的德軍也全部投降了。與保盧斯一同被俘的,有23位將官,2000名校級以下軍官和9萬名士兵。至此,歷時200余天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此役成為蘇德戰場的轉折點,正如 德國陸軍總叁謀長蔡茨勒將軍所說:“我們在斯大林格勒損失25萬官兵,那就等于打斷了我們在整個東線的脊梁骨”。
要掌握熟記重大歷史事件和時間 ,分析和排除答案的可能性 涉及到根本原因往往是經濟。直接原因就是導火索。多看,多理解真相,長此以往問題不會很大
1942年3月,崔可夫將軍結束了在中國的使命,奉召返回莫斯科。崔可夫匯報了在中國的工作之后,便要求上前線,迫切地希望馬上參加抗擊法西斯侵者的戰斗。1942年5月,崔可夫被任命為配置在圖拉地區的后備軍的副司令員。由于司令員還沒任命,崔可夫負責指揮部隊。7月初,統帥部將崔可夫所在的后備軍改編為第64集團軍,戈爾多夫中將任集團軍司令;并在頓河或伏爾加河一帶迎敵。7月23日,戈爾多夫被任命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官,崔可夫開始代行第64集團軍指揮權。7月25日,崔可夫在衛國戰爭第一次參加了戰斗。當日,德軍以2個步兵師和1個戰車師的強大兵力對第64集團軍右翼陣地發起攻擊,企圖在卡拉奇附近強渡頓河,直撲斯大林格勒。三天過后,第64集團軍的右翼撤過了奇爾河,但德軍從下奇爾斯卡亞地區突襲斯大林格勒的企圖落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官戈爾多夫中將對崔可夫后撤部隊的做法不滿意,指派舒米洛夫少將擔任第64集團軍司令。8月1日,德戰車第4集團軍在突破了蘇第51集團軍的防線后,攻占列蒙特納亞并逼近了科捷爾尼科沃;第64集團軍和整個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左翼受到德軍從南面的包圍。崔可夫迅速趕赴形勢最糟的南部地段,于8月3日組成了擁有4個師又2個旅(后又增加了1個師)的“崔可夫戰役集群”,并迅速與方面軍司令部取得了聯系(與第64集團軍聯系不通)。5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命令第64集團軍在科捷爾尼科沃方向迎擊德戰車第4集團軍,“崔可夫集群”則奉命從南面掩護第64集團軍的行動。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崔可夫率部將德軍趕回了阿克賽河,取得了反擊的勝利。8月中旬,希特勒調整部署,要從西北和南部兩個方向對斯大林格勒發起“鉗形攻勢”。8月23日,德軍向斯大林格勒派出了大量的轟炸機,進行了近2000架次的轟炸飛行。形熱萬分危急。1942年9月12日,方面軍軍事委員會任命崔可夫為第62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的任務是防御斯大林格勒城的中部和工廠區。崔可夫表示:“斯大林格勒對我們全體蘇聯人民至關重要,這個城市的失守將挫傷人民的斗志。我發誓決不離開這座城市,我將采取一切辦法堅守。我決心要么守住城市,要么就戰死在那里!”為鼓舞士氣,崔可夫在到任伊始就發布命令∶“斯大林格勒是我們最后的戰場;未經我和參謀長同意,任何部隊嚴禁擅自撤離現有陣地;集團軍司令部在任何情況下不向后撤。”崔可夫在作戰會議上指出:“我們不能僅限于防守,而應該抓住一個有利戰機去打反擊,把我們的意志強加給敵人,并用我們的積極行動破壞敵人的計劃”。14日凌晨3時,崔可夫指揮第62集團軍從馬馬耶夫崗向德軍發起了攻擊;但遭到德軍的強力抵抗和反擊,進展極不順利。15日,德軍對第62集團軍實施強攻,雙方在馬馬耶夫崗等城郊地區展開激烈的城區街巷戰斗。9月16日、17日兩天的戰斗更加激烈,尤為殘酷。崔可夫說:“我們的部隊在這里經受了從殘酷和頑強程度來說都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惡戰。”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巷戰,崔可夫摸索出了一些規律。他告誡屬下的各級指揮官,不要束縛于既定的戰斗條例條令,要相信士兵們并給他們充分的戰斗自由,要多化整為零地組織突擊小組,甚至可將“單人堡壘”作為新的戰術單位。這些措施都收到了明顯的成效。在接下來的殘酷戰斗中,崔可夫及其司令部一直堅守著自己的防御陣地,從未撤離到伏爾加河的對岸。在10月中旬,德軍甚至攻至第62集團軍司令部僅400公尺之處,而崔可夫和參謀長克雷洛夫都鎮定自若地表示:“我們將一起清洗好自己的手槍,把最后一粒子彈留給自己的腦袋”。10月底的戰斗中,在對斯大林格勒的保衛者來說是更為艱苦的日子,但勝利的曙光已冉冉升起。1942年11月13日,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于11月19日在斯大林格勒發動全面反攻行動以圍殲該地域的德軍部隊。12月17日,第62集團軍從一塊塊漂來的巨大浮冰上步行渡過了伏爾加河,與德軍展開激戰。1943年1月10日,蘇軍部隊對被圍德軍發起攻擊行動。頓河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在視察第62集團軍時告訴崔可夫的任務是:“以積極的行動,從東邊將更多的敵人吸引過來。如果敵人企圖越過結冰的伏爾加河突圍,就堅決地把它堵住。”崔可夫向羅科索夫斯基保證:堅決完成任務,在頓河方面軍主力發起主攻之前,第62集團軍決不讓保盧斯的德軍部隊撤走一兵一卒。隨后,崔可夫指揮部隊由東向西推進,對德軍發起了強勁的攻勢;1月26日,第62集團軍與自西向東進攻的第21集團軍在馬馬耶夫崗勝利會師。1月31日,剛剛被希特勒授予元帥軍階的第6集團軍司令官保盧斯及其手下的步兵第4軍軍長普費爾中將、第51軍軍長庫爾茨巴赫中將、第295師師長科爾費斯少將等德軍高級將領都成為了第62集團軍的戰俘。2月2日,崔可夫的第62集團軍向最后負隅頑抗的德軍部隊實施最后的攻擊,俘獲德第11軍軍長施特雷克爾中將。當天16時整,頓河方面軍終于徹底完成了殲滅斯大林格勒被圍德軍集團的使命,歷時200余天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終于以蘇軍的徹底勝利宣告結束;希特勒宣布德國全境為此哀悼三天。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崔可夫指揮的第62集團軍在市區防御作戰中,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了數倍于己的德軍部隊,完成了蘇聯最高統帥部“不許后退一步”的任務。蘇軍的《紅星報》在社論中說∶“第62集團軍的震驚世界的頑強精神,使我統帥部有可能集結兵力,轉入反攻,重創龐大的德國法西斯部隊。”為表彰第62集團軍的戰功,蘇聯最高統帥部將第62集團軍改為近衛軍,而崔可夫則獲得了蘇聯最高榮譽稱號——“蘇聯英雄”。
1、斯大林格勒一般指伏爾加格勒,是現在的俄羅斯伏爾加格勒市。伏爾加格勒是俄羅斯城市名,1925-1961年名為斯大林格勒,舊名察里津,城市位于伏爾加河畔,受伏爾加河的滋潤,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歷來被稱為俄羅斯的“南部糧倉”。伏爾加格勒1589年建城,1925年前叫察里津 。 17世紀初毀于大火,1615年在伏爾加河右岸重建,是伏爾加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8世紀起為軍事要塞,19世紀后期建成鐵路,城市迅速發展,成為俄羅斯南疆重要的工業與商業貿易中心。2、列寧格勒一般指圣彼得堡,實現的俄羅斯城市圣彼得堡。圣彼得堡,位于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涅瓦河口,處于北緯59°~60° 、東經29°~30°之間,是俄羅斯的中央直轄市,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俄羅斯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又是斯大林格勒是谁画的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梦见杀过年猪好不好
- 下一篇: AMD 6nm MI250X加速卡被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