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与破戒的功与过
摘抄一段《《大智度論》》持戒之利益與破戒的之過失供養(yǎng)諸位大德法師,以為共勉??!互增道業(yè)?。?/P>
戒以“護機”為本:(同情別人,尊重別人)
1、不損他。
2、普施無畏。
二、 失戒為眾患之本
※ 失戒的果報:
1、 墮三惡趣。
2、 受貧困報。
三、持戒為三善的根本
1、增上生心 → 生人天、富樂自在。 2、出 離 心 → 證得圣果,決定不再退墮生死?! ?、 菩 提 心 → 趣入佛道。
※ 持戒是否能得富樂報?
1、 專知私德而潔身自好的,(如不布施)才會生人而得貧乏報。
2、 如與慈心相應而持戒,充分表現(xiàn)積極利他的意義,生天是一定能得富樂尊榮的。
※七眾的別解脫戒,如從菩提心出發(fā)而受持,就是菩薩的別解脫律儀。
四、下品戒、中品戒、上品戒
※ 《大智度論》卷13
“破此戒者。墮三惡道中。若下持戒生人中。中持戒生六欲天中。上持戒又行四禪、四空定。生色、無色界清凈天中。上持戒有三種。下清凈持戒得阿羅漢。中清凈持戒得辟支佛。上清凈持戒得佛道。不著、不猗、不破、不缺。圣所贊愛。如是名為上清凈持戒。若慈愍眾生故。為度眾生故。亦知戒實相故。心不猗著。如此持戒。將來令人至佛道。如是名為得無上佛道戒?!?/P>
五、“持戒之利益”與“破戒之過失”
A、《大智度論》卷三十
“立尸羅者,菩薩于眾生前,贊說戒行。汝諸眾生,當學持戒!持戒之德,拔三惡趣及人中下賤,令得天、人尊貴,乃至佛道。
戒為一切眾生眾樂根本,譬如大藏,出諸珍寶。
戒為大護,能滅眾怖,譬如大軍破賊。
戒為莊嚴,如著瓔珞。
戒為大船,能度生死巨海。
戒為大乘,能致重寶,至涅槃城。
戒為良藥,能破結病。
戒為善知識,世世隨逐不相遠離,令心安隱;譬如穿井,已見濕泥,喜慶自歡,無復憂患。
戒能成就利益諸行,譬如父母長育眾子。
戒為智梯,能入無漏。
戒能驚怖諸結,譬如師子,能令群獸攝伏。
戒為一切諸德之根,出家之要。
修凈戒者,所愿隨意;譬如如意珠,應念時得。
如是等種種贊戒之德,令眾生歡喜,發(fā)心住尸羅波羅蜜?!?/P>
B、《大智度論》卷十三,大正25,153b-154c
“若人求大善利。當堅持戒。如惜重寶。如護身命。何以故。譬如大地。一 切萬物有形之類。皆依地而住。戒亦如是。戒為一切善法住處。
復次。譬如無足欲行。無翅欲飛。無船欲渡。是不可得。若無戒欲得好果。亦復如是?!糍F若賤。若小若大。能行此凈戒。皆得大利。若破此戒。無貴無賤。無大無小。皆不得隨意生善處。
復次。破戒之人。譬如清涼池而有毒蛇。不中澡浴。亦如好華果樹。而多逆刺。若人雖在貴家生。身體端政。廣學多聞。而不樂持戒。無慈愍心。亦復如是。如偈說:
貴而無智則為衰。智而憍慢亦為衰?! 〕纸渲硕鴼Ы?。今世后世一切衰。
人雖貧賤而能持戒。勝于富貴而破戒者。華香、木香不能遠聞。持戒之香。周遍十方。持戒之人。具足安樂。名聲遠聞。天、人敬愛。現(xiàn)世常得種種快樂。若欲天上、人中、富貴、長壽。取之不難。持戒清凈。所愿皆得。
復次。持戒之人。見破戒人刑獄考掠。種種苦惱。自知永離此事。以為欣慶。若持戒之人。見善人得譽。名聞快樂。心自念言。如彼得譽。我亦有分。持戒之人。壽終之時。刀風解身。筋脈斷絕。自知持戒清凈。心不怖畏。如偈說:
大惡病中。戒為良藥?! 〈罂植乐小=錇槭刈o?! ∷腊第ぶ小=錇槊鳠??! ∮趷旱乐小=錇闃蛄??! ∷篮K?。戒為大船。
復次。持戒之人。常得今世人所敬養(yǎng)。心樂不悔。衣食無乏。死得生天。后得佛道。持戒之人。無事不得。破戒之人。一切皆失?!?/P>
復次。持戒之人。名稱之香。今世、后世。周滿天上及在人中。
復次。持戒之人。人所樂施。不惜財物。不修世利而無所乏。得生天上。十方佛前。
入三乘道而得解脫。唯種種邪見持戒。后無所得。復次。若人雖不出家。但能修行戒法。亦得生天。若人持戒清凈。行禪、智慧。欲求度脫老、病、死苦。此愿必得。持戒之人。雖無兵仗。眾惡不加。持戒之財。無能奪者。持戒親親。雖死不離。持戒莊嚴。勝于七寶。以是之故。當護于戒。如護身命。如愛寶物。破戒之人。受苦萬端。如向貧人破瓶失物。以是之故應持凈戒。
復次。持戒之人。觀破戒人罪。應自勉勵。一心持戒。
云何名為破戒人罪?
破戒之人。人所不敬。其家如冢。人所不到。 破戒之人。失諸功德。譬如枯樹。人不愛樂?! ∑平渲?。如霜蓮花。人不喜見?! ∑平渲恕盒目晌?。譬如羅剎?! ∑平渲?。人不歸向。譬如渴人。不向枯井。 破戒之人。心常疑悔。譬如犯事之人。常畏罪至。 破戒之人。如田被雹。不可依仰。 破戒之人。譬如苦(草+瓜)。雖形似甘種而不可食。 破戒之人。如賊聚落。不可依止。 破戒之人。譬如大病。人不欲近?! ∑平渲恕2坏妹饪?。譬如惡道難可得過?! ∑平渲?。不可共止。譬如惡賊難可親近?! ∑平渲?。譬如大坑。行者避之?! ∑平渲?。難可共住。譬如毒蛇。 破戒之人。不可近觸。譬如大火。 破戒之人。譬如破船。不可乘度?! ∑平渲恕F┤缤率?。不可更啖?! ∑平渲?。在好眾中。譬如惡馬在善馬群?! ∑平渲?。與善人異。如驢在牛群。 破戒之人。在精進眾。譬如儜兒在健人中?! ∑平渲?。雖似比丘。譬如死尸在眠人中。 破戒之人。譬如偽珠在真珠中?! ∑平渲?。譬如伊蘭在栴檀林?! ∑平渲?。雖形似善人。內無善法。雖復剃頭、染衣。次第捉籌。名為比丘。實非比丘。
破戒之人。若著法衣。則是熱銅鐵鍱以纏其身。若持缽盂。則是盛洋銅器。若所啖食。則是吞燒鐵丸。飲熱洋銅。若受人供養(yǎng)供給。則是地獄獄鬼守之。若入精舍。則是入大地獄。若坐眾僧床榻。是為坐熱鐵床上。
復次。破戒之人。常懷怖懅。如重病人。常畏死至。亦如五逆罪人。心常自念。我為佛賊。藏覆避隈。如賊畏人。歲月日過。常不安隱。
破戒之人。雖得供養(yǎng)利樂。是樂不凈。譬如愚人。供養(yǎng)莊嚴死尸。智者聞之。惡不欲見。如是種種無量破戒之罪。不可稱說。行者應當一心持戒?!?/P>
C、《大智度論》卷十三,
復次,持戒之人,其心不悔,心不悔故得喜樂,得喜樂故得一心,得一心故得實智,得實智故得厭心,得厭心故得離欲,得離欲故得解脫,得解脫故得涅槃。如是持戒,為諸善法根本。
復次,持戒為八正道初門,入道初門,必至涅槃。
四、毀戒的原因:
1、 環(huán)境的誘惑力太強。
2、 煩惱的沖動力太強。
3、自己凈戒的力量太弱。
五、持戒的心態(tài):
?。ㄒ唬?如護浮囊,輕重等護。
?。ǘ?不離三心:
1、 菩提心:求證無上菩提?! ?、 大悲心:憐愍犯戒眾生,不加輕慢而應救度?! ?、 無所得空慧:持戒,犯戒不可得。
佛音于2002年10月26日12:39:13在樂趣園〖網海蓮舟佛法論壇(國內版)〗發(fā)表.
總結
- 上一篇: 我们越来越懒于思考
- 下一篇: 揭穿邪师魔事—《楞严经》五十阴魔色阴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