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这个作品是谁画的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齐白石这个作品是谁画的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齊白石代表作品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石門二十四景。齊白石(1863-1957),現代杰出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原名齊璜,純芝,字渭青、號白石、瀕生、阿芝、借山吟館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創作于1910年的《石門二十四景》為老人48歲所畫,是齊白石的山水畫代表作,以寫意工筆畫描繪了湘潭的24個景觀。《蛙聲十里出山泉》是齊白石九十一歲時,為中國文學家老舍畫的一張水墨畫。齊白石用焦墨畫了兩壁山澗,中間是湍急的急流,遠方用石青點了幾個山頭,水中畫了六個順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媽媽在山的那頭呢,蛙聲順著山澗飄出了十里。齊白石的《墨蝦》作為齊白石成熟期的水族作品,此作未寫水紋也沒有畫水草烘托陪襯,齊白石僅以嫻熟的筆墨技法,結合獨創的濡墨蘸水,便從容寫出蝦的結構、動態和透明的質感。
齊白石代表作品有《蝦》、《海棠雙蟹圖》、《齊白石牡丹圖》、《墨蝦》、《蛙聲十里出山泉》等等。1、《蝦》齊白石以畫蝦而聞名,蝦,齊白石不光畫得多,而且是他的“發明”,他的“專利”,成了他的“象征”和“符號”。齊白石畫蝦成功,特出一告示:“白石畫蝦,十兩一只。”懂藝術的人都說:“潤格不高,值!值!”求畫者多不討價還價,交錢取畫,各有所得。這一天,偏有一個光頭猴腮的乖巧顧主,拿了35兩銀子去向齊白石購畫,心想,這老兒必畫四只,豈不賺他半只?心中得意洋洋敲開了齊家大門。齊白石看了,微微一笑,欣然收下銀子,要光頭顧主次日取畫。第二天,光頭顧主來到齊家,打開畫卷一看,畫面上只有三只小蝦米,蝦不大,卻也活蹦歡跳神氣活現。光頭心想,我那五兩銀子不能白給,望著齊白石正要發作,齊白石指指畫,讓他再細細看看。光頭眨眨小三角眼睛看清了,在兩株水草之間露出一只蝦尾巴,那蝦頭正扎進水中覓食呢!光頭顧主自無話說,嘿嘿笑笑,抱著畫走了。2、《海棠雙蟹圖》畫中突出地位畫海棠葉四片,姿態各異。棠葉之間,穿插雁來紅一枝,紅綠雙色交相輝映。本應置于棠葉間的海棠獨辟蹊徑,從旁而出,頓生幾分搖曳之姿。兩只螃蟹一正一反,置于畫的下方,與左上方的墨筆蜻蜓遙相呼映。款識為借山老人齊白石制。鈐印為齊白石。此圖為斗方作品。畫面布局寬閑隨意,物體穿插自如,疏密交織獨具匠心。姿態生動。3、《齊白石牡丹圖》“絕代只西子,眾芳唯牡丹。”雍榮華貴,美艷絕倫的牡丹乃歷朝歷代文人墨客傾心襄贊的重要題材,是富貴、吉祥、幸福、繁榮的象征。白石老人一生所創之牡丹可謂“姹紫嫣紅開遍”,然而“墨牡丹”則極其少見。老人筆下的牡丹多為粗筆寫意,圖中牡丹以沒骨法淡墨寫就,藤黃點蕊;用石青石綠來涂染葉片,篆籀之法寫成蒼勁有力的枝干;最后以濃墨線條勾劃出葉脈。牡丹花的葉片及花莖都向畫幅左側傾倒,似有微風拂過。沒骨畫的枝梗更是幾筆之間流露那種大圭不琢、松靜自然的意態。造型恰在“似與不似之間”,乃是白石老人一貫的審美標準。下方以淡花青點苔七八點,院落一角的意蘊便躍然紙上,富于生活氣息。整幅作品筆墨酣暢、拙樸有力、典雅之余富有情趣,風姿動人,生動刻畫出了牡丹搖曳的韻律。白石老人晚年畫牡丹筆墨更加縱逸,別有一種自由、天真而又老辣的意味。呈現出先生大膽灑脫的胸襟和崇尚自然的心性。4、《墨蝦》齊白石的《墨蝦》是黃達聰先生珍藏之佳品。作為齊白石成熟期的水族作品,此作未寫水紋也沒有畫水草烘托陪襯,齊白石僅以嫻熟的筆墨技法,結合獨創的濡墨蘸水,便從容寫出蝦的結構、動態和透明的質感。齊白石將青蝦長鉗造型的美和白蝦軀體透明的美以“接木移花手段”(白石印文)融合一體,創構出“白石蝦”,在蝦頭之上,趁淡墨未干之際,點濃墨少許,使其周圍形成自然暈染,墨色濃淡相間;再用淡墨擲筆,繪成軀體,浸潤之色,更顯蝦體晶瑩剔透之感。5、《蛙聲十里出山泉》《蛙聲十里出山泉》是齊白石九十一歲時,為中國文學家老舍畫的一張水墨畫。齊白石用焦墨畫了兩壁山澗,中間是湍急的急流,遠方用石青點了幾個山頭,水中畫了六個順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媽媽在山的那頭呢,蛙聲順著山澗飄出了十里。《蛙聲十里出山泉》后來收入《齊白石全集》中,且印成了郵票。成為齊白石的代表作之一,名揚海內外。
我覺得齊白石的《群蝦》寫得栩栩如生,他巧妙地畫出了蝦身的軟,蝦殼的硬。雖然齊白石爺爺以前是木匠,但他畫的《群蝦》真得是太逼真了! 聽說齊白石爺爺小時候就對蝦感興趣。他小時候舊居旁有個“星斗塘”,塘中水草頗豐魚蝦成群,那種優美的環境為他童年增添了許多樂趣也為他提供了眾多寫生對象。 望著這 數筆卻生動傳神的蝦,我十分感慨,如此傳神的作品背后,是怎樣一條灑滿汗水的路。。。。。。,我喜愛這群蝦圖,更敬佩這幅圖的作者齊白石爺爺。
畫家簡介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畫家生平 齊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北京,終年九十四歲。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并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 齊白石家道貧寒,少時讀書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讀書習畫。1877年做木匠學徒,次年改學雕花木工,曾習摹《芥子園畫傳》并據以作雕花新樣。1888年起始學畫,曾任龍山詩社社長。1890年二十六歲時轉從蕭薌陔、文少可學畫像,二十七歲始從胡沁園、陳少蕃習詩文書畫。三十七歲拜碩儒王闿運為師,并先后與王仲言、黎松庵、楊度等結為師友。齊白石在家鄉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館、茹家沖寄萍堂。自四十歲起,離鄉出游,五出五歸,遍歷陜、豫、京、冀、鄂、贛、滬、蘇及兩廣等地,飽覽名山大川,廣結當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詒、郭葆蓀等皆為摯友。畫風由工轉寫,書法由何紹基體轉學魏碑,篆刻由丁、黃一路改學趙之謙體。五十五歲避亂北上,兩年后定居北京。時與陳師曾、徐悲鴻、羅癭公、林風眠等相過從。 1926年,齊白石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名譽教授、北平美術作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理事、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全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兩次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連續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1954年8月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與毛澤東主席交誼甚深并受到過接見;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榮譽獎狀及“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其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其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9月舉行授獎儀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抗日戰爭期間,表示“畫不賣與官家”。1946年重操賣畫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舉辦個展,并任北平藝專名譽教授。著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傳》等。出版有《齊白石全集》等各種畫集近百種。七十四歲游蜀,與黃賓虹、金松岑相見。 藝術風格與主張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繪畫師法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其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后仿趙撝叔,并取法漢印;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余幅、詩詞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齊白石作品的藝術特色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他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茍,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只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齊白石作品的市場行情 齊白石一生創作勤奮,作畫極多,一天不畫畫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癢,創作多得驚人,好得出奇,僅1953年一年,大小作品就有600多幅。1922年,陳師曾把齊白石的畫介紹到東京,參加中日聯合會繪畫展覽會,結果大受歡迎。全部以高價賣出,但當時在國內他的畫作價卻很低。20年代,齊白石得到徐悲鴻的提攜,作品逐漸被收藏家所認識,價格穩步提高。現在,國內一級市場已難見到齊白石作品進行公開出售,書畫商店見到他的真跡自會以高價收購,而標價出售則極少能見到。在香港和紐約市場,每年固定拍賣齊白石作品,他是作品被拍賣最多的現代畫家。在香港市場,他的最新價格大約是30-100萬港元,較高價格是1989年創造的,達120萬港元。國內拍賣市場中,齊白石的價格最高,最高記錄是嘉德拍賣公司拍賣的一件《山水》冊頁,為517萬元。后來嘉德公司又搞了一次齊白石作品專場拍賣,效果雖然較好,但此后齊白石作品的價格一直處于較低狀態。 生活中的兩三事 抗日戰爭時期,北平偽警司令、大特務頭子宣鐵吾過生日,硬邀請國畫大師齊白石 (1863一1957年)赴宴作畫。 齊白石來到宴會上, 環顧了一下滿堂賓客,略為思索,鋪紙揮灑。 轉眼之間,一只水墨螃蟹躍然紙上。 眾人贊不絕口,宣鐵吾喜形于色。 不料,齊白石筆鋒輕輕一揮,在畫上題了一行字--“橫行到幾時”,后書“鐵吾將軍” , 然后仰頭拂袖而去。 一個漢奸求畫,齊白石畫了一個涂著白鼻子,頭戴烏紗帽的不倒翁,還題了一首詩: 烏紗白扇儼然官, 不倒原來泥半團, 將妝忽然來打破, 渾身何處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軍占領了北平。 齊白石為了不受敵人利用,堅持閉門不出,并在門口 貼出告示,上書:“中外官長要買白石之畫者,用代表人可矣, 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 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 齊白石還嫌不夠,又畫了一幅畫來表明自己的心跡。 畫面很特殊,一般人畫悲翠時,都讓它站在石頭或荷徑上,窺伺著水面上的魚兒;齊白 石卻一反常態, 不去畫水面上的鱘魚,而畫深水中的蝦,并在畫上題字:“從來畫悲翠 者必畫魚,余獨畫蝦,蝦不浮,悲翠奈何? ”齊白石閉門謝客,自喻為蝦,并把作官的 漢奸與日中人比作裴翠,意義深藏,發人深思。 齊白石70多歲的時候,對人說:我才知道,自己不會畫畫。人們齊聲稱贊老人的謙遜。老畫家說,我真的不會畫。人們越發稱贊,當然沒有人相信他說的話。 齊白石老人的教學觀 魯譯元 白石老人有一條重要的繪畫理論:“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但白石老人對子女、對弟子、學生風格各異、嚴寬有別的教學方法,我們卻缺乏一定的了解與認識。今年9月16日,是白石老人逝世50周年,本文就老人對子女、對弟子、學生的不同教學方法談一點膚淺的認識,與大家共勉。 白石老人一生教過許多學生。既有社會名流,也有普通的百姓兒女。他一生帶過多少弟子、學生,恐怕誰也說不準確。在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上,大凡一些有成就的書畫名家,多與白石老人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 學習藝術門類,是很重視師承關系的。無論是哪一門學科,能遇到一位好老師,可謂三生有幸。畫畫也一樣,需要名師扶持、引導、指點。當然,學者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礎上更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凡事離不開個人的努力,天道酬勤就是這個道理。 白石老人很懂得心理學、倫理學和社會學,很會調動學者的積極性。人都有好奇心、虛榮心,如果沒有好奇心、虛榮心,就不會有上進心。白石老人對弟子、學生們的教學與作品點評中,大多都是寬慰、激勵的語言。畫畫,生活,做人…… 老人常將弟子、學生與自己相提并論,無不透著老人的一種慈祥與大度、寬容與平等的高貴情操。這種朋友式、兄弟般的師生情,是老人像父愛那樣對弟子、學生們的一種責任,一種期盼。 然而,白石老人在對待子女的繪畫學習上,卻采取與弟子、學生們截然不同的方法。我們從白石老人給子女們的一些作品評語中,卻很難看到贊揚、夸獎的語言。一句“要得”、“有能學之能”,就算是最高的評分。就是老人在給子女們的篆刻印章中,也大多是一些名章或者“白石后人”、“白石第幾子”、“大匠之門”等這樣的印章。對這個問題,我曾專門向齊良遲老師作過討教。他說:“我父親覺得弟子、學生畢竟是家里的客人,來一趟不容易。所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增強他們的繪畫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他們有了學習的動力,就可以受益終生。而子女畢竟是家里人,與父母朝夕相處,學習條件要好得多。同樣一件事,因時間、地點、對象不同,要達到好效果,就應該采取不同的方法。” 我聯想起齊良遲請他父親白石老人給他題齋名的事。那時,齊良遲老師在北京輔仁大學早已畢業,并在詩、書、畫、印方面嶄露頭角。有一天,他央求白石老人給他題個齋名,說:“爸爸,您叫‘寄萍堂’,我叫什么堂號好啊?”白石老人看了看良遲四子,笑道:“那好,給你也題一個,題什么字呢?”白石老人想了想然后說:“你呀,就叫‘補讀齋’吧。你書念得太少,還得補讀啊!”良遲老師當時聽后很失望。心想干嘛起這么個堂號呢?我已經讀了不少書了,怎么還要“補讀”呢,看到白石老人給他剛剛寫的“補讀齋”條幅,嘴里不說什么,接過來放回自己的屋里,始終沒有掛,覺得太丟面子。到了良遲老師七十歲后,他把這件認為“丟臉”的事當做笑話來講。他說:“人到了這個年齡,愈來愈感到‘補讀’的渴求,也愈來愈感到我父親白石老人當年的良苦用心……” 白石老人在對待子女與對弟子、學生的育才方式上雖然有所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就是盼望晚輩早日成才,展翅高飛……畫家簡介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畫家生平 齊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北京,終年九十四歲。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并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 齊白石家道貧寒,少時讀書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讀書習畫。1877年做木匠學徒,次年改學雕花木工,曾習摹《芥子園畫傳》并據以作雕花新樣。1888年起始學畫,曾任龍山詩社社長。1890年二十六歲時轉從蕭薌陔、文少可學畫像,二十七歲始從胡沁園、陳少蕃習詩文書畫。三十七歲拜碩儒王闿運為師,并先后與王仲言、黎松庵、楊度等結為師友。齊白石在家鄉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館、茹家沖寄萍堂。自四十歲起,離鄉出游,五出五歸,遍歷陜、豫、京、冀、鄂、贛、滬、蘇及兩廣等地,飽覽名山大川,廣結當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詒、郭葆蓀等皆為摯友。畫風由工轉寫,書法由何紹基體轉學魏碑,篆刻由丁、黃一路改學趙之謙體。五十五歲避亂北上,兩年后定居北京。時與陳師曾、徐悲鴻、羅癭公、林風眠等相過從。 1926年,齊白石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名譽教授、北平美術作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理事、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全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兩次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連續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1954年8月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與毛澤東主席交誼甚深并受到過接見;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榮譽獎狀及“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其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其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9月舉行授獎儀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抗日戰爭期間,表示“畫不賣與官家”。1946年重操賣畫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舉辦個展,并任北平藝專名譽教授。著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傳》等。出版有《齊白石全集》等各種畫集近百種。七十四歲游蜀,與黃賓虹、金松岑相見。 藝術風格與主張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繪畫師法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其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后仿趙撝叔,并取法漢印;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余幅、詩詞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齊白石作品的藝術特色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他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茍,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只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齊白石作品的市場行情 齊白石一生創作勤奮,作畫極多,一天不畫畫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癢,創作多得驚人,好得出奇,僅1953年一年,大小作品就有600多幅。1922年,陳師曾把齊白石的畫介紹到東京,參加中日聯合會繪畫展覽會,結果大受歡迎。全部以高價賣出,但當時在國內他的畫作價卻很低。20年代,齊白石得到徐悲鴻的提攜,作品逐漸被收藏家所認識,價格穩步提高。現在,國內一級市場已難見到齊白石作品進行公開出售,書畫商店見到他的真跡自會以高價收購,而標價出售則極少能見到。在香港和紐約市場,每年固定拍賣齊白石作品,他是作品被拍賣最多的現代畫家。在香港市場,他的最新價格大約是30-100萬港元,較高價格是1989年創造的,達120萬港元。國內拍賣市場中,齊白石的價格最高,最高記錄是嘉德拍賣公司拍賣的一件《山水》冊頁,為517萬元。后來嘉德公司又搞了一次齊白石作品專場拍賣,效果雖然較好,但此后齊白石作品的價格一直處于較低狀態。 生活中的兩三事 抗日戰爭時期,北平偽警司令、大特務頭子宣鐵吾過生日,硬邀請國畫大師齊白石 (1863一1957年)赴宴作畫。 齊白石來到宴會上, 環顧了一下滿堂賓客,略為思索,鋪紙揮灑。 轉眼之間,一只水墨螃蟹躍然紙上。 眾人贊不絕口,宣鐵吾喜形于色。 不料,齊白石筆鋒輕輕一揮,在畫上題了一行字--“橫行到幾時”,后書“鐵吾將軍” , 然后仰頭拂袖而去。 一個漢奸求畫,齊白石畫了一個涂著白鼻子,頭戴烏紗帽的不倒翁,還題了一首詩: 烏紗白扇儼然官, 不倒原來泥半團, 將妝忽然來打破, 渾身何處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軍占領了北平。 齊白石為了不受敵人利用,堅持閉門不出,并在門口 貼出告示,上書:“中外官長要買白石之畫者,用代表人可矣, 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 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 齊白石還嫌不夠,又畫了一幅畫來表明自己的心跡。 畫面很特殊,一般人畫悲翠時,都讓它站在石頭或荷徑上,窺伺著水面上的魚兒;齊白 石卻一反常態, 不去畫水面上的鱘魚,而畫深水中的蝦,并在畫上題字:“從來畫悲翠 者必畫魚,余獨畫蝦,蝦不浮,悲翠奈何? ”齊白石閉門謝客,自喻為蝦,并把作官的 漢奸與日中人比作裴翠,意義深藏,發人深思。 齊白石70多歲的時候,對人說:我才知道,自己不會畫畫。人們齊聲稱贊老人的謙遜。老畫家說,我真的不會畫。人們越發稱贊,當然沒有人相信他說的話。 齊白石老人的教學觀 魯譯元 白石老人有一條重要的繪畫理論:“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但白石老人對子女、對弟子、學生風格各異、嚴寬有別的教學方法,我們卻缺乏一定的了解與認識。今年9月16日,是白石老人逝世50周年,本文就老人對子女、對弟子、學生的不同教學方法談一點膚淺的認識,與大家共勉。 白石老人一生教過許多學生。既有社會名流,也有普通的百姓兒女。他一生帶過多少弟子、學生,恐怕誰也說不準確。在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上,大凡一些有成就的書畫名家,多與白石老人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 學習藝術門類,是很重視師承關系的。無論是哪一門學科,能遇到一位好老師,可謂三生有幸。畫畫也一樣,需要名師扶持、引導、指點。當然,學者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礎上更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凡事離不開個人的努力,天道酬勤就是這個道理。 白石老人很懂得心理學、倫理學和社會學,很會調動學者的積極性。人都有好奇心、虛榮心,如果沒有好奇心、虛榮心,就不會有上進心。白石老人對弟子、學生們的教學與作品點評中,大多都是寬慰、激勵的語言。畫畫,生活,做人…… 老人常將弟子、學生與自己相提并論,無不透著老人的一種慈祥與大度、寬容與平等的高貴情操。這種朋友式、兄弟般的師生情,是老人像父愛那樣對弟子、學生們的一種責任,一種期盼。 然而,白石老人在對待子女的繪畫學習上,卻采取與弟子、學生們截然不同的方法。我們從白石老人給子女們的一些作品評語中,卻很難看到贊揚、夸獎的語言。一句“要得”、“有能學之能”,就算是最高的評分。就是老人在給子女們的篆刻印章中,也大多是一些名章或者“白石后人”、“白石第幾子”、“大匠之門”等這樣的印章。對這個問題,我曾專門向齊良遲老師作過討教。他說:“我父親覺得弟子、學生畢竟是家里的客人,來一趟不容易。所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增強他們的繪畫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他們有了學習的動力,就可以受益終生。而子女畢竟是家里人,與父母朝夕相處,學習條件要好得多。同樣一件事,因時間、地點、對象不同,要達到好效果,就應該采取不同的方法。” 我聯想起齊良遲請他父親白石老人給他題齋名的事。那時,齊良遲老師在北京輔仁大學早已畢業,并在詩、書、畫、印方面嶄露頭角。有一天,他央求白石老人給他題個齋名,說:“爸爸,您叫‘寄萍堂’,我叫什么堂號好啊?”白石老人看了看良遲四子,笑道:“那好,給你也題一個,題什么字呢?”白石老人想了想然后說:“你呀,就叫‘補讀齋’吧。你書念得太少,還得補讀啊!”良遲老師當時聽后很失望。心想干嘛起這么個堂號呢?我已經讀了不少書了,怎么還要“補讀”呢,看到白石老人給他剛剛寫的“補讀齋”條幅,嘴里不說什么,接過來放回自己的屋里,始終沒有掛,覺得太丟面子。到了良遲老師七十歲后,他把這件認為“丟臉”的事當做笑話來講。他說:“人到了這個年齡,愈來愈感到‘補讀’的渴求,也愈來愈感到我父親白石老人當年的良苦用心……” 白石老人在對待子女與對弟子、學生的育才方式上雖然有所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就是盼望晚輩早日成才,展翅高飛……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繪畫師法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 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他的繪畫,以其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 齊白石80歲之后,畫蝦技術頗為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 他專長畫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茍,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 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只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其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后仿趙撝叔,并取法漢印;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 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 據齊白石的孫子齊可來回憶,當年為了畫出紫藤的神韻,爺爺齊白石曾多次到紫藤公園寫生。有一次,爺爺問他的學生:“你們跟我學畫蝦這么久了,你們知道蝦應該在第幾節開始打彎嗎?”見沒有人回答,爺爺接著說:“應該在第三節開始打彎。”正是齊白石細心觀察和孜孜不倦的鉆研,創立了筆墨簡練、高度概括的齊派藝術風格。 齊白石繪畫最大的特色就是一生不搞妄作,沒見過的東西,沒有仔細研究過的東西,他不畫。第二大特色就是崇尚自然,入他畫的大都是自然界中極普通,但對平民百姓‘貢獻’最大的東西。齊白石畫蝦,畫蘿卜,雖然受到當時所謂正統畫家的嘲笑,但深得平民百姓的歡迎和喜愛。 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 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余幅、詩詞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表現形式,展示出個人藝術魅力。
齊白石是我國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他最善長畫小蝦小蟲等小動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頗有建樹。齊白石年輕的時候,他就很喜歡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訪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說:“你去挑一擔礎石回家,等這一擔石頭都變成了泥漿,你的印就刻好了。”別的人都以為老篆刻家戲弄齊白石,勸他不要理那老家伙,齊白右卻真的挑了一擔礎石來,夜以繼日地刻著,一邊刻,一邊拿古代篆刻藝術品來對照琢磨。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專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礎石越來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卻越來越厚。最后,一擔礎石統統都化為泥了,齊白石也練得了一手好篆刻藝術,他刻的印雄健、洗煉,獨樹一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有一次,他過生日。由于齊老是一代宗師,學生朋友來了很多。 從早到晚,客人絡繹不絕,老人笑吟吟地迎來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著了。第二天,齊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顧不上吃飯,先到畫室去做畫,家里人都勸他吃飯,他卻不肯歇一歇。總算五張畫畫完了,家人都長長的松了一口氣,等著他吃飯。誰知他攤紙揮毫又繼續作起畫來。家里人怕他累壞了,都說:“您不是已畫夠五張了嗎?怎么還畫呀?”老人輕輕抬起頭說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沒作畫,今天追畫幾張,以補昨天的‘閑過’”。說完,他低下頭繼續作起畫來。正是憑著這種勤奮精神,齊白石老人的畫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愛。
齊白石代表作品有《蝦》、《海棠雙蟹圖》、《齊白石牡丹圖》、《墨蝦》、《蛙聲十里出山泉》等等。1、《蝦》齊白石以畫蝦而聞名,蝦,齊白石不光畫得多,而且是他的“發明”,他的“專利”,成了他的“象征”和“符號”。齊白石畫蝦成功,特出一告示:“白石畫蝦,十兩一只。”懂藝術的人都說:“潤格不高,值!值!”求畫者多不討價還價,交錢取畫,各有所得。這一天,偏有一個光頭猴腮的乖巧顧主,拿了35兩銀子去向齊白石購畫,心想,這老兒必畫四只,豈不賺他半只?心中得意洋洋敲開了齊家大門。齊白石看了,微微一笑,欣然收下銀子,要光頭顧主次日取畫。第二天,光頭顧主來到齊家,打開畫卷一看,畫面上只有三只小蝦米,蝦不大,卻也活蹦歡跳神氣活現。光頭心想,我那五兩銀子不能白給,望著齊白石正要發作,齊白石指指畫,讓他再細細看看。光頭眨眨小三角眼睛看清了,在兩株水草之間露出一只蝦尾巴,那蝦頭正扎進水中覓食呢!光頭顧主自無話說,嘿嘿笑笑,抱著畫走了。2、《海棠雙蟹圖》畫中突出地位畫海棠葉四片,姿態各異。棠葉之間,穿插雁來紅一枝,紅綠雙色交相輝映。本應置于棠葉間的海棠獨辟蹊徑,從旁而出,頓生幾分搖曳之姿。兩只螃蟹一正一反,置于畫的下方,與左上方的墨筆蜻蜓遙相呼映。款識為借山老人齊白石制。鈐印為齊白石。此圖為斗方作品。畫面布局寬閑隨意,物體穿插自如,疏密交織獨具匠心。姿態生動。3、《齊白石牡丹圖》“絕代只西子,眾芳唯牡丹。”雍榮華貴,美艷絕倫的牡丹乃歷朝歷代文人墨客傾心襄贊的重要題材,是富貴、吉祥、幸福、繁榮的象征。白石老人一生所創之牡丹可謂“姹紫嫣紅開遍”,然而“墨牡丹”則極其少見。老人筆下的牡丹多為粗筆寫意,圖中牡丹以沒骨法淡墨寫就,藤黃點蕊;用石青石綠來涂染葉片,篆籀之法寫成蒼勁有力的枝干;最后以濃墨線條勾劃出葉脈。牡丹花的葉片及花莖都向畫幅左側傾倒,似有微風拂過。沒骨畫的枝梗更是幾筆之間流露那種大圭不琢、松靜自然的意態。造型恰在“似與不似之間”,乃是白石老人一貫的審美標準。下方以淡花青點苔七八點,院落一角的意蘊便躍然紙上,富于生活氣息。整幅作品筆墨酣暢、拙樸有力、典雅之余富有情趣,風姿動人,生動刻畫出了牡丹搖曳的韻律。白石老人晚年畫牡丹筆墨更加縱逸,別有一種自由、天真而又老辣的意味。呈現出先生大膽灑脫的胸襟和崇尚自然的心性。4、《墨蝦》齊白石的《墨蝦》是黃達聰先生珍藏之佳品。作為齊白石成熟期的水族作品,此作未寫水紋也沒有畫水草烘托陪襯,齊白石僅以嫻熟的筆墨技法,結合獨創的濡墨蘸水,便從容寫出蝦的結構、動態和透明的質感。齊白石將青蝦長鉗造型的美和白蝦軀體透明的美以“接木移花手段”(白石印文)融合一體,創構出“白石蝦”,在蝦頭之上,趁淡墨未干之際,點濃墨少許,使其周圍形成自然暈染,墨色濃淡相間;再用淡墨擲筆,繪成軀體,浸潤之色,更顯蝦體晶瑩剔透之感。5、《蛙聲十里出山泉》《蛙聲十里出山泉》是齊白石九十一歲時,為中國文學家老舍畫的一張水墨畫。齊白石用焦墨畫了兩壁山澗,中間是湍急的急流,遠方用石青點了幾個山頭,水中畫了六個順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媽媽在山的那頭呢,蛙聲順著山澗飄出了十里。《蛙聲十里出山泉》后來收入《齊白石全集》中,且印成了郵票。成為齊白石的代表作之一,名揚海內外。
我覺得齊白石的《群蝦》寫得栩栩如生,他巧妙地畫出了蝦身的軟,蝦殼的硬。雖然齊白石爺爺以前是木匠,但他畫的《群蝦》真得是太逼真了! 聽說齊白石爺爺小時候就對蝦感興趣。他小時候舊居旁有個“星斗塘”,塘中水草頗豐魚蝦成群,那種優美的環境為他童年增添了許多樂趣也為他提供了眾多寫生對象。 望著這 數筆卻生動傳神的蝦,我十分感慨,如此傳神的作品背后,是怎樣一條灑滿汗水的路。。。。。。,我喜愛這群蝦圖,更敬佩這幅圖的作者齊白石爺爺。
畫家簡介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畫家生平 齊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北京,終年九十四歲。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并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 齊白石家道貧寒,少時讀書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讀書習畫。1877年做木匠學徒,次年改學雕花木工,曾習摹《芥子園畫傳》并據以作雕花新樣。1888年起始學畫,曾任龍山詩社社長。1890年二十六歲時轉從蕭薌陔、文少可學畫像,二十七歲始從胡沁園、陳少蕃習詩文書畫。三十七歲拜碩儒王闿運為師,并先后與王仲言、黎松庵、楊度等結為師友。齊白石在家鄉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館、茹家沖寄萍堂。自四十歲起,離鄉出游,五出五歸,遍歷陜、豫、京、冀、鄂、贛、滬、蘇及兩廣等地,飽覽名山大川,廣結當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詒、郭葆蓀等皆為摯友。畫風由工轉寫,書法由何紹基體轉學魏碑,篆刻由丁、黃一路改學趙之謙體。五十五歲避亂北上,兩年后定居北京。時與陳師曾、徐悲鴻、羅癭公、林風眠等相過從。 1926年,齊白石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名譽教授、北平美術作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理事、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全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兩次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連續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1954年8月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與毛澤東主席交誼甚深并受到過接見;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榮譽獎狀及“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其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其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9月舉行授獎儀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抗日戰爭期間,表示“畫不賣與官家”。1946年重操賣畫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舉辦個展,并任北平藝專名譽教授。著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傳》等。出版有《齊白石全集》等各種畫集近百種。七十四歲游蜀,與黃賓虹、金松岑相見。 藝術風格與主張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繪畫師法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其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后仿趙撝叔,并取法漢印;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余幅、詩詞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齊白石作品的藝術特色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他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茍,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只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齊白石作品的市場行情 齊白石一生創作勤奮,作畫極多,一天不畫畫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癢,創作多得驚人,好得出奇,僅1953年一年,大小作品就有600多幅。1922年,陳師曾把齊白石的畫介紹到東京,參加中日聯合會繪畫展覽會,結果大受歡迎。全部以高價賣出,但當時在國內他的畫作價卻很低。20年代,齊白石得到徐悲鴻的提攜,作品逐漸被收藏家所認識,價格穩步提高。現在,國內一級市場已難見到齊白石作品進行公開出售,書畫商店見到他的真跡自會以高價收購,而標價出售則極少能見到。在香港和紐約市場,每年固定拍賣齊白石作品,他是作品被拍賣最多的現代畫家。在香港市場,他的最新價格大約是30-100萬港元,較高價格是1989年創造的,達120萬港元。國內拍賣市場中,齊白石的價格最高,最高記錄是嘉德拍賣公司拍賣的一件《山水》冊頁,為517萬元。后來嘉德公司又搞了一次齊白石作品專場拍賣,效果雖然較好,但此后齊白石作品的價格一直處于較低狀態。 生活中的兩三事 抗日戰爭時期,北平偽警司令、大特務頭子宣鐵吾過生日,硬邀請國畫大師齊白石 (1863一1957年)赴宴作畫。 齊白石來到宴會上, 環顧了一下滿堂賓客,略為思索,鋪紙揮灑。 轉眼之間,一只水墨螃蟹躍然紙上。 眾人贊不絕口,宣鐵吾喜形于色。 不料,齊白石筆鋒輕輕一揮,在畫上題了一行字--“橫行到幾時”,后書“鐵吾將軍” , 然后仰頭拂袖而去。 一個漢奸求畫,齊白石畫了一個涂著白鼻子,頭戴烏紗帽的不倒翁,還題了一首詩: 烏紗白扇儼然官, 不倒原來泥半團, 將妝忽然來打破, 渾身何處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軍占領了北平。 齊白石為了不受敵人利用,堅持閉門不出,并在門口 貼出告示,上書:“中外官長要買白石之畫者,用代表人可矣, 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 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 齊白石還嫌不夠,又畫了一幅畫來表明自己的心跡。 畫面很特殊,一般人畫悲翠時,都讓它站在石頭或荷徑上,窺伺著水面上的魚兒;齊白 石卻一反常態, 不去畫水面上的鱘魚,而畫深水中的蝦,并在畫上題字:“從來畫悲翠 者必畫魚,余獨畫蝦,蝦不浮,悲翠奈何? ”齊白石閉門謝客,自喻為蝦,并把作官的 漢奸與日中人比作裴翠,意義深藏,發人深思。 齊白石70多歲的時候,對人說:我才知道,自己不會畫畫。人們齊聲稱贊老人的謙遜。老畫家說,我真的不會畫。人們越發稱贊,當然沒有人相信他說的話。 齊白石老人的教學觀 魯譯元 白石老人有一條重要的繪畫理論:“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但白石老人對子女、對弟子、學生風格各異、嚴寬有別的教學方法,我們卻缺乏一定的了解與認識。今年9月16日,是白石老人逝世50周年,本文就老人對子女、對弟子、學生的不同教學方法談一點膚淺的認識,與大家共勉。 白石老人一生教過許多學生。既有社會名流,也有普通的百姓兒女。他一生帶過多少弟子、學生,恐怕誰也說不準確。在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上,大凡一些有成就的書畫名家,多與白石老人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 學習藝術門類,是很重視師承關系的。無論是哪一門學科,能遇到一位好老師,可謂三生有幸。畫畫也一樣,需要名師扶持、引導、指點。當然,學者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礎上更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凡事離不開個人的努力,天道酬勤就是這個道理。 白石老人很懂得心理學、倫理學和社會學,很會調動學者的積極性。人都有好奇心、虛榮心,如果沒有好奇心、虛榮心,就不會有上進心。白石老人對弟子、學生們的教學與作品點評中,大多都是寬慰、激勵的語言。畫畫,生活,做人…… 老人常將弟子、學生與自己相提并論,無不透著老人的一種慈祥與大度、寬容與平等的高貴情操。這種朋友式、兄弟般的師生情,是老人像父愛那樣對弟子、學生們的一種責任,一種期盼。 然而,白石老人在對待子女的繪畫學習上,卻采取與弟子、學生們截然不同的方法。我們從白石老人給子女們的一些作品評語中,卻很難看到贊揚、夸獎的語言。一句“要得”、“有能學之能”,就算是最高的評分。就是老人在給子女們的篆刻印章中,也大多是一些名章或者“白石后人”、“白石第幾子”、“大匠之門”等這樣的印章。對這個問題,我曾專門向齊良遲老師作過討教。他說:“我父親覺得弟子、學生畢竟是家里的客人,來一趟不容易。所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增強他們的繪畫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他們有了學習的動力,就可以受益終生。而子女畢竟是家里人,與父母朝夕相處,學習條件要好得多。同樣一件事,因時間、地點、對象不同,要達到好效果,就應該采取不同的方法。” 我聯想起齊良遲請他父親白石老人給他題齋名的事。那時,齊良遲老師在北京輔仁大學早已畢業,并在詩、書、畫、印方面嶄露頭角。有一天,他央求白石老人給他題個齋名,說:“爸爸,您叫‘寄萍堂’,我叫什么堂號好啊?”白石老人看了看良遲四子,笑道:“那好,給你也題一個,題什么字呢?”白石老人想了想然后說:“你呀,就叫‘補讀齋’吧。你書念得太少,還得補讀啊!”良遲老師當時聽后很失望。心想干嘛起這么個堂號呢?我已經讀了不少書了,怎么還要“補讀”呢,看到白石老人給他剛剛寫的“補讀齋”條幅,嘴里不說什么,接過來放回自己的屋里,始終沒有掛,覺得太丟面子。到了良遲老師七十歲后,他把這件認為“丟臉”的事當做笑話來講。他說:“人到了這個年齡,愈來愈感到‘補讀’的渴求,也愈來愈感到我父親白石老人當年的良苦用心……” 白石老人在對待子女與對弟子、學生的育才方式上雖然有所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就是盼望晚輩早日成才,展翅高飛……畫家簡介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畫家生平 齊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北京,終年九十四歲。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并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 齊白石家道貧寒,少時讀書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讀書習畫。1877年做木匠學徒,次年改學雕花木工,曾習摹《芥子園畫傳》并據以作雕花新樣。1888年起始學畫,曾任龍山詩社社長。1890年二十六歲時轉從蕭薌陔、文少可學畫像,二十七歲始從胡沁園、陳少蕃習詩文書畫。三十七歲拜碩儒王闿運為師,并先后與王仲言、黎松庵、楊度等結為師友。齊白石在家鄉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館、茹家沖寄萍堂。自四十歲起,離鄉出游,五出五歸,遍歷陜、豫、京、冀、鄂、贛、滬、蘇及兩廣等地,飽覽名山大川,廣結當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詒、郭葆蓀等皆為摯友。畫風由工轉寫,書法由何紹基體轉學魏碑,篆刻由丁、黃一路改學趙之謙體。五十五歲避亂北上,兩年后定居北京。時與陳師曾、徐悲鴻、羅癭公、林風眠等相過從。 1926年,齊白石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名譽教授、北平美術作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理事、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全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兩次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連續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1954年8月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與毛澤東主席交誼甚深并受到過接見;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榮譽獎狀及“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其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其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9月舉行授獎儀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抗日戰爭期間,表示“畫不賣與官家”。1946年重操賣畫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舉辦個展,并任北平藝專名譽教授。著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傳》等。出版有《齊白石全集》等各種畫集近百種。七十四歲游蜀,與黃賓虹、金松岑相見。 藝術風格與主張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繪畫師法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其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后仿趙撝叔,并取法漢印;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余幅、詩詞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齊白石作品的藝術特色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他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茍,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只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齊白石作品的市場行情 齊白石一生創作勤奮,作畫極多,一天不畫畫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癢,創作多得驚人,好得出奇,僅1953年一年,大小作品就有600多幅。1922年,陳師曾把齊白石的畫介紹到東京,參加中日聯合會繪畫展覽會,結果大受歡迎。全部以高價賣出,但當時在國內他的畫作價卻很低。20年代,齊白石得到徐悲鴻的提攜,作品逐漸被收藏家所認識,價格穩步提高。現在,國內一級市場已難見到齊白石作品進行公開出售,書畫商店見到他的真跡自會以高價收購,而標價出售則極少能見到。在香港和紐約市場,每年固定拍賣齊白石作品,他是作品被拍賣最多的現代畫家。在香港市場,他的最新價格大約是30-100萬港元,較高價格是1989年創造的,達120萬港元。國內拍賣市場中,齊白石的價格最高,最高記錄是嘉德拍賣公司拍賣的一件《山水》冊頁,為517萬元。后來嘉德公司又搞了一次齊白石作品專場拍賣,效果雖然較好,但此后齊白石作品的價格一直處于較低狀態。 生活中的兩三事 抗日戰爭時期,北平偽警司令、大特務頭子宣鐵吾過生日,硬邀請國畫大師齊白石 (1863一1957年)赴宴作畫。 齊白石來到宴會上, 環顧了一下滿堂賓客,略為思索,鋪紙揮灑。 轉眼之間,一只水墨螃蟹躍然紙上。 眾人贊不絕口,宣鐵吾喜形于色。 不料,齊白石筆鋒輕輕一揮,在畫上題了一行字--“橫行到幾時”,后書“鐵吾將軍” , 然后仰頭拂袖而去。 一個漢奸求畫,齊白石畫了一個涂著白鼻子,頭戴烏紗帽的不倒翁,還題了一首詩: 烏紗白扇儼然官, 不倒原來泥半團, 將妝忽然來打破, 渾身何處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軍占領了北平。 齊白石為了不受敵人利用,堅持閉門不出,并在門口 貼出告示,上書:“中外官長要買白石之畫者,用代表人可矣, 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 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 齊白石還嫌不夠,又畫了一幅畫來表明自己的心跡。 畫面很特殊,一般人畫悲翠時,都讓它站在石頭或荷徑上,窺伺著水面上的魚兒;齊白 石卻一反常態, 不去畫水面上的鱘魚,而畫深水中的蝦,并在畫上題字:“從來畫悲翠 者必畫魚,余獨畫蝦,蝦不浮,悲翠奈何? ”齊白石閉門謝客,自喻為蝦,并把作官的 漢奸與日中人比作裴翠,意義深藏,發人深思。 齊白石70多歲的時候,對人說:我才知道,自己不會畫畫。人們齊聲稱贊老人的謙遜。老畫家說,我真的不會畫。人們越發稱贊,當然沒有人相信他說的話。 齊白石老人的教學觀 魯譯元 白石老人有一條重要的繪畫理論:“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但白石老人對子女、對弟子、學生風格各異、嚴寬有別的教學方法,我們卻缺乏一定的了解與認識。今年9月16日,是白石老人逝世50周年,本文就老人對子女、對弟子、學生的不同教學方法談一點膚淺的認識,與大家共勉。 白石老人一生教過許多學生。既有社會名流,也有普通的百姓兒女。他一生帶過多少弟子、學生,恐怕誰也說不準確。在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上,大凡一些有成就的書畫名家,多與白石老人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 學習藝術門類,是很重視師承關系的。無論是哪一門學科,能遇到一位好老師,可謂三生有幸。畫畫也一樣,需要名師扶持、引導、指點。當然,學者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礎上更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凡事離不開個人的努力,天道酬勤就是這個道理。 白石老人很懂得心理學、倫理學和社會學,很會調動學者的積極性。人都有好奇心、虛榮心,如果沒有好奇心、虛榮心,就不會有上進心。白石老人對弟子、學生們的教學與作品點評中,大多都是寬慰、激勵的語言。畫畫,生活,做人…… 老人常將弟子、學生與自己相提并論,無不透著老人的一種慈祥與大度、寬容與平等的高貴情操。這種朋友式、兄弟般的師生情,是老人像父愛那樣對弟子、學生們的一種責任,一種期盼。 然而,白石老人在對待子女的繪畫學習上,卻采取與弟子、學生們截然不同的方法。我們從白石老人給子女們的一些作品評語中,卻很難看到贊揚、夸獎的語言。一句“要得”、“有能學之能”,就算是最高的評分。就是老人在給子女們的篆刻印章中,也大多是一些名章或者“白石后人”、“白石第幾子”、“大匠之門”等這樣的印章。對這個問題,我曾專門向齊良遲老師作過討教。他說:“我父親覺得弟子、學生畢竟是家里的客人,來一趟不容易。所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增強他們的繪畫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他們有了學習的動力,就可以受益終生。而子女畢竟是家里人,與父母朝夕相處,學習條件要好得多。同樣一件事,因時間、地點、對象不同,要達到好效果,就應該采取不同的方法。” 我聯想起齊良遲請他父親白石老人給他題齋名的事。那時,齊良遲老師在北京輔仁大學早已畢業,并在詩、書、畫、印方面嶄露頭角。有一天,他央求白石老人給他題個齋名,說:“爸爸,您叫‘寄萍堂’,我叫什么堂號好啊?”白石老人看了看良遲四子,笑道:“那好,給你也題一個,題什么字呢?”白石老人想了想然后說:“你呀,就叫‘補讀齋’吧。你書念得太少,還得補讀啊!”良遲老師當時聽后很失望。心想干嘛起這么個堂號呢?我已經讀了不少書了,怎么還要“補讀”呢,看到白石老人給他剛剛寫的“補讀齋”條幅,嘴里不說什么,接過來放回自己的屋里,始終沒有掛,覺得太丟面子。到了良遲老師七十歲后,他把這件認為“丟臉”的事當做笑話來講。他說:“人到了這個年齡,愈來愈感到‘補讀’的渴求,也愈來愈感到我父親白石老人當年的良苦用心……” 白石老人在對待子女與對弟子、學生的育才方式上雖然有所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就是盼望晚輩早日成才,展翅高飛……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繪畫師法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 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他的繪畫,以其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 齊白石80歲之后,畫蝦技術頗為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 他專長畫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茍,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 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只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其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后仿趙撝叔,并取法漢印;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 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 據齊白石的孫子齊可來回憶,當年為了畫出紫藤的神韻,爺爺齊白石曾多次到紫藤公園寫生。有一次,爺爺問他的學生:“你們跟我學畫蝦這么久了,你們知道蝦應該在第幾節開始打彎嗎?”見沒有人回答,爺爺接著說:“應該在第三節開始打彎。”正是齊白石細心觀察和孜孜不倦的鉆研,創立了筆墨簡練、高度概括的齊派藝術風格。 齊白石繪畫最大的特色就是一生不搞妄作,沒見過的東西,沒有仔細研究過的東西,他不畫。第二大特色就是崇尚自然,入他畫的大都是自然界中極普通,但對平民百姓‘貢獻’最大的東西。齊白石畫蝦,畫蘿卜,雖然受到當時所謂正統畫家的嘲笑,但深得平民百姓的歡迎和喜愛。 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 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余幅、詩詞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表現形式,展示出個人藝術魅力。
齊白石是我國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他最善長畫小蝦小蟲等小動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頗有建樹。齊白石年輕的時候,他就很喜歡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訪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說:“你去挑一擔礎石回家,等這一擔石頭都變成了泥漿,你的印就刻好了。”別的人都以為老篆刻家戲弄齊白石,勸他不要理那老家伙,齊白右卻真的挑了一擔礎石來,夜以繼日地刻著,一邊刻,一邊拿古代篆刻藝術品來對照琢磨。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專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礎石越來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卻越來越厚。最后,一擔礎石統統都化為泥了,齊白石也練得了一手好篆刻藝術,他刻的印雄健、洗煉,獨樹一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有一次,他過生日。由于齊老是一代宗師,學生朋友來了很多。 從早到晚,客人絡繹不絕,老人笑吟吟地迎來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著了。第二天,齊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顧不上吃飯,先到畫室去做畫,家里人都勸他吃飯,他卻不肯歇一歇。總算五張畫畫完了,家人都長長的松了一口氣,等著他吃飯。誰知他攤紙揮毫又繼續作起畫來。家里人怕他累壞了,都說:“您不是已畫夠五張了嗎?怎么還畫呀?”老人輕輕抬起頭說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沒作畫,今天追畫幾張,以補昨天的‘閑過’”。說完,他低下頭繼續作起畫來。正是憑著這種勤奮精神,齊白石老人的畫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愛。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齐白石这个作品是谁画的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除了魔戒外还有没有类似于霍比特人的电影
- 下一篇: 怎么治疗慢性输卵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