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作者是谁啊?
應該是體現出了作者對 千家詩 的記憶深刻和對 千家詩 的喜愛之情讓讀者更能體會到 千家詩 的美妙與吸引人~我也初一的 老師講過類~
【成語】春風得意 【注音】chūn fēng dé yì 【解釋】用來形容趨炎附勢的舊肉朋友 【出處】武俠小說,是作者的即興之作。古詩中只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句出處是孟郊《登第》也叫〈登科后〉。是描寫秀才及第的喜悅心情,只是引用了春風得意這個詞來描寫人物的精神狀態。 【成語】 春風化雨 【注音】 chūn fēng huà yǔ 【解釋】 指適宜于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出處】 《孟子·盡心上》:“有如時春風雨化之者。” 【舉例】 滿想在這~的環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剛入黨后的一點鐘內,就要離開這塊令人陶醉的土地。(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十二 【成語】 春花秋月 【注音】 chūn huā qiū yuè 【解釋】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處】 南唐·李煜《虞美人》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舉例】 冬天去了,春天又回來了。吟誦這些詩句,~,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詩的意境里。(于漪《我與〈千家詩〉》) 【成語】 秋高氣爽 【注音】 qiū gāo qì shuǎng 【解釋】 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出處】 唐·杜甫《崔氏東山草堂》詩:“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舉例】方擬~,遣將西征。(清·梁晉竹《兩般秋雨盦隨筆·史閣部書》) 【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注音】chūn shēng xià zhǎng, qiū shōu dōng cáng 【解釋】 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指農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亦比喻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出處】 《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 【成語】春花秋月 【注音】chūn huā qiū yuè 【解釋】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處】南唐·李煜《虞美人》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示例:冬天去了,春天又回來了。吟誦這些詩句,~,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詩的意境里。 ★于漪《我與〈千家詩〉》 【詞語】秋風落葉 【注音】qiū fēng luò yè 【解釋】秋天的大風把落葉一掃而光。比喻一掃而光,不復存在。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論功》:“夫以智謀愚,以義伐不義,若因秋霜而振落葉。”《三國志·魏志·辛毗傳》:“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 【詞語】秋高氣爽 【注音】qiū gāo qì shuǎng 【釋義】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出處】唐·杜甫《崔氏東山草堂》詩:“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詞語】秋收冬藏 【注音】qiū shōu dōng cáng 【釋義】秋季為農作物收獲季節,冬季則貯藏果實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農事。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
1、春日偶成 (宋)程顥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2、春日 (宋)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3、春宵 (宋)蘇軾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4、城東早春 (唐)楊巨源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5、春夜 王安石金爐香盡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6、初春小雨 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7、元日 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8、上元 蘇軾淡月疏星繞建章,仙風吹下御爐香。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云捧玉皇。 9、 立春偶成書名:千家詩 作者:張栻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10、 打球圖書名:千家詩 作者:晁說之閶闔千門萬戶開,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齡已老韓休死,無復明朝諫疏來。11、 宮詞書名:千家詩 作者:王建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車駕六龍。 12、 廷試書名:千家詩 作者:夏竦殿上袞衣明日月,硯中旗影動龍蛇。縱橫禮樂三千字,獨對丹墀日未斜。 13、 詠華清宮書名:千家詩 作者:杜常行盡江南數十程,曉風殘月入華清。朝元閣上西風急,都入長楊作雨聲。 14、 清平調詞書名:千家詩 作者: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花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15、 題邸間壁書名:千家詩 作者:鄭會荼蘼香夢怯春寒,翠掩重門燕子閑。敲斷玉釵紅燭冷,計程應說到常山。 16、 絕句書名:千家詩 作者: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17、 海棠書名:千家詩 作者:蘇軾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18、 清明書名:千家詩 作者: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19、 清明 書名:千家詩 作者:王禹偁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20、 社日書名:千家詩 作者:張演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對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21、 寒食書名:千家詩 作者: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22、 江南春書名:千家詩 作者: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3、 上高侍郎書名:千家詩 作者: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24、 絕句書名:千家詩 作者:釋志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5、 游園不值書名:千家詩 作者:葉紹翁應嫌屐齒印蒼苔,十叩柴扉九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26、 客中行書名:千家詩 作者:李白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27、 題屏書名:千家詩 作者:劉季孫呢喃燕子語梁間,底事來驚夢里閑。說與旁人渾不解,杖藜攜酒看芝山。 28、 漫興書名:千家詩 作者:杜甫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29、 慶全庵桃花書名:千家詩 作者:謝枋得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30、 玄都觀桃花書名:千家詩 作者:劉禹錫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31、 再游玄都觀書名:千家詩 作者:劉禹錫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32、 滁州西澗書名:千家詩 作者: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33、 花影書名:千家詩 作者:蘇軾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34、 北山書名:千家詩 作者:王安石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滟滟時。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35、 湖上書名:千家詩 作者:徐元杰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36、 漫興書名:千家詩 作者:杜甫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37、 春晴書名:千家詩 作者:王駕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38、 春暮書名:千家詩 作者:曹豳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 39、 落花書名:千家詩 作者:朱淑真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愿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 40、 春暮游小園書名:千家詩 作者:王淇一從梅粉褪殘妝,涂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墻。41、 鶯梭書名:千家詩 作者:劉克莊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 42、 暮春即事書名:千家詩 作者:葉采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 43、 登山書名:千家詩 作者:李涉終日昔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44、 蠶婦吟書名:千家詩 作者:謝枋得子規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 45、 晚春書名:千家詩 作者:韓愈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46、 傷春書名:千家詩 作者:楊萬里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47、 送春書名:千家詩 作者:王令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48、 三月晦日送春書名:千家詩 作者:賈島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別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 49、 客中初夏書名:千家詩 作者:司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50、 有約書名:千家詩 作者: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1 使文章更加生動 形象 營造出美的意境;體現出千家詩描寫祖國風光的詩句之多;表現出詩句的美,給生活增添了情趣!2 從觀賞一幅畫開始是作者從身邊的事寫起,因為圖畫形象生動,自己又時常看到,久而久之對畫有了深刻的印象,從而體現出 “生動形象的作用,生動的形象可以成為深刻的記憶”。3 第六段專門應用老師的話 1直接引用原話使表達更加可信 生動 起強調的作用 2 體現出作者對老師的敬重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哈!祝你學習愉快!
林升,字夢屏,平陽(今屬浙江)人(《水心集》卷一二有《與平陽林升卿謀葬父序》)。孝宗淳熙時人。 只要粗識漢字的老人,大概都讀過《千家詩》。如果對古典詩詞感興趣,一定會記得千家詩所選的宋·林升寫的《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因為這首詩風格明快,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成為人們十分喜愛的千古名篇廣為傳誦。清乾隆五十五年編纂的《東甌詩存》收有此詩,并注明作者是“平陽人”。 據民國《平陽縣志》、《西湖志》等地方文獻載,林升大約生活在南宋紹興至淳熙之間,善詩文。他既然是平陽人,到底是今日的平陽哪里人?日前,因受托編寫平陽·蒼南姓氏通覽文化稿,我對這首名詩的作者進行了查考。 查閱今日的平陽、蒼南兩縣的林氏譜牒,據平陽八丈《林氏宗譜》(今日蒼南縣靈溪鎮百丈村,譜系清乾隆辛亥年[1791]編修)載:“林升,字云友,夢屏,葬西程山,娶渡龍(今蒼南靈溪鎮)楊氏,生雄、熙。”林升系靈溪廈林遷始祖林時鳴四世孫。兩宋紹興前后儒士,譜中未注明其有無獲取功名。而其子林雄,譜載為“宋紹興廿七年(1157)武進士授承議大夫……娶錢倉時氏,生一子方大,娶游岐張氏,合葬小亭(今靈溪浦亭)”;林升孫即林方大,字正榮,宋景定三年(1262)武進士。再以林升為中心上溯:父仲美;祖清;曾祖時鳴;高祖岐;曾高祖萼九;曾高祖萼九兄蕓八。蕓八和萼九均系由福建長溪(今霞浦)赤岸遷至橫陽親仁鄉蓀湖里(今蒼南繁枝林坳)的林嵩的嫡孫,林嵩是橫陽林氏(包括今日平陽、蒼南和泰順林姓)的始遷祖,唐末大順元年(890),由閩遷浙之橫陽蓀湖,唐元符進士,金州刺史,禮部尚書,現在平陽、蒼南、泰順三縣直系嫡傳約十萬之眾。 至此,我認為可以得出結論:《題臨安邸》的作者林升,系今日蒼南縣人,即原平陽縣蓀湖里人。 行文至此,不得不提到本地報紙和全國發行的《文學遺產》上曾刊文認為:林升系平陽人,并與南宋著名學者葉適的《水心文集》第六集第十二卷的一篇短文《與平陽林升卿謀葬父序》扯到一起,認定“林升卿”即林升。并說“葉稱其為‘卿’,可見是葉的長輩或年長的朋友”等云云。 那么,“林升卿”是誰呢?據乾隆年間當地林譜載,林升卿系晚林升三代的另外一個人,但也是林升房族里的同祖晚輩。升卿父三兄弟,與林升卿同輩的有亮卿、清卿、允卿、春卿、淳卿共6位“卿”。 葉適是永嘉(今溫州)人,南宋淳熙五年進士,永嘉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哲學、史學、政論及文學方面都很有成就,現不妨花些筆墨抄錄其《與平陽林升卿謀葬父序》全文: 林君好學有文,貧不能葬其父,屬余為之言。余謝以母喪猶在殯,方圖葬未克,不忍言也。林君乃言:“吾先人葬大父時,鄉先生林英伯為謀于江南故人叔材,亦得治墓葬。”不以為嫌,今其無可辭,余聞而傷之。士貧累世,命也。若死不得葬,乞于人而后葬,此貧之不可諱之極也,亦可以繼世為之乎?何子遇之深也!雖然不可以諱此名而使其親不得葬也,其往告之,當有見哀者。 據查,現存的《葉適集》中既未有稱前輩為“卿”,又無習慣稱晚輩為“卿”。那么何以會稱林升為“林升卿”呢?這顯然是武斷的 “后學”們給這位博學的老前輩“校正”時套上去的。如果葉適老先生地下有知,又會作何感想呢?
《千家詩》是由宋代謝枋得《重定千家詩》(皆七言律詩)和明代王相所選《五言千家詩》合并而成。
【成語】春風得意 【注音】chūn fēng dé yì 【解釋】用來形容趨炎附勢的舊肉朋友 【出處】武俠小說,是作者的即興之作。古詩中只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句出處是孟郊《登第》也叫〈登科后〉。是描寫秀才及第的喜悅心情,只是引用了春風得意這個詞來描寫人物的精神狀態。 【成語】 春風化雨 【注音】 chūn fēng huà yǔ 【解釋】 指適宜于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出處】 《孟子·盡心上》:“有如時春風雨化之者。” 【舉例】 滿想在這~的環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剛入黨后的一點鐘內,就要離開這塊令人陶醉的土地。(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十二 【成語】 春花秋月 【注音】 chūn huā qiū yuè 【解釋】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處】 南唐·李煜《虞美人》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舉例】 冬天去了,春天又回來了。吟誦這些詩句,~,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詩的意境里。(于漪《我與〈千家詩〉》) 【成語】 秋高氣爽 【注音】 qiū gāo qì shuǎng 【解釋】 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出處】 唐·杜甫《崔氏東山草堂》詩:“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舉例】方擬~,遣將西征。(清·梁晉竹《兩般秋雨盦隨筆·史閣部書》) 【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注音】chūn shēng xià zhǎng, qiū shōu dōng cáng 【解釋】 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指農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亦比喻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出處】 《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 【成語】春花秋月 【注音】chūn huā qiū yuè 【解釋】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處】南唐·李煜《虞美人》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示例:冬天去了,春天又回來了。吟誦這些詩句,~,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詩的意境里。 ★于漪《我與〈千家詩〉》 【詞語】秋風落葉 【注音】qiū fēng luò yè 【解釋】秋天的大風把落葉一掃而光。比喻一掃而光,不復存在。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論功》:“夫以智謀愚,以義伐不義,若因秋霜而振落葉。”《三國志·魏志·辛毗傳》:“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 【詞語】秋高氣爽 【注音】qiū gāo qì shuǎng 【釋義】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出處】唐·杜甫《崔氏東山草堂》詩:“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詞語】秋收冬藏 【注音】qiū shōu dōng cáng 【釋義】秋季為農作物收獲季節,冬季則貯藏果實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農事。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
1、春日偶成 (宋)程顥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2、春日 (宋)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3、春宵 (宋)蘇軾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4、城東早春 (唐)楊巨源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5、春夜 王安石金爐香盡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6、初春小雨 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7、元日 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8、上元 蘇軾淡月疏星繞建章,仙風吹下御爐香。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云捧玉皇。 9、 立春偶成書名:千家詩 作者:張栻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10、 打球圖書名:千家詩 作者:晁說之閶闔千門萬戶開,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齡已老韓休死,無復明朝諫疏來。11、 宮詞書名:千家詩 作者:王建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車駕六龍。 12、 廷試書名:千家詩 作者:夏竦殿上袞衣明日月,硯中旗影動龍蛇。縱橫禮樂三千字,獨對丹墀日未斜。 13、 詠華清宮書名:千家詩 作者:杜常行盡江南數十程,曉風殘月入華清。朝元閣上西風急,都入長楊作雨聲。 14、 清平調詞書名:千家詩 作者: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花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15、 題邸間壁書名:千家詩 作者:鄭會荼蘼香夢怯春寒,翠掩重門燕子閑。敲斷玉釵紅燭冷,計程應說到常山。 16、 絕句書名:千家詩 作者: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17、 海棠書名:千家詩 作者:蘇軾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18、 清明書名:千家詩 作者: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19、 清明 書名:千家詩 作者:王禹偁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20、 社日書名:千家詩 作者:張演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對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21、 寒食書名:千家詩 作者: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22、 江南春書名:千家詩 作者: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3、 上高侍郎書名:千家詩 作者: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24、 絕句書名:千家詩 作者:釋志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5、 游園不值書名:千家詩 作者:葉紹翁應嫌屐齒印蒼苔,十叩柴扉九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26、 客中行書名:千家詩 作者:李白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27、 題屏書名:千家詩 作者:劉季孫呢喃燕子語梁間,底事來驚夢里閑。說與旁人渾不解,杖藜攜酒看芝山。 28、 漫興書名:千家詩 作者:杜甫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29、 慶全庵桃花書名:千家詩 作者:謝枋得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30、 玄都觀桃花書名:千家詩 作者:劉禹錫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31、 再游玄都觀書名:千家詩 作者:劉禹錫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32、 滁州西澗書名:千家詩 作者: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33、 花影書名:千家詩 作者:蘇軾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34、 北山書名:千家詩 作者:王安石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滟滟時。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35、 湖上書名:千家詩 作者:徐元杰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36、 漫興書名:千家詩 作者:杜甫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37、 春晴書名:千家詩 作者:王駕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38、 春暮書名:千家詩 作者:曹豳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 39、 落花書名:千家詩 作者:朱淑真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愿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 40、 春暮游小園書名:千家詩 作者:王淇一從梅粉褪殘妝,涂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墻。41、 鶯梭書名:千家詩 作者:劉克莊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 42、 暮春即事書名:千家詩 作者:葉采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 43、 登山書名:千家詩 作者:李涉終日昔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44、 蠶婦吟書名:千家詩 作者:謝枋得子規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 45、 晚春書名:千家詩 作者:韓愈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46、 傷春書名:千家詩 作者:楊萬里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47、 送春書名:千家詩 作者:王令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48、 三月晦日送春書名:千家詩 作者:賈島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別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 49、 客中初夏書名:千家詩 作者:司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50、 有約書名:千家詩 作者: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1 使文章更加生動 形象 營造出美的意境;體現出千家詩描寫祖國風光的詩句之多;表現出詩句的美,給生活增添了情趣!2 從觀賞一幅畫開始是作者從身邊的事寫起,因為圖畫形象生動,自己又時常看到,久而久之對畫有了深刻的印象,從而體現出 “生動形象的作用,生動的形象可以成為深刻的記憶”。3 第六段專門應用老師的話 1直接引用原話使表達更加可信 生動 起強調的作用 2 體現出作者對老師的敬重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哈!祝你學習愉快!
林升,字夢屏,平陽(今屬浙江)人(《水心集》卷一二有《與平陽林升卿謀葬父序》)。孝宗淳熙時人。 只要粗識漢字的老人,大概都讀過《千家詩》。如果對古典詩詞感興趣,一定會記得千家詩所選的宋·林升寫的《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因為這首詩風格明快,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成為人們十分喜愛的千古名篇廣為傳誦。清乾隆五十五年編纂的《東甌詩存》收有此詩,并注明作者是“平陽人”。 據民國《平陽縣志》、《西湖志》等地方文獻載,林升大約生活在南宋紹興至淳熙之間,善詩文。他既然是平陽人,到底是今日的平陽哪里人?日前,因受托編寫平陽·蒼南姓氏通覽文化稿,我對這首名詩的作者進行了查考。 查閱今日的平陽、蒼南兩縣的林氏譜牒,據平陽八丈《林氏宗譜》(今日蒼南縣靈溪鎮百丈村,譜系清乾隆辛亥年[1791]編修)載:“林升,字云友,夢屏,葬西程山,娶渡龍(今蒼南靈溪鎮)楊氏,生雄、熙。”林升系靈溪廈林遷始祖林時鳴四世孫。兩宋紹興前后儒士,譜中未注明其有無獲取功名。而其子林雄,譜載為“宋紹興廿七年(1157)武進士授承議大夫……娶錢倉時氏,生一子方大,娶游岐張氏,合葬小亭(今靈溪浦亭)”;林升孫即林方大,字正榮,宋景定三年(1262)武進士。再以林升為中心上溯:父仲美;祖清;曾祖時鳴;高祖岐;曾高祖萼九;曾高祖萼九兄蕓八。蕓八和萼九均系由福建長溪(今霞浦)赤岸遷至橫陽親仁鄉蓀湖里(今蒼南繁枝林坳)的林嵩的嫡孫,林嵩是橫陽林氏(包括今日平陽、蒼南和泰順林姓)的始遷祖,唐末大順元年(890),由閩遷浙之橫陽蓀湖,唐元符進士,金州刺史,禮部尚書,現在平陽、蒼南、泰順三縣直系嫡傳約十萬之眾。 至此,我認為可以得出結論:《題臨安邸》的作者林升,系今日蒼南縣人,即原平陽縣蓀湖里人。 行文至此,不得不提到本地報紙和全國發行的《文學遺產》上曾刊文認為:林升系平陽人,并與南宋著名學者葉適的《水心文集》第六集第十二卷的一篇短文《與平陽林升卿謀葬父序》扯到一起,認定“林升卿”即林升。并說“葉稱其為‘卿’,可見是葉的長輩或年長的朋友”等云云。 那么,“林升卿”是誰呢?據乾隆年間當地林譜載,林升卿系晚林升三代的另外一個人,但也是林升房族里的同祖晚輩。升卿父三兄弟,與林升卿同輩的有亮卿、清卿、允卿、春卿、淳卿共6位“卿”。 葉適是永嘉(今溫州)人,南宋淳熙五年進士,永嘉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哲學、史學、政論及文學方面都很有成就,現不妨花些筆墨抄錄其《與平陽林升卿謀葬父序》全文: 林君好學有文,貧不能葬其父,屬余為之言。余謝以母喪猶在殯,方圖葬未克,不忍言也。林君乃言:“吾先人葬大父時,鄉先生林英伯為謀于江南故人叔材,亦得治墓葬。”不以為嫌,今其無可辭,余聞而傷之。士貧累世,命也。若死不得葬,乞于人而后葬,此貧之不可諱之極也,亦可以繼世為之乎?何子遇之深也!雖然不可以諱此名而使其親不得葬也,其往告之,當有見哀者。 據查,現存的《葉適集》中既未有稱前輩為“卿”,又無習慣稱晚輩為“卿”。那么何以會稱林升為“林升卿”呢?這顯然是武斷的 “后學”們給這位博學的老前輩“校正”時套上去的。如果葉適老先生地下有知,又會作何感想呢?
《千家詩》是由宋代謝枋得《重定千家詩》(皆七言律詩)和明代王相所選《五言千家詩》合并而成。
總結
- 上一篇: 42英寸电视多少钱啊?电视机尺寸一览表4
- 下一篇: 求一个好听的神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