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齐白石是谁画的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中国人物齐白石是谁画的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早期從1888年齊白石25歲,齊白石真正的藝術生涯,始于畫人,這一時期作品有《洞簫贈別圖》、《東方朔》、《諸葛亮》、《郭子儀》、《放風箏》、《玩銅錢》、《拍球》、《踢毽子》、《黎夫人像》;其人物畫風格中期是從1903年齊白石40歲開始《老當益壯圖》、《羅漢圖》;齊白石在50—60歲之間作品:《坐僧》、《嬰戲圖》、《消夏圖》、《搔背圖》和《岳武穆像》等;最后是晚期,從1920年齊白石57歲到白石老人臨終作品《童戲圖》、《東方朔偷桃圖》、《送學圖》、《挖耳圖》、《醉飲圖》、《葫蘆何藥圖》等
文丨文曲亭說起齊白石大師,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齊白石老人活了近一個世紀,跨越了清末、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時期,一生飽經風霜,人生坎坷曲折。齊白石來自鄉間,從未受過正統教育,卻能夠憑借著自己的努力逆襲成為中國畫壇首屈一指的藝術大師,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1953年,92歲的齊白石,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到了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將“國際和平獎”授予已經有95歲高齡的齊白石。說起“人民藝術家”,那可算得上是我們國家的至高榮譽,我們的國家是“人民共和國”,而齊白石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可見他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有多高。其實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在這么多的藝術名家中,也不過只有四位獲得此等殊榮。他們分別是:畫壇巨匠齊白石、相聲大師常寶?搖⑽難Т蠹依仙嵯壬?⒃ゾ绱笫ΤO閿?。捂燀崱?螅?儆?也一樣。從古至今,中國從來不乏藝術大師、文學大家,尤其是在近代這樣一個名家倍出的時代。那么,齊白石何德何能,能夠在近代中國藝術界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畫壇的頭號大師呢?有以下四點原因。太多的廢話不多說,什么誰的功力不夠啊,什么誰的作品小家子氣啊,都不談。其實在我看來,能夠在中國畫壇排得上名的,基本上都是功力十分深厚、藝術成績都極高的人物,那么我們來分析齊白石,就不要從他的作品水平來看了,關鍵是要看他的與眾不同的特點。一、畫作大多取材民間,是近代文人畫中的一股清流齊白石的一生都在畫草蟲,即便是到了晚年的“衰年變法”,也依然是“大翻舊案”,那些故鄉的花花草草蟲蟲,那一段又一段的農村生活畫面,齊白石依然記憶猶新。他將傳統的文人畫傳統技法與民間的傳統藝術相結合,創造出了與眾不同的驚世作品,開辟了20世紀中國畫改革的先河。為什么說他的畫與眾不同,回想一下中國自古至今的畫作題材,無一不是清風朗月、山河秀麗、龍飛鳳舞、策馬奔騰,但是在看齊白石的畫,樸實歡快、積極向上、欣欣向榮,生活中什么樣的東西有生命力,什么東西普遍又真實,他就畫什么東西。比如說同樣是畫秋天,別人都是畫落葉隨風,秋風蕭瑟,衰老容顏,而齊白石卻是畫鮮艷的菊花、茂盛的秋海棠、濃郁的雁來紅,還有秋天成熟的碩果累累的柿子、葫蘆??芍^是既樸實又熱烈。還有就是古代文人常用來作畫的“梅蘭竹菊”,最能夠代表文人的氣節和精神的東西,在齊白石這里,卻是另一種景象。比如齊白石畫的蘭花,那叫一個粗壯。為什么齊白石的畫會呈現這樣的面貌,我想與齊白石本人的性格,以及齊白石對于家鄉那種難舍難分的情懷是分不開的。二、作品多種多樣,琳瑯滿目據專業人士估算,齊白石存世的作品有足足三萬多幅,也許光聽數字大家可能覺不出多來,那我們就拿出近代比較知名的藝術大師的作品存世量來與齊白石作個對比。徐悲鴻大師作品存世量三千張。潘天壽大師作品存世量八百張。李可染先生作品存世量兩千張左右。李苦禪大師三千張左右從這個對比我們不難看出,齊白石作品之多令人折服。單看這個作品數量,我想就算把視野放到全世界畫壇領域,齊白石也是位居首位的人物。據專業人士透露,齊白石光是1953年這一年,就畫了將近六百張畫,甚至比有些大師一生畫的作品都要多。齊白石為什么這么多產,一方面是因為他取材隨意,廣闊,什么生活中只要是自己見過的東西,大到山山水水,小到蒼蠅蚊子,他都信手拈來,無拘無束。另一方面是因為齊白石對于生活有著非常細致的觀察能力,正因為他有能夠把世間萬物都富于胸中的能力,他才對于所有想畫的東西不排斥,并且能夠輕松把它們畫出來。其實這歸根結底,正是體現了一句話:“藝術來源于生活”。齊白石的畫作取材就是來源于生活,據他自己說從來不畫自己的沒見過的東西,那么那些見過的東西,齊白石都能夠把他們一一富于心中,構成強大的素材庫,任意地取材和組裝。比如齊老畫的這一幅畫。這幅畫是齊白石的學生去看望齊白石的時候要求齊白石現場作的畫,齊白石很快就把畫作完了,學生們紛紛低下頭去欣賞,其中一個學生說齊白石的花盆畫得不好,說把花盆畫歪了,齊白石解釋到“瓦器沒有正的”,身旁所有的學生都恍然大悟。可別小看這一句“瓦器沒有正的”,如果不是對于事物細致入微地觀察,對于生活反復地研究和揣摩,是很難注意到這一點的。還有一方面就是齊白石和其他畫家相同的,對于筆墨的運用,其實這都是大師們必會的技巧。通過對筆墨的細致地把控,明暗深淺,甚至是一些非常微弱的變化,齊白石都做得非常的到位,正是因為這些,齊白石才能夠真正地作出這么多多種多樣,風格不一的作品來。三、寓言式的風格,兒童式的情懷編者在以前的文章中曾說到蘇東坡對于寫意畫的“似與不似”所說的一句話“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這句話對于寫意畫只追求“形似”而不追求“神似”作了深刻地批判,說“畫畫不能像小孩一樣只關心畫的像不像,還要講究神韻”。蘇東坡的這句話不光是對于寫意畫“似與不似”觀點的闡述具有片面性(過于去強調“神似”,而忘了“形似”),還有對于比喻對象的不恰當性,他話中用孩子去形容那些只追求“形似”的俗人,可真的是大錯特錯了,我們看兒童畫畫一般有幾個會把他畫得特別像的?都是自己信筆畫出來,你能看出像啥來嗎?我想大多數人能看出來,那么你能夠理解他所要表達的意思嗎?我想也應該是可以的。畫中的那種童真,那種天真爛漫、清純稚趣的情感一覽無遺,絲毫感覺不到嬌柔和造作。而齊白石就是這樣,他不拘束于去刻意地追求大多數文人墨客向往的那種高潔和神圣,而是想到什么就畫什么,毫不做作,并且畫作中充滿童真,又極具樸實。對于齊白石的這種情懷,有學者曾經這樣比喻:他給齊白石列了一個公式:民間畫×兒童畫×文人畫=齊白石作品。這里為什么用“乘號”,不用“加號”,這位學者也做了解釋:想表達這個不是簡單的加法、混合,而是有機的化合、融合。關于兒童式的情懷,比如說齊白石畫的小魚小蝦,小草小蟲,這些都是兒時在鄉間玩耍天天見到的東西,齊白石年過半百了還在畫。關于寓言式的風格,就比如說齊白石畫的偷油的“老鼠”、惡心的“蒼蠅”,這些平常人都厭惡的東西,那些藝術家更是連瞧都不瞧一眼,齊白石拿過來統統入畫,或出于樂趣,或出于諷刺,這里都可以看得出齊白石內心對于事物的那份包容和喜愛。四、畫作吉祥如意,輕松歡快,幽默十足,貼近生活,深得人們喜愛上邊我們說到,齊白石的畫作取材都是生活中見到的東西,那么就是這些生活中見到的東西,齊白石加以形象地描述,就為整幅畫賦予了極強的生命力。這幅畫或歡快,或如意,反正就是積極向上,讓人看了非常的舒心。比如他畫的這幅“鸚鵡圖”,齊白石在畫中題到:“汝好說是非,有話不在汝前說”。畫的是鳥,實則說的是人。這幅畫,畫了一只“八哥”,題到:“愛說盡管說,只莫說人之不善”。說的也是生活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這幅畫,畫中畫了兩只小雞在啄搶一只蟲子,齊白石題到“他日相呼”,實則是說兩個小孩生活中打了又好、好了又打,吵吵鬧鬧,天真可愛的生活場景。齊白石用輕松幽默的筆調,或諷刺、或贊揚,總之是各種委婉,充滿樂趣。當然還有齊白石畫的各種吉祥如意的題材,像壽桃、牡丹花富貴,各種象征富貴長壽的東西他都拿來作畫,深得人們的喜愛。正是這四點,使齊白石能夠在名人倍出的20世紀藝術畫壇中脫穎而出,成為一代畫壇巨匠。齊白石在新中國這樣一個藝術亟待變革的時代,能夠為中國傳統繪畫注入新鮮血液,實在是其他畫家都比不了的。齊白石在傳統文人畫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獨特的民間藝術風格。并且取材廣闊,百無禁忌、無拘無束,欣欣向榮。正是因為齊白石的這些特點,才使得20世紀的中國藝術能夠落下明確的時代印記,他也從而成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畫壇大師。圖片來源于網絡(文曲亭)【歡迎轉載,寫作不易,請勿直接復制粘貼】
齊白石畫蝦堪稱畫壇一絕。齊白石畫蝦通過畢生的觀察,力求深入表現蝦的形神特征。齊白石畫蝦表現出了蝦的形態,活潑、靈敏、機警,有生命力。寥寥幾筆,用墨色的深淺濃淡,表現出一種動感。一對濃墨眼睛,腦袋中間用一點焦墨,左右二筆淡墨,于是使蝦的頭部變化多端。硬殼透明,由深到淺。而蝦的腰部,一筆一節,連續數筆,形成了蝦腰節奏的由粗漸細。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 —1957年9月16日),原名齊純芝,號渭清,祖父取號蘭亭,老師取名齊璜,號瀕生,別號寄萍老人、白石山人,后人常將“山人”二字略去,故后常號“白石”。齊白石是近代中國著名的國畫畫家,19—20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早年曾為木工,后以賣畫為生,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衰年變法,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其書工篆隸,取法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詩文。和張大千并稱“南張北齊”。于1957年9月16日病逝于北京,終年九十三歲。
齊白石(1864~1957),我國20世紀著名畫家和書法篆刻家。湖南湘潭人,原名純芝,字渭清,蘭亭,后改名璜,字萍生,小名阿芝,號白石、白石翁、老白、又號寄萍、老萍、借山翁、杏子塢老民、齊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別號借山館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 齊白石家境貧困,世代務農,僅在12歲前隨外祖父讀過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種田,什么活都干,12歲學木匠,15歲學雕花木工,掙錢養家。那時雕花,差不多千篇一律,他突破陳規,“造出許多新的花樣”。人稱“芝木匠”,1882年他給一家雕花,在主顧家“無意間見到一部乾隆年間刻的《芥子園畫譜》,五彩套印”,非常高興,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畫了半年。1888年,齊白石27歲時開始繪畫生涯,先后從蕭鄉陔、文少可、胡沁園、譚溥等人學畫,從陳作堝讀書,從王湘綺攻讀詩文,任龍山詩社社長。1902年起,出游陜西、北京、江西、廣東、廣西。七年間“五出五歸”,得見名山大川,畫風由工轉寫,書法由何紹基體轉學魏碑,篆刻由丁、黃一路改學趙之謙體。1917年二進北京,結識陳師曾、姚茫父等,次年返湖南。1919年定居北京,從陳師曾勸,始行變法。1926年應林風眠聘于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任教。1936年游四川。1937年自加兩歲。60歲后定居北京,以篆刻賣畫為生。這時期他與梅蘭芳相識,第一次碰面時,齊白石為梅蘭芳畫草蟲,梅蘭芳則為齊白石唱一段貴妃醉酒??谷諔馉幤陂g,北平淪陷,表示“畫不賣與官家”。1946年重操賣畫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舉辦個展,并應徐悲鴻聘,任北平藝專名譽教授。1949年當選中國文聯委員、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委員。1952年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曾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1957年,擔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同年9月16日謝世,卒年95歲?! ↓R白石是在各方面造詣都很高的現代繪畫大師,他跨越了兩個世紀,活到將近百歲。繼清末民初海派畫家之后,他把傳統中國畫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他的人品、繪畫、詩句、書法、篆刻,無不出類拔翠。他的風格對現代乃至當代中國畫創作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同年于中國美術館舉辦《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誕生100周年紀念展覽會》。1983年底至1984年1月于中國美術館舉辦《紀念齊白石誕辰120周年作品展覽》。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齊白石作品選集》《齊白石作品集》《齊白石山水畫選》等問世。
在中國藝術史上,齊白石是一位從傳統走上革新的大藝術家!齊白石早年的畫風極不成熟,也無自己的藝術風格與特點,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藝術家,與同時期的黃賓虹一樣,他的藝術也是晚乃善! 所以:談齊白石的藝術,就是指他晚年獨創的紅花墨葉畫風,可以說開宗立派,影響深遠。石濤曾經說過一句藝術名言“筆墨當隨時代”,藝術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時代氣息!早年的齊白石生活在清末民國初年,無論是封建社會還是民國社會,都是等級社會,壓迫社會,不平等社會,反應到藝術上,就是藝術只反應上層人物的審美需求,所以與普通民眾,老百姓的審美趣味相差甚遠,因為藝術家沒有必要滿足老百姓的藝術需求! 齊白石早年也是如此,但真正讓齊白石名垂青史的是他衰年變法之后的畫風,也就是他晚年的畫風,他晚年畫風的最大特色就是滿足了普通民眾的審美需求,這也是時代的需求,因為時代已經到了提倡自由民主的近當代社會,社會地位的平等與自由,讓普通民眾也成為了藝術的觀眾,齊白石就是順應了這一藝術潮流的偉大藝術家。首先:他擴大了繪畫的題材,這是他最大的藝術貢獻,他的寫意花鳥取材廣泛,可以說瓜,果,菜,蔬,花 ,鳥,蟲,魚,只要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老百姓司空見慣,耳熟能詳的他都拿來入畫,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藝術創舉,對于古代那些只以松梅蘭竹取材的畫家而言,齊白石顯然更具生活氣息,畫風熱烈,積極,向上,可以說完全是屬于人民的藝術。其次:在繪畫顏色當中,齊白石添加了紅色!紅色運用到中國繪畫當中那是石破天驚的創舉!因為古人,特別是文人推崇黑色,黑色代表高貴與優雅,是文人繪畫的基本要素,運墨而五色具,墨的濃淡疏密就是繪畫的顏色要素,文人畫可以說就是水墨畫!文人是反對用色的,而且特別反對用紅色,因為紅色是老百姓喜愛的顏色,喜慶,但俗氣,不入流?! ↓R白石巧妙的將黑色與紅色結合起來。運用紅色代表了普通民眾的審美要求,使用紅色,代表了對于傳統的認識與傳承?! 埓笄囆g造詣也極高,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可以說后無來者,在僅僅在寫意花鳥領域沒有什么建樹!張大千不太擅長“徐渭,八大山人,揚州八怪”等等大師所開啟的寫意花鳥,這是他的唯一軟肋,而這恰恰就是齊白石最擅長的!張大千在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青綠山水),人物(張大千的人物畫有二變:30歲之前研習明清人物畫傳統,風格委婉俊秀;1941年前往敦煌臨摹隋唐人物壁畫,風格大變,所畫人物氣勢恢弘,色彩艷麗,盡顯盛唐遺風),花鳥(主要是工筆設色)都非常有成就! 綜合考究:張大千在中國所有藝術領域內都卓有成就,是在藝術上最有成就的人!被譽為“五百年來以大千”,“東方的畢加索”,“世界第一大畫家”?! 埓笄С删捅容^全面,山水,花鳥,人物,工筆,寫意,兼工帶寫都很擅長;齊白石雖然花鳥,人物,山水都很有成就,都是都是寫意風格。 所以:在寫意花鳥畫領域齊白石成就比張大千高,影響也比張大千大,在中國藝術史上藝術齊白石略高于張大千;但論起在世界美術史的地位則張大千要高于齊白石,而且張大千幾乎沒有藝術盲區,風格更加全面。
文丨文曲亭說起齊白石大師,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齊白石老人活了近一個世紀,跨越了清末、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時期,一生飽經風霜,人生坎坷曲折。齊白石來自鄉間,從未受過正統教育,卻能夠憑借著自己的努力逆襲成為中國畫壇首屈一指的藝術大師,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1953年,92歲的齊白石,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到了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將“國際和平獎”授予已經有95歲高齡的齊白石。說起“人民藝術家”,那可算得上是我們國家的至高榮譽,我們的國家是“人民共和國”,而齊白石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可見他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有多高。其實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在這么多的藝術名家中,也不過只有四位獲得此等殊榮。他們分別是:畫壇巨匠齊白石、相聲大師常寶?搖⑽難Т蠹依仙嵯壬?⒃ゾ绱笫ΤO閿?。捂燀崱?螅?儆?也一樣。從古至今,中國從來不乏藝術大師、文學大家,尤其是在近代這樣一個名家倍出的時代。那么,齊白石何德何能,能夠在近代中國藝術界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畫壇的頭號大師呢?有以下四點原因。太多的廢話不多說,什么誰的功力不夠啊,什么誰的作品小家子氣啊,都不談。其實在我看來,能夠在中國畫壇排得上名的,基本上都是功力十分深厚、藝術成績都極高的人物,那么我們來分析齊白石,就不要從他的作品水平來看了,關鍵是要看他的與眾不同的特點。一、畫作大多取材民間,是近代文人畫中的一股清流齊白石的一生都在畫草蟲,即便是到了晚年的“衰年變法”,也依然是“大翻舊案”,那些故鄉的花花草草蟲蟲,那一段又一段的農村生活畫面,齊白石依然記憶猶新。他將傳統的文人畫傳統技法與民間的傳統藝術相結合,創造出了與眾不同的驚世作品,開辟了20世紀中國畫改革的先河。為什么說他的畫與眾不同,回想一下中國自古至今的畫作題材,無一不是清風朗月、山河秀麗、龍飛鳳舞、策馬奔騰,但是在看齊白石的畫,樸實歡快、積極向上、欣欣向榮,生活中什么樣的東西有生命力,什么東西普遍又真實,他就畫什么東西。比如說同樣是畫秋天,別人都是畫落葉隨風,秋風蕭瑟,衰老容顏,而齊白石卻是畫鮮艷的菊花、茂盛的秋海棠、濃郁的雁來紅,還有秋天成熟的碩果累累的柿子、葫蘆??芍^是既樸實又熱烈。還有就是古代文人常用來作畫的“梅蘭竹菊”,最能夠代表文人的氣節和精神的東西,在齊白石這里,卻是另一種景象。比如齊白石畫的蘭花,那叫一個粗壯。為什么齊白石的畫會呈現這樣的面貌,我想與齊白石本人的性格,以及齊白石對于家鄉那種難舍難分的情懷是分不開的。二、作品多種多樣,琳瑯滿目據專業人士估算,齊白石存世的作品有足足三萬多幅,也許光聽數字大家可能覺不出多來,那我們就拿出近代比較知名的藝術大師的作品存世量來與齊白石作個對比。徐悲鴻大師作品存世量三千張。潘天壽大師作品存世量八百張。李可染先生作品存世量兩千張左右。李苦禪大師三千張左右從這個對比我們不難看出,齊白石作品之多令人折服。單看這個作品數量,我想就算把視野放到全世界畫壇領域,齊白石也是位居首位的人物。據專業人士透露,齊白石光是1953年這一年,就畫了將近六百張畫,甚至比有些大師一生畫的作品都要多。齊白石為什么這么多產,一方面是因為他取材隨意,廣闊,什么生活中只要是自己見過的東西,大到山山水水,小到蒼蠅蚊子,他都信手拈來,無拘無束。另一方面是因為齊白石對于生活有著非常細致的觀察能力,正因為他有能夠把世間萬物都富于胸中的能力,他才對于所有想畫的東西不排斥,并且能夠輕松把它們畫出來。其實這歸根結底,正是體現了一句話:“藝術來源于生活”。齊白石的畫作取材就是來源于生活,據他自己說從來不畫自己的沒見過的東西,那么那些見過的東西,齊白石都能夠把他們一一富于心中,構成強大的素材庫,任意地取材和組裝。比如齊老畫的這一幅畫。這幅畫是齊白石的學生去看望齊白石的時候要求齊白石現場作的畫,齊白石很快就把畫作完了,學生們紛紛低下頭去欣賞,其中一個學生說齊白石的花盆畫得不好,說把花盆畫歪了,齊白石解釋到“瓦器沒有正的”,身旁所有的學生都恍然大悟。可別小看這一句“瓦器沒有正的”,如果不是對于事物細致入微地觀察,對于生活反復地研究和揣摩,是很難注意到這一點的。還有一方面就是齊白石和其他畫家相同的,對于筆墨的運用,其實這都是大師們必會的技巧。通過對筆墨的細致地把控,明暗深淺,甚至是一些非常微弱的變化,齊白石都做得非常的到位,正是因為這些,齊白石才能夠真正地作出這么多多種多樣,風格不一的作品來。三、寓言式的風格,兒童式的情懷編者在以前的文章中曾說到蘇東坡對于寫意畫的“似與不似”所說的一句話“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這句話對于寫意畫只追求“形似”而不追求“神似”作了深刻地批判,說“畫畫不能像小孩一樣只關心畫的像不像,還要講究神韻”。蘇東坡的這句話不光是對于寫意畫“似與不似”觀點的闡述具有片面性(過于去強調“神似”,而忘了“形似”),還有對于比喻對象的不恰當性,他話中用孩子去形容那些只追求“形似”的俗人,可真的是大錯特錯了,我們看兒童畫畫一般有幾個會把他畫得特別像的?都是自己信筆畫出來,你能看出像啥來嗎?我想大多數人能看出來,那么你能夠理解他所要表達的意思嗎?我想也應該是可以的。畫中的那種童真,那種天真爛漫、清純稚趣的情感一覽無遺,絲毫感覺不到嬌柔和造作。而齊白石就是這樣,他不拘束于去刻意地追求大多數文人墨客向往的那種高潔和神圣,而是想到什么就畫什么,毫不做作,并且畫作中充滿童真,又極具樸實。對于齊白石的這種情懷,有學者曾經這樣比喻:他給齊白石列了一個公式:民間畫×兒童畫×文人畫=齊白石作品。這里為什么用“乘號”,不用“加號”,這位學者也做了解釋:想表達這個不是簡單的加法、混合,而是有機的化合、融合。關于兒童式的情懷,比如說齊白石畫的小魚小蝦,小草小蟲,這些都是兒時在鄉間玩耍天天見到的東西,齊白石年過半百了還在畫。關于寓言式的風格,就比如說齊白石畫的偷油的“老鼠”、惡心的“蒼蠅”,這些平常人都厭惡的東西,那些藝術家更是連瞧都不瞧一眼,齊白石拿過來統統入畫,或出于樂趣,或出于諷刺,這里都可以看得出齊白石內心對于事物的那份包容和喜愛。四、畫作吉祥如意,輕松歡快,幽默十足,貼近生活,深得人們喜愛上邊我們說到,齊白石的畫作取材都是生活中見到的東西,那么就是這些生活中見到的東西,齊白石加以形象地描述,就為整幅畫賦予了極強的生命力。這幅畫或歡快,或如意,反正就是積極向上,讓人看了非常的舒心。比如他畫的這幅“鸚鵡圖”,齊白石在畫中題到:“汝好說是非,有話不在汝前說”。畫的是鳥,實則說的是人。這幅畫,畫了一只“八哥”,題到:“愛說盡管說,只莫說人之不善”。說的也是生活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這幅畫,畫中畫了兩只小雞在啄搶一只蟲子,齊白石題到“他日相呼”,實則是說兩個小孩生活中打了又好、好了又打,吵吵鬧鬧,天真可愛的生活場景。齊白石用輕松幽默的筆調,或諷刺、或贊揚,總之是各種委婉,充滿樂趣。當然還有齊白石畫的各種吉祥如意的題材,像壽桃、牡丹花富貴,各種象征富貴長壽的東西他都拿來作畫,深得人們的喜愛。正是這四點,使齊白石能夠在名人倍出的20世紀藝術畫壇中脫穎而出,成為一代畫壇巨匠。齊白石在新中國這樣一個藝術亟待變革的時代,能夠為中國傳統繪畫注入新鮮血液,實在是其他畫家都比不了的。齊白石在傳統文人畫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獨特的民間藝術風格。并且取材廣闊,百無禁忌、無拘無束,欣欣向榮。正是因為齊白石的這些特點,才使得20世紀的中國藝術能夠落下明確的時代印記,他也從而成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畫壇大師。圖片來源于網絡(文曲亭)【歡迎轉載,寫作不易,請勿直接復制粘貼】
齊白石畫蝦堪稱畫壇一絕。齊白石畫蝦通過畢生的觀察,力求深入表現蝦的形神特征。齊白石畫蝦表現出了蝦的形態,活潑、靈敏、機警,有生命力。寥寥幾筆,用墨色的深淺濃淡,表現出一種動感。一對濃墨眼睛,腦袋中間用一點焦墨,左右二筆淡墨,于是使蝦的頭部變化多端。硬殼透明,由深到淺。而蝦的腰部,一筆一節,連續數筆,形成了蝦腰節奏的由粗漸細。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 —1957年9月16日),原名齊純芝,號渭清,祖父取號蘭亭,老師取名齊璜,號瀕生,別號寄萍老人、白石山人,后人常將“山人”二字略去,故后常號“白石”。齊白石是近代中國著名的國畫畫家,19—20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早年曾為木工,后以賣畫為生,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衰年變法,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其書工篆隸,取法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詩文。和張大千并稱“南張北齊”。于1957年9月16日病逝于北京,終年九十三歲。
齊白石(1864~1957),我國20世紀著名畫家和書法篆刻家。湖南湘潭人,原名純芝,字渭清,蘭亭,后改名璜,字萍生,小名阿芝,號白石、白石翁、老白、又號寄萍、老萍、借山翁、杏子塢老民、齊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別號借山館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 齊白石家境貧困,世代務農,僅在12歲前隨外祖父讀過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種田,什么活都干,12歲學木匠,15歲學雕花木工,掙錢養家。那時雕花,差不多千篇一律,他突破陳規,“造出許多新的花樣”。人稱“芝木匠”,1882年他給一家雕花,在主顧家“無意間見到一部乾隆年間刻的《芥子園畫譜》,五彩套印”,非常高興,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畫了半年。1888年,齊白石27歲時開始繪畫生涯,先后從蕭鄉陔、文少可、胡沁園、譚溥等人學畫,從陳作堝讀書,從王湘綺攻讀詩文,任龍山詩社社長。1902年起,出游陜西、北京、江西、廣東、廣西。七年間“五出五歸”,得見名山大川,畫風由工轉寫,書法由何紹基體轉學魏碑,篆刻由丁、黃一路改學趙之謙體。1917年二進北京,結識陳師曾、姚茫父等,次年返湖南。1919年定居北京,從陳師曾勸,始行變法。1926年應林風眠聘于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任教。1936年游四川。1937年自加兩歲。60歲后定居北京,以篆刻賣畫為生。這時期他與梅蘭芳相識,第一次碰面時,齊白石為梅蘭芳畫草蟲,梅蘭芳則為齊白石唱一段貴妃醉酒??谷諔馉幤陂g,北平淪陷,表示“畫不賣與官家”。1946年重操賣畫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舉辦個展,并應徐悲鴻聘,任北平藝專名譽教授。1949年當選中國文聯委員、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委員。1952年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曾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1957年,擔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同年9月16日謝世,卒年95歲?! ↓R白石是在各方面造詣都很高的現代繪畫大師,他跨越了兩個世紀,活到將近百歲。繼清末民初海派畫家之后,他把傳統中國畫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他的人品、繪畫、詩句、書法、篆刻,無不出類拔翠。他的風格對現代乃至當代中國畫創作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同年于中國美術館舉辦《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誕生100周年紀念展覽會》。1983年底至1984年1月于中國美術館舉辦《紀念齊白石誕辰120周年作品展覽》。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齊白石作品選集》《齊白石作品集》《齊白石山水畫選》等問世。
在中國藝術史上,齊白石是一位從傳統走上革新的大藝術家!齊白石早年的畫風極不成熟,也無自己的藝術風格與特點,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藝術家,與同時期的黃賓虹一樣,他的藝術也是晚乃善! 所以:談齊白石的藝術,就是指他晚年獨創的紅花墨葉畫風,可以說開宗立派,影響深遠。石濤曾經說過一句藝術名言“筆墨當隨時代”,藝術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時代氣息!早年的齊白石生活在清末民國初年,無論是封建社會還是民國社會,都是等級社會,壓迫社會,不平等社會,反應到藝術上,就是藝術只反應上層人物的審美需求,所以與普通民眾,老百姓的審美趣味相差甚遠,因為藝術家沒有必要滿足老百姓的藝術需求! 齊白石早年也是如此,但真正讓齊白石名垂青史的是他衰年變法之后的畫風,也就是他晚年的畫風,他晚年畫風的最大特色就是滿足了普通民眾的審美需求,這也是時代的需求,因為時代已經到了提倡自由民主的近當代社會,社會地位的平等與自由,讓普通民眾也成為了藝術的觀眾,齊白石就是順應了這一藝術潮流的偉大藝術家。首先:他擴大了繪畫的題材,這是他最大的藝術貢獻,他的寫意花鳥取材廣泛,可以說瓜,果,菜,蔬,花 ,鳥,蟲,魚,只要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老百姓司空見慣,耳熟能詳的他都拿來入畫,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藝術創舉,對于古代那些只以松梅蘭竹取材的畫家而言,齊白石顯然更具生活氣息,畫風熱烈,積極,向上,可以說完全是屬于人民的藝術。其次:在繪畫顏色當中,齊白石添加了紅色!紅色運用到中國繪畫當中那是石破天驚的創舉!因為古人,特別是文人推崇黑色,黑色代表高貴與優雅,是文人繪畫的基本要素,運墨而五色具,墨的濃淡疏密就是繪畫的顏色要素,文人畫可以說就是水墨畫!文人是反對用色的,而且特別反對用紅色,因為紅色是老百姓喜愛的顏色,喜慶,但俗氣,不入流?! ↓R白石巧妙的將黑色與紅色結合起來。運用紅色代表了普通民眾的審美要求,使用紅色,代表了對于傳統的認識與傳承?! 埓笄囆g造詣也極高,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可以說后無來者,在僅僅在寫意花鳥領域沒有什么建樹!張大千不太擅長“徐渭,八大山人,揚州八怪”等等大師所開啟的寫意花鳥,這是他的唯一軟肋,而這恰恰就是齊白石最擅長的!張大千在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青綠山水),人物(張大千的人物畫有二變:30歲之前研習明清人物畫傳統,風格委婉俊秀;1941年前往敦煌臨摹隋唐人物壁畫,風格大變,所畫人物氣勢恢弘,色彩艷麗,盡顯盛唐遺風),花鳥(主要是工筆設色)都非常有成就! 綜合考究:張大千在中國所有藝術領域內都卓有成就,是在藝術上最有成就的人!被譽為“五百年來以大千”,“東方的畢加索”,“世界第一大畫家”?! 埓笄С删捅容^全面,山水,花鳥,人物,工筆,寫意,兼工帶寫都很擅長;齊白石雖然花鳥,人物,山水都很有成就,都是都是寫意風格。 所以:在寫意花鳥畫領域齊白石成就比張大千高,影響也比張大千大,在中國藝術史上藝術齊白石略高于張大千;但論起在世界美術史的地位則張大千要高于齊白石,而且張大千幾乎沒有藝術盲區,風格更加全面。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国人物齐白石是谁画的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求一个qq网名男生五个字!
- 下一篇: 莫干山景区售票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