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贡图到底是谁画的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职贡图到底是谁画的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xiàn)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唐朝著名畫家有:閻立本,吳道子。1、閻立本的畫,筆力剛健,線條似盤曲的鐵絲,人物神形兼?zhèn)洹i惲⒈敬碜鳎骸恫捷倛D》、《古帝王圖》、《職貢圖》、《蕭翼賺蘭亭圖》等2、吳道子的畫,注意線條變化,立體感強,風格奔放,開后世寫意畫先河。吳道子代表作:《明皇教授箓圖》、《十指鐘馗圖》、《金橋圖》、《朱云析檻圖》等
【魏晉南北朝】 顧愷之(約315-406),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人。擅畫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與陸探微、張僧繇并稱"畫界三杰"。他的繪畫的傳世摹本有《女史箴圖》卷、《洛神賦圖》卷、《列女仁智圖》卷等幾種,以《洛神賦圖》數(shù)量最多。此外,他所提出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藝術觀點對后世影響極大。 陸探微(?-約485),吳(蘇州)人。他的畫被南齊的謝赫評為當代之冠。但是他的畫現(xiàn)在一張也沒有傳下來。后人把他和顧愷之歸在一起,作為"密體"的代表畫家。 張僧繇,吳(蘇州)人。長于寫真,并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關他的傳說。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xiàn)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并不相同。他對后世的影響很大,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于他。 蕭繹(508-554),稱梁元帝,字世誠,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記載里說他善畫佛畫、鹿鶴、景物寫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畫域外人的形貌。傳世的《職貢圖》是北宋年間的摹本。 曹仲達,記載中說他善畫佛畫,也長于泥塑,已無傳世作品。 楊子華,只有一卷傳為宋臨的《北齊校書圖》(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是我們今天唯一能見到的楊氏的卷軸畫。 【隋唐】 展子虔,善畫人物、車馬、樓閣、山水,尤以畫山水聞名。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游春圖》被認為是其傳世之作,這也是現(xiàn)存的最早的卷軸畫。 董伯仁,汝南(今屬河南)人。多才藝,工畫佛像、人物、樓臺、車馬,與展子虔同時入隋,并稱"董展"。《貞觀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6件,今畫跡已無存于世。 鄭法士,吳(蘇州)人。善畫人物、樓臺,師法張僧繇,曾于上都海覺寺等多處作壁畫。《貞觀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20件,今已不傳。 李思訓(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唐宗室。擅畫青綠山水,受展子虔的影響,筆力遒勁。傳為他的作品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和《明皇幸蜀圖》。 王維(699-759),字摩詰,著名詩人,原籍祁(今山西祁縣),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后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 張璪,字文通,吳郡(蘇州)人,擅畫山水樹石,長于破墨,尤工畫松,傳說可以雙管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已無作品傳世。但他的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后世的繪畫理論有極大的影響。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以書法名世,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繪畫作品已無存。 曹霸,譙郡(今安徽亳縣)人。畫承家學,擅畫馬,亦工肖像。今畫跡已不傳。 韓干,京兆(今西安)人,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畫馬。現(xiàn)存作品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牧馬圖》冊頁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照夜白圖》卷。另有舊題《韓干神駿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今定為五代人仿作。 韋偃,長安(今西安)人,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今可以通過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卷一畫來了解其風范。 邊鸞,京兆(今西安)人。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傳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圖錄于《唐宋元明名畫大觀》。 刁光胤(約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長安(今西安)人。擅畫龍水、竹石、花鳥等,一生作畫勤奮,多為花鳥,為五代著名畫家黃筌老師,親授其藝。傳世作品《寫生花卉冊》已被定為偽托之作。
至南宋樓鑰(1137~1213)記載《職貢圖》時尚存二十二國使形象,這二十二國使為:河南鮮卑國、中天竺國、獅子國、渴盤陀國、武興蕃國、滑國、波斯國、百濟國、東夷三韓、馬韓、龜茲、倭國、周古柯國、呵跋檀國、胡密丹國、白題國、末國、林邑國、婆利國、宕昌國、狼牙修國。
閻立本,(601年-673年),雍州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著名畫家,唐高宗時曾任右相,時有“右相馳譽丹青”之譽。閻立本繪畫師承隋代的楊契丹、鄭法士、董伯仁、展子虔與其父鄭毗,并上溯張僧繇而“變古象今”,代表了初唐中原地區(qū)的風格。閻立本善畫臺閣、車馬、肖像,尤長于重大題材的人物畫和風格畫。流傳至今較為可靠的有《步輦圖》、《歷代帝王圖》等。現(xiàn)存世閻立本人物畫的作品還有《職貢圖》和《蕭翼賺蘭亭圖》,如《職貢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系宋代摹本。描繪的是當時“萬國來朝、百蠻朝貢”的情景,人物“盡該毫末,備得人情”。
閻立本(600~673),臨潼(今陜西臨潼縣)人,出身于貴族家庭,其爺兄皆善畫并任職于朝廷。閻立本一直追隨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繪畫適應了唐初鞏固政權的需要,先后畫過開國立業(yè)的功臣的肖像,如《凌煙列像圖》。傳世作品有《步輦圖》、《職貢圖》、《十三帝王圖》等。《步輦圖》描繪的是唐太宗接見前來迎接文成公主的吐蕃王朝的使者的情形,《職貢圖》描繪了外國的進貢隊伍,是“中國即安、四夷自服”的形象說明。《十三帝王圖》描繪的是兩漢至隋代的十三位帝王的形象。閻立本的人物畫一般不畫任何背景,只通過對侍從和少量器物的描繪來交代情境與襯托人物。他特別看重對人物服飾、舉止、面部神情的刻畫,通過這些來表現(xiàn)人物的不同氣質、個性和外貌特征。閻立本的畫風繼承并發(fā)展了顧愷之等的“以線描畫”、“以形寫神”的風格。《十三帝王圖》(局部)/p>
(1)隋唐時期,繪畫藝術高度發(fā)展,宗教畫的生活味越來越濃厚,人物畫和山水畫,花鳥畫大量出現(xiàn)。(2)閻立本,吳道子。(3)閻立本的畫,筆力剛健,線條似盤曲的鐵絲,人物神形兼?zhèn)洹i惲⒈敬碜鳎骸恫捷倛D》、《古帝王圖》、《職貢圖》、《蕭翼賺蘭亭圖》等 吳道子的畫,注意線條變化,立體感強,風格奔放,開后世寫意畫先河。吳道子代表作:《明皇教授箓圖》、《十指鐘馗圖》、《金橋圖》、《朱云析檻圖》等
                        
                        
                        【魏晉南北朝】 顧愷之(約315-406),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人。擅畫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與陸探微、張僧繇并稱"畫界三杰"。他的繪畫的傳世摹本有《女史箴圖》卷、《洛神賦圖》卷、《列女仁智圖》卷等幾種,以《洛神賦圖》數(shù)量最多。此外,他所提出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藝術觀點對后世影響極大。 陸探微(?-約485),吳(蘇州)人。他的畫被南齊的謝赫評為當代之冠。但是他的畫現(xiàn)在一張也沒有傳下來。后人把他和顧愷之歸在一起,作為"密體"的代表畫家。 張僧繇,吳(蘇州)人。長于寫真,并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關他的傳說。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xiàn)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并不相同。他對后世的影響很大,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于他。 蕭繹(508-554),稱梁元帝,字世誠,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記載里說他善畫佛畫、鹿鶴、景物寫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畫域外人的形貌。傳世的《職貢圖》是北宋年間的摹本。 曹仲達,記載中說他善畫佛畫,也長于泥塑,已無傳世作品。 楊子華,只有一卷傳為宋臨的《北齊校書圖》(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是我們今天唯一能見到的楊氏的卷軸畫。 【隋唐】 展子虔,善畫人物、車馬、樓閣、山水,尤以畫山水聞名。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游春圖》被認為是其傳世之作,這也是現(xiàn)存的最早的卷軸畫。 董伯仁,汝南(今屬河南)人。多才藝,工畫佛像、人物、樓臺、車馬,與展子虔同時入隋,并稱"董展"。《貞觀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6件,今畫跡已無存于世。 鄭法士,吳(蘇州)人。善畫人物、樓臺,師法張僧繇,曾于上都海覺寺等多處作壁畫。《貞觀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20件,今已不傳。 李思訓(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唐宗室。擅畫青綠山水,受展子虔的影響,筆力遒勁。傳為他的作品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和《明皇幸蜀圖》。 王維(699-759),字摩詰,著名詩人,原籍祁(今山西祁縣),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后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 張璪,字文通,吳郡(蘇州)人,擅畫山水樹石,長于破墨,尤工畫松,傳說可以雙管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已無作品傳世。但他的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后世的繪畫理論有極大的影響。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以書法名世,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繪畫作品已無存。 曹霸,譙郡(今安徽亳縣)人。畫承家學,擅畫馬,亦工肖像。今畫跡已不傳。 韓干,京兆(今西安)人,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畫馬。現(xiàn)存作品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牧馬圖》冊頁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照夜白圖》卷。另有舊題《韓干神駿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今定為五代人仿作。 韋偃,長安(今西安)人,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今可以通過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卷一畫來了解其風范。 邊鸞,京兆(今西安)人。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傳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圖錄于《唐宋元明名畫大觀》。 刁光胤(約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長安(今西安)人。擅畫龍水、竹石、花鳥等,一生作畫勤奮,多為花鳥,為五代著名畫家黃筌老師,親授其藝。傳世作品《寫生花卉冊》已被定為偽托之作。
至南宋樓鑰(1137~1213)記載《職貢圖》時尚存二十二國使形象,這二十二國使為:河南鮮卑國、中天竺國、獅子國、渴盤陀國、武興蕃國、滑國、波斯國、百濟國、東夷三韓、馬韓、龜茲、倭國、周古柯國、呵跋檀國、胡密丹國、白題國、末國、林邑國、婆利國、宕昌國、狼牙修國。
閻立本,(601年-673年),雍州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著名畫家,唐高宗時曾任右相,時有“右相馳譽丹青”之譽。閻立本繪畫師承隋代的楊契丹、鄭法士、董伯仁、展子虔與其父鄭毗,并上溯張僧繇而“變古象今”,代表了初唐中原地區(qū)的風格。閻立本善畫臺閣、車馬、肖像,尤長于重大題材的人物畫和風格畫。流傳至今較為可靠的有《步輦圖》、《歷代帝王圖》等。現(xiàn)存世閻立本人物畫的作品還有《職貢圖》和《蕭翼賺蘭亭圖》,如《職貢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系宋代摹本。描繪的是當時“萬國來朝、百蠻朝貢”的情景,人物“盡該毫末,備得人情”。
閻立本(600~673),臨潼(今陜西臨潼縣)人,出身于貴族家庭,其爺兄皆善畫并任職于朝廷。閻立本一直追隨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繪畫適應了唐初鞏固政權的需要,先后畫過開國立業(yè)的功臣的肖像,如《凌煙列像圖》。傳世作品有《步輦圖》、《職貢圖》、《十三帝王圖》等。《步輦圖》描繪的是唐太宗接見前來迎接文成公主的吐蕃王朝的使者的情形,《職貢圖》描繪了外國的進貢隊伍,是“中國即安、四夷自服”的形象說明。《十三帝王圖》描繪的是兩漢至隋代的十三位帝王的形象。閻立本的人物畫一般不畫任何背景,只通過對侍從和少量器物的描繪來交代情境與襯托人物。他特別看重對人物服飾、舉止、面部神情的刻畫,通過這些來表現(xiàn)人物的不同氣質、個性和外貌特征。閻立本的畫風繼承并發(fā)展了顧愷之等的“以線描畫”、“以形寫神”的風格。《十三帝王圖》(局部)/p>
(1)隋唐時期,繪畫藝術高度發(fā)展,宗教畫的生活味越來越濃厚,人物畫和山水畫,花鳥畫大量出現(xiàn)。(2)閻立本,吳道子。(3)閻立本的畫,筆力剛健,線條似盤曲的鐵絲,人物神形兼?zhèn)洹i惲⒈敬碜鳎骸恫捷倛D》、《古帝王圖》、《職貢圖》、《蕭翼賺蘭亭圖》等 吳道子的畫,注意線條變化,立體感強,風格奔放,開后世寫意畫先河。吳道子代表作:《明皇教授箓圖》、《十指鐘馗圖》、《金橋圖》、《朱云析檻圖》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职贡图到底是谁画的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宗申rx3多少钱啊?宗申rx3 如何保养
- 下一篇: 种植一口牙多少钱啊?南通种植牙一口牙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