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与华为自动驾驶
特斯拉fsd全自動駕駛與華為自動駕駛
華為自動駕駛能力很強。
不認為這會對特斯拉造成威脅或者壓力。
因為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并不是自動駕駛…
起碼身邊的車主來說,100個車主里能有一個買fsd的就不錯了…甚至有30%的人根本沒開過ap。
自動駕駛、輔助駕駛這東西現在還是個很小眾的需求,錦上添花的東西,相信不會有人是單純沖著自動駕駛買車的。
華為不造車,頂多是把這套系統打包賣給車企,只有國產車企才會搞這套合作,無外乎就比亞迪、北汽、廣汽這種老牌車企,小鵬肯定搞自主研發,蔚來理想什么的跟華為,也不像準備有合作的樣子。
但看現在合作的這個極狐,帶自動駕駛的版本40多萬…
準備賣給誰啊?model3都殺到20-30w區間了…。
1、華為方案是未來自動駕駛車輛的高級版標配,特斯拉那套是判斷誰在割韭菜的最好驗證。
2、激光加毫米波加視覺,才可能具備全天候行駛能力。
提到產業升級問題
放特斯拉進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鞭策國內PPT新勢力,帶動電動產業鏈的大升級,前幾年,各種PPT猛如虎,增加各種操作,真的不干實事,加上本身產業的局部落后,才開了口子,讓特斯拉獨資。
前幾年還是PPT的國內新勢力,這屆上海車展的各種實車秀。
各種續航700+,各種L2+,各種快充,設計也是國際一流等,這功勞特斯拉有很大一部分的。
就憑特斯拉不上315以及只有攝像頭一直,服務器不在國內,就注定了最終的結局。
先下結論:特斯拉在中國,必定會成為三星。
一.先了解下特斯拉火起來的原因(2015年):
1:續航,國產商用第一代電動車,比亞迪秦當時續航是300,但是的特斯拉model S續航在450+,實際續航比比秦高的多。
小結:早期特斯拉續航遠高于國產。
2:快充,國產還在慢充的時候,特斯拉已經有超級快充。
小結:早期特斯拉充電速度遠快于國產。
3:自動駕駛,國產還在研究L2時候,特斯拉已經量產L2+了
小結:早期自動駕駛特斯拉遠強于國產。
時間已經過了5年
二、2021年
1:續航,今年上市的國產新能源普遍700+,已經略勝特斯拉
2:快充:快充國產更是吊打特斯拉,充電10分續航180公里比比皆是,更有無線快充,換電站等各種操作,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3:自動駕駛,隨著華為huawei inside的上市,已經宣布自動駕駛華為第一,全球第一個量產商用的自動駕駛車輛,小鵬與蔚來的自動駕駛,目前都不落后特斯拉,都能實現L2+的自動輔助駕駛。
小結:早期的落后,到現在的超越。
三、特斯拉的態度:
像極了當年出事故的三星,對待中國消費者就是不理不問,不管啥問題都是中國消費的錯,這樣的態度,已經注定了結局。
總結:
1:特斯拉本身最具誘惑力或者說營銷魅力的自動駕駛,已經被華為超越太多
2:企業態度差
3:國產新能源的爆發
以上三點注定特斯拉最多5年在中國將成為歷史。
4月17日,極狐阿爾法S刷屏了,一是因為40多萬的售價,二是因為華為自動駕駛的加持。不知道大家的看法怎樣,反正我對目前的情況感到挺疑惑的。
40多萬的北汽,真有人買嗎?極狐阿爾法S看上去很美好,但這幾年北汽把先發的優勢完全搞沒了,把口碑搞得很臭。掛個極狐的新品牌,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就能改變嗎?
還有一點,8萬多的華為自動駕駛,比最貴的特斯拉FSD還貴,太有自信了。
很多人都說特斯拉FSD在國內還不能用,即使只賣64000元,也是完全不值的。與之對應的則是能用的華為,費用高出這一點兒,并不算貴。還是等著V9吧,軟件測試階段肯定是小范圍的,等V9出來,很可能就開始全球范圍內開始推送了。
按照特斯拉的一貫風格,中國肯定會在美國、加拿大外最早開始推送的,不信咱們走著瞧。
看到很多人在說華為自動駕駛比特斯拉FSD強,暫時還無法認同,因為特斯拉那么大量的數據支持,絕不會都是毫無意義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以前經常可以看到各品牌自動駕駛的排名,每次特斯拉都是墊底兒的。排在前面的Waymo,至今沒有廣泛應用。前段時間,Waymo還因為商業化太爛,還賣起了雷達,簡直就是個笑話。
在今天刷屏的新聞里,還有一個是馬斯克的SpaceX獨家拿下了NASA近30億美元的大單。在此之前,SpaceX已經連續炸了4個星艦,但NASA依然選擇了特斯拉。據說原因就是覺得馬斯克的團隊,行動力超強,即使接連爆炸的飛船,也比另外兩家的PPT靠譜。
綜合Waymo和SpaceX的情況,有著全球最大數據量的特斯拉,在自動駕駛上絕對是一座很難逾越的大山。要說華為比特斯拉強,還是等量產車交付一年以上再說,真實車主的體驗才是最有參考價值的。廠家的、媒體的、車評人的都不太可信,原因大家都懂。
智己汽車、特斯拉、華為,三大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對比,誰更智能?
在當下的中國車市中,汽車自動駕駛技術正在快速發展迭代。相比于海外國家而言,我國由于交通環境的復雜性,成為了眾多車企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校驗場”。可以說,沒有經歷過國內大城市交通擁堵環境考驗過的自動駕駛輔助技術,甚至都不能稱為“自動駕駛”。
怎樣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才真正算得上先進?在不久前,我們找到了三臺搭載先進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車型,分別是:搭載智己IM AD技術的智己L7(參數|詢價)、搭載FSD技術的特斯拉Model 3(參數|詢價)以及搭載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的阿爾法S,我們希望通過在交通環境復雜的大城市高峰期路段的實際測試,對比出不同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區別。當然,要想知曉這三大自動駕駛技術的性能到底如何,我們首先需要先來了解一下基本工作原理。
三大自動駕駛系統的基礎,都是怎樣工作的?
智己汽車的IM AD自動駕駛技術從軟硬件方面協同入手。在硬件設備上,智己L7搭載了32個高性能感知硬件,包括12顆高精度攝像頭、5顆毫米波雷達、12顆定制化超聲波傳感器。而在軟件方面,智己汽車的IM AD智能駕駛系統擁有較強的算力,搭配高精地圖等技術,不僅可以通過自身硬件實現自動駕駛輔助,能讓車輛與道路進行互聯,更精確的導航方式,實現車路協同的自動駕駛輔助。
特斯拉Mode 3搭載的FSD系統采用了純視覺方案,車身四周搭載了8組高精度攝像頭,每個攝像頭每秒拍攝的 36 幀畫面,提取車輛周圍的交通路況信息。特斯拉FSD系統通過自身獨特的算法,將攝像頭拍攝到的實際場景,迅速轉化為道路模型,實現車輛的自動駕駛輔助能力。目前Model 3搭載的FSD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并未提供V2X功能,車輛實現自動駕駛技術,全靠自身的軟硬件協調。
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搭載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的阿爾法S也擁有不一般的基礎。這輛車搭載了3顆激光雷達、6顆毫米波雷達、12 顆超聲波雷達、9 顆 ADAS 攝像頭,以及4 顆環視攝像頭。在軟件方面,這輛車支持5G連接和車路協同技術,搭配400TOPs的算力,可實現多種路況環境下自動駕駛的能力。標準版本可以實現高速公路自動駕駛,42.99 萬元的頂配華為 HI 高階版能實現城區高階自動駕駛、代客泊車能力。
在實際場景應用中,看出三者的真實區別
其實,從軟硬件基礎來看,智己L7、特斯拉Model 3和極狐阿爾法S都擁有較為領先的軟硬件實力。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真實表現,不僅僅是軟硬件配置說了算的。如何把軟硬件基礎實力全部發揮出來?如何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技術?需要看在城市高峰期復雜交通環境下的綜合表現。接下來,就通過幾個城市中最容易遇到的交通場景,看看表現到底如何。
場景1:遇到左轉路口
在城市高峰期,大型路口的交通環境往往是最為復雜的。尤其是遇到左轉時,除了機動車,還會遇到很多非機動車、行人,各種避讓、各種躲閃,面對這一情況,老司機都需要把穩手中方向盤。自動駕駛輔助系統遇到這一情景,其表現如何?
在智己L7測試時,在交通復雜的十字路口依然可以按照導航預定的路線進行操作,高精度攝像頭掌握著路口的情況。在轉向時,能夠保持安全的速度和轉向幅度,車輛自然地轉進預設道路。在遇到來車和行人時,也能主動躲避,可以完成復雜路況自主左轉的情形。
同樣,Model 3與阿爾法S在這一場景中的操作也比較順利。尤其是特斯拉Model 3,在轉向時規劃出了“老練的司機”般圓滑的過彎路線,整個過程十分平順。在遇到行人、非機動車時,也能進行主動避讓,表現不錯。
搭載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的阿爾法S的路線規劃同樣符合實際,能夠滿足“左轉轉大彎”的基本需求,規劃的左轉路線與駕駛者的設想路線一致。只是在躲避其它機動車和行人時,剎車感較為明顯,稍微影響了路口的通行效率。
場景二:自動上高架匯入主路
很多新手司機在擁堵高峰期上高架匯入主路的時候,操作會比較生疏。一方面,需要費力擠進擁堵的車流;另一方面,在匯入主路時還要避免與主路執行的車輛發生剮蹭,十分考驗技術。
在智己L7上匝道匯入主路時,能主動識別高架路口。例如在三叉路口,高架橋需要從中間上去時,系統可以提前進入到匝道接口。在上匝道并進入匯流狀態時,車輛遇到前車會主動降速避讓,并且自動識別前方較為通暢、更高效率的車道,從而進行變道。
在特斯拉Model 3的操作中,如果遇到三叉車道,車輛并不能自主識別,需要人工指引才能進入匝道。在匯入主道時,雖然不用駕駛者介入方向盤,但也需要駕駛員開啟轉向燈才能進行智能并線,在操作過程中,稍微繁瑣了一些。
阿爾法S在進行這一項操作時,由于搭載了高精度地圖,能識別到匝道,自主駛入。匯入主道的時候,這輛車可以自動尋找機會并入,在綜合表現上,與智己L7之間的差別不大。另外,阿爾法S在匯入主道后,能迅速將車速提到與車流相同的區間內,提升通行效率。
場景三:新舊車道識別
由于某些城市的道路規劃問題,時常會出現某段道路新老標線同時存在的問題。對于人工駕駛而言,這并非太大的問題。但是對于很多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卻容易影響到行駛安全和舒適性。
搭載智己汽車IM AD智能駕駛的智己L7,在駛入新舊車道交替的路段前,會自主識別更新的一條車道,在新標線規劃的車道內行駛。在新舊車道內行駛時,沒有出現左右偏移的問題,能夠順利通過。
特斯拉Model 3同樣遇到過這一路況,特斯拉Model 3雖然能順利通過,但在經過此路段時,還是出現了左右搖晃的情況,可以明顯地感覺到系統在新標線和舊標線之間猶豫不決。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系統會猶豫一下,但并不會影響到駕駛的安全性。
在阿爾法S遇到這一路況的時候,由于系統無法識別需要在哪一條車道內行駛。在無法識別后,系統會自動推出自動駕駛輔助功能,并且會及時提醒駕駛者接管,確保行駛的安全。雖然阿爾法S沒有通過這一環境,但由于系統及時提醒了駕駛者,并不會造成危險。
場景四:交叉路口下匝道
主動上下匝道,都是對車輛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重要考驗。在實際的測試中,智己L7得益于高精度地圖的加持,在需要靠右下匝道的時候,提前做出向右并道的動作,并且順利地切出了高架主路,通過出口匝道。
特斯拉Model 3并未配備高精度地圖功能,所以,導航系統并沒有與FSD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實現互通。在需要下匝道的時候,特斯拉Model 3不能主動駛出,直接退出自動駕駛輔助系統,需要駕駛者進行手動的操作。
阿爾法S的動作和上匝道幾乎一樣,能順利地通過。在駛出匝道時,車輛給出的提前量會比較大,不是擇機出主路。可以看出,這一套駕駛輔助系統的邏輯是以穩、安全為主,并沒有刻意地追求高效率。在轉向過程中,方向盤會偶爾頓挫幾下,整體的動作并不是那么流暢。
場景五:橫穿車道處理
在城市行駛中,“鬼探頭”是令很多駕駛員頭疼的問題。反應稍微慢一點,就可能會釀成大禍。在三車的實際測試中,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但處理方式,卻有所不同。
在測試智己L7的時候,在一段狹窄對向雙車道道路上,遇到了電瓶車橫穿馬路的場景。智己汽車的IM AD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迅速地識別到了橫穿機動車道的電瓶車,提前做出了剎車的動作并遵循讓速不讓道的原則,確保了行駛的安全。
特斯拉Model 3在遇到相似情況時,雖然也沒有大問題,但可以明顯感覺到,系統的預判是比較激進的。在避讓橫穿馬路的非機動車時,系統的避讓動作并不是很明顯,會容易給駕駛者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但是,由于車輛還是能及時停止,其安全性還是能讓人接受。
搭載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的阿爾法S,則在識別到橫穿馬路的行人時,可能是由于系統判斷失誤,車輛直接偏離到了對向車道上并且做出了停車、推出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動作。當然,這也可能是由于雙黃線和綠化帶交替的緣故,從而造成了這一問題。
場景六:避讓違章車輛
正所謂“老實開車不怕撞別人,就怕被別人撞”。在城市里,很多違章車輛也對自動駕駛系統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在測試智己L7的時候,遇到了直行通過紅綠燈,對向車道違規左轉并侵占前方行駛路線的問題。智己L7在面對這一情況時,采用了緩慢剎車躲避的策略,其中并未出現急剎車、緊急轉向的問題。從動作完成度來看,這套系統做得不錯,能確保行駛安全性。
相比之下,Model 3 FSD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也能駕輕就熟地處理這一問題。在遇到對向車道入侵時,系統會主動進行剎車,并且在較遠的距離處,直接把車輛剎停,從而確保車輛之間不會發生碰撞。
搭載華為智能駕駛系統的阿爾法S,同樣順利地進行了躲避動作。在系統判斷出對向有車輛入侵車道時,會自動做出降低車速、躲避的動作。而在躲避的過程中,會自動感知周圍是否有其它車輛,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才會進行躲避的操作。
結束語:
不難看出,這三套自動駕駛技術均能實現一定程度的脫手駕駛,但是各有特點,相比之下,智己汽車的IM AD自動駕駛技術,能夠更加模擬出老司機的駕駛風格,在實際測試的過程中,效率和安全性都表現不錯;特斯拉Model 3的FSD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和阿爾法S搭載的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同樣能夠大幅降低駕駛者的操作難度,僅有部分場景需要駕駛者進行干預,相信在后期的提升中,實際表現也會令人滿意。
特斯拉與華為自動駕駛技術之爭
華為強調自動駕駛技術領先于特斯拉,其中一點是搭載的麒麟990A芯片的算力,領先于包括特斯拉在內的眾多汽車企業,這讓人關注到自動駕駛技術的算力問題,算力領先真的那么重要么?
手機芯片當下已普遍應用到7nm乃至5nm工藝,緊追全球芯片制造工藝潮流。與手機芯片相比,汽車芯片使用的工藝其實是相當落后的,目前汽車企業所采用的芯片主要還是采用16/14nm工藝,德州儀器推出的汽車芯片,甚至還在采用28nm工藝。
在芯片架構方面,汽車芯片采用的架構還是A72乃至更落后的A53核心,A72核心是ARM在2015年推出的公版核心,當前手機芯片企業,已采用最新的X1和A78核心。
2020年汽車企業采用了高通發布的驍龍820A芯片,這款芯片就成為了當時全球最領先的汽車芯片,驍龍820A芯片其實是高通在2016年推出的手機芯片驍龍820改進,華為的麒麟990芯片發布于2019年,在汽車行業所采用的汽車芯片,相比起華為的麒麟990A落后太多。
這也成為華為強調自動駕駛系統搭載的汽車芯片,領先于全球眾多汽車企業的原因,為何汽車企業所采用的芯片落后手機芯片那么多,算力是汽車芯片的關鍵因素么?
汽車芯片的工作環境非常惡劣,放置在駕駛臺上,需要承受高溫以及低溫的考驗,在工作中承受著汽車的劇烈震動,這與手機的使用環境有很大的差異。
手機往往使用兩年左右時間就會丟棄,消費者的使用經驗手機使用兩年時間后性能也會出現下降;汽車的使用壽命長達10年乃至更長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芯片的性能要確保穩定。
正是由于汽車芯片與手機芯片的巨大差異,汽車企業對汽車芯片往往要長時間測試,確保汽車芯片的可靠、穩定,而不是性能優先。對于汽車這種使用壽命長達10年的產品,汽車企業還要求芯片企業確保芯片庫存,能維持10年時間,確保汽車進行維護保養的時候能有芯片更換。
高通的汽車芯片驍龍820A芯片,雖然在2016年就與手機芯片驍龍820同時發布,但是汽車企業卻一直保持審慎態度,用了數年時間去測試才在2019年打開局面,到2020年才有許多汽車企業采用驍龍820A芯片,高通方面為了確保驍龍820A的穩定性,相比驍龍820降低了主頻。
華為的麒麟990A才發布了一年多時間,在性能方面當然在汽車芯片行業居于全球領先地位,但是否能獲得汽車行業和消費者的認可,需要時間的考驗;當下芯片代工廠無法為華為代工生產芯片,這更是麒麟990A的致命弱點,未來多少時間才能再次生產芯片確保芯片庫存呢?
綜上,華為的自動駕駛技術搭載了麒麟990A芯片擁有了強大的算力確實是優點,但是其它汽車企業的自動駕駛技術,不會因為算力落后就會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落后,畢竟汽車芯片的采用需要綜合考慮眾多因素,其它汽車企業不會與華為糾葛這一點。
參考鏈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4923501/answer/1840522599
https://blog.csdn.net/auz3y0gqma/article/details/115842933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5693838
https://aikahao.xcar.com.cn/item/954267.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与华为自动驾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DPU(Data Processing
- 下一篇: Tesla Model汽车架构与FSD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