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不死禅宗永存下一句是什么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达摩不死禅宗永存下一句是什么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達摩指菩提達摩,菩提達摩為南北朝禪僧,略稱達摩或達磨,意譯為覺法,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印度人,屬剎帝利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禪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于洛濱。據《景德傳燈錄》在民間常稱其為達摩祖師,即禪宗的創始人。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還有敦煌出土的《達摩和尚絕觀論》、《釋菩提達摩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等,大都系后人所托。
在國內外學術界,關于禪宗創立問題主要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觀點認為,禪宗是從古印度傳來的,菩提達摩(簡稱達摩或達磨)是中國禪宗初祖;第二種觀點認為,禪宗是印度佛教與中華文化長期融合的產物,由慧能創立;第三種觀點認為,禪宗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道信、弘忍師徒是實際創立者。這三種觀點的提出和流行,都與禪宗固有的祖統說橫纏豎繞,不能完全分開。 隋唐時期建立的主要佛教宗派,均受到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影響,都相繼提出本派的祖統說,即相繼編制出本宗派的祖師傳承系譜。這既是各宗派為爭取正統地位而進行的努力,也是其力圖客觀反映師承源流的表現。把達摩作為中國禪宗創立者的觀點,與禪宗的祖統說密切相關。禪宗編制從印度到中國的宗譜,花費了幾百年的時間。名列弘忍十大弟子之列的法如(638—689),是第一位編制禪門宗譜的人。他在河南嵩山少林寺提出,本派禪法的祖師傳承依次是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法如。此后禪宗各派對這個六代祖師系譜中的前五代沒有異議,但在認定第六代祖師上存在不同意見。直到唐代末年,弘忍十大弟子之一的慧能一系漸成禪宗主流,慧能也就成為公認的禪宗六祖,禪宗的“東土六祖”傳承最終定型。北宋禪師契嵩(1007—1072)最終編排了禪宗在印度的宗譜,即“西天二十八祖”之說,加上“東土六祖”說,就構成了整個禪宗的完整宗譜,并為佛教界公認。 在這個祖師系列中,達摩的地位最突出。他既是西天二十八祖中的最后一位,又是東土六祖中的首位。從北宋開始,佛教內外逐漸達成共識:達摩是正宗佛法的唯一傳播者,是他把禪宗從印度傳到中國。他在佛家的地位僅次于釋迦牟尼,可以與孟子在儒家的地位相提并論。唐代及其以后產生的禪宗新思想、新教義、新實踐,都逐漸被納入達摩的禪學體系中。由于把達摩被尊為中國禪宗的創立者,他曾居住和弘教的河南嵩山地區,也就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是中國禪宗的發源地。 根據禪宗興起之前的典籍記載,達摩是南印度人,大約于劉宋(420—478)末年渡海到達今天的廣州,不久輾轉渡江北上,在北魏境內弘教傳禪。在高僧林立的南北朝時期,他是眾多來華傳教的古印度僧人之一,既沒有顯赫的地位,也沒有轟動的業績,社會知名度很一般。自從達摩被奉為禪宗初祖之后,神奇的故事,動人的傳說,智慧的言行才逐漸出現在五代之后的禪史中。現代學術界一般認為,達摩作為“禪宗前史”中的人物,對后世禪宗的理論發展、法系傳承等確實有不容忽視的影響,但是,在達摩時代及其兩代弟子慧可、僧璨活動時期,禪宗并沒有形成宗派。 第二種觀點,在學術界其最為流行。這不僅因為有歷史根源,也反映了學術研究的進展。從唐代末年開始,慧能(638—713)的知名度僅次于達摩。他受到特殊尊崇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他的言行錄《壇經》是唯一一部被稱為“經”的中國僧人撰述,在禪門中的地位類似于《論語》之于儒門,被稱為禪宗的“宗經”。二是從唐代末年開始,道信、弘忍門下的其他禪系逐漸衰落,傳承相繼斷絕,只有慧能法系不斷繁衍,枝繁葉茂。無論從禪學思想影響上講還是從法系傳承上講,慧能都當之無愧地成為所有禪派的祖師。柳宗元在《大鑒禪師(指慧能)碑》中,就說當時“凡言禪皆本曹溪”。現代學術界提出慧能是禪宗實際創立者的觀點,標志著禪宗研究跳出了禪宗是由達摩從印度傳來的認識誤區,把禪宗視為印度佛教與中國文化在長期沖突、融合中孕育的產物,其結論更接近歷史真實。與此相應,把慧能主要傳教地區廣東韶關也就被看作禪宗發源地。 然而,盡管慧能在禪宗理論建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其法系在唐代以后成為禪宗主脈,慧能本人畢竟只是弘忍門下眾多傳教宗師中的一位,其法系也只是弘忍門下眾多派系中向南方發展的一支。所以,慧能只能是禪宗中“南宗”的創始人,而不能把他看成整個中國禪宗締造者。 相對說來,第三種觀點具有更為充分的歷史根據。在道信、弘忍師徒活動時期,禪僧團發生了多方面革命性變化,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宗派在這些變化中最終形成,其主要表現有三個方面。第一,道信和弘忍先后在湖北黃梅的雙峰山和東山傳教弘禪數十年,道信的弟子500余人,弘忍的弟子上千人。禪僧由此從分散流動轉向聚眾定居,穩定的傳教基地隨之建立起來,并且成為后世眾多禪派向全國發展的唯一中心地。第二,把勞動納入修行范圍,農禪并重,自耕自食,佛教通過游走乞食解決衣食來源,通過接受供養籌集經費的傳統生存方式,從此發生了徹底轉變。第三,隨著禪眾有了新的生活方式、修行方式和生產方式,以自信自立,自求解脫為特點的新教義也應運而生,這就是道信和弘忍的新禪學。他們的禪學思想被弟子們概括為“東山法門”,逐漸流行于僧俗,知名于朝野。 總之,把道信、弘忍師徒作為禪宗實際創立者,把他們創宗建派的黃梅地區作為禪宗的發源地,不僅客觀反映了歷史的本來面目,同時也能夠解釋前兩種觀點所不能解釋的一些問題。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
是這樣,禪宗在中國的初祖是達摩,被確認為中國禪宗的第一代祖師。但禪宗自稱源頭在印度佛教,所以,按照印度佛教禪宗的源頭算來,達摩是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傳說,印度禪宗第一祖是佛的弟子摩訶迦葉。順便多說一句,中國佛教禪宗從達摩為初祖到六祖慧能,是有歷史確切記載的。而印度佛教禪宗第一祖佛的弟子摩訶迦葉以及后面的二十七祖,并未有詳實的文獻記錄。
1、初祖達摩。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揚,終于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后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2、二祖慧可。慧可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年青時業儒,飽讀經史,后來皈依佛教,精研三藏典籍。曾入京城與人交流學問。當時佛學界思想比較守舊,門戶之見、派系之爭相當嚴重。3、三祖僧璨。在禪宗發展史上,三祖僧璨是一個重要的坐標。初祖達摩將禪法帶到中國,當時人們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時,人們是信而未修,在三祖僧璨時才是有信有修。4、四祖道信。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于黃梅破額山正覺寺傳經講法。唐太宗李世民慕其名,多次派使者迎其入宮,堅辭不去,被賜以紫衣。后傳法于弘忍(禪宗五祖),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坐化。后被唐代宗謚為“大醫禪師”。元泰定年時加號“妙智正覺禪師”。5、五祖弘忍。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弘忍為覓法嗣,乃命門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時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6、六祖惠能。惠能代表東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并列為“東方三圣人” 。惠能作為在我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包含著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給人以有益的啟迪,并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
達摩祖師,古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羅,后改名菩提達摩。是釋迦牟尼佛的第二十八弟子,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主要宣揚二入四行禪法,達摩祖師的思想,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意思是禪是脫離文字的,語言和文字只是描述萬事萬物的代號而已。這也是為什么慧能大字不認識一個,但是卻通曉佛經的原因,只要明心見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于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后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
禪宗創始人為菩提達摩。達摩祖師,原印度人 ,原名菩提多羅,后改名菩提達摩,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主要宣揚二入四行禪法,達摩祖師的思想,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
在國內外學術界,關于禪宗創立問題主要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觀點認為,禪宗是從古印度傳來的,菩提達摩(簡稱達摩或達磨)是中國禪宗初祖;第二種觀點認為,禪宗是印度佛教與中華文化長期融合的產物,由慧能創立;第三種觀點認為,禪宗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道信、弘忍師徒是實際創立者。這三種觀點的提出和流行,都與禪宗固有的祖統說橫纏豎繞,不能完全分開。 隋唐時期建立的主要佛教宗派,均受到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影響,都相繼提出本派的祖統說,即相繼編制出本宗派的祖師傳承系譜。這既是各宗派為爭取正統地位而進行的努力,也是其力圖客觀反映師承源流的表現。把達摩作為中國禪宗創立者的觀點,與禪宗的祖統說密切相關。禪宗編制從印度到中國的宗譜,花費了幾百年的時間。名列弘忍十大弟子之列的法如(638—689),是第一位編制禪門宗譜的人。他在河南嵩山少林寺提出,本派禪法的祖師傳承依次是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法如。此后禪宗各派對這個六代祖師系譜中的前五代沒有異議,但在認定第六代祖師上存在不同意見。直到唐代末年,弘忍十大弟子之一的慧能一系漸成禪宗主流,慧能也就成為公認的禪宗六祖,禪宗的“東土六祖”傳承最終定型。北宋禪師契嵩(1007—1072)最終編排了禪宗在印度的宗譜,即“西天二十八祖”之說,加上“東土六祖”說,就構成了整個禪宗的完整宗譜,并為佛教界公認。 在這個祖師系列中,達摩的地位最突出。他既是西天二十八祖中的最后一位,又是東土六祖中的首位。從北宋開始,佛教內外逐漸達成共識:達摩是正宗佛法的唯一傳播者,是他把禪宗從印度傳到中國。他在佛家的地位僅次于釋迦牟尼,可以與孟子在儒家的地位相提并論。唐代及其以后產生的禪宗新思想、新教義、新實踐,都逐漸被納入達摩的禪學體系中。由于把達摩被尊為中國禪宗的創立者,他曾居住和弘教的河南嵩山地區,也就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是中國禪宗的發源地。 根據禪宗興起之前的典籍記載,達摩是南印度人,大約于劉宋(420—478)末年渡海到達今天的廣州,不久輾轉渡江北上,在北魏境內弘教傳禪。在高僧林立的南北朝時期,他是眾多來華傳教的古印度僧人之一,既沒有顯赫的地位,也沒有轟動的業績,社會知名度很一般。自從達摩被奉為禪宗初祖之后,神奇的故事,動人的傳說,智慧的言行才逐漸出現在五代之后的禪史中。現代學術界一般認為,達摩作為“禪宗前史”中的人物,對后世禪宗的理論發展、法系傳承等確實有不容忽視的影響,但是,在達摩時代及其兩代弟子慧可、僧璨活動時期,禪宗并沒有形成宗派。 第二種觀點,在學術界其最為流行。這不僅因為有歷史根源,也反映了學術研究的進展。從唐代末年開始,慧能(638—713)的知名度僅次于達摩。他受到特殊尊崇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他的言行錄《壇經》是唯一一部被稱為“經”的中國僧人撰述,在禪門中的地位類似于《論語》之于儒門,被稱為禪宗的“宗經”。二是從唐代末年開始,道信、弘忍門下的其他禪系逐漸衰落,傳承相繼斷絕,只有慧能法系不斷繁衍,枝繁葉茂。無論從禪學思想影響上講還是從法系傳承上講,慧能都當之無愧地成為所有禪派的祖師。柳宗元在《大鑒禪師(指慧能)碑》中,就說當時“凡言禪皆本曹溪”。現代學術界提出慧能是禪宗實際創立者的觀點,標志著禪宗研究跳出了禪宗是由達摩從印度傳來的認識誤區,把禪宗視為印度佛教與中國文化在長期沖突、融合中孕育的產物,其結論更接近歷史真實。與此相應,把慧能主要傳教地區廣東韶關也就被看作禪宗發源地。 然而,盡管慧能在禪宗理論建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其法系在唐代以后成為禪宗主脈,慧能本人畢竟只是弘忍門下眾多傳教宗師中的一位,其法系也只是弘忍門下眾多派系中向南方發展的一支。所以,慧能只能是禪宗中“南宗”的創始人,而不能把他看成整個中國禪宗締造者。 相對說來,第三種觀點具有更為充分的歷史根據。在道信、弘忍師徒活動時期,禪僧團發生了多方面革命性變化,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宗派在這些變化中最終形成,其主要表現有三個方面。第一,道信和弘忍先后在湖北黃梅的雙峰山和東山傳教弘禪數十年,道信的弟子500余人,弘忍的弟子上千人。禪僧由此從分散流動轉向聚眾定居,穩定的傳教基地隨之建立起來,并且成為后世眾多禪派向全國發展的唯一中心地。第二,把勞動納入修行范圍,農禪并重,自耕自食,佛教通過游走乞食解決衣食來源,通過接受供養籌集經費的傳統生存方式,從此發生了徹底轉變。第三,隨著禪眾有了新的生活方式、修行方式和生產方式,以自信自立,自求解脫為特點的新教義也應運而生,這就是道信和弘忍的新禪學。他們的禪學思想被弟子們概括為“東山法門”,逐漸流行于僧俗,知名于朝野。 總之,把道信、弘忍師徒作為禪宗實際創立者,把他們創宗建派的黃梅地區作為禪宗的發源地,不僅客觀反映了歷史的本來面目,同時也能夠解釋前兩種觀點所不能解釋的一些問題。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
是這樣,禪宗在中國的初祖是達摩,被確認為中國禪宗的第一代祖師。但禪宗自稱源頭在印度佛教,所以,按照印度佛教禪宗的源頭算來,達摩是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傳說,印度禪宗第一祖是佛的弟子摩訶迦葉。順便多說一句,中國佛教禪宗從達摩為初祖到六祖慧能,是有歷史確切記載的。而印度佛教禪宗第一祖佛的弟子摩訶迦葉以及后面的二十七祖,并未有詳實的文獻記錄。
1、初祖達摩。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揚,終于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后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2、二祖慧可。慧可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年青時業儒,飽讀經史,后來皈依佛教,精研三藏典籍。曾入京城與人交流學問。當時佛學界思想比較守舊,門戶之見、派系之爭相當嚴重。3、三祖僧璨。在禪宗發展史上,三祖僧璨是一個重要的坐標。初祖達摩將禪法帶到中國,當時人們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時,人們是信而未修,在三祖僧璨時才是有信有修。4、四祖道信。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于黃梅破額山正覺寺傳經講法。唐太宗李世民慕其名,多次派使者迎其入宮,堅辭不去,被賜以紫衣。后傳法于弘忍(禪宗五祖),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坐化。后被唐代宗謚為“大醫禪師”。元泰定年時加號“妙智正覺禪師”。5、五祖弘忍。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弘忍為覓法嗣,乃命門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時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6、六祖惠能。惠能代表東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并列為“東方三圣人” 。惠能作為在我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包含著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給人以有益的啟迪,并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
達摩祖師,古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羅,后改名菩提達摩。是釋迦牟尼佛的第二十八弟子,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主要宣揚二入四行禪法,達摩祖師的思想,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意思是禪是脫離文字的,語言和文字只是描述萬事萬物的代號而已。這也是為什么慧能大字不認識一個,但是卻通曉佛經的原因,只要明心見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于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后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
禪宗創始人為菩提達摩。達摩祖師,原印度人 ,原名菩提多羅,后改名菩提達摩,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主要宣揚二入四行禪法,達摩祖師的思想,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达摩不死禅宗永存下一句是什么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液晶屏多少钱啊?
- 下一篇: 男的跑步减肥快还是竞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