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的画是谁画的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洛神赋的画是谁画的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洛神賦》,是著名的畫家顧愷之依據曹植《洛神賦》內容畫的作品,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繪是曹植與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卻無奈離去的情景。被稱為“
《洛神賦圖》作者顧愷之,該作為其觀三國曹魏時建安七子之一、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寫《洛神賦》這篇著名文學作品后有感而畫的。傳說曹植少時曾與上蔡(今河南汝陽)縣令甄逸之女相戀,后甄逸之女被嫁給其兄曹丕為后,而甄后在生了明帝曹睿后又遭讒致死。曹植在獲得甄后遺枕后感而生夢,因此寫出《感甄賦》以作紀念,明帝曹睿將其改為《洛神賦》傳世。而洛神是傳說中伏羲之女,溺于洛水為神,世人稱作宓妃。把甄后與洛神相提并論,實際上也是一種對甄后的懷念和寄托?!堵迳褓x》通篇言辭美麗,描寫動情,神人之戀纏綿凄婉,動人心魄。顧愷之讀后大為感動,遂凝神一揮而成《洛神賦圖》。此卷一出,無人再敢繪此圖,故成為千百年來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名著和最為世人所傳頌的名畫。畫中的曹植帶著隨從,在洛水之濱凝神悵望,仿佛見到思念已久的洛神。遠處凌波而來的洛神,衣帶飄逸,動態委婉從容,目光凝注,表現了關切、遲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動。全圖設色艷麗明快,線條準確流暢,充滿動感,富有詩意之美
為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所畫。他是第一位留名畫史的人,他的稟性中頗有藝術家與生俱來的天真、善良、風趣、大度。當時的人認為他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人物是顧愷之最擅長的。洛水邊的戀情 《洛神賦圖》,取材于三國曹植的《洛神賦》。原作描述的是詩人情場受挫,未能與所愛的人結合,而通過神話寓言,在想象的空間中讓自己與洛水邊美麗的仙女洛水神相遇,以釋放自己對失去情人的傷懷和思念。此卷很好地傳達了原賦的思想境界,在畫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找到原作所傳達的思想。它是書畫境中的另一種毫不遜色的《洛神賦》。 此情難禁 展開畫卷,只見站在岸邊的曹植表情凝滯,一雙秋水望著遠方水波上的洛神,癡情向往。梳著高高的云髻,被風而起的衣帶,給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飄飄欲仙的來自天界之感。她欲去還留,顧盼之間,流露出傾慕之情。初見之后,整個畫卷中畫家安排洛神一再與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終不奈纏綿悱惻的洛神,駕著六龍云車,在云端中漸去,留下此情難盡的曹植在岸邊,終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離去。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還止的深情,最是動人。
《洛神賦圖》是東晉畫家顧愷之的作品,現在傳世的是宋朝的摹本。顧愷之作此圖是根據曹植的《洛神賦》,但是還是保留這原始山水畫“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特點。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 顧愷之(公元346—407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人。東晉時期杰出的人物畫家。他家祖輩都是晉朝官吏、書香人家。顧愷之很小就博覽群書,嶄露才華。他能詩善賦,擅長書法,尤其精于繪畫,是少年成名的天才藝術家,后人稱顧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安沤^”是說顧愷之聰穎,多才多藝;“畫絕”是說顧愷之擅長繪畫;“癡絕”就是顧愷之對藝術研究專心致志的精神。顧愷之的突出成就在于他的人物畫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生動傳神。筆法如春蠶吐絲,形神兼備。他的畫繼承和發展了古代的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打破了以前那種以宗教題材為主的風氣,成為偉大祖國藝術寶庫里最寶貴的遺產。他的杰作大都散失了,現在保存下來的有《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等畫卷摹本,一直為歷代視如珍寶?!堵迳褓x圖》是以曹魏大詩人曹植的著名詩篇《洛神賦》為題材創作的巨幅絹本著色畫卷。曹植是曹操的第二個兒子。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跟著曹操大破袁紹的時候,得到甄氏女子,曹植喜愛甄氏,曹操卻把甄氏許配給曹丕。一次曹植到京城朝見,得知甄氏已抑郁而死,心里非常難過。當他在歸途中經過洛水時,更激起了他對甄氏的懷戀之情。追想宋玉所講的神女故事,作了敘事賦一篇,名《感甄賦》,以后被魏明帝改名為《洛神賦》。賦中抒發曹植在愛情生活中的感傷情緒。這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極為有名的一篇韻文。顧愷之就以此賦為題材,畫成《洛神賦圖》。這幅圖的大意是曹植和仆從們在歸途中經過長途跋涉,人困馬乏,人在舒展身腰,馬在地上打滾。黃昏時節,停歇在洛水邊上。曹植在恍惚中看到了美麗的洛神。他和洛神互贈禮物,共登云車,暢敘衷情和遺恨。待洛神離去,只剩懊惱思慕的曹植,坐著一葉輕舟,面對兩支殘燭,通宵不眠,浮在洛水上不肯離去?;氐桨渡希苤矌е趩实谋砬楹蜔o窮的依戀乘上四馬蓋車,悵惘地返回自己的封地?!堵迳褓x圖》是一幅題材非常吸引人的作品,這幅圖不只是表現了曹植《洛神賦》這一文學佳作,而重要的是顧愷之用繪畫展現了文學作品所蘊含的那種真摯的情感。畫中顧愷之巧妙地把詩人的幻想在造型藝術上加以形象化。例如;洛神曾多次出現在水面上,手持麈尾,衣帶飄飄,動態委婉從容。她似來又去,含情脈脈,表現出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惆悵的情境。曹植頭戴梁冠,身穿寬衣大袖,在打著華蓋的隨從者的簇擁下,有著貴族詩人的優雅風度。畫中用來襯托洛神的景物也被形象化了,如畫面上有高飛的鴻雁和騰空的游龍;又有云中的明月,初升的朝霞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還有傳說的風神在收風,水神使洛水平靜和女蝸在歌唱。這都借以描繪神靈都同情曹植和甄氏的愛情遭遇。不僅增強了人物之間的聯系,而且更添加了神話夢幻的色彩。
洛神賦圖 【名稱】:洛神賦圖(宋摹)【類別】:字畫【年代】:宋【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珍品【文物現狀】:現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簡介】: 原《洛神賦圖》卷,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制(宋摹),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 ∵@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 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鞠嚓P資料】作者簡介 顧愷之(約344年—405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是中國東晉時代的畫家,江蘇無錫人,約364年在南京為石棺寺畫維摩詰像,引起轟動。366年當上大司馬參軍,392年為殷仲堪參軍,405年升為散騎常侍。顧愷之多才,工詩賦,善書法,被時人稱為“才絕、畫絕、癡絕”,他的畫風格獨特,被稱為“顧家樣”,人物清瘦俊秀,所謂“秀骨清像”,線條流暢,謂之“春蠶吐絲”。著有《畫論》《魏晉勝流畫贊》和《畫云臺山記》三本繪畫理論書籍,提出“以形寫神”、“盡在阿堵中”的傳神理論。 顧愷之學畫師從衛協,最善于圖畫人物,東晉的大名士謝安認為顧愷之的人物畫是前無古人的。后人評論其畫: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其筆法如春蠶吐絲,輕盈流暢,遒勁爽利,稱為“鐵線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運思精微,襟靈莫測。與師承他的南朝宋陸探微、梁張僧繇,并稱“六朝三杰”。而“像人之美,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神妙無方,以顧為最”。與陸探微合稱“顧陸”,稱為“密體”畫派,以區別于南朝梁張僧繇、唐吳道子的“疏體”畫派。畫跡有《秋江晴嶂圖》、《廬山圖》、《雪霽望五老峰圖》等名作,其中《雪霽望五老峰圖》被推崇為山水畫開創之作?,F存《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均為唐宋人摹本。《女史箴圖》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國聯軍掠走,收藏于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 目前他傳世的唯一一件作品是《女史箴圖》長卷,是根據西晉詩人張華的賦創作的,一共九段,每段包含一個古代宮廷女人的“模范”故事,并在每段前面自己抄錄張華的一段賦。原作上面蓋滿了從8世紀起,歷代收藏家和皇帝的印章,后面有金章宗和清朝乾隆皇帝的以及其他人的題跋和乾隆皇帝親自畫的一束蘭花。畫后有顧愷之自己的簽字,這幅畫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畫家簽字的畫?! ∨敷饒D于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被英國軍隊從皇宮中搶走,1903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藏,前兩段已經流失。大英博物館曾經請日本專家進行修復,但日本人不精通國畫的修復技術,修復后畫卷無法再卷上,只能攤平展覽?! ×硗膺€有兩幅宋朝人臨摹的《洛神賦》,是根據曹植的賦畫的,畫中曹植和隨從在岸上遙望水上飄逸窈窕的洛神和各種神仙怪物。其中一幅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幅被末代皇帝溥儀卷逃到東北,日本投降后散落民間,后被遼寧博物館收藏。
《洛神賦圖》作者顧愷之,該作為其觀三國曹魏時建安七子之一、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寫《洛神賦》這篇著名文學作品后有感而畫的。傳說曹植少時曾與上蔡(今河南汝陽)縣令甄逸之女相戀,后甄逸之女被嫁給其兄曹丕為后,而甄后在生了明帝曹睿后又遭讒致死。曹植在獲得甄后遺枕后感而生夢,因此寫出《感甄賦》以作紀念,明帝曹睿將其改為《洛神賦》傳世。而洛神是傳說中伏羲之女,溺于洛水為神,世人稱作宓妃。把甄后與洛神相提并論,實際上也是一種對甄后的懷念和寄托?!堵迳褓x》通篇言辭美麗,描寫動情,神人之戀纏綿凄婉,動人心魄。顧愷之讀后大為感動,遂凝神一揮而成《洛神賦圖》。此卷一出,無人再敢繪此圖,故成為千百年來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名著和最為世人所傳頌的名畫。畫中的曹植帶著隨從,在洛水之濱凝神悵望,仿佛見到思念已久的洛神。遠處凌波而來的洛神,衣帶飄逸,動態委婉從容,目光凝注,表現了關切、遲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動。全圖設色艷麗明快,線條準確流暢,充滿動感,富有詩意之美
為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所畫。他是第一位留名畫史的人,他的稟性中頗有藝術家與生俱來的天真、善良、風趣、大度。當時的人認為他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人物是顧愷之最擅長的。洛水邊的戀情 《洛神賦圖》,取材于三國曹植的《洛神賦》。原作描述的是詩人情場受挫,未能與所愛的人結合,而通過神話寓言,在想象的空間中讓自己與洛水邊美麗的仙女洛水神相遇,以釋放自己對失去情人的傷懷和思念。此卷很好地傳達了原賦的思想境界,在畫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找到原作所傳達的思想。它是書畫境中的另一種毫不遜色的《洛神賦》。 此情難禁 展開畫卷,只見站在岸邊的曹植表情凝滯,一雙秋水望著遠方水波上的洛神,癡情向往。梳著高高的云髻,被風而起的衣帶,給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飄飄欲仙的來自天界之感。她欲去還留,顧盼之間,流露出傾慕之情。初見之后,整個畫卷中畫家安排洛神一再與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終不奈纏綿悱惻的洛神,駕著六龍云車,在云端中漸去,留下此情難盡的曹植在岸邊,終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離去。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還止的深情,最是動人。
《洛神賦圖》是東晉畫家顧愷之的作品,現在傳世的是宋朝的摹本。顧愷之作此圖是根據曹植的《洛神賦》,但是還是保留這原始山水畫“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特點。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 顧愷之(公元346—407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人。東晉時期杰出的人物畫家。他家祖輩都是晉朝官吏、書香人家。顧愷之很小就博覽群書,嶄露才華。他能詩善賦,擅長書法,尤其精于繪畫,是少年成名的天才藝術家,后人稱顧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安沤^”是說顧愷之聰穎,多才多藝;“畫絕”是說顧愷之擅長繪畫;“癡絕”就是顧愷之對藝術研究專心致志的精神。顧愷之的突出成就在于他的人物畫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生動傳神。筆法如春蠶吐絲,形神兼備。他的畫繼承和發展了古代的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打破了以前那種以宗教題材為主的風氣,成為偉大祖國藝術寶庫里最寶貴的遺產。他的杰作大都散失了,現在保存下來的有《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等畫卷摹本,一直為歷代視如珍寶?!堵迳褓x圖》是以曹魏大詩人曹植的著名詩篇《洛神賦》為題材創作的巨幅絹本著色畫卷。曹植是曹操的第二個兒子。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跟著曹操大破袁紹的時候,得到甄氏女子,曹植喜愛甄氏,曹操卻把甄氏許配給曹丕。一次曹植到京城朝見,得知甄氏已抑郁而死,心里非常難過。當他在歸途中經過洛水時,更激起了他對甄氏的懷戀之情。追想宋玉所講的神女故事,作了敘事賦一篇,名《感甄賦》,以后被魏明帝改名為《洛神賦》。賦中抒發曹植在愛情生活中的感傷情緒。這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極為有名的一篇韻文。顧愷之就以此賦為題材,畫成《洛神賦圖》。這幅圖的大意是曹植和仆從們在歸途中經過長途跋涉,人困馬乏,人在舒展身腰,馬在地上打滾。黃昏時節,停歇在洛水邊上。曹植在恍惚中看到了美麗的洛神。他和洛神互贈禮物,共登云車,暢敘衷情和遺恨。待洛神離去,只剩懊惱思慕的曹植,坐著一葉輕舟,面對兩支殘燭,通宵不眠,浮在洛水上不肯離去?;氐桨渡希苤矌е趩实谋砬楹蜔o窮的依戀乘上四馬蓋車,悵惘地返回自己的封地?!堵迳褓x圖》是一幅題材非常吸引人的作品,這幅圖不只是表現了曹植《洛神賦》這一文學佳作,而重要的是顧愷之用繪畫展現了文學作品所蘊含的那種真摯的情感。畫中顧愷之巧妙地把詩人的幻想在造型藝術上加以形象化。例如;洛神曾多次出現在水面上,手持麈尾,衣帶飄飄,動態委婉從容。她似來又去,含情脈脈,表現出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惆悵的情境。曹植頭戴梁冠,身穿寬衣大袖,在打著華蓋的隨從者的簇擁下,有著貴族詩人的優雅風度。畫中用來襯托洛神的景物也被形象化了,如畫面上有高飛的鴻雁和騰空的游龍;又有云中的明月,初升的朝霞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還有傳說的風神在收風,水神使洛水平靜和女蝸在歌唱。這都借以描繪神靈都同情曹植和甄氏的愛情遭遇。不僅增強了人物之間的聯系,而且更添加了神話夢幻的色彩。
洛神賦圖 【名稱】:洛神賦圖(宋摹)【類別】:字畫【年代】:宋【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珍品【文物現狀】:現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簡介】: 原《洛神賦圖》卷,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制(宋摹),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 ∵@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 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鞠嚓P資料】作者簡介 顧愷之(約344年—405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是中國東晉時代的畫家,江蘇無錫人,約364年在南京為石棺寺畫維摩詰像,引起轟動。366年當上大司馬參軍,392年為殷仲堪參軍,405年升為散騎常侍。顧愷之多才,工詩賦,善書法,被時人稱為“才絕、畫絕、癡絕”,他的畫風格獨特,被稱為“顧家樣”,人物清瘦俊秀,所謂“秀骨清像”,線條流暢,謂之“春蠶吐絲”。著有《畫論》《魏晉勝流畫贊》和《畫云臺山記》三本繪畫理論書籍,提出“以形寫神”、“盡在阿堵中”的傳神理論。 顧愷之學畫師從衛協,最善于圖畫人物,東晉的大名士謝安認為顧愷之的人物畫是前無古人的。后人評論其畫: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其筆法如春蠶吐絲,輕盈流暢,遒勁爽利,稱為“鐵線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運思精微,襟靈莫測。與師承他的南朝宋陸探微、梁張僧繇,并稱“六朝三杰”。而“像人之美,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神妙無方,以顧為最”。與陸探微合稱“顧陸”,稱為“密體”畫派,以區別于南朝梁張僧繇、唐吳道子的“疏體”畫派。畫跡有《秋江晴嶂圖》、《廬山圖》、《雪霽望五老峰圖》等名作,其中《雪霽望五老峰圖》被推崇為山水畫開創之作?,F存《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均為唐宋人摹本。《女史箴圖》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國聯軍掠走,收藏于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 目前他傳世的唯一一件作品是《女史箴圖》長卷,是根據西晉詩人張華的賦創作的,一共九段,每段包含一個古代宮廷女人的“模范”故事,并在每段前面自己抄錄張華的一段賦。原作上面蓋滿了從8世紀起,歷代收藏家和皇帝的印章,后面有金章宗和清朝乾隆皇帝的以及其他人的題跋和乾隆皇帝親自畫的一束蘭花。畫后有顧愷之自己的簽字,這幅畫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畫家簽字的畫?! ∨敷饒D于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被英國軍隊從皇宮中搶走,1903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藏,前兩段已經流失。大英博物館曾經請日本專家進行修復,但日本人不精通國畫的修復技術,修復后畫卷無法再卷上,只能攤平展覽?! ×硗膺€有兩幅宋朝人臨摹的《洛神賦》,是根據曹植的賦畫的,畫中曹植和隨從在岸上遙望水上飄逸窈窕的洛神和各種神仙怪物。其中一幅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幅被末代皇帝溥儀卷逃到東北,日本投降后散落民間,后被遼寧博物館收藏。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洛神赋的画是谁画的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微公交多少钱一辆啊?微公交多少钱一辆
- 下一篇: 英魂之刃论坛自己帖子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