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赤壁是谁写的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东坡赤壁是谁写的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蘇軾朝代: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譯文: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聳云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涌現出多少英雄豪杰。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我今日神游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東坡和蘇軾是一個人。
赤壁之謎 赤壁,是一個知名度極高的古戰場。“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這是唐代大詩人描繪赤壁之戰的詩句。 據記載,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冬,曹操親率20萬大軍進攻東吳。孫權在諸葛亮的說服下,與劉備聯合作戰。孫劉聯軍利用曹軍不善水戰之短,利用火攻大破曹軍。其時,“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傾之,煙焰張天,人馬溺死者甚眾。”(《資治通鑒》)這次戰役,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智取強敵,為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樣著名的戰場,自然是文人雅士們吟詠感懷的對象。然而怪的是,古戰場赤壁的具體位置,竟也眾說紛紜。 唐代詩人杜牧有詩曰:“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予周朗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首題為《赤壁》的絕句,是作者把黃岡(古黃州)城外的赤鼻磯視為古戰場而寫的。北宋蘇東坡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時,也誤認黃州赤鼻磯為赤壁,因為此地巖壁垂直,一片紅色,宛若烈火燒過一樣。蘇軾在這里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前、后《赤壁賦》和《赤壁懷古》詞。詞中寫道:“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后人因稱黃岡赤鼻磯為文赤壁。然而誰都知道這里不是真正的古戰場。因為赤鼻磯的地理位置既不在樊江上游,又不在大江之南,與史書所載不符。那么,武赤壁,也即真正的赤壁古戰場在哪兒呢?對此,也是有爭議的。 一種看法認為,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都持這種觀點。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注》為證。《水經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此說后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所首肯。另一種看法認為。赤壁應在湖北蒲圻縣西北。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注》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胡三省著的《資治通鑒》也主是說。 兩種說法,哪一種更切合實際呢?人勻認為,“蒲圻縣西北”說較為可信。這不僅因為《元和郡縣圖志》的作者李吉甫生活的年代與赤壁之戰的年代較接近,和更早些時候的《荊州記》有與《元和郡縣圖志》相同的記載,而且因為蒲圻的赤壁,陸續有大批的器物被發掘出來,從而證實了這里是真正的古戰場。 據南朝盛宏之《荊州記》記載:劉宋元嘉年間,在赤壁已發掘了曾參與赤壁之戰的東吳大將呂蒙之墓,“墓中有一髑髏極大,蒙形長偉,即蒙髑髏也。”另據《南史·宋書·符瑞志》載:劉宋大明七年,蒲圻出銅路鼓,“獨足四面”。南宋詩人謝枋得在《赤壁詩序》中說:”予自江夏溯洞庭,舟過蒲圻,見石崖有赤壁二字,因登岸訪問父老曰:“烏林有烈火崗,上有周公瑾廟地今士人耕地得箭鏃,長尺余,或得斷槍折戟,其為周瑜破曹軍處無疑。” 在赤壁對岸的烏林,1973年出土了東漢晚期的銅馬鐙一件,印有東漢獻帝“建安八年”的瓦硯一臺,并有東漢銅鏡、陶瓷器和箭鏃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層中發現沉船上的鐵環、鐵釘、東漢銅鏡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發現銅、鐵、玉帶鉤各一件。1977年在赤壁山和南屏山各發現一枚傳令旗上的三棱形鏤孔銅鏃。1987年3月7日,在赤壁金鸞山坡一座東吳磚室墓中,發現諸葛亮設計制造的銅弩機一件,同時還發現東漢五銖錢和規矩星紋銅鏡,同年4月9日在同一地方,又發掘出東吳都尉武官陳文和墓,墓中出土一件更好的銅弩機,上有射程表尺,有銘文,還出土鋼劍一柄、草葉紋鏡一面,“大泉當千” 一枚及青瓷器等`37件文物。通過發掘出來的這些遺物,可以斷定,這里便是真正的赤壁古戰場。
東坡赤壁位于湖北省黃州城西,又名文赤壁。出黃州古城漢川門,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顏色赤紅,故名“赤壁”。早在晉代至北宋初,這里就建起了橫江館、涵暈樓、棲霞樓、月波樓和竹樓等著名建筑。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學家蘇軾(號東坡)因烏臺詩案貶來黃州,常在此逸興吟哦并寫崐有流傳千古的一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兩賦(前、后《赤壁賦》)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將赤壁和蘇東坡的名字聯在一起,名日東坡赤壁。經考證,這一帶還是三國赤壁大戰之處所。現在的東坡赤壁,占地面積四百余畝,主要建筑有九亭、三樓、三閣、三堂、一像。
前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后赤壁賦蘇軾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讒[山旁]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東坡和蘇軾是一個人。
赤壁之謎 赤壁,是一個知名度極高的古戰場。“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這是唐代大詩人描繪赤壁之戰的詩句。 據記載,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冬,曹操親率20萬大軍進攻東吳。孫權在諸葛亮的說服下,與劉備聯合作戰。孫劉聯軍利用曹軍不善水戰之短,利用火攻大破曹軍。其時,“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傾之,煙焰張天,人馬溺死者甚眾。”(《資治通鑒》)這次戰役,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智取強敵,為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樣著名的戰場,自然是文人雅士們吟詠感懷的對象。然而怪的是,古戰場赤壁的具體位置,竟也眾說紛紜。 唐代詩人杜牧有詩曰:“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予周朗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首題為《赤壁》的絕句,是作者把黃岡(古黃州)城外的赤鼻磯視為古戰場而寫的。北宋蘇東坡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時,也誤認黃州赤鼻磯為赤壁,因為此地巖壁垂直,一片紅色,宛若烈火燒過一樣。蘇軾在這里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前、后《赤壁賦》和《赤壁懷古》詞。詞中寫道:“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后人因稱黃岡赤鼻磯為文赤壁。然而誰都知道這里不是真正的古戰場。因為赤鼻磯的地理位置既不在樊江上游,又不在大江之南,與史書所載不符。那么,武赤壁,也即真正的赤壁古戰場在哪兒呢?對此,也是有爭議的。 一種看法認為,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都持這種觀點。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注》為證。《水經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此說后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所首肯。另一種看法認為。赤壁應在湖北蒲圻縣西北。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注》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胡三省著的《資治通鑒》也主是說。 兩種說法,哪一種更切合實際呢?人勻認為,“蒲圻縣西北”說較為可信。這不僅因為《元和郡縣圖志》的作者李吉甫生活的年代與赤壁之戰的年代較接近,和更早些時候的《荊州記》有與《元和郡縣圖志》相同的記載,而且因為蒲圻的赤壁,陸續有大批的器物被發掘出來,從而證實了這里是真正的古戰場。 據南朝盛宏之《荊州記》記載:劉宋元嘉年間,在赤壁已發掘了曾參與赤壁之戰的東吳大將呂蒙之墓,“墓中有一髑髏極大,蒙形長偉,即蒙髑髏也。”另據《南史·宋書·符瑞志》載:劉宋大明七年,蒲圻出銅路鼓,“獨足四面”。南宋詩人謝枋得在《赤壁詩序》中說:”予自江夏溯洞庭,舟過蒲圻,見石崖有赤壁二字,因登岸訪問父老曰:“烏林有烈火崗,上有周公瑾廟地今士人耕地得箭鏃,長尺余,或得斷槍折戟,其為周瑜破曹軍處無疑。” 在赤壁對岸的烏林,1973年出土了東漢晚期的銅馬鐙一件,印有東漢獻帝“建安八年”的瓦硯一臺,并有東漢銅鏡、陶瓷器和箭鏃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層中發現沉船上的鐵環、鐵釘、東漢銅鏡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發現銅、鐵、玉帶鉤各一件。1977年在赤壁山和南屏山各發現一枚傳令旗上的三棱形鏤孔銅鏃。1987年3月7日,在赤壁金鸞山坡一座東吳磚室墓中,發現諸葛亮設計制造的銅弩機一件,同時還發現東漢五銖錢和規矩星紋銅鏡,同年4月9日在同一地方,又發掘出東吳都尉武官陳文和墓,墓中出土一件更好的銅弩機,上有射程表尺,有銘文,還出土鋼劍一柄、草葉紋鏡一面,“大泉當千” 一枚及青瓷器等`37件文物。通過發掘出來的這些遺物,可以斷定,這里便是真正的赤壁古戰場。
東坡赤壁位于湖北省黃州城西,又名文赤壁。出黃州古城漢川門,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顏色赤紅,故名“赤壁”。早在晉代至北宋初,這里就建起了橫江館、涵暈樓、棲霞樓、月波樓和竹樓等著名建筑。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學家蘇軾(號東坡)因烏臺詩案貶來黃州,常在此逸興吟哦并寫崐有流傳千古的一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兩賦(前、后《赤壁賦》)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將赤壁和蘇東坡的名字聯在一起,名日東坡赤壁。經考證,這一帶還是三國赤壁大戰之處所。現在的東坡赤壁,占地面積四百余畝,主要建筑有九亭、三樓、三閣、三堂、一像。
前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后赤壁賦蘇軾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讒[山旁]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东坡赤壁是谁写的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Qt 信号与槽函数
- 下一篇: 超简单的react和type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