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小姐妹是谁画的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草原上的小姐妹是谁画的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歌名:草原小姐妹演唱:石小倩作詞:石小倩作曲:石小倩發行時間:2006年歌詞:青翠的草原上 一對可愛的姐妹啊年輕活潑美麗又大方姐姐的眼睛大呀 妹妹的秀發長人人都喜歡她青翠的草原上 一對漂亮的姐妹啊對人客氣 善解人意姐姐的身材好呀 妹妹的臉兒美人人都羨慕她草原姐妹啊情深意又長不知是誰 能把她娶回家一輩子永遠不分開青翠的草原上 一對可愛的姐妹啊年輕活潑美麗又大方姐姐的眼睛大呀 妹妹的秀發長人人都喜歡她青翠的草原上 一對漂亮的姐妹啊對人客氣 善解人意姐姐的身材好呀 妹妹的臉兒美人人都羨慕她草原姐妹啊情深意又長不知是誰 能把她娶回家一輩子永遠不分開草原姐妹啊情深意又長不知是誰 能把她娶回家一輩子永遠不分開
蒙古族少女龍梅與玉榮是一對小姐妹,她們生活地在內蒙古原烏蘭察布盟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新寶力格公社那仁格日勒生產大隊(現內蒙古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境內)。1964年2月9日,小姐妹利用假日自告奮勇為生產隊放那384只羊,那時龍梅11歲,玉榮還不滿9歲。中午時分,低垂的云層灑下了一串串的鵝毛大雪,怒吼著的狂風席卷著飛揚的雪花。剎那間,白毛風吞沒了茫茫的草原:暴風雪來了!龍梅和玉榮急忙地攏住羊群,轉身往回趕羊。但是狂風暴雪就像一道無形的墻,阻擋著羊群的歸路,羊群順風亂竄。在這關鍵的時刻龍梅對妹妹說:“快去叫阿爸幫咱們攔羊!”小玉榮聽了姐姐的話,掉轉頭頂著風雪拼命地跑,沒跑多遠就栽倒了。她起來回頭一看,姐姐一個人在暴風雪中,左手拿著羊鞭,右手甩著脫下來的皮襖左右攔擋,沒有自己這個幫手,羊群越發亂了。小玉榮顧不得再去叫阿爸,立即返回羊群,手里揮動著小皮帽嘴里不斷地喊著。龍梅和玉榮就這樣攔擋一陣,跟上跑一陣。再繼續攔擋、再跟著跑,不知攔了多少,也不知道跑了多長時間。經過與暴風雪博斗的第一個回合,龍梅和玉榮總算把散亂的羊群聚攏在一起。暴風雨都是一片彌漫分不清方向的,在狂風和寒冷中更顯得恐懼和孤獨,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童呢?暴風雪到了黑夜、似乎更加瘋狂起來。她們憑借著地上積雪的映光識別自己的羊群,羊群照舊在風雪的呼嘯中朝東南方狂奔。在緊緊追趕羊群的時候,姐妹倆怕失散,便機智地相互高喊著:“龍-梅”“玉-榮”。彼此關照激勵著。從中午開始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姐妹倆整整奮斗了20多個小時。寒冷,恐懼,饑餓,疲勞,責任感全部集中在了兩個小姑娘身上。終于玉榮昏倒在雪地上奄奄一息、姐姐龍梅也好不了多少、但仍撐著跟在羊群后面。幸好牧民哈斯朝祿父子倆及時趕到并發現,叫鐵路工人和尋找她們的公社書記等人趕到,姐妹倆和羊群都安全脫險。共青團中央在當年3月20 日寫信表揚她們的高尚行為,同時熱烈祝賀她們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人民日報》以“最鮮艷的花朵”為題,報道了她們的感人事跡,被譽為“草原英雄小姐妹”。小姐妹在暴風雪后先是在白云鄂博礦山醫院進行救治,后轉到呼和浩特繼續治療和休養。由于凍傷嚴重,龍梅失去了左腳拇趾,玉榮右腿膝關節以下和左腿踝關節以下做了截肢手術。小姐妹出院后,在政府關懷下,小姐妹回家鄉開始讀書,從此再沒有放過羊。姐姐龍梅暴風雪后的經歷同樣很順利。16歲時光榮入伍,后又進包頭市醫專、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學習,1982年調包頭市東河區工作,1988年任東河區政協主席至今。姐姐任政協主席的同年,內蒙古自治區組建殘疾人聯合會,妹妹玉榮調任殘聯副理事長至今。姐妹倆曾當選為全國人大第四、五屆代表,玉榮曾是團十一、十二大代表,中國殘聯一、二、三屆代表、還獲得全國扶殘助殘先進個人、自強模范稱號。龍梅還去過法國、日本訪問,玉榮去過羅馬尼亞、韓國等訪問。30多年來,姐妹倆一直是各媒體關注的焦點、她們熱情地接待每一位來訪者,每個來訪者都能感受到一個普通蒙古族婦女的赤誠和寬厚。2002年12月26日,有一位記者在呼和浩特采訪玉榮時談到《陪讀夫人》里的一段故事:身居美國的母親為了讓兒子學漢語,講起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跡,當兒子聽到小姐妹為保護公社的羊被凍成重傷時,他突然發問:“媽媽,她們這樣做,公社會付給她們很多錢的,是嗎?”……“我們老師說,沒有一樣工作不該沒有報酬呀。”母親后來告訴兒子:“最好的獎勵是全國小朋友都學習這兩個草原英雄小姐妹。這能用錢買得到嗎?”兒子最后明白了:“世界上還有一種工作是不能計算報酬的。”聽完記者的講述,玉榮說:“我記得當時一只羊的價錢是兩塊錢,384只羊死了3只,等于損失了6塊錢。可是為了這6塊錢,我落下了終身殘疾。”玉榮笑了笑說,“精神不能用金錢衡量。”
蒙族少女龍梅與玉榮是一對小姐妹。一天,她們利用假日自告奮勇為生產隊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風雪。羊群經不住暴風雪的襲擊,順著風勢越走越遠。姐妹倆冒著刺骨的風雪,一路保護著受驚的羊群。龍梅為救一只埋進雪里的羊和玉榮、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榮時,發現妹妹光著一只腳在走路,那只光腳已凍成了坨子了。龍梅急忙脫下自己的靴子給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凍在了腳上,脫不下來。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凍僵的腳,背著她艱難地往前走,走著走著,終于倒了下去。由于鐵路工人和尋找她們的公社書記等人及時趕到,姐妹倆和羊群都安全脫險。龍梅和玉榮受到了共青團中央的表揚。
《草原小姐妹》好像不是黎錦暉的作品。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1972)吳祖強、劉德海、王燕樵。《小小畫家》兒童歌舞劇(1927)黎錦暉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40年 ——寫在“草原英雄小姐妹”命名40周年之際 本刊記者 賀文忠 40年前,“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和玉榮為保護集體的羊群與暴風雪拼死搏斗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贊歌。她們的名字和英雄事跡,從內蒙古草原傳遍大江南北,她們的故事被拍成電影、搬上舞臺、譜成歌曲、寫進課本……40年過去了,當年的小英雄現在也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她們始終沒有離開生育、養育她們的這片草原,她們把自已當作普通人一樣,在內蒙古草原默默地奉獻著,奮斗著。前不久,記者帶著童年的記憶專程采訪了龍梅和玉榮。 龍梅:“說實話,當時我們年幼,也想不了那么多,只有一個信念,別讓集體的羊丟一只。” 姐姐龍梅,1970年入伍,轉業后曾在達茂旗團委、包頭東河區團委、人大工作,現任包頭市東河區政協主席。在政治上,思想上已經成熟的龍梅向我們回憶了曾經發生在內蒙古達爾罕茂明安草原上驚心動魄的一幕: 那是1964年2月9日(臘月二十六),正是春節的前夕,塞北草原冰雪嚴寒的季節,那時我才11歲,妹妹只有9歲,我們倆趕著公社的384只羊在草原上放牧。到了中午的時候,天空突然變暗,西北風卷著一場罕見的暴雪向草原襲來,氣溫立刻降到零下37度,羊群驚恐四散,開始順著越來越猛烈的西北風狂奔。我和妹妹想,現在只有攏住羊群,跟著羊跑,才能避免它們被暴風雪吞沒。于是,我們倆拼命聚攏四散逃命的羊群。其實,我們當時有機會和時間丟下羊群逃命,也能跑回去找阿爸前來援助。可是,我和妹妹牢牢記得阿爸平時說的話:“羊是集體的財產,是集體的命根子,一只也不能丟!”就這樣,我倆一前一后,不停地奔跑、攔擋。 天慢慢黑了下來,積雪已經很厚。那時我們真是累極了,零下近40度的嚴寒,腳步越來越沉重,每前進一步都十分困難。羊群還在奔跑,我們也不能停下,就這樣一直走到天慢慢亮了,寒風仍然很猛烈,積雪已深達一尺。我們已經跑了30多公里,來到了白云鄂博車站附近。妹妹這時已經耗盡了最后一點點體力,一下暈倒在雪地上。我把妹妹拖到一處避風的大石頭旁,聚攏羊群向車站走去,我已經兩眼發黑,快堅持不住了。正在這時,我們大隊到車站送朋友的大爺哈斯朝魯和他兒子娜仁滿都拉最先發現了我,隨后又和幾位鐵路工人一起救了我和妹妹。2月10日下午,我們被送了包鋼白云鄂博鐵礦醫院。 由于凍傷嚴重,我失去了左腳拇指;妹妹右腿膝關節以下和左腿踝關節以下做了截肢手術,造成終身殘疾。但我們放的384只羊,只有3只被凍死,其余都安然無恙。 我們姐妹倆的事跡其實很普通、很平凡,在牧區像這樣的事跡很多,我們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說實話,當時我們年幼,也想不了那么多,只有一個信念,別讓集體的羊丟一只。就是這個信念支撐著我們姐妹倆在暴風雪中整整搏斗了一天一夜。 玉榮:“其實英雄也是普通人,英雄只是在人民需要的時候做了一件或幾件對人民有利的、也是應該做的事。” 妹妹玉榮,1976年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大學,曾在烏蘭察布盟團委、教育局、內蒙古殘聯工作,現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辦公廳副主任。在接受采訪時玉榮看上去比姐姐龍梅更輕松些,她敢想也敢說: 40年前,我和姐姐龍梅為了保護集體的財產與暴風雪搏斗了一晝夜,被自治區黨委命名為“草原英雄小姐妹”。這是黨和人民給予我們最高的榮譽,我們的成長更是得到了黨和人民無微不至的關懷。 40年來,我們姐妹倆盡管多次調換工作,都能夠嚴格要求自已,不以“名人”自居,從最普通人做起,干一行、愛一行。我們姐妹倆深知,是黨和人民才使我們有了今天,是黨和人民把我們姐妹倆從一個普通牧民家庭的孩子,培養成一名軍人、大學生、民族干部,又都有走上了領導崗位。40年來,我們姐妹倆曾多次參加過各種英模會、報告會、先進人物代表會,先后被選為第四屆、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姐姐還參加了黨的十大,我還參加了共青團的十一大,十二大和中國殘聯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代表大會,被評為全國“自強”模范。自治區給予我們姐妹的榮譽就更多了,而且不還讓我們出國訪問,等等。面對這么多常人得不到的榮譽和待遇,我們姐妹倆常常捫心自問,我們究竟為黨和人民做了什么?我們所做的與黨和人民給予的榮譽沒有差距?其實英雄也是普通人,英雄只是在人民需要的時候做了一件或幾件對人民有利的、也是應該做的事。英雄并不是永遠輝煌。 毛主席說:“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盡管在市場經濟大潮洶涌的今天,在跨世紀的年代里,我們還是要說,毛主席這句話是顛撲不破的真理。40年來,我們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如果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睡大覺,就會停滯不前,就會倒退。成績只能說明過去,我們深深懂得,未來是要憑自已的不斷努力,只有不斷地完善自已,一輩子做有利于人民的事,才能成為一個比較完善的人,也才配得上“英雄”這個稱號。 現在有一些社會上青少年整天泡在網吧里,或者沉湎于網絡游戲、或者一門心思地追星,看到這種現象我們心里很著急。(說到這里玉榮停頓了一下,笑著問在場的年輕記者小辛:你也是年輕人,我不知道你追不追“星”啊?大家都笑了。)所以,我們姐妹倆有個想法,想在家鄉達茂旗建立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年,我們姐妹倆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了“草原英雄小姐妹”注冊商標,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受理了我們的申請。我們想在這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里,把我們的成長經歷和從中體會到的堅持文化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訴廣大青少年,通過這種形式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當記者詢問起注冊“草原英雄小姐妹”商標有什么意義時,玉榮告訴記者:現在已經有人在利用我們的名人效應掙錢。如果我們不注冊,也許還會有人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名義生產商品呢,我們要保護好黨和人民給予的榮譽,不能讓她變質。 草原的驕傲,中華民族的驕傲 英雄的魅力總是永恒的。不管英雄身上烙上哪個時代的烙印,在他們身上所體現的精神和品格不會因歲月的推移而減弱,更不會因為社會的變化而磨滅她內在的民族精神的光輝。40年來,龍梅和玉榮不以“名人”自居,嚴格要求自已,從不向組織上提任何要求,在內蒙古草原默默奉獻著、奮斗著,玉榮雙腿被截肢以后,雖然裝上了假肢,一到天熱出汗,假肢里的腿都被汗水泡的發白。在一個上午的采訪時間里,記者兩次為玉榮倒水都被婉言謝絕了,她要忍受多少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 至于英雄背后那些鮮為人知的美麗故事,無論是充滿傳奇色彩的愛情,還是美滿幸福的婚姻家庭,都將成為草原的往事。我們要宣揚的應該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一種精神。龍梅和玉榮一次又一次走出草原,走向全國各地作報告、談體會、教育和感染了整整兩代人,這種價值恐怕是經濟學家也難以計算的。《陪讀夫人》的書里講了一段故事:身居美國的母親為了讓兒子學漢語,講起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跡,當兒子聽到小姐妹為公家的羊被凍成重傷時,他突然發問:“媽媽,她們這樣做,國家會付給她們很多錢的,是嗎?我們老師說,工作就該有報酬呀。”母親告訴兒子:最好的獎勵是全國小朋友都學習這兩個草原英雄小姐妹,這能用錢買得到嗎?兒子終于明白了,世界上還有一種工作是不能計算報酬的。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蒙古族的驕傲,是內蒙古草原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時代潮》 (2004年 第十一期)
草原英雄小姐妹感謝了他們的救命恩人了嗎這位知友,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和玉榮姓名有誤,救命恩人曾被埋沒1964年2月9日,一場罕見的暴風雪襲擊了內蒙古達爾罕茂明安草原。就在這場風雪中,產生了一個后來在中國大陸可謂家喻戶曉的故事和兩個光彩奪目的小英雄——“草原英雄小姐妹”。經過報紙、刊物、舞臺、銀幕和課本的傳播,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影響了幾代人。但是,多年之后,人們才知道這個故事背后還有鮮為人知的故事。一事情發生在達茂旗新寶力格公社日光大隊。兩個年幼的女孩——吳龍衣和吳玉榮,一個11歲,一個9歲,在替父親放羊的時候被卷進了突然到來的暴風雪。這是草原上常見的事,也是極為可怕的事。在風雪中,兩個女孩緊緊跟著羊群,在攝氏零下37度的風雪中走了一天一夜,奔波了70多里。2月10日早晨,妹妹玉榮已經走不動,倒在了冰雪中。姐姐龍衣拖著疲憊的身體,繼續追趕著順風狂奔的羊群。就在姐姐龍衣也幾乎挺不住的時候,一條鐵路擋住了狂奔的羊群。更為幸運的是,風雪中出現了兩個人,一個蒙古族中年男子和他的兒子——一個9歲的男孩。他們剛剛去白云鄂博車站送走了要回呼和浩特過年的朋友,正冒著暴風雪回家。他們在鐵路邊的低凹處發現了擠在一起避風的羊,還有那個追趕羊群而來的小女孩。小女孩用蒙語斷斷續續地說,她的妹妹找不到了,就在不遠處的山上!中年男子拉起女孩穿過了鐵路,把她安頓在鐵路的扳道房,留下兒子照顧女孩,自己又急急忙忙到礦區打電話,找人前來尋找玉榮。幾個小時之后,人們在山上找到了玉榮。小姐妹被送進醫院搶救。由于凍傷嚴重,妹妹雙腿截肢,造成終身殘疾;姐姐也失掉了腳趾。小姐妹的事跡令人贊嘆,因為他們用生命保護了公社的羊群。她們放的384只羊,只有3只被凍死,其余安然無恙,沒有因為暴風雪而丟失。當她們在醫院里醒來的時候,趕來看望的公社書記就是這樣表揚她們的。事情發生的時候,一位著名作家和一位新華社內蒙分社的記者正好到白云鄂博采訪。他們聽說有兩個小女孩在大風雪里跟著羊群跑而被凍傷的故事,馬上進行采訪。于是,1964年3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長篇通訊《暴風雪中一晝夜》。第二天,3月13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自治區黨委書記的烏蘭夫親筆題詞:“龍梅、玉榮小姊妹是牧區人民在毛澤東思想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革命接班人。我區各族青少年努力學習她們的模范行為和高貴品質!”。3月14日,《內蒙古日報》發表了長篇通訊《草原英雄小姐妹》。接著,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做出決定,授予龍梅、玉榮“草原英雄小姐妹”光榮稱號。此后,龍梅和玉榮的故事很快傳遍大江南北。她們成為家喻戶曉的“草原英雄小姐妹”,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她們的事跡不僅在報紙上被反復宣傳,而且被搬上舞臺,搬上銀幕,畫成連環畫,編入課本。在上述敘述中,細心的人們會發現一個問題:被表彰的“英雄小姐妹”與生活中保護羊群的小姐妹之間,名字并不相同。這是當時新聞報道的一個錯誤。小姐妹本來姓吳,姐姐叫吳龍衣,妹妹叫吳玉榮。她們的事跡被報道時,名字寫錯了。多年以后,玉榮在接受田炳信的采訪時說:“姐姐的名字搞錯了,我叫吳玉榮,姐姐叫吳龍衣,見報后,姓不見了,姐姐龍衣變成龍梅了。”在人們的指導之下,小姐妹對此將錯就錯,從此之后,她們的名字沒有了姓氏,吳龍衣干脆成了龍梅。在當時的宣傳中,這個英雄是扳道工人王福臣,是他救了龍梅和玉榮。王福臣是鐵路上的扳道工人。在中年男子帶著已經凍壞的龍梅穿過鐵道奔向扳道房的時候,他正在忙著迎接一列即將通過小站的火車。龍梅被送進了他的扳道房,因而他是龍梅獲救的第一目擊者。在所有的報道和宣傳中,救了龍梅和玉榮的人,都是這個王福臣。關于英雄小姐妹的獲救,當時的報導是這樣描述的:龍梅的身子也凍僵了。她掙扎著爬起來,踉踉蹌蹌地走向前去攔羊。“嗚——嗚——”一陣火車的鳴叫聲傳來。原來,他們已經走到了白云鄂博火車站。這時,他們已經走了七十多里了。這時候,鐵路工人王福臣叔叔發現了她,連忙把她帶進屋里去,用雪搓她的雙手。過了一會兒,龍梅暖和了些,才斷斷續續地吐出幾個字來:“公社的羊……還有妹妹……在山坡上……”但是,這不是事實。那個救了小姐妹的的中年男人名叫哈斯朝魯,男孩是他9歲的兒子那仁滿都拉。這是所有當事人都清楚的,龍梅和玉榮清楚,王福臣清楚,參與尋找玉榮的工人們也清楚。然而,在當時所有的報導與宣傳中,哈斯朝魯的名字被王福臣替代了,他應得的榮譽也都落到了王福臣的頭上。原因究竟何在?原來,哈斯朝魯是一個被下放到這里來勞動改造的知識分子。他本來是內蒙古人民出版社的編輯,在1957年的那場運動中,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劃了右派,然后被開除公職,送到達茂旗草原上勞動改造。1964年,正是那段高喊“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的歲月。按照當時的政治邏輯,階級敵人不能成為英雄的救命恩人,他所做的一切好事都必須徹底抹掉。而王福臣這位救人現場的目擊者,不僅是工人階級,而且是共產黨員,當然有資格成為英雄。于是,為了需要,王福臣被打扮成在風雪中救了小姐妹的英雄,并且多次受到表彰。二不幸的是,哈斯朝魯救了人,不但沒有獲得榮譽,而且因此而陷入更深的苦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不僅在報紙上廣泛傳播,而且被拍成電影,搬上舞臺,譜成歌曲,寫進課本,畫成宣傳畫,成了對青少年進行英雄主義、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材。然而,這個被無數記者、作家、詩人、編劇寫過的故事,這個被無數人讀過、講過、唱過的故事,從新聞報道到文學藝術,又進一步發生了變化。無論在銀幕上還是舞臺上,故事都有改動,進一步進行了加工。比如,在動畫片中,有這樣的一段對話:“蘇格爾大叔,蘇格爾大叔,我們隊里有一只母羊早產,從下半夜到現在還沒有生下來,哦?偏偏獸醫又不在,只好麻煩你這接羔能手去跑一趟了。”“行啊,你先回去,我馬上就到。龍梅,玉榮!……”父親喊來女兒,吩咐她們替父親去放羊。在多種文學藝術作品中,都是這樣處理的:小姐妹的父親吳添喜不再是去幫助鄰居刷房子,而是為人民公社的羊羔接生。這個改動的意義在于把私事變成公事。因為按照當時的觀念,小英雄的父親之所以讓兩個孩子去放羊,只能是為公,而不能是為了鄰里之間的私人關系。更為嚴重的是,把小姐妹從死亡線上救回來的哈斯朝魯!他被寫成了反面人物:“偷羊賊”、沒有改造好的“反動牧主”、“破壞分子”、“兇惡的階級敵人”。是他在暴風雪即將到來時故意打開羊欄,把羊群趕了出去,而且是企圖殺害小姐妹。京劇《草原英雄小姐妹》,舞劇《草原兒女》,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大都做了這樣的處理。1966年,他被關進了監獄,開始被關在當地監獄,后來又被送到內蒙古東部的庫倫旗監獄,1972年因病提前獲釋回到了日光大隊,一家8口卻成了黑戶,沒有戶口,沒有口糧。42年后,2006年3月10日,某電視臺記者與當年那個9歲男孩那仁滿都拉一起回到了達茂旗草原,對當事人進行了采訪。年過70的王福臣老人回憶起了當時的情況,毫不否認是哈斯朝魯第一個發現了龍梅,并把她救進了扳道房,也正是哈斯朝魯,放下龍梅又去找人救玉榮。對于當時的替代,王福臣沒有辦法拒絕,人們不準他說出真情。他曾經多次找過哈斯朝魯,希望得到哈斯朝魯的諒解和認可。作為一個普通工人,王福臣是有良知的。他受過多次表彰,報紙上有許多關于他的報導,但他沒有保留那些記錄虛假榮譽的材料。從1964年起,哈斯朝魯積累了大量關于英雄小姐妹的宣傳材料。當知道自己救人不僅沒有得到認可,還被寫成反動牧主和壞分子時,哈斯朝魯無法忍受了。他開始上訪,開始申訴,但在那個年代,一個右派分子的上訪和申訴,只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罪過。他說,他并不要求表揚和獎勵,救人的時候什么都沒想,只是覺得不能見死不救,但宣傳不能顛倒是非,把功過完全顛倒。他只是要求實事求是,試圖找回歷史的公正。可是,在那個時期,一切都不會有結果。直到文革結束之后,哈斯朝魯的右派問題平反昭雪,恢復工作,從草原回到呼和浩特,繼續反復上訴,這件事才終于引起了當時主持工作的胡耀邦的重視,批示“徹底甄別處理”。內蒙古黨委于1985年作出了《轉發關于〈誰是第一個搶救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人〉一案的情況和處理意見的報告的通知》,為哈斯朝魯當年的義舉做出了公正的結論。那次災難改變了姐妹倆甚至全家的命運。1964年秋天,政府把龍梅和玉榮送到家鄉達茂旗政府所在地的百靈廟民族小學讀書。1970年,龍梅入伍,在部隊期間被送進包頭市醫學專科學校和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進修學習。1976年轉業到地方,先后任中共達茂旗委副書記、包頭市東河區人大副主任。現在,龍梅已從包頭市東河區政協主席職位上退休。玉榮1974年初中畢業后,被保送到內蒙古師范學院學習,兩年后到烏蘭察布盟教育系統工作。1988年調任內蒙古自治區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執行理事會副理事長,擔負殘聯組建任務;2003年任自治區政協辦公廳副主任;2008年,任自治區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后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秘書長(正廳級),2015年5月末申請辭去副秘書長職務。哈斯朝祿先生的遭遇,龍梅和玉榮后來才知道。2005年,哈斯朝祿老人走完他坎坷的一生,龍梅正在外地出差,玉榮登門送了老人最后一程
蒙古族少女龍梅與玉榮是一對小姐妹,她們生活地在內蒙古原烏蘭察布盟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新寶力格公社那仁格日勒生產大隊(現內蒙古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境內)。1964年2月9日,小姐妹利用假日自告奮勇為生產隊放那384只羊,那時龍梅11歲,玉榮還不滿9歲。中午時分,低垂的云層灑下了一串串的鵝毛大雪,怒吼著的狂風席卷著飛揚的雪花。剎那間,白毛風吞沒了茫茫的草原:暴風雪來了!龍梅和玉榮急忙地攏住羊群,轉身往回趕羊。但是狂風暴雪就像一道無形的墻,阻擋著羊群的歸路,羊群順風亂竄。在這關鍵的時刻龍梅對妹妹說:“快去叫阿爸幫咱們攔羊!”小玉榮聽了姐姐的話,掉轉頭頂著風雪拼命地跑,沒跑多遠就栽倒了。她起來回頭一看,姐姐一個人在暴風雪中,左手拿著羊鞭,右手甩著脫下來的皮襖左右攔擋,沒有自己這個幫手,羊群越發亂了。小玉榮顧不得再去叫阿爸,立即返回羊群,手里揮動著小皮帽嘴里不斷地喊著。龍梅和玉榮就這樣攔擋一陣,跟上跑一陣。再繼續攔擋、再跟著跑,不知攔了多少,也不知道跑了多長時間。經過與暴風雪博斗的第一個回合,龍梅和玉榮總算把散亂的羊群聚攏在一起。暴風雨都是一片彌漫分不清方向的,在狂風和寒冷中更顯得恐懼和孤獨,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童呢?暴風雪到了黑夜、似乎更加瘋狂起來。她們憑借著地上積雪的映光識別自己的羊群,羊群照舊在風雪的呼嘯中朝東南方狂奔。在緊緊追趕羊群的時候,姐妹倆怕失散,便機智地相互高喊著:“龍-梅”“玉-榮”。彼此關照激勵著。從中午開始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姐妹倆整整奮斗了20多個小時。寒冷,恐懼,饑餓,疲勞,責任感全部集中在了兩個小姑娘身上。終于玉榮昏倒在雪地上奄奄一息、姐姐龍梅也好不了多少、但仍撐著跟在羊群后面。幸好牧民哈斯朝祿父子倆及時趕到并發現,叫鐵路工人和尋找她們的公社書記等人趕到,姐妹倆和羊群都安全脫險。共青團中央在當年3月20 日寫信表揚她們的高尚行為,同時熱烈祝賀她們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人民日報》以“最鮮艷的花朵”為題,報道了她們的感人事跡,被譽為“草原英雄小姐妹”。小姐妹在暴風雪后先是在白云鄂博礦山醫院進行救治,后轉到呼和浩特繼續治療和休養。由于凍傷嚴重,龍梅失去了左腳拇趾,玉榮右腿膝關節以下和左腿踝關節以下做了截肢手術。小姐妹出院后,在政府關懷下,小姐妹回家鄉開始讀書,從此再沒有放過羊。姐姐龍梅暴風雪后的經歷同樣很順利。16歲時光榮入伍,后又進包頭市醫專、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學習,1982年調包頭市東河區工作,1988年任東河區政協主席至今。姐姐任政協主席的同年,內蒙古自治區組建殘疾人聯合會,妹妹玉榮調任殘聯副理事長至今。姐妹倆曾當選為全國人大第四、五屆代表,玉榮曾是團十一、十二大代表,中國殘聯一、二、三屆代表、還獲得全國扶殘助殘先進個人、自強模范稱號。龍梅還去過法國、日本訪問,玉榮去過羅馬尼亞、韓國等訪問。30多年來,姐妹倆一直是各媒體關注的焦點、她們熱情地接待每一位來訪者,每個來訪者都能感受到一個普通蒙古族婦女的赤誠和寬厚。2002年12月26日,有一位記者在呼和浩特采訪玉榮時談到《陪讀夫人》里的一段故事:身居美國的母親為了讓兒子學漢語,講起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跡,當兒子聽到小姐妹為保護公社的羊被凍成重傷時,他突然發問:“媽媽,她們這樣做,公社會付給她們很多錢的,是嗎?”……“我們老師說,沒有一樣工作不該沒有報酬呀。”母親后來告訴兒子:“最好的獎勵是全國小朋友都學習這兩個草原英雄小姐妹。這能用錢買得到嗎?”兒子最后明白了:“世界上還有一種工作是不能計算報酬的。”聽完記者的講述,玉榮說:“我記得當時一只羊的價錢是兩塊錢,384只羊死了3只,等于損失了6塊錢。可是為了這6塊錢,我落下了終身殘疾。”玉榮笑了笑說,“精神不能用金錢衡量。”
蒙族少女龍梅與玉榮是一對小姐妹。一天,她們利用假日自告奮勇為生產隊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風雪。羊群經不住暴風雪的襲擊,順著風勢越走越遠。姐妹倆冒著刺骨的風雪,一路保護著受驚的羊群。龍梅為救一只埋進雪里的羊和玉榮、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榮時,發現妹妹光著一只腳在走路,那只光腳已凍成了坨子了。龍梅急忙脫下自己的靴子給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凍在了腳上,脫不下來。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凍僵的腳,背著她艱難地往前走,走著走著,終于倒了下去。由于鐵路工人和尋找她們的公社書記等人及時趕到,姐妹倆和羊群都安全脫險。龍梅和玉榮受到了共青團中央的表揚。
《草原小姐妹》好像不是黎錦暉的作品。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1972)吳祖強、劉德海、王燕樵。《小小畫家》兒童歌舞劇(1927)黎錦暉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40年 ——寫在“草原英雄小姐妹”命名40周年之際 本刊記者 賀文忠 40年前,“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和玉榮為保護集體的羊群與暴風雪拼死搏斗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贊歌。她們的名字和英雄事跡,從內蒙古草原傳遍大江南北,她們的故事被拍成電影、搬上舞臺、譜成歌曲、寫進課本……40年過去了,當年的小英雄現在也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她們始終沒有離開生育、養育她們的這片草原,她們把自已當作普通人一樣,在內蒙古草原默默地奉獻著,奮斗著。前不久,記者帶著童年的記憶專程采訪了龍梅和玉榮。 龍梅:“說實話,當時我們年幼,也想不了那么多,只有一個信念,別讓集體的羊丟一只。” 姐姐龍梅,1970年入伍,轉業后曾在達茂旗團委、包頭東河區團委、人大工作,現任包頭市東河區政協主席。在政治上,思想上已經成熟的龍梅向我們回憶了曾經發生在內蒙古達爾罕茂明安草原上驚心動魄的一幕: 那是1964年2月9日(臘月二十六),正是春節的前夕,塞北草原冰雪嚴寒的季節,那時我才11歲,妹妹只有9歲,我們倆趕著公社的384只羊在草原上放牧。到了中午的時候,天空突然變暗,西北風卷著一場罕見的暴雪向草原襲來,氣溫立刻降到零下37度,羊群驚恐四散,開始順著越來越猛烈的西北風狂奔。我和妹妹想,現在只有攏住羊群,跟著羊跑,才能避免它們被暴風雪吞沒。于是,我們倆拼命聚攏四散逃命的羊群。其實,我們當時有機會和時間丟下羊群逃命,也能跑回去找阿爸前來援助。可是,我和妹妹牢牢記得阿爸平時說的話:“羊是集體的財產,是集體的命根子,一只也不能丟!”就這樣,我倆一前一后,不停地奔跑、攔擋。 天慢慢黑了下來,積雪已經很厚。那時我們真是累極了,零下近40度的嚴寒,腳步越來越沉重,每前進一步都十分困難。羊群還在奔跑,我們也不能停下,就這樣一直走到天慢慢亮了,寒風仍然很猛烈,積雪已深達一尺。我們已經跑了30多公里,來到了白云鄂博車站附近。妹妹這時已經耗盡了最后一點點體力,一下暈倒在雪地上。我把妹妹拖到一處避風的大石頭旁,聚攏羊群向車站走去,我已經兩眼發黑,快堅持不住了。正在這時,我們大隊到車站送朋友的大爺哈斯朝魯和他兒子娜仁滿都拉最先發現了我,隨后又和幾位鐵路工人一起救了我和妹妹。2月10日下午,我們被送了包鋼白云鄂博鐵礦醫院。 由于凍傷嚴重,我失去了左腳拇指;妹妹右腿膝關節以下和左腿踝關節以下做了截肢手術,造成終身殘疾。但我們放的384只羊,只有3只被凍死,其余都安然無恙。 我們姐妹倆的事跡其實很普通、很平凡,在牧區像這樣的事跡很多,我們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說實話,當時我們年幼,也想不了那么多,只有一個信念,別讓集體的羊丟一只。就是這個信念支撐著我們姐妹倆在暴風雪中整整搏斗了一天一夜。 玉榮:“其實英雄也是普通人,英雄只是在人民需要的時候做了一件或幾件對人民有利的、也是應該做的事。” 妹妹玉榮,1976年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大學,曾在烏蘭察布盟團委、教育局、內蒙古殘聯工作,現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辦公廳副主任。在接受采訪時玉榮看上去比姐姐龍梅更輕松些,她敢想也敢說: 40年前,我和姐姐龍梅為了保護集體的財產與暴風雪搏斗了一晝夜,被自治區黨委命名為“草原英雄小姐妹”。這是黨和人民給予我們最高的榮譽,我們的成長更是得到了黨和人民無微不至的關懷。 40年來,我們姐妹倆盡管多次調換工作,都能夠嚴格要求自已,不以“名人”自居,從最普通人做起,干一行、愛一行。我們姐妹倆深知,是黨和人民才使我們有了今天,是黨和人民把我們姐妹倆從一個普通牧民家庭的孩子,培養成一名軍人、大學生、民族干部,又都有走上了領導崗位。40年來,我們姐妹倆曾多次參加過各種英模會、報告會、先進人物代表會,先后被選為第四屆、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姐姐還參加了黨的十大,我還參加了共青團的十一大,十二大和中國殘聯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代表大會,被評為全國“自強”模范。自治區給予我們姐妹的榮譽就更多了,而且不還讓我們出國訪問,等等。面對這么多常人得不到的榮譽和待遇,我們姐妹倆常常捫心自問,我們究竟為黨和人民做了什么?我們所做的與黨和人民給予的榮譽沒有差距?其實英雄也是普通人,英雄只是在人民需要的時候做了一件或幾件對人民有利的、也是應該做的事。英雄并不是永遠輝煌。 毛主席說:“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盡管在市場經濟大潮洶涌的今天,在跨世紀的年代里,我們還是要說,毛主席這句話是顛撲不破的真理。40年來,我們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如果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睡大覺,就會停滯不前,就會倒退。成績只能說明過去,我們深深懂得,未來是要憑自已的不斷努力,只有不斷地完善自已,一輩子做有利于人民的事,才能成為一個比較完善的人,也才配得上“英雄”這個稱號。 現在有一些社會上青少年整天泡在網吧里,或者沉湎于網絡游戲、或者一門心思地追星,看到這種現象我們心里很著急。(說到這里玉榮停頓了一下,笑著問在場的年輕記者小辛:你也是年輕人,我不知道你追不追“星”啊?大家都笑了。)所以,我們姐妹倆有個想法,想在家鄉達茂旗建立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年,我們姐妹倆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了“草原英雄小姐妹”注冊商標,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受理了我們的申請。我們想在這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里,把我們的成長經歷和從中體會到的堅持文化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訴廣大青少年,通過這種形式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當記者詢問起注冊“草原英雄小姐妹”商標有什么意義時,玉榮告訴記者:現在已經有人在利用我們的名人效應掙錢。如果我們不注冊,也許還會有人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名義生產商品呢,我們要保護好黨和人民給予的榮譽,不能讓她變質。 草原的驕傲,中華民族的驕傲 英雄的魅力總是永恒的。不管英雄身上烙上哪個時代的烙印,在他們身上所體現的精神和品格不會因歲月的推移而減弱,更不會因為社會的變化而磨滅她內在的民族精神的光輝。40年來,龍梅和玉榮不以“名人”自居,嚴格要求自已,從不向組織上提任何要求,在內蒙古草原默默奉獻著、奮斗著,玉榮雙腿被截肢以后,雖然裝上了假肢,一到天熱出汗,假肢里的腿都被汗水泡的發白。在一個上午的采訪時間里,記者兩次為玉榮倒水都被婉言謝絕了,她要忍受多少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 至于英雄背后那些鮮為人知的美麗故事,無論是充滿傳奇色彩的愛情,還是美滿幸福的婚姻家庭,都將成為草原的往事。我們要宣揚的應該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一種精神。龍梅和玉榮一次又一次走出草原,走向全國各地作報告、談體會、教育和感染了整整兩代人,這種價值恐怕是經濟學家也難以計算的。《陪讀夫人》的書里講了一段故事:身居美國的母親為了讓兒子學漢語,講起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跡,當兒子聽到小姐妹為公家的羊被凍成重傷時,他突然發問:“媽媽,她們這樣做,國家會付給她們很多錢的,是嗎?我們老師說,工作就該有報酬呀。”母親告訴兒子:最好的獎勵是全國小朋友都學習這兩個草原英雄小姐妹,這能用錢買得到嗎?兒子終于明白了,世界上還有一種工作是不能計算報酬的。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蒙古族的驕傲,是內蒙古草原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時代潮》 (2004年 第十一期)
草原英雄小姐妹感謝了他們的救命恩人了嗎這位知友,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和玉榮姓名有誤,救命恩人曾被埋沒1964年2月9日,一場罕見的暴風雪襲擊了內蒙古達爾罕茂明安草原。就在這場風雪中,產生了一個后來在中國大陸可謂家喻戶曉的故事和兩個光彩奪目的小英雄——“草原英雄小姐妹”。經過報紙、刊物、舞臺、銀幕和課本的傳播,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影響了幾代人。但是,多年之后,人們才知道這個故事背后還有鮮為人知的故事。一事情發生在達茂旗新寶力格公社日光大隊。兩個年幼的女孩——吳龍衣和吳玉榮,一個11歲,一個9歲,在替父親放羊的時候被卷進了突然到來的暴風雪。這是草原上常見的事,也是極為可怕的事。在風雪中,兩個女孩緊緊跟著羊群,在攝氏零下37度的風雪中走了一天一夜,奔波了70多里。2月10日早晨,妹妹玉榮已經走不動,倒在了冰雪中。姐姐龍衣拖著疲憊的身體,繼續追趕著順風狂奔的羊群。就在姐姐龍衣也幾乎挺不住的時候,一條鐵路擋住了狂奔的羊群。更為幸運的是,風雪中出現了兩個人,一個蒙古族中年男子和他的兒子——一個9歲的男孩。他們剛剛去白云鄂博車站送走了要回呼和浩特過年的朋友,正冒著暴風雪回家。他們在鐵路邊的低凹處發現了擠在一起避風的羊,還有那個追趕羊群而來的小女孩。小女孩用蒙語斷斷續續地說,她的妹妹找不到了,就在不遠處的山上!中年男子拉起女孩穿過了鐵路,把她安頓在鐵路的扳道房,留下兒子照顧女孩,自己又急急忙忙到礦區打電話,找人前來尋找玉榮。幾個小時之后,人們在山上找到了玉榮。小姐妹被送進醫院搶救。由于凍傷嚴重,妹妹雙腿截肢,造成終身殘疾;姐姐也失掉了腳趾。小姐妹的事跡令人贊嘆,因為他們用生命保護了公社的羊群。她們放的384只羊,只有3只被凍死,其余安然無恙,沒有因為暴風雪而丟失。當她們在醫院里醒來的時候,趕來看望的公社書記就是這樣表揚她們的。事情發生的時候,一位著名作家和一位新華社內蒙分社的記者正好到白云鄂博采訪。他們聽說有兩個小女孩在大風雪里跟著羊群跑而被凍傷的故事,馬上進行采訪。于是,1964年3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長篇通訊《暴風雪中一晝夜》。第二天,3月13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自治區黨委書記的烏蘭夫親筆題詞:“龍梅、玉榮小姊妹是牧區人民在毛澤東思想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革命接班人。我區各族青少年努力學習她們的模范行為和高貴品質!”。3月14日,《內蒙古日報》發表了長篇通訊《草原英雄小姐妹》。接著,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做出決定,授予龍梅、玉榮“草原英雄小姐妹”光榮稱號。此后,龍梅和玉榮的故事很快傳遍大江南北。她們成為家喻戶曉的“草原英雄小姐妹”,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她們的事跡不僅在報紙上被反復宣傳,而且被搬上舞臺,搬上銀幕,畫成連環畫,編入課本。在上述敘述中,細心的人們會發現一個問題:被表彰的“英雄小姐妹”與生活中保護羊群的小姐妹之間,名字并不相同。這是當時新聞報道的一個錯誤。小姐妹本來姓吳,姐姐叫吳龍衣,妹妹叫吳玉榮。她們的事跡被報道時,名字寫錯了。多年以后,玉榮在接受田炳信的采訪時說:“姐姐的名字搞錯了,我叫吳玉榮,姐姐叫吳龍衣,見報后,姓不見了,姐姐龍衣變成龍梅了。”在人們的指導之下,小姐妹對此將錯就錯,從此之后,她們的名字沒有了姓氏,吳龍衣干脆成了龍梅。在當時的宣傳中,這個英雄是扳道工人王福臣,是他救了龍梅和玉榮。王福臣是鐵路上的扳道工人。在中年男子帶著已經凍壞的龍梅穿過鐵道奔向扳道房的時候,他正在忙著迎接一列即將通過小站的火車。龍梅被送進了他的扳道房,因而他是龍梅獲救的第一目擊者。在所有的報道和宣傳中,救了龍梅和玉榮的人,都是這個王福臣。關于英雄小姐妹的獲救,當時的報導是這樣描述的:龍梅的身子也凍僵了。她掙扎著爬起來,踉踉蹌蹌地走向前去攔羊。“嗚——嗚——”一陣火車的鳴叫聲傳來。原來,他們已經走到了白云鄂博火車站。這時,他們已經走了七十多里了。這時候,鐵路工人王福臣叔叔發現了她,連忙把她帶進屋里去,用雪搓她的雙手。過了一會兒,龍梅暖和了些,才斷斷續續地吐出幾個字來:“公社的羊……還有妹妹……在山坡上……”但是,這不是事實。那個救了小姐妹的的中年男人名叫哈斯朝魯,男孩是他9歲的兒子那仁滿都拉。這是所有當事人都清楚的,龍梅和玉榮清楚,王福臣清楚,參與尋找玉榮的工人們也清楚。然而,在當時所有的報導與宣傳中,哈斯朝魯的名字被王福臣替代了,他應得的榮譽也都落到了王福臣的頭上。原因究竟何在?原來,哈斯朝魯是一個被下放到這里來勞動改造的知識分子。他本來是內蒙古人民出版社的編輯,在1957年的那場運動中,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劃了右派,然后被開除公職,送到達茂旗草原上勞動改造。1964年,正是那段高喊“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的歲月。按照當時的政治邏輯,階級敵人不能成為英雄的救命恩人,他所做的一切好事都必須徹底抹掉。而王福臣這位救人現場的目擊者,不僅是工人階級,而且是共產黨員,當然有資格成為英雄。于是,為了需要,王福臣被打扮成在風雪中救了小姐妹的英雄,并且多次受到表彰。二不幸的是,哈斯朝魯救了人,不但沒有獲得榮譽,而且因此而陷入更深的苦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不僅在報紙上廣泛傳播,而且被拍成電影,搬上舞臺,譜成歌曲,寫進課本,畫成宣傳畫,成了對青少年進行英雄主義、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材。然而,這個被無數記者、作家、詩人、編劇寫過的故事,這個被無數人讀過、講過、唱過的故事,從新聞報道到文學藝術,又進一步發生了變化。無論在銀幕上還是舞臺上,故事都有改動,進一步進行了加工。比如,在動畫片中,有這樣的一段對話:“蘇格爾大叔,蘇格爾大叔,我們隊里有一只母羊早產,從下半夜到現在還沒有生下來,哦?偏偏獸醫又不在,只好麻煩你這接羔能手去跑一趟了。”“行啊,你先回去,我馬上就到。龍梅,玉榮!……”父親喊來女兒,吩咐她們替父親去放羊。在多種文學藝術作品中,都是這樣處理的:小姐妹的父親吳添喜不再是去幫助鄰居刷房子,而是為人民公社的羊羔接生。這個改動的意義在于把私事變成公事。因為按照當時的觀念,小英雄的父親之所以讓兩個孩子去放羊,只能是為公,而不能是為了鄰里之間的私人關系。更為嚴重的是,把小姐妹從死亡線上救回來的哈斯朝魯!他被寫成了反面人物:“偷羊賊”、沒有改造好的“反動牧主”、“破壞分子”、“兇惡的階級敵人”。是他在暴風雪即將到來時故意打開羊欄,把羊群趕了出去,而且是企圖殺害小姐妹。京劇《草原英雄小姐妹》,舞劇《草原兒女》,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大都做了這樣的處理。1966年,他被關進了監獄,開始被關在當地監獄,后來又被送到內蒙古東部的庫倫旗監獄,1972年因病提前獲釋回到了日光大隊,一家8口卻成了黑戶,沒有戶口,沒有口糧。42年后,2006年3月10日,某電視臺記者與當年那個9歲男孩那仁滿都拉一起回到了達茂旗草原,對當事人進行了采訪。年過70的王福臣老人回憶起了當時的情況,毫不否認是哈斯朝魯第一個發現了龍梅,并把她救進了扳道房,也正是哈斯朝魯,放下龍梅又去找人救玉榮。對于當時的替代,王福臣沒有辦法拒絕,人們不準他說出真情。他曾經多次找過哈斯朝魯,希望得到哈斯朝魯的諒解和認可。作為一個普通工人,王福臣是有良知的。他受過多次表彰,報紙上有許多關于他的報導,但他沒有保留那些記錄虛假榮譽的材料。從1964年起,哈斯朝魯積累了大量關于英雄小姐妹的宣傳材料。當知道自己救人不僅沒有得到認可,還被寫成反動牧主和壞分子時,哈斯朝魯無法忍受了。他開始上訪,開始申訴,但在那個年代,一個右派分子的上訪和申訴,只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罪過。他說,他并不要求表揚和獎勵,救人的時候什么都沒想,只是覺得不能見死不救,但宣傳不能顛倒是非,把功過完全顛倒。他只是要求實事求是,試圖找回歷史的公正。可是,在那個時期,一切都不會有結果。直到文革結束之后,哈斯朝魯的右派問題平反昭雪,恢復工作,從草原回到呼和浩特,繼續反復上訴,這件事才終于引起了當時主持工作的胡耀邦的重視,批示“徹底甄別處理”。內蒙古黨委于1985年作出了《轉發關于〈誰是第一個搶救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人〉一案的情況和處理意見的報告的通知》,為哈斯朝魯當年的義舉做出了公正的結論。那次災難改變了姐妹倆甚至全家的命運。1964年秋天,政府把龍梅和玉榮送到家鄉達茂旗政府所在地的百靈廟民族小學讀書。1970年,龍梅入伍,在部隊期間被送進包頭市醫學專科學校和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進修學習。1976年轉業到地方,先后任中共達茂旗委副書記、包頭市東河區人大副主任。現在,龍梅已從包頭市東河區政協主席職位上退休。玉榮1974年初中畢業后,被保送到內蒙古師范學院學習,兩年后到烏蘭察布盟教育系統工作。1988年調任內蒙古自治區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執行理事會副理事長,擔負殘聯組建任務;2003年任自治區政協辦公廳副主任;2008年,任自治區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后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秘書長(正廳級),2015年5月末申請辭去副秘書長職務。哈斯朝祿先生的遭遇,龍梅和玉榮后來才知道。2005年,哈斯朝祿老人走完他坎坷的一生,龍梅正在外地出差,玉榮登門送了老人最后一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草原上的小姐妹是谁画的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房产证办下来要多少钱?
- 下一篇: 神奇的FireF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