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游记(二)
在竹筏漂流九曲溪之前導游就告誡我們:要給艄公小費,才能劃得慢而且講得多。但同船渡的都是年輕人,不明就理的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給。果不其然,一路上船劃得飛快,勢如強弩,連超了好幾艘竹排,要是在賽龍舟,我們一定都很高興。只見兩岸巍巍青山逐漸往后退去,一排排竹筏好像神氣活現的小龍在不寬的溪水中游竄。水流時而平穩,時而湍急,但竹筏總是波瀾不驚,穩如泰山。三十六峰的嶙峋怪石在“移舟換景”,在艄公的啟發下,我們的想象力也被充分地激發起來了:大小海龜,曬布巖,仙釣臺,筆架峰……正如導游說的,看山三分神似,七分靠想象。造型千姿百態的崔嵬的奇峰儼然把兩岸布置成一個豐富的博覽會,翠綠的植被只出現在峰頂,毫不掩蓋丹山的英雄本身,是這里的特色,它們點綴著一個個展位,也在吆喝著風景這邊獨好!
時代在進步,艄公的講解也在與時俱進。同船的游人說十多年前到武夷山聽到的都是些古樸的神話,而如今這位年輕風趣的艄公融入了更多自己的幽默在其中,高大雄偉的山峰被說成金貿大廈或臺灣101大樓;挺拔突兀的峰巖酷似一輪行進中的巨船,說是泰坦尼克號;同船的小孩把“九曲”念成“曲九”,他就把“四曲”讀成“去死”。不覺中已從九曲順流漂流到二曲了,二曲的逶迤曲折似乎故意讓我們從各個側面欣賞到了玉女峰的秀麗動人,這位武夷山乃至福建的代言人充分地展現著她的婀娜多姿,大概為了讓她孤武夷人把她形象地分為玉女三姐妹:愛插花的大姐,愛打扮的二姐和愛風流的三妹。看,三妹懷上了大王的孩子,顧盼遙望著一山之隔的大王峰呢。
古人游九曲是從一曲逆流而上,而今人卻從九曲順流而下,多了些聰明智慧,省了些氣力成本,卻少了幾分激流勇進,浪遏飛舟的壯志。
翌日,天游峰。天游峰是諸峰中最具代表性、最適合觀景的一座山峰,兼有險峻、平坦兩面,據稱陡峭的一面是我黨路線,而另一面是當年國民黨的路線。它號稱“一塊石頭玩半天”,實踐證明爬這塊“石頭”的確要花上半天的時間。山腳下是飄乎而過的九曲溪,其中的幾只小魚至今還在我家里做客呢,只是不知道是否當地特產的“紅眼睛”魚。言歸正傳,山腳下還有云窩、展翅雄鷹、茶洞、仙浴潭,以及對面的隱屏峰。云窩四處奇峰峻拔,巨石參差,形成十多個幽奇的洞穴,常年云霧繚繞,變幻莫測;隱屏峰是擋在仙女入浴處的仙浴潭前的一席屏風。眼花繚亂的景點過后導游又讓我們找茶洞之洞在何處,可憐的我們四處張望不得要領,導游得意地告訴我們武夷的十怪之一便是似洞非洞:山谷內遍栽茶樹,以四周山峰為壁,仰望天空洞口,不正是倒扣著的一個洞么?這幕天席地的豪情不知道是哪位文人騷客的發明,若不是導游的這般解釋又有幾人會想到?
天游峰的路好像比前一天虎嘯巖的好漢坡還要陡一些,導游連勸“爬山不觀景,觀景不爬山”。人出奇地多,國內的旅游景點除了五一、國慶,估計就數這夏令暑假時節的人多了。這邊上山的路只有一條,行人如螞蟻搬家似的塞滿了上山的羊腸小道,難怪乎要爬上半天。登上頂峰,放眼望去,遠近山峰煙靄輕籠、云蒸霧騰,若隱若現,錯落有致,有幾分神秘。而九曲溪仿佛一條輕紗縈繞在崇山峻嶺間,平添了些溫柔。
有道是:
“溪曲三三水,山環六六峰”、
“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
注:三三水指迂回曲折的九曲溪,六六峰指兩岸的三十六峰。
相關文章:
武夷游記(序)
武夷游記(一)
武夷游記(二)
武夷游記(三)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wonderow/archive/2005/08/20/218842.html
總結
- 上一篇: vc++学习篇(三)——预处理命令之条件
- 下一篇: 个性签名我爱你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