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86架构手机_都是芯片,为什么电脑CPU不能用在手机里?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x86架构手机_都是芯片,为什么电脑CPU不能用在手机里?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xiàn)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手機性能現(xiàn)在一代比一代強,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內部CPU處理器的不斷升級,從單核到多核,低頻到高頻,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發(fā)展,甚至逐漸摸到了一些電腦處理器性能的邊緣,這時候會有萌新小白同學發(fā)問,既然電腦CPU普遍比手機CPU性能強,為什么不直接用電腦CPU放到手機里呢?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我們只要了解電腦CPU和手機CPU的區(qū)別,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CPU■復雜指令集和簡單指令集手機CPU和電腦CPU最大的不同就是指令集架構的區(qū)別,主流PC市場的CPU來自英特爾和AMD這兩家, 都是采用了X86指令集架構,而手機CPU使用的是ARM架構,無論是華為海思、還是高通驍龍,都是基于ARM指令集架構。X86指令集架構屬于復雜指令集體系也稱為CISC指令集,而ARM架構屬于精簡指令集體系也叫RISC指令集,這是手機CPU和電腦CPU區(qū)別的根本。架構不同意味著兩者的側重點不同,基于X86架構的電腦CPU主打高頻率高性能,而手機CPU注重的是低頻率低功耗,依靠的是ARM架構。所以正式因為架構的不同,造就了這兩個領域CPU有不同的特性,也就是這樣的特性才讓兩個領域的CPU處理器不會相互干涉。■功耗和供電差異基于X86架構的電腦CPU因為主頻很高,所以性能強大,但卻做不到手機CPU那樣的超低功耗,手機的本意是便捷可攜帶,電腦無法解決供電續(xù)航問題。同時電腦CPU的體積太大,放不進手機中,就算能放進去,你也解決不了散熱的問題,除非你將手機體積不斷擴大,但那樣就違背了手機便攜的初衷,變成了一臺沒有意義的低性能平板電腦。而手機處理器性能遠不及電腦CPU,優(yōu)勢就是可以很輕松滿足散熱、供電和續(xù)航的問題。而且電腦處理器和手機處理器兩者之間的生態(tài)體系完全不同,根本無法相互兼容硬件和應用。這也證明了架構對于一個芯片的重要性,ARM架構在性能上不可能超過電腦X86結構,電腦CPU的X86架構也無法攻入低功耗的手機移動處理器市場。■生態(tài)體系的差異半導體行業(yè)都是燒錢大戶,不管是手機CPU芯片還是電腦CPU芯片每年投入都是動輒幾百上千億,當年英特爾倒是有機會染指手機處理器領域,但可惜一開始沒有重視手機移動端市場,Atom系列處理器沒有延續(xù)X86在PC上的成功,讓ARM成功崛起。而現(xiàn)在ARM已經(jīng)穩(wěn)穩(wěn)的將移動市場吃死,龐大的生態(tài)體系已經(jīng)建成,而且手機又是一種高集成的產品,其他廠商就燒錢來打造生態(tài)恐怕也是有心無力,不同生態(tài)體系又無法兼容,就像你不可能直接在Windows系統(tǒng)打開APP應用,而是只能借助模擬器之類的軟件才行。所以就算現(xiàn)在有性能與ARM旗鼓相當?shù)漠a品投入市場短時間也很難泛起波瀾,因為沒有相應的底層軟硬件生態(tài)支持那注定只是小打小鬧,因為想玩的游戲玩不了,應用打不開是最現(xiàn)實的問題。當然電腦的X86生態(tài)與也是ARM類似,AMD和英特爾在消費級市場憑借著Windows系統(tǒng)大殺四方,占據(jù)了絕對主流,其他的產品想要染指也只能去商用領域用的更多的linux系統(tǒng)搶為數(shù)不多的份額了,這也是為什么國內芯片發(fā)展非常緩慢的原因之一,生態(tài)體系的建設非常困難,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諸如蘋果IOS的獨立生態(tài)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這些年中不斷積累才完成的。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x86架构手机_都是芯片,为什么电脑CPU不能用在手机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供精试管婴儿的成功率
- 下一篇: 尼玛!这是小鲜肉鹿晗?求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