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教学反思_Python第3课if教学反思:准备充分承上启下,优化内容模式初显
5月6日,大陳完成了和初中生一起學Python第3課的5個班教學,本節課教學設計請見我之前發布的:初中生學Python第3課,學習條件控制if語句,這樣設計靠譜嗎?
本節課在設計之初就吸取了第2課教學設計的前車之鑒,在充分掌握學情的基礎上,在課堂容量設計上留有余地,可以針對不同班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組織,總體上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下面將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希望得到你的幫助。
一、成功之處
1、準備充分。
本節課我準備了6份教學資料(圖1),分別是第2課用到的Python基礎知識以及Python編輯器的菜單翻譯,這兩份資料是發給學生利用課前、課中空余時間自學使用的。03-06資料是本節課要用到的。
圖1 教學資料
2、承上啟下。
課前將計算2個商品總價格的不完整程序發給學生,讓學生補齊,這樣即是對上節課學習內容的復習鞏固,也是對學情的一個充分了解,同時這個程序也用于后續if語句的學習當中。
圖2 計算2個商品的總價格程序
3、內容優化
從加法計算器到自己“當老板收銀”,再到策劃促銷打折手段,計算打折價格,最后再設計消費提示語,把一個簡單枯燥的加法程序,轉變成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網購結算程序。
圖3 if語句學習建議步驟
4、模式初顯。
通過本節課,大陳摸索出基本的編程課程序語法教學的基本模式,主要是如下幾個步驟:
一是,學情檢測。這里的關鍵是要能承上啟下,檢測題和接下來新學內容相關聯,檢測當中發現的問題要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再予以補充、強調。
二是,學習新知。代碼編程語法的學習,對于大班教學來說,目前我們覺得最有效的辦法是教師演示,學生跟著輸入,在照葫蘆畫瓢中,學生會逐漸注意到代碼書寫的細節。如果在演示之前,有充分的時間和學生一起探討,畫流程圖,有邏輯思維的訓練是最好。
三是,鞏固練習。練習一般采用分層布置,最低層次采用補充程序,較高層次單獨編寫或者再變式訓練。
四是,總結提升。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收獲和疑惑,教師點評小組表現并預告下一節課內容。
二、不足之處
1、教師為主體,學生獨立思考不足。為了趕時間,沒有帶學生充分的討論商品銷售策略,也沒有講完if語句語法之后,先讓學生嘗試自己輸入,去試錯,程序變化少,絕大部分的學生是原樣輸入,連一個提示語里字都不愿意修改。
2、學生差距開始拉大。每周一節課,每7天上40分鐘課,沒有練習,沒有復習,上了3節課之后,已經有學生開始跟不上了。怎么面對差距越來越大,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事可做、有收獲,是大陳下階段要認真思考的,前面的小組合作可能是浮于表面了,沒有落到實處。
以上是大陳關于Python第3課《條件判斷if語句學習》的教學反思,這一輪只有1個班因為特殊情況課前耽誤了10分鐘導致沒有達到和其他4個班一樣的進度。總體上比預期要好,只是暴露出來的2個問題必須要加以重視了。
Python第4課,大陳將和初中生一起繼續if語句的學習,重點是else和elif,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促銷策略來制定算法、編寫程序,教學設計近幾天再更新。
我近期重點關注Python的學習與教學,歡迎你和我一起交流,共同促進初中生編程教育普及,為人工智能教育奠定基礎。
單選|你覺得大陳這篇教學反思
有借鑒意義
沒有用
打開百度APP進行投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python教学反思_Python第3课if教学反思:准备充分承上启下,优化内容模式初显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人生如梦是哪首歌啊?
- 下一篇: 最近播出的调音师好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