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OpenCV,Python和dlib进行眨眼检测及计数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使用OpenCV,Python和dlib进行眨眼检测及计数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前三篇博客學習了
- windows10+Python3.7安裝dlib庫進行面部標志識別
 - python dlib實現面部標志識別
 - 使用python,dlib,OpenCV提取眼睛,鼻子,嘴唇及下頜
 
這篇博客將進行進階版的學習——眨眼檢測。眨眼檢測在現實中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可以用于睡意檢測。 比如:每年有9萬人因為疲勞駕駛死亡,睡意檢測可以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挽救人的生命。讓N多個家庭失去親人,免于破碎。
傳統的眨眼檢測是:
- 首先眼睛定位;
 - 閾值化找到白色的眼睛區域;
 - 確定眼睛的“白色”區域是否消失了一段時間(表示眨眼)。
 
本文使用的眨眼檢測是:
構建一個稱為眼睛縱橫比(EAR “eye aspect ratio”)的指標,EAR的原理是眼睛的縱橫比,在睜著眼時是一個基本恒定的值,而在眨眼的瞬間,EAR會瞬間達到0,然后在回到恒定值。
這種眨眼檢測方法快速,高效且易于實現。
1. EAR為什么可以成為判斷眨眼的標準
如下圖,通過應用人臉檢測,面部標志檢測可以得出眼睛的關鍵點:如下圖所示6個點構成;
 
 
使用EAR進行判斷的原理:睜開眼睛時眼睛的縱橫比大約是恒定的,但眨眼時會迅速降至零。
2. 眨眼檢測及原則
(1)面部檢測
 (2)面部標志檢測
 (3)根據索引找到左眼、右眼的位置,計算縱橫比ear,求平均值
 (4)判斷是否眨眼:(有超過3幀的連續幀——ear低于閾值,則認為是進行了一次眨眼);
3. 優化
可采用第N維,第N-6,第N+6維均計算EAR指標,求平均值。
參考:
- https://www.pyimagesearch.com/2017/04/24/eye-blink-detection-opencv-python-dlib/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使用OpenCV,Python和dlib进行眨眼检测及计数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结婚能缓解痛经,那痛经的妹子们在忍无可忍
 - 下一篇: 【点云StatisticalOut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