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作者是谁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鸟的天堂作者是谁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作者第一次去看的時間是傍晚(從太陽落了山可以看出)。沒看見一只鳥是因為傍晚鳥都休息了。此文講的是作者與朋友們在“鳥的天堂”,看了數不清的鳥,心里戀戀不舍,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暢之筆,發掘和描繪了自然勝景之美,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創造出一種清麗悠遠的意境。同時,作者不是孤立地描繪這“鳥的天堂”,而是把它放在南國初夏水鄉的夕照、青山、塔影、波光、田疇、朝暾的聯系、烘托下加以凸顯的。全文雖用語簡樸無華,平敘,卻到處呈現出如詩似畫的美趣,流貫著一種祥和寧靜而又生機勃勃的田園牧歌情調。在這篇散文中,作者以精巧縝密的藝術構思和生動傳神的筆墨,描繪了奇特幽美、別具洞天的“鳥的天堂”的畫卷。同時,此文細膩的描繪中,透露出一種濃郁的自然氣息,抒發著一顆寧靜悠遠的心,使人讀了有一種感情上的解放。三十年代初,人心趨向返歸自然。遠離市聲,獨處幽境的鳥兒,正是作者一種熱愛自然的心境寫照。
鳥的天堂是巴金寫的,我還知道這位作家的作品有滅亡。
作者是巴金。 代表作: 《滅亡》《小說月報》第20卷第1期,上海開店192910月初版 《家》上海開明書店1933年5月初版 《春》上海開明書店1938年8月版 《秋》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9月初版 《愛情三部曲》:《霧》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6年1月版 《雨》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3年1月初版 《電》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5年3月初版 《》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4年初版 《第四病室》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6年版 《寒夜》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3月初版 《死去的太陽》上海開明書店1931年初版 《海底夢》上海新中國書局1932年8月初版 《春天里的秋天》上海開明書店1932年10月初版 《沙丁》上海開明書店1933年1月初版 芽》上海現代書局1933年9月初版 《新生》上海開明書店1936年11月版 《利娜》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8月初版 《抗戰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12月一1945年7月版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1年肄業于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8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27年赴法國留學,1928年回國后曾任《文學季刊》編委,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季月刊》主編,《烽火》雜志創始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49年后歷任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二、三屆副主席及第、四、五屆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 原來,“鳥的天堂”是廣東省的一個聞名中外的旅游風景區。在距廣州市100公里外的新會縣天門河的河心沙洲上,有一株500多年歷史的奇特的大榕樹。這棵樹的樹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為新的樹干。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棵大榕樹竟獨木成林。林中棲息著成千上萬只白鶴、麻鶴、灰鶴和其它鳥雀。白鶴、麻鶴朝出晚歸,灰鶴則夜作晝息,它們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構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鳥的世界”。 1924年,作家巴金來到這里游覽后,有感而發,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散文——《鳥的天堂》。如今,“鳥的天堂”已成為一個著名的風景點,吸引了千千萬萬的游客。◆ 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約500年樹齡的大榕樹,它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濃陰覆蓋著天馬河河心島上約20多畝土地,獨木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枯藤交錯,猶如原始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白鶴在早晨飛出覓食,至傍晚歸巢;而灰麻鶴正好相反,是晚上飛出覓食,天亮時歸巢休息。它們每天早晚一進一出,盤旋飛舞,交互更替,很有規律,場面頗為壯觀。 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時,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一說是《小鳥的天堂》),更使鳥的天堂美名傳揚四海。現在大榕樹已成了一處旅游勝地,它的南面50米處建有觀鳥樓,可以觀賞“鳥的天堂”、熱帶植物、農舍風光等。天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觀鳥和游玩。 榕樹常綠喬木,樹干分枝多,樹冠大。葉子橢圓形或卵形,花黃色或淡紅色。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多年生的榕樹,樹枝可長出黑色的根須直垂地下,當它扎入土中時,又成為樹干。榕樹的葉、根、樹皮均可入藥。 畫眉鳥身體棕褐色,腹部灰白色,頭、后頸和背部有黑色斑紋,有白色的眼圈,叫的聲音很好聽。 “小鳥天堂”四面環水,有一株巨大古榕樹,樹冠的覆蓋面積達一公頃,數以千計的白的、灰的鷺鷥棲息其間。白天,白鷺飛出覓食,夜間歸來。傍晚,灰鷺飛出,晨早歸來。鳥群悠閑自樂,見了人也不受驚。 著名作家巴金曾來此游歷后寫了一篇游記《鳥的天堂》,因而這棵榕樹便有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稱——“小鳥天堂”。相傳,此樹植于明代景泰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小鳥天堂位于新會城區以南10公里的天馬村河中。 這里是全國最大的天然賞鳥樂園。這里是人們心馳神往的旅游勝地。小鳥天堂是僑鄉廣東新會著名的國際級生態旅游景點,位于距城區10公里的天馬村。她以數百年的悠久歷史,占地達18 畝,遠看像一片浮動綠洲的古獨榕,堪稱南國奇觀。而每天棲息在這棵美麗大樹上數以萬計的各種野生鷺鳥,暮出晨歸,嘎嘎而鳴,翩翩起舞,更蔚為壯觀。這一自然景象出現在人口稠密區,生生不息,已延續了384年(明萬歷戌午年公元老派1618年始于“雀墩”),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典范,實屬罕見。歷年來,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至。 “一株榕樹便天堂”,一句詩概括了小鳥天堂的特點。三百八十多年前,這里原是一個水中泥墩,一棵榕樹經長期繁衍,成為覆蓋面積達一公頃的“獨木林”,泥墩也成為綠島。島上的榕樹長期棲息著數萬只的十多種小鳥,尤以白鷺和灰鷺最多。白鷺朝出晚歸,灰鷺暮出晨歸,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盤旋飛翔,嘎嘎而鳴,蔚為奇觀,形成“獨木成林古榕樹、百鳥出巢、百鳥歸巢”三大自然奇觀。380多年來,天馬人一直用“愛樹護鳥,愛護自己,愛護子孫”的祖訓教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用各種各樣方式保護這個賴以生存的環境,使這個自然奇觀完好無損地保護至今。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寫了散文《鳥的天堂》,“小鳥天堂”從此得名。
《鳥的天堂》是巴金寫的原文;我們吃過晚飯,熱氣已經退了。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我們走過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邊。在河邊大樹下,我們發現了幾只小船。我們陸續跳上一只船。一個朋友解開了繩,拿起竹竿一撥,船緩緩地動了,向河中心移去。河面很寬,白茫茫的水上沒有一點波浪。船平靜地在水面移動。三支槳有規律地在水里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樹葉真綠得可愛。那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當我說許多株榕樹的時候,朋友們馬上糾正我的錯誤。一個朋友說那里只有一株榕樹,另一個朋友說是兩株。我見過不少榕樹,這樣大的還是第一次看見。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船在樹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濕,我們沒有上去。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我仿佛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等我注意去看,卻不見一只鳥的影兒。只有無數的樹根立在地上,像許多根木樁。土地是濕的,大概漲潮的時候河水會沖上岸去。“鳥的天堂”里沒有一只鳥,我不禁這樣想。于是船開了。一個朋友撥著槳,船緩緩地移向河中心。第二天,我們劃著船到一個朋友的家鄉去。那是個有山有塔的地方。從學校出發,我們又經過那“鳥的天堂”。這一次是在早晨。陽光照耀在水面,在樹梢,一切都顯得更加光明了。我們又把船在樹下泊了片刻。起初周圍是寂靜的。后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只,第三只。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了。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當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劃去的時候,我回頭看那被拋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樹。我感到一點兒留戀。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此文已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出版社S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課文,長春出版社五年級下冊課文。)
作者是巴金。 代表作: 《滅亡》《小說月報》第20卷第1期,上海開明書店1929年10月初版 《家》上海開明書店1933年5月初版 《春》上海開明書店1938年8月版 《秋》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9月初版 《愛情三部曲》:《霧》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6年1月版 《雨》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3年1月初版 《電》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5年3月初版 《憩園》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4年初版 《第四病室》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6年版 《寒夜》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3月初版 《死去的太陽》上海開明書店1931年初版 《海底夢》上海新中國書局1932年8月初版 《春天里的秋天》上海開明書店1932年10月初版 《沙丁》上海開明書店1933年1月初版 《萌芽》上海現代書局1933年9月初版 《新生》上海開明書店1936年11月版 《利娜》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8月初版 《抗戰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12月一1945年7月版
鳥的天堂是巴金寫的,我還知道這位作家的作品有滅亡。
作者是巴金。 代表作: 《滅亡》《小說月報》第20卷第1期,上海開店192910月初版 《家》上海開明書店1933年5月初版 《春》上海開明書店1938年8月版 《秋》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9月初版 《愛情三部曲》:《霧》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6年1月版 《雨》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3年1月初版 《電》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5年3月初版 《》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4年初版 《第四病室》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6年版 《寒夜》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3月初版 《死去的太陽》上海開明書店1931年初版 《海底夢》上海新中國書局1932年8月初版 《春天里的秋天》上海開明書店1932年10月初版 《沙丁》上海開明書店1933年1月初版 芽》上海現代書局1933年9月初版 《新生》上海開明書店1936年11月版 《利娜》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8月初版 《抗戰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12月一1945年7月版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1年肄業于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8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27年赴法國留學,1928年回國后曾任《文學季刊》編委,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季月刊》主編,《烽火》雜志創始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49年后歷任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二、三屆副主席及第、四、五屆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 原來,“鳥的天堂”是廣東省的一個聞名中外的旅游風景區。在距廣州市100公里外的新會縣天門河的河心沙洲上,有一株500多年歷史的奇特的大榕樹。這棵樹的樹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為新的樹干。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棵大榕樹竟獨木成林。林中棲息著成千上萬只白鶴、麻鶴、灰鶴和其它鳥雀。白鶴、麻鶴朝出晚歸,灰鶴則夜作晝息,它們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構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鳥的世界”。 1924年,作家巴金來到這里游覽后,有感而發,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散文——《鳥的天堂》。如今,“鳥的天堂”已成為一個著名的風景點,吸引了千千萬萬的游客。◆ 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約500年樹齡的大榕樹,它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濃陰覆蓋著天馬河河心島上約20多畝土地,獨木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枯藤交錯,猶如原始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白鶴在早晨飛出覓食,至傍晚歸巢;而灰麻鶴正好相反,是晚上飛出覓食,天亮時歸巢休息。它們每天早晚一進一出,盤旋飛舞,交互更替,很有規律,場面頗為壯觀。 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時,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一說是《小鳥的天堂》),更使鳥的天堂美名傳揚四海。現在大榕樹已成了一處旅游勝地,它的南面50米處建有觀鳥樓,可以觀賞“鳥的天堂”、熱帶植物、農舍風光等。天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觀鳥和游玩。 榕樹常綠喬木,樹干分枝多,樹冠大。葉子橢圓形或卵形,花黃色或淡紅色。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多年生的榕樹,樹枝可長出黑色的根須直垂地下,當它扎入土中時,又成為樹干。榕樹的葉、根、樹皮均可入藥。 畫眉鳥身體棕褐色,腹部灰白色,頭、后頸和背部有黑色斑紋,有白色的眼圈,叫的聲音很好聽。 “小鳥天堂”四面環水,有一株巨大古榕樹,樹冠的覆蓋面積達一公頃,數以千計的白的、灰的鷺鷥棲息其間。白天,白鷺飛出覓食,夜間歸來。傍晚,灰鷺飛出,晨早歸來。鳥群悠閑自樂,見了人也不受驚。 著名作家巴金曾來此游歷后寫了一篇游記《鳥的天堂》,因而這棵榕樹便有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稱——“小鳥天堂”。相傳,此樹植于明代景泰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小鳥天堂位于新會城區以南10公里的天馬村河中。 這里是全國最大的天然賞鳥樂園。這里是人們心馳神往的旅游勝地。小鳥天堂是僑鄉廣東新會著名的國際級生態旅游景點,位于距城區10公里的天馬村。她以數百年的悠久歷史,占地達18 畝,遠看像一片浮動綠洲的古獨榕,堪稱南國奇觀。而每天棲息在這棵美麗大樹上數以萬計的各種野生鷺鳥,暮出晨歸,嘎嘎而鳴,翩翩起舞,更蔚為壯觀。這一自然景象出現在人口稠密區,生生不息,已延續了384年(明萬歷戌午年公元老派1618年始于“雀墩”),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典范,實屬罕見。歷年來,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至。 “一株榕樹便天堂”,一句詩概括了小鳥天堂的特點。三百八十多年前,這里原是一個水中泥墩,一棵榕樹經長期繁衍,成為覆蓋面積達一公頃的“獨木林”,泥墩也成為綠島。島上的榕樹長期棲息著數萬只的十多種小鳥,尤以白鷺和灰鷺最多。白鷺朝出晚歸,灰鷺暮出晨歸,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盤旋飛翔,嘎嘎而鳴,蔚為奇觀,形成“獨木成林古榕樹、百鳥出巢、百鳥歸巢”三大自然奇觀。380多年來,天馬人一直用“愛樹護鳥,愛護自己,愛護子孫”的祖訓教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用各種各樣方式保護這個賴以生存的環境,使這個自然奇觀完好無損地保護至今。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寫了散文《鳥的天堂》,“小鳥天堂”從此得名。
《鳥的天堂》是巴金寫的原文;我們吃過晚飯,熱氣已經退了。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我們走過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邊。在河邊大樹下,我們發現了幾只小船。我們陸續跳上一只船。一個朋友解開了繩,拿起竹竿一撥,船緩緩地動了,向河中心移去。河面很寬,白茫茫的水上沒有一點波浪。船平靜地在水面移動。三支槳有規律地在水里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樹葉真綠得可愛。那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當我說許多株榕樹的時候,朋友們馬上糾正我的錯誤。一個朋友說那里只有一株榕樹,另一個朋友說是兩株。我見過不少榕樹,這樣大的還是第一次看見。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船在樹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濕,我們沒有上去。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我仿佛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等我注意去看,卻不見一只鳥的影兒。只有無數的樹根立在地上,像許多根木樁。土地是濕的,大概漲潮的時候河水會沖上岸去。“鳥的天堂”里沒有一只鳥,我不禁這樣想。于是船開了。一個朋友撥著槳,船緩緩地移向河中心。第二天,我們劃著船到一個朋友的家鄉去。那是個有山有塔的地方。從學校出發,我們又經過那“鳥的天堂”。這一次是在早晨。陽光照耀在水面,在樹梢,一切都顯得更加光明了。我們又把船在樹下泊了片刻。起初周圍是寂靜的。后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只,第三只。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了。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當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劃去的時候,我回頭看那被拋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樹。我感到一點兒留戀。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此文已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出版社S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課文,長春出版社五年級下冊課文。)
作者是巴金。 代表作: 《滅亡》《小說月報》第20卷第1期,上海開明書店1929年10月初版 《家》上海開明書店1933年5月初版 《春》上海開明書店1938年8月版 《秋》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9月初版 《愛情三部曲》:《霧》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6年1月版 《雨》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3年1月初版 《電》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5年3月初版 《憩園》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4年初版 《第四病室》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6年版 《寒夜》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3月初版 《死去的太陽》上海開明書店1931年初版 《海底夢》上海新中國書局1932年8月初版 《春天里的秋天》上海開明書店1932年10月初版 《沙丁》上海開明書店1933年1月初版 《萌芽》上海現代書局1933年9月初版 《新生》上海開明書店1936年11月版 《利娜》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8月初版 《抗戰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12月一1945年7月版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鸟的天堂作者是谁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求完美主义歌词。
- 下一篇: 野生三叶青多少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