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产学研的创新循环
???? 在現代社會形態形成的幾百年歷史中,大學與產業界在分化的體制軌道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目標、結構和文化,有關大學與產業合作的種種爭議無不緣自于此。今天當知識和技術逐步取代了自然資源和簡單勞動力資源而成為首要的創造財富的源泉時,產業界與大學間的密切合作成為必然。硅谷地區的大學和產業界最早感知了這種變化,并逐漸形成了產學研間的創新循環。這種創新循環,一方面體現在創新的要素(包括人、知識和技術、資金)在大學和產業界之間的雙向流動,另一方面更為突出的則是形成了彌漫在大學和產業之間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這是其他地區可以效仿硅谷種種具體的行為模式,卻在短時間內難以追趕奏效的根本原因。
???? 從資金循環來看,硅谷的產業在獲得來自大學的研究成果和人力資源的同時,也向大學提供了豐厚的回饋。例如斯坦福工業工程系為了探索實踐綠色環保的前沿技術,花費1.2億美元打造了一棟節能大樓J2E2,雅虎公司創始人楊致遠個人就捐獻了5千萬美元。在回饋母校的同時,也施加了其個人偏好對斯坦福的教學科研方向的影響。
???? 風險投資人在投資過程中,也極其依賴這些在技術最前沿的學者的咨詢意見以幫助進行投資;而這些學者也會利用其對風險投資的影響力幫助初創企業獲得融資。例如,在谷歌創業的過程中,其創始人的導師——?拉吉夫·莫特瓦尼(Rajeev Motwani)不僅僅給予技術上的指導,創業上的推動和鼓勵,也在聯絡、游說硅谷幾家最大的風險投資機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從人員的雙向流動來看,硅谷的企業為員工回大學進修提供各種各樣的資助,而越是那些與產業實際結合密切的大學,越是受到這些員工和企業的青睞。許多華人留學生都曾接受過這樣的資助。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甚至不要求員工深造完畢之后繼續為本公司服務。這些行為無疑極大地提高了整個硅谷地區的創造力,也影響著硅谷大學的教育取向。
???? 斯坦福大學的許多教授在研究過程中發明了某項技術,于是便將精力放在創業將技術產業化上,在創業成功并把公司賣掉以后,又回到學校繼續擔當教職,這就形成了產業界和研究界間的“旋轉門”現象。在硅谷,像這樣同時具有投資人、企業家、顧問等各種身份的大學教授不是少數。
????? 在知識與技術的創造上,通過大學衍生企業、技術許可辦公室、大學咨詢教授制度、企業界最新、最先進技術的委托研發、合作研發、共同的前沿問題研討等等眾多途徑,創造循環往復,并且在循環往復中形成了持久的創新動力。
????? 伴隨創新要素循環的是創新創業文化氛圍的形成。浸淫在硅谷創業氛圍當中的學生,在校學習和研究期間常常思考的是:“這個技術如何實現?”“這個技術有什么樣的商業價值,能否用來創業?”大學當中有各種各樣的創業講座、論壇和活動來指導這些年輕人了解、學習和投身創業。大學里面濃厚的創業氛圍,來自于一種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的、追求成果快速轉化的熱情和互助幫扶的自覺行動。這種熱情和行動甚至帶有很強的理想主義色彩,不少創業者追求的是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來“改變世界”。許多留學生在進入斯坦福之后深受創業氛圍的影響,自發組織了創業俱樂部,還沒畢業就學習創業。有人說,在斯坦福大約有一半的學生都在想著創業。這反映了大學培養的人才在價值取向上的重大變化。同樣在硅谷,不管是什么樣的人,只要創業,大家都會給他鼓掌;創業失敗不但不會受鄙視,反而被認為是其財富,“鼓勵冒險,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在硅谷發展史上演繹得淋漓盡致。可以感到,這種創業氛圍,是硅谷大學科研成果能夠快速向市場轉化的文化因素和行為范式,是來自創新型大學的自主創新的原動力,也是硅谷領先其他創新聚集區的“軟實力”體現。
?
注:文中知名公司捐贈母校斯坦福大學具體案例詳見《硅谷中關村人脈網絡》第二章第四節第二目
?
(《硅谷中關村人脈網絡》已于2012年4月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現正在熱銷中。購買鏈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635651;
互動網:http://product.china-pub.com/199190
豆瓣網: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45050/
定價:48元。)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tupbook/archive/2012/04/01/2428253.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硅谷产学研的创新循环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近视眼多少钱手术啊?
- 下一篇: WPF Snoop 2.7 源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