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技术图书编写、推荐、出版人员需要自重
最近在互聯網上出現了一個讓我比較氣憤的技術圖書相關的事件,事情由《JavaScript征途》一書在51JS上的貼子引起,有人提出這本書的樣張里出現了太多錯誤,但是慢慢的由于作者(即css8)的“死撐”,“事態慢慢升級”,一發不可收拾。
今早我看了hax寫的炮轟這本書的文章,文章里的話寫的比較重,可能是由,但至少有理有據,考證嚴謹,引用充分,而且我完全同意hax對技術內容的評價。剛才我奈著性子看完了原貼,基本感覺一致,作者為了面子死撐,自比于丹,亦將這本書比作腦白金,看了不知該笑還是該哭。
國內技術圖書市場其實從來不缺這樣的圖書,而且這本書從質量上看應該也不會最差的一本。這次可能也是由于作者在論壇上的態度引起的,可以說作者本人一手將此書捧為了典型。不過這本書的確是典型,因為“推薦”這本書的人大都是業界著名人物,有頭有臉,對于初學者來說的確是一個個高大的形象。但正是這些專家級人物,卻聯手推薦這樣一本書,更有看了目錄就寫書評的情況,可見國內技術圖書出版行業吹捧之風有多么盛行了。
我一直想,是不是有人可以獲得每本書到底有哪些人推薦的情況,然后整理出來一定非常有意思。技術人員的圈子其實并不大,因此各專家普遍會遇到“盛情難卻”的情況,于是在“盛情難卻”之下不得不出手。事實上,如果聯名推薦的專家團中,如果對書中的內容進行技術審閱的話,相信就能避免很多低級錯誤——就像現在這本書那樣。但技術審閱是需要時間的,各位專家的時間自然非常寶貴,但是寫推薦的時候,難道就不該把書“瀏覽”一遍嗎?
寫推薦和書評往往有一種方式,例如對于寫ASP.NET的書,推薦的時候可以大談特談ASP.NET技術——ScottGu為“國內第一本ASP.NET技術”寫推薦時就這樣,雖然我不知道ScottGu在寫這段話的時候是否知道這篇文章的作用是什么。在國內的小圈子里,推薦者則可以再談談與作者本人的私交以及對方在平時的表現,則內容又一下子充實了許多。
有人說,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我不認同,至少在技術圖書方面。我認為,初學者最不擅長的東西之一便是判斷一本書的好壞,所以需要專家來“引導”,但是如果專家自己不自重的話,又如何對得起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如果您關注一下就會發現,一些較有名氣的朋友會給多本書寫推薦序,但是在仔細觀察一下,您還會發現,這本書并不是此人的專長。這也是初學者盲目的地方,一處牛,似乎就意味著處處牛。更混亂的是,在國內社區被當作牛人實在不難,可能只要找個話題,找本書來翻譯一下,再學會裝腔作勢即可——真的,您也可以,很少有人會關注翻譯質量的。而圖書出版方看中的也就是個推薦者的名氣,不過對他們來說這就夠了。
國內圖書市場已經很不健康了,雖然現在許多出版社、編輯和作者的努力都看得到,但是總有更多的書冒出來拖他們的后腿。對于普通人來說,有多少人會區分出版社,區分作者呢?因此,我真希望技術圖書的編寫、推薦和出版人員還是要自重,寫不好書就不要寫,出不了好書就不要吹,沒看過書就不要推。圖書產業雖然也早已商業化,但是這畢竟還代表了知識,有其特殊性,經濟利益不該是你們唯一考量的東西。
最后,對于書籍的“消費者”來說,也要具有一定的識別能力。有時候,判斷一本書好壞最方便的做法便是看看作者在短期內究竟寫了多少書。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JeffreyZhao/archive/2009/09/23/1572868.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一些技术图书编写、推荐、出版人员需要自重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军人父亲60大寿,求主题?
- 下一篇: 学会了坚强是什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