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古镇有哪些景点
翠翠島 翠翠是沈從文先生名著《邊城》里的人物,翠翠島上有一尊翠翠塑像。 茶峒白塔 解放后,城垣、白塔雖毀,但古風依存,《連心壩》、《邊城》等影片,均在茶峒拍攝外景。這是后來新建的白塔。 洪安老街 洪安老街,位于重慶市秀山縣洪安鎮,是洪安鎮的主要街道,有大小四合院24座,封火墻40堵,青石條階梯480步,始建于上個世紀20年代,30年代的時候設商鋪辟為市場。老街上的房屋除封火墻是火磚建造外,均為木質結構,吊腳樓、屋頂翹角、木格窗花、舊樣式商鋪均體現出深厚的民族建筑文化底蘊,其工藝,造型獨特,土家苗寨風情別具一格。洪安老街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解放前設有復興銀行和永誠、益和、復康、集豐四大商號地。房屋兩旁均有高大結實的封火筒子,其造型獨特,高過房頂數米,防火性能極強,無論其中的哪一座房屋不慎失火,火勢都不會向兩旁繼續延伸。當年的洪安非常繁華,曾經有“小南京”、“洪安市”之稱。 拉拉渡 拉拉渡又名千年古渡、洪茶渡口,系清水江上一渡口,位于重慶市秀山縣洪安鎮,具有近千年歷史。該渡口千百年來運載渝湘黔邊民和來邊城經商、旅游的客商。渡口的渡船頭,豎起一枝小小的竹竿,掛著一個可以活動的鐵環,溪岸兩端水面橫牽了一段鐵纜,有人過渡時,把鐵環掛在鐵纜上,船上人就用一柄特制木器攀緣那條繩索,慢慢地牽船過對岸去?,F在拉拉渡口仍停有方頭渡船,有一位老人守著渡船,接送居民和游客過河。 吊腳樓 香爐山崖,清水江邊,褐紅的吊腳樓已經越度百年。墻根剝落,青苔已經褪盡。 三不管島 邊城古鎮還因為獨特地理環境,被稱為"三不管”,這個名字也很有來歷,在以前,這座島不歸湖南、四川、貴州任何一個省的管轄,如果三地的村民因為邊界、水源等矛盾發生沖突,就約著一起去島上解決,官府知道了也不會管,慢慢的這里就成了有名的”三不管”之地?,F在的”三不管”上已經又新建了旅游度假村,不久就會對游客開放。 河街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墻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余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上行則運棉花棉紗以及布匹雜貨同海味。貫串各個碼頭有一條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著陸,一半在水,因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設有吊腳樓。 清水河 清水河是酉水河的一條支流,河水明澈如鏡,古鎮居民多在這里吸水、洗衣等。清水河河東是邊城所在的湖南省,河西是重慶下轄的洪安古鎮,西南方向則是貴州的地界。 百家書法園 中國邊城百家書法園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先生親筆題詞,園內依山立著許多石碑,碑上雕刻的文字是由中國百名書法家分段書寫的沈從文《邊城》一書的全部內容。一碑一章節間,把小鎮曾經的哀樂故事和民俗風情圖文并茂藝術化地袒露在世人面前。 復興銀行舊址 石灰粉刷墻面的兩層樓房是原復興銀行和中國人名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部舊址的舊址。復興銀行與司令部聯系在一起,它不僅是水路繁盛時期這里商賈云集、富足一方的標志,也是劉鄧大軍鐵馬冰河解放大西南崢嶸歲月的一個歷史見證。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