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阿哥名字大全
【清太祖努爾哈赤諸子】 愛新覺羅褚英,長子,廣略貝勒。 愛新覺羅代善,次子,禮烈親王。 愛新覺羅阿拜,三子,鎮國勤敏公。 愛新覺羅湯古代,四子,鎮國克潔將軍。 愛新覺羅莽古爾泰,五子。 愛新覺羅塔拜,六子,輔國公。 愛新覺羅阿巴泰,七子,敏郡王。 愛新覺羅皇太極,八子,清太宗。 愛新覺羅巴布泰,九子,鎮國公。 愛新覺羅德格類,十子。 愛新覺羅巴布海,十一子。 愛新覺羅阿濟格,十二子。 愛新覺羅賴慕布,十三子,輔國介直公。 愛新覺羅多爾袞,十四子,睿忠親王。 愛新覺羅多鐸,十五子,豫通親王。 愛新覺羅費揚果,十六子。 【清太宗皇太極諸子】 愛新覺羅?豪格,長子,肅武親王。 愛新覺羅?洛格,次子,早殤 愛新覺羅?洛博會,三子,早殤。 愛新覺羅?葉布舒,四子,輔國公。 愛新覺羅?碩塞,五子,承澤裕親王。 愛新覺羅?高塞,六子,鎮國愨厚公。 愛新覺羅?常舒,七子,輔國公品級。 未名命,第八子,早殤。 愛新覺羅?福臨,九子,清世祖,順治帝。 愛新覺羅?韜塞,十子,輔國公。 愛新覺羅?博穆博果爾,十一子,襄昭親王。 【清世祖福臨諸子】 皇長子愛新覺羅·牛鈕 皇次子愛新覺羅·福全 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康熙皇帝 皇四子榮親王(未取名,幼年逝世) 皇五子愛新覺羅·常寧 皇六子愛新覺羅·奇綬 皇七子愛新覺羅·隆禧 皇八子愛新覺羅·永干 【清圣祖玄燁諸子】 愛新覺羅·承祜 愛新覺羅·承瑞 愛新覺羅·承慶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 愛新覺羅·長華 愛新覺羅·長生 愛新覺羅·萬黼 愛新覺羅·允禶 以上各子幼殤,未序齒 皇長子愛新覺羅·胤禔,固山貝子,原名愛新覺羅·保清 皇次子愛新覺羅·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親王,原名愛新覺羅·保成 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誠隱親王 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愛新覺羅·胤祺,恒溫親王 皇六子愛新覺羅·胤祚,幼殤 皇七子愛新覺羅·胤佑,淳度親王 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原封廉親王,后廢 皇九子愛新覺羅·胤禟,封為貝子 皇十子愛新覺羅·胤俄,輔國公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禌,幼殤 皇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祹,履懿親王 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怡賢親王 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愛新覺羅·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愛新覺羅·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后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胤禮,果毅親王 皇十八子愛新覺羅·胤祄,幼殤 皇十九子愛新覺羅·胤禝,幼殤 皇二十子愛新覺羅·胤祎,簡靖貝勒 皇二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祜,恭勤貝勒 皇二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祈,誠貝勒 皇二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秘,諴恪親王 【清世宗胤禛諸子】 愛新覺羅·弘暉,長子,端親王。 愛新覺羅·弘昀,次子,早殤。 愛新覺羅·弘時,三子,削宗籍。 愛新覺羅·弘歷,四子,清高宗,乾隆帝。 愛新覺羅·弘晝,五子,和恭親王。 愛新覺羅·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為果毅親王愛新覺羅·允禮后。 愛新覺羅·福惠,七子,懷親王。 愛新覺羅·弘昐,早殤。 愛新覺羅·福宜,早殤。 愛新覺羅·福沛,早殤。 【清高宗弘歷諸子】 永璜,長子,定安親王。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側妃) 永璉,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嫡妃) 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寶親王側妃蘇佳氏。 永珹,四子,履端親王,出為履懿親王愛新覺羅·允祹后。母嘉嬪金佳氏。 永琪,五子,榮純親王。母愉貴人珂里葉特氏。 永瑢,六子,質莊親王,出為慎靖郡王愛新覺羅·允禧后。母純妃蘇佳氏。 永琮,七子,哲親王。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永璇,八子,儀慎親王。母嘉妃金佳氏。 未命名,第九子,早殤。母嘉妃金佳氏。 未命名,第十子,早殤。母舒妃葉赫那拉氏。 永瑆,十一子,成哲親王。母嘉貴妃金佳氏。 永璂,十二子,貝勒。母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永璟,早殤。母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永璐,早殤。母令貴妃魏佳氏。 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慶帝。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嘉慶帝愛新覺羅·颙琰即位后,改「永」字為「颙」字。 未命名,第十六子,早殤。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永璘,十七子,慶僖親王。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清仁宗颙琰諸子】 皇長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貴妃劉佳氏,時為藩邸福晉。未命名,嘉慶二十五年(1820)八月追封; 皇二子愛新覺羅·旻寧道光帝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不予贅述; 皇三子愛新覺羅·綿愷敦恪親王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時為皇子側福晉。 第四子愛新覺羅·綿忻端懷親王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時為皇后。 皇五子愛新覺羅綿愉惠端親王母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時為如妃。 【清宣宗旻寧諸子】 皇長子愛新覺羅·奕緯 隱志郡王 母和妃那拉氏,時為旻寧藩邸使女, 皇次愛新覺羅·奕綱 順和郡王 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嬪。 皇三子愛新覺羅·奕繼 慧質郡王 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妃。 皇四子愛新覺羅·奕詝 咸豐帝 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貴妃,不予贅述。 皇五子愛新覺羅·奕誴 過繼給敦恪親王綿愷,為敦勤親王,母祥妃鈕祜祿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1831.6.15-1889.1.19),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過繼敦恪親王綿愷為嗣,降襲為多羅敦恪郡王,咸豐十年(1860)正月晉封和碩敦恪親王,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歲,卒后謚“勤”。 皇六子愛新覺羅·奕 恭忠親王 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時為靜妃。 皇七子愛新覺羅·奕譞 醇賢親王 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貴人。 皇八子愛新覺羅·奕詥 鐘端郡王 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 皇九子愛新覺羅·奕譓 孚敬郡王 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 【清文宗奕詝諸子】 長子同治帝載淳(孝欽顯皇后出) 次子憫郡王(玫貴妃徐佳氏出
四阿哥臨風殿(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五阿哥皎澈殿(皎澈虛臨夜,孤圓冷瑩秋。)六阿哥神武殿(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軒與羲。)八阿哥方燁殿(華才方燁燁,王道正平平。)二公主朱櫻殿(芙蓉闕下會千官,紫禁朱櫻出上闌。)三公主凌寒殿(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七公主仙歌殿(云外仙歌笙管合,花間風引步虛聲。)九公主嬙施殿(古美女毛嬙、西施的并稱)十公主璇姒殿(實在找不著出處了。)十一公主寧音殿(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希望能夠幫到你。
格格 戀柔 嫣雪 伊洛 黛凌 雯云 舒詩 玉茗 傾妍 夢薇 思柔 思凡 蓉蕊 凝云 芷荷 鈴萱 夜雪 寒萌 凝絲 癡瑤 秋珊公主覓晴、寄蓉、慕雁、水嫣、幼霜、凝綠、柔松、蝶澈 、元旋、憐云、覓丹、向槐、 白夏 凡巧 沐雨 櫻伊 紫櫻 綺韻 語蕊 碧蓉阿哥藍月 沐素 靜風 天樞 零寒 夜隱 孤愁 別殤 蕭然 封淺 獨刃 舒松 庭酪 憐間 劍銀 天幕 風揚 希洛 洛月 .鋅希 起了好長時間~累死我了~ 完全原創的哦~!只是公主和格格貌似沒有什么區別~40個應該可以選吧!
唐高祖李淵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顯 -- 唐睿宗李旦 -- 武則天 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肅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適 -- 唐順宗李誦 -- 唐憲宗李純 唐穆宗李恒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 唐武宗李炎 -- 唐宣宗李忱 --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 唐昭宗李曄 -- 唐哀帝李柷
愛新覺羅: 皇太極 胤禛 以下是康熙的兒子們,注意,他們的名字原本第一個字是胤,在雍正登位后,全改為 允 大阿哥允祀 二阿哥允礽 三阿哥允祉 四阿哥胤禛 五阿哥允祺 七阿哥允佑 八阿哥允禩 九阿哥允禟 十阿哥允鋨 十二阿哥允祹 十三阿哥允祥 十四阿哥允提 十五阿哥允禊 十六阿哥允祿 十七阿哥允禮 十八阿哥允祠 十九阿哥允禰 二十阿哥允禱 二十一阿哥允禧 二十二阿哥允祧 二十三阿哥允禎 二十四阿哥允禳 胤褆...........真郡王 胤礽...........皇太子、理密親王 胤祉...........誠隱郡王 胤禔...........世宗(雍正) 胤祺...........恒溫親王 胤右...........淳度親王....................礻旁,拼音打字挑選太累了,下同 胤禩...........廉親王(阿其那) 胤唐...........貝子(塞思黑) 胤我...........敦親王 胤陶...........履懿親王 胤祥...........怡賢親王 胤題...........恂勤郡王 胤禺...........愉恪郡王 胤祿...........莊恪親王 胤禮...........果毅親王 胤韋...........簡泰貝勒 胤禧...........慎靖郡王 胤古...........恭勤貝勒 胤祁...........誠貝勒 胤袐...........誠恪親王 皇長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張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母榮妃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殤,時年五歲。母庶妃張氏。 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母貴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母貴人郭絡羅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殤。母德妃烏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閏六月殤。母皇貴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殤。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時年十二歲。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母貴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殤,時年十三歲。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劉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殤。母和嬪瓜爾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襄嬪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殤。母庶妃鈕祜祿氏。 養女,固倫純禧公主,圣祖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 (滿清入關后公主的名字就全部湮沒失傳了(入關前有十幾位留下了名字),根本不肯能知道她們的名字。況且愛新覺羅家同樣的重男輕女,不會有女孩子的排輩的。如果你是想知道歷史的真相,那就不用費力氣了,因為這方面沒有一字一句的記載;如果你只是為了寫東西或是YY之類,大可以自己杜撰一個,相信沒有人能反駁的。) 據《清史稿》記載,雍正共有十個兒子 世宗十子:孝敬憲皇后生端親王弘暉, 孝圣憲皇后生高宗, 純懿皇貴妃耿佳氏生和恭親王弘晝 敦肅皇貴妃年佳氏生福宜、懷親王福惠、福沛 謙妃劉氏生果恭郡王弘適 齊妃李氏生弘昀、弘時、弘昐 弘適出為果毅親王允禮后。弘昀、弘昐、福宜、福沛皆殤,無封。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端親王弘暉,世宗第一子。八歲殤。高宗即位,追封親王,謚曰端。 和恭親王弘晝,世宗第五子。雍正十一年,封和親王。十三年,設辦理苗疆事務處,命高宗與弘晝領其事。乾隆間,預議政。弘晝少驕抗,上每優容之。嘗監試八旗子弟于正大光明殿,日晡,弘晝請上退食,上未許。弘晝遽曰:“上疑吾買囑士子耶?”明日,弘晝入謝,上曰:“使昨答一語,汝齏粉矣!”待之如初。性復奢侈,世宗雍邸舊貲,上悉以賜之,故富于他王。好言喪禮,言:“人無百年不死者,奚諱為?”嘗手訂喪儀,坐庭際,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飲啖以為樂。作明器象鼎彝盤盂,置幾榻側。三十年,薨,予謚。子永璧,襲。三十七年,薨,謚曰勤。子綿倫,襲郡王。三十九年,薨,謚曰謹。弟綿循,襲。嘉慶二十二年,薨,謚曰恪。子奕亨,襲貝勒。卒,子載容,襲貝子。同治中,加貝勒銜。卒,謚敏恪。子溥廉,襲鎮國公。 懷親王福惠,世宗第七子。八歲殤。高宗即位,追封親王,謚曰懷。 以下是乾隆帝的兒子們 愛新覺羅·永璜,長子,定安親王。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側妃) 愛新覺羅·永璉,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嫡妃) 愛新覺羅·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寶親王側妃蘇佳氏。 愛新覺羅·永珹,四子,履端親王,出為履懿親王愛新覺羅允祹后。母嘉嬪金佳氏。 愛新覺羅·永琪,五子,榮純親王。母愉貴人珂里葉特氏。 愛新覺羅·永瑢,六子,質莊親王,出為慎靖郡王愛新覺羅允禧后。母純妃蘇佳氏。 愛新覺羅·永琮,七子,哲親王。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愛新覺羅·永璇,八子,儀慎親王。母嘉妃金佳氏。 愛新覺羅·永瑜,第九子,早殤。母嘉妃金佳氏。 愛新覺羅·永玥,第十子,早殤。母舒妃葉赫那拉氏。 愛新覺羅·永瑆,十一子,成哲親王。母嘉貴妃金佳氏。 愛新覺羅·永璂,十二子,貝勒。母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愛新覺羅·永璟,早殤。母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愛新覺羅·永璐,早殤。母令貴妃魏佳氏。 愛新覺羅·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慶帝。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未 命 名,第十六子,早殤。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愛新覺羅·永璘,十七子,慶僖親王。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以下是嘉慶的兒子、女兒們: 皇長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貴妃劉佳氏,時為藩邸福晉。未命名,嘉慶二十五年(1820)八月追封 皇二子愛新覺羅·旻寧,道光帝,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皇三子愛新覺羅·綿愷,敦恪親王,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時為皇子側福晉。 皇四子愛新覺羅·綿忻,端懷親王,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時為皇后。 皇五子愛新覺羅·綿愉,惠端親王,母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時為如妃。 皇女 皇長女(1780.4.11—l783.11.1),母簡嬪關佳氏,時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初一卒,年僅4歲,未封,無名。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時為皇子嫡福晉。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十卒,年僅4歲,未封,無名。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莊敬和碩公主,母和裕皇貴妃劉佳氏,時為藩邸福晉。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十七生,嘉慶六年(1801)十一月嫁與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持氏索特納木多布濟,封莊敬和碩公主,嘉慶十六年(1811)三月十二卒,時年31歲,葬于北京海淀區復興門外公主墳東側。索特納木多布濟,系科爾沁郡王齊默持多爾濟之孫,乾隆四十八年襲父爵,封為郡王,嘉慶四年(1799)正月命于御前行走,娶公主后薦授御前大臣,嘉慶二十五年(1820)受顧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晉贈親王,無嗣,以從子僧格林沁為嗣。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莊靜固倫公主,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時為皇子嫡福晉。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七生,嘉慶七年(1802)封莊靜固倫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給蒙古族博爾濟吉持氏瑪尼巴達喇,嘉慶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卒,時年28歲,葬于北京海淀區復興門外公主墳西側。瑪尼巴達喇,嘉慶四年(1799)襲封土默特貝子,歷任前鋒統領,蒙古都統,道光五年(1825)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銜,道光十一年(1831)封貝勒,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初九卒。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碩公主,母遜嬪沈佳氏,時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卒,年僅10歲,嘉慶二十三年(1818)三月追封為慧安和碩公主,嘉慶八年(1803年)十月,葬于西陵境內的張各莊公主園寢。 皇六女(1789.6.12—1790),母華妃侯佳氏,時為皇子側福晉。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殤,未封,無名。 皇七女(1793.6.26—1795),母孝和睿皇后鈕枯祿氏,時為皇子側福晉。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殤,年僅3歲,未封,無名。 皇八女(1805.2.8一l805.11),母恭順皇貴妃鈕枯祿氏,時為如貴人。嘉慶十年(1805)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殤,未封,無名。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倫公主,母恭順皇貴妃鈕枯祿氏,時為如嬪。嘉慶十六年(1811)正月二十五生,嘉慶二十年五月殤,年僅5歲,嘉慶二十年(1820)五月追封為慧愍固倫公主,嘉慶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于西陵境內的張各莊公主園寢。 以下是道光的女兒兒子們 女 皇長女:端憫固倫公主(1813—1819)。生于嘉慶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日,母為繼妃佟佳氏,即孝慎成皇后。嘉慶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瘍,時年7歲。追封為郡主,葬許家峪園寢。嘉慶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為端憫固倫公主。 皇次女:生于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日,母為祥嬪鈕祜祿氏。七月十四日即殤,未命名,無封。 皇三女:端順固倫公主(1825—1835)。生于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日,母為全妃鈕祜祿氏,即孝全成皇后。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日殤,年11歲。追封為端順固倫公主。葬陳家門園寢。 皇四女:壽安固倫公主(1826一1860)。生于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日,母為孝全成皇后,時為全貴妃。道光二十一年(1841)16歲,指配德穆楚克札布,不久封為壽安固倫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咸豐十年(1860)閏三月初三日卒,年35歲。葬京師郊外園寢。同治元年(1862)三月德穆楚克札布請移葬藩部,不許。 額駙德穆楚克札布(?一1865),奈曼部郡王阿完都瓦第札布之子。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賜用紫韁。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襲封奈曼部札薩克郡王。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授御前大臣。咸豐元年(1851)三月賜用黃韁,十月授蒙古都統。咸豐十年(1860)賜用親王補服。同治四年(1865)正月乞病歸藩,六月卒。晉贍親王,賜祭葬如親王例。 皇五女:壽臧和碩公主(1829—1856)。生于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日,母為祥妃鈕祜祿氏。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為壽臧和碩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4歲,指配恩祟,道光十二月初三日下嫁。咸豐六年(1856)七月初九日卒,年28歲。 額駙恩崇(?一1864),初名恩醇。咸豐七年(1857)正月薦授滿洲副都統,尋兼內務府總管。咸豐十一年(1861)避穆宗載淳諱改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內務府總管職。同治二年(1863)五月署漢軍副都統。同治三年(1864)再兼署內務府總管,不久即卒。無嗣,以從子為嗣。 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1830—1859)。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日,母為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持氏,時為靜妃。同治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為壽恩固倫公主。指配景壽。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咸豐九年(18E9)四月十三日卒,年30歲。 額駙景壽(?一1889),富察氏,一等公工部尚書博啟圖之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賜頭品頂戴,在上書房讀書。后襲封一等誠嘉毅勇公。咸豐五年(1855)七月薦授蒙古都統。咸豐六年(1856)正月授御前大臣,賜用紫韁,尋授領侍衛內大臣。咸豐十年(1860)八月扈駕熱河。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與怡親王載垣等為贊襄政務大臣之一,十月削職,仍留公爵及額駙品級。同治元年(1862)二月任蒙古都統,三月授徹前大臣。同治三年(1864)七月仍賜紫韁,十月授領侍衛內大臣。十三年(1874) 十二月命管神機營事務。光緒十五年(1889)六月去世。謚端勤。 皇七女(1840——1844):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日,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日殤,時年5歲。未命名,無封。 皇八女:壽禧和碩公主(1841—1866)。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日,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禧和碩公主,指配札拉豐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歲。 額駙扎拉豐阿(?一1898),鈕祜祿氏。父熙拉布,官至副都統。扎拉豐阿初名瑞林,指婚后賜改今名,字鶴汀。初充御前侍衛,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授漢軍副都統、薦官至護軍統領。光緒十四年(1888)十一月累遷都統,管神機營事務。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賜朝馬,十月賜用紫韁。光緒二十年(1894)正月賜用固倫額駙補服。光緒二十四年(1898)五月卒。 皇九女:壽莊固倫公主(1842——1884)。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日,母為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莊和碩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同治四年(1865)正月德徽卒。光緒七年(1881)十月晉封為壽莊固倫公主。光緒十年(1884)二月十四日去世,年43歲。 額駙德徽(?—1865),博羅持氏,父裕恒,世襲誠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卒,無子,以從子為嗣。 皇十女(1844—1845):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日,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次年正月二十日殤,無名無封。 子 皇長子 愛新覺羅·奕緯 隱志郡王 母和妃那拉氏,時為旻寧藩邸使女。生于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四月二十一日。嘉慶二十四年正月,嘉慶帝封其為多羅貝勒,道光帝登基后降居皇子位。道光十一年四月卒,享年25歲,謚“隱志”。咸豐即位后,又追封多羅郡王。 皇次子 愛新覺羅·奕綱 順和郡王 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嬪。生于道光六年十月二十三,次年二月即殤。 皇三子 愛新覺羅·奕繼 慧質郡王 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妃。生于道光九年十一月初七,同年十二月即殤。 皇四子 愛新覺羅·奕詝 咸豐帝 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貴妃。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卒于咸豐十一年。不予贅述。 皇五子 愛新覺羅·奕誴 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愷,為惇勤親王,母祥妃鈕祜祿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過繼敦恪親王綿愷為嗣,降襲為多羅敦恪郡王,咸豐十年(1860)正月晉封和碩敦恪親王,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歲,卒后謚“勤”。 皇六子 愛新覺羅·奕? 恭忠親王 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時為靜妃。生于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文宗繼位奉宣宗遺照封奕為恭親王。光緒二十年任總理衙門大臣,并總理海軍,會辦軍務,內廷行走。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初十薨,年66歲,謚曰“忠”。 皇七子 愛新覺羅·奕譞 醇賢親王 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貴人。文宗即為封醇郡王,年十歲。同治十一年晉封親王。次子為光緒皇帝。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卒,年52,謚“賢”。 皇八子 愛新覺羅·奕詥 鐘端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生于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正月二十六日。道光三十年(公元 1850年)正月咸豐帝即位,封為多羅鐘郡王。卒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十一月初四,年25歲,謚“端”。無子,以恭忠親王奕子載瀅為后,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又以醇賢親王奕譞子載濤為后,襲貝勒,加郡王銜。 皇九子 愛新覺羅·奕譓 孚敬郡王 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生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十月十六日。文宗即位,封孚郡王。穆宗即位,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同治三年,分府,仍在內廷行走,命管樂部。十一年,授內大臣,加親王銜。德宗即位,復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光緒三年二月,薨,謚曰“敬”。無子,以愉恪郡王允禑四世孫奕棟子載沛為后,襲貝勒。卒,又以奕瞻子載澍為后,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又以貝勒載瀛子溥伒為后,封貝子。 以下是順治的兒女們(不好意思,前面漏了) 兒子(共8個有記載) 皇長子愛新覺羅牛鈕 皇次子愛新覺羅福全 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順治十八年立為皇太子,即康熙皇帝 皇四子榮親王(順治十四年立為皇太子,但未取名,不久即逝) 皇五子愛新覺羅常寧 皇六子愛新覺羅奇綬 皇七子愛新覺羅隆禧 皇八子愛新覺羅永干 女兒(6個) 皇長女(1652~1653),順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陳氏,順治十年十月殤 皇二女和碩恭愨長公主,母庶妃楊氏 皇三女(1653~1658),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順治十五年三月殤 皇四女(1654~1661),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烏蘇氏,順治十八年三月殤 皇五女(1654~1660),順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順治十七年十二月殤 皇六女(1657~1661),順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順治十八年二月殤 養女(3個) 和碩和順公主,承澤親王碩塞女。 和碩柔嘉公主,安郡王岳樂女。 固倫端敏公主,簡親王濟度女。
景奕蕭 怎么樣,我已經很努力想了
四阿哥臨風殿(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五阿哥皎澈殿(皎澈虛臨夜,孤圓冷瑩秋。)六阿哥神武殿(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軒與羲。)八阿哥方燁殿(華才方燁燁,王道正平平。)二公主朱櫻殿(芙蓉闕下會千官,紫禁朱櫻出上闌。)三公主凌寒殿(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七公主仙歌殿(云外仙歌笙管合,花間風引步虛聲。)九公主嬙施殿(古美女毛嬙、西施的并稱)十公主璇姒殿(實在找不著出處了。)十一公主寧音殿(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希望能夠幫到你。
格格 戀柔 嫣雪 伊洛 黛凌 雯云 舒詩 玉茗 傾妍 夢薇 思柔 思凡 蓉蕊 凝云 芷荷 鈴萱 夜雪 寒萌 凝絲 癡瑤 秋珊公主覓晴、寄蓉、慕雁、水嫣、幼霜、凝綠、柔松、蝶澈 、元旋、憐云、覓丹、向槐、 白夏 凡巧 沐雨 櫻伊 紫櫻 綺韻 語蕊 碧蓉阿哥藍月 沐素 靜風 天樞 零寒 夜隱 孤愁 別殤 蕭然 封淺 獨刃 舒松 庭酪 憐間 劍銀 天幕 風揚 希洛 洛月 .鋅希 起了好長時間~累死我了~ 完全原創的哦~!只是公主和格格貌似沒有什么區別~40個應該可以選吧!
唐高祖李淵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顯 -- 唐睿宗李旦 -- 武則天 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肅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適 -- 唐順宗李誦 -- 唐憲宗李純 唐穆宗李恒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 唐武宗李炎 -- 唐宣宗李忱 --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 唐昭宗李曄 -- 唐哀帝李柷
愛新覺羅: 皇太極 胤禛 以下是康熙的兒子們,注意,他們的名字原本第一個字是胤,在雍正登位后,全改為 允 大阿哥允祀 二阿哥允礽 三阿哥允祉 四阿哥胤禛 五阿哥允祺 七阿哥允佑 八阿哥允禩 九阿哥允禟 十阿哥允鋨 十二阿哥允祹 十三阿哥允祥 十四阿哥允提 十五阿哥允禊 十六阿哥允祿 十七阿哥允禮 十八阿哥允祠 十九阿哥允禰 二十阿哥允禱 二十一阿哥允禧 二十二阿哥允祧 二十三阿哥允禎 二十四阿哥允禳 胤褆...........真郡王 胤礽...........皇太子、理密親王 胤祉...........誠隱郡王 胤禔...........世宗(雍正) 胤祺...........恒溫親王 胤右...........淳度親王....................礻旁,拼音打字挑選太累了,下同 胤禩...........廉親王(阿其那) 胤唐...........貝子(塞思黑) 胤我...........敦親王 胤陶...........履懿親王 胤祥...........怡賢親王 胤題...........恂勤郡王 胤禺...........愉恪郡王 胤祿...........莊恪親王 胤禮...........果毅親王 胤韋...........簡泰貝勒 胤禧...........慎靖郡王 胤古...........恭勤貝勒 胤祁...........誠貝勒 胤袐...........誠恪親王 皇長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張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母榮妃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殤,時年五歲。母庶妃張氏。 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母貴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母貴人郭絡羅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殤。母德妃烏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閏六月殤。母皇貴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殤。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時年十二歲。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母貴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殤,時年十三歲。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劉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殤。母和嬪瓜爾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襄嬪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殤。母庶妃鈕祜祿氏。 養女,固倫純禧公主,圣祖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 (滿清入關后公主的名字就全部湮沒失傳了(入關前有十幾位留下了名字),根本不肯能知道她們的名字。況且愛新覺羅家同樣的重男輕女,不會有女孩子的排輩的。如果你是想知道歷史的真相,那就不用費力氣了,因為這方面沒有一字一句的記載;如果你只是為了寫東西或是YY之類,大可以自己杜撰一個,相信沒有人能反駁的。) 據《清史稿》記載,雍正共有十個兒子 世宗十子:孝敬憲皇后生端親王弘暉, 孝圣憲皇后生高宗, 純懿皇貴妃耿佳氏生和恭親王弘晝 敦肅皇貴妃年佳氏生福宜、懷親王福惠、福沛 謙妃劉氏生果恭郡王弘適 齊妃李氏生弘昀、弘時、弘昐 弘適出為果毅親王允禮后。弘昀、弘昐、福宜、福沛皆殤,無封。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端親王弘暉,世宗第一子。八歲殤。高宗即位,追封親王,謚曰端。 和恭親王弘晝,世宗第五子。雍正十一年,封和親王。十三年,設辦理苗疆事務處,命高宗與弘晝領其事。乾隆間,預議政。弘晝少驕抗,上每優容之。嘗監試八旗子弟于正大光明殿,日晡,弘晝請上退食,上未許。弘晝遽曰:“上疑吾買囑士子耶?”明日,弘晝入謝,上曰:“使昨答一語,汝齏粉矣!”待之如初。性復奢侈,世宗雍邸舊貲,上悉以賜之,故富于他王。好言喪禮,言:“人無百年不死者,奚諱為?”嘗手訂喪儀,坐庭際,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飲啖以為樂。作明器象鼎彝盤盂,置幾榻側。三十年,薨,予謚。子永璧,襲。三十七年,薨,謚曰勤。子綿倫,襲郡王。三十九年,薨,謚曰謹。弟綿循,襲。嘉慶二十二年,薨,謚曰恪。子奕亨,襲貝勒。卒,子載容,襲貝子。同治中,加貝勒銜。卒,謚敏恪。子溥廉,襲鎮國公。 懷親王福惠,世宗第七子。八歲殤。高宗即位,追封親王,謚曰懷。 以下是乾隆帝的兒子們 愛新覺羅·永璜,長子,定安親王。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側妃) 愛新覺羅·永璉,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嫡妃) 愛新覺羅·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寶親王側妃蘇佳氏。 愛新覺羅·永珹,四子,履端親王,出為履懿親王愛新覺羅允祹后。母嘉嬪金佳氏。 愛新覺羅·永琪,五子,榮純親王。母愉貴人珂里葉特氏。 愛新覺羅·永瑢,六子,質莊親王,出為慎靖郡王愛新覺羅允禧后。母純妃蘇佳氏。 愛新覺羅·永琮,七子,哲親王。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愛新覺羅·永璇,八子,儀慎親王。母嘉妃金佳氏。 愛新覺羅·永瑜,第九子,早殤。母嘉妃金佳氏。 愛新覺羅·永玥,第十子,早殤。母舒妃葉赫那拉氏。 愛新覺羅·永瑆,十一子,成哲親王。母嘉貴妃金佳氏。 愛新覺羅·永璂,十二子,貝勒。母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愛新覺羅·永璟,早殤。母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愛新覺羅·永璐,早殤。母令貴妃魏佳氏。 愛新覺羅·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慶帝。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未 命 名,第十六子,早殤。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愛新覺羅·永璘,十七子,慶僖親王。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以下是嘉慶的兒子、女兒們: 皇長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貴妃劉佳氏,時為藩邸福晉。未命名,嘉慶二十五年(1820)八月追封 皇二子愛新覺羅·旻寧,道光帝,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皇三子愛新覺羅·綿愷,敦恪親王,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時為皇子側福晉。 皇四子愛新覺羅·綿忻,端懷親王,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時為皇后。 皇五子愛新覺羅·綿愉,惠端親王,母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時為如妃。 皇女 皇長女(1780.4.11—l783.11.1),母簡嬪關佳氏,時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初一卒,年僅4歲,未封,無名。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時為皇子嫡福晉。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十卒,年僅4歲,未封,無名。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莊敬和碩公主,母和裕皇貴妃劉佳氏,時為藩邸福晉。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十七生,嘉慶六年(1801)十一月嫁與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持氏索特納木多布濟,封莊敬和碩公主,嘉慶十六年(1811)三月十二卒,時年31歲,葬于北京海淀區復興門外公主墳東側。索特納木多布濟,系科爾沁郡王齊默持多爾濟之孫,乾隆四十八年襲父爵,封為郡王,嘉慶四年(1799)正月命于御前行走,娶公主后薦授御前大臣,嘉慶二十五年(1820)受顧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晉贈親王,無嗣,以從子僧格林沁為嗣。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莊靜固倫公主,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時為皇子嫡福晉。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七生,嘉慶七年(1802)封莊靜固倫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給蒙古族博爾濟吉持氏瑪尼巴達喇,嘉慶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卒,時年28歲,葬于北京海淀區復興門外公主墳西側。瑪尼巴達喇,嘉慶四年(1799)襲封土默特貝子,歷任前鋒統領,蒙古都統,道光五年(1825)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銜,道光十一年(1831)封貝勒,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初九卒。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碩公主,母遜嬪沈佳氏,時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卒,年僅10歲,嘉慶二十三年(1818)三月追封為慧安和碩公主,嘉慶八年(1803年)十月,葬于西陵境內的張各莊公主園寢。 皇六女(1789.6.12—1790),母華妃侯佳氏,時為皇子側福晉。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殤,未封,無名。 皇七女(1793.6.26—1795),母孝和睿皇后鈕枯祿氏,時為皇子側福晉。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殤,年僅3歲,未封,無名。 皇八女(1805.2.8一l805.11),母恭順皇貴妃鈕枯祿氏,時為如貴人。嘉慶十年(1805)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殤,未封,無名。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倫公主,母恭順皇貴妃鈕枯祿氏,時為如嬪。嘉慶十六年(1811)正月二十五生,嘉慶二十年五月殤,年僅5歲,嘉慶二十年(1820)五月追封為慧愍固倫公主,嘉慶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于西陵境內的張各莊公主園寢。 以下是道光的女兒兒子們 女 皇長女:端憫固倫公主(1813—1819)。生于嘉慶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日,母為繼妃佟佳氏,即孝慎成皇后。嘉慶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瘍,時年7歲。追封為郡主,葬許家峪園寢。嘉慶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為端憫固倫公主。 皇次女:生于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日,母為祥嬪鈕祜祿氏。七月十四日即殤,未命名,無封。 皇三女:端順固倫公主(1825—1835)。生于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日,母為全妃鈕祜祿氏,即孝全成皇后。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日殤,年11歲。追封為端順固倫公主。葬陳家門園寢。 皇四女:壽安固倫公主(1826一1860)。生于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日,母為孝全成皇后,時為全貴妃。道光二十一年(1841)16歲,指配德穆楚克札布,不久封為壽安固倫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咸豐十年(1860)閏三月初三日卒,年35歲。葬京師郊外園寢。同治元年(1862)三月德穆楚克札布請移葬藩部,不許。 額駙德穆楚克札布(?一1865),奈曼部郡王阿完都瓦第札布之子。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賜用紫韁。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襲封奈曼部札薩克郡王。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授御前大臣。咸豐元年(1851)三月賜用黃韁,十月授蒙古都統。咸豐十年(1860)賜用親王補服。同治四年(1865)正月乞病歸藩,六月卒。晉贍親王,賜祭葬如親王例。 皇五女:壽臧和碩公主(1829—1856)。生于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日,母為祥妃鈕祜祿氏。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為壽臧和碩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4歲,指配恩祟,道光十二月初三日下嫁。咸豐六年(1856)七月初九日卒,年28歲。 額駙恩崇(?一1864),初名恩醇。咸豐七年(1857)正月薦授滿洲副都統,尋兼內務府總管。咸豐十一年(1861)避穆宗載淳諱改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內務府總管職。同治二年(1863)五月署漢軍副都統。同治三年(1864)再兼署內務府總管,不久即卒。無嗣,以從子為嗣。 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1830—1859)。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日,母為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持氏,時為靜妃。同治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為壽恩固倫公主。指配景壽。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咸豐九年(18E9)四月十三日卒,年30歲。 額駙景壽(?一1889),富察氏,一等公工部尚書博啟圖之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賜頭品頂戴,在上書房讀書。后襲封一等誠嘉毅勇公。咸豐五年(1855)七月薦授蒙古都統。咸豐六年(1856)正月授御前大臣,賜用紫韁,尋授領侍衛內大臣。咸豐十年(1860)八月扈駕熱河。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與怡親王載垣等為贊襄政務大臣之一,十月削職,仍留公爵及額駙品級。同治元年(1862)二月任蒙古都統,三月授徹前大臣。同治三年(1864)七月仍賜紫韁,十月授領侍衛內大臣。十三年(1874) 十二月命管神機營事務。光緒十五年(1889)六月去世。謚端勤。 皇七女(1840——1844):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日,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日殤,時年5歲。未命名,無封。 皇八女:壽禧和碩公主(1841—1866)。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日,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禧和碩公主,指配札拉豐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歲。 額駙扎拉豐阿(?一1898),鈕祜祿氏。父熙拉布,官至副都統。扎拉豐阿初名瑞林,指婚后賜改今名,字鶴汀。初充御前侍衛,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授漢軍副都統、薦官至護軍統領。光緒十四年(1888)十一月累遷都統,管神機營事務。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賜朝馬,十月賜用紫韁。光緒二十年(1894)正月賜用固倫額駙補服。光緒二十四年(1898)五月卒。 皇九女:壽莊固倫公主(1842——1884)。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日,母為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莊和碩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同治四年(1865)正月德徽卒。光緒七年(1881)十月晉封為壽莊固倫公主。光緒十年(1884)二月十四日去世,年43歲。 額駙德徽(?—1865),博羅持氏,父裕恒,世襲誠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卒,無子,以從子為嗣。 皇十女(1844—1845):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日,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次年正月二十日殤,無名無封。 子 皇長子 愛新覺羅·奕緯 隱志郡王 母和妃那拉氏,時為旻寧藩邸使女。生于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四月二十一日。嘉慶二十四年正月,嘉慶帝封其為多羅貝勒,道光帝登基后降居皇子位。道光十一年四月卒,享年25歲,謚“隱志”。咸豐即位后,又追封多羅郡王。 皇次子 愛新覺羅·奕綱 順和郡王 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嬪。生于道光六年十月二十三,次年二月即殤。 皇三子 愛新覺羅·奕繼 慧質郡王 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妃。生于道光九年十一月初七,同年十二月即殤。 皇四子 愛新覺羅·奕詝 咸豐帝 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貴妃。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卒于咸豐十一年。不予贅述。 皇五子 愛新覺羅·奕誴 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愷,為惇勤親王,母祥妃鈕祜祿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過繼敦恪親王綿愷為嗣,降襲為多羅敦恪郡王,咸豐十年(1860)正月晉封和碩敦恪親王,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歲,卒后謚“勤”。 皇六子 愛新覺羅·奕? 恭忠親王 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時為靜妃。生于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文宗繼位奉宣宗遺照封奕為恭親王。光緒二十年任總理衙門大臣,并總理海軍,會辦軍務,內廷行走。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初十薨,年66歲,謚曰“忠”。 皇七子 愛新覺羅·奕譞 醇賢親王 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貴人。文宗即為封醇郡王,年十歲。同治十一年晉封親王。次子為光緒皇帝。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卒,年52,謚“賢”。 皇八子 愛新覺羅·奕詥 鐘端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生于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正月二十六日。道光三十年(公元 1850年)正月咸豐帝即位,封為多羅鐘郡王。卒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十一月初四,年25歲,謚“端”。無子,以恭忠親王奕子載瀅為后,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又以醇賢親王奕譞子載濤為后,襲貝勒,加郡王銜。 皇九子 愛新覺羅·奕譓 孚敬郡王 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生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十月十六日。文宗即位,封孚郡王。穆宗即位,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同治三年,分府,仍在內廷行走,命管樂部。十一年,授內大臣,加親王銜。德宗即位,復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光緒三年二月,薨,謚曰“敬”。無子,以愉恪郡王允禑四世孫奕棟子載沛為后,襲貝勒。卒,又以奕瞻子載澍為后,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又以貝勒載瀛子溥伒為后,封貝子。 以下是順治的兒女們(不好意思,前面漏了) 兒子(共8個有記載) 皇長子愛新覺羅牛鈕 皇次子愛新覺羅福全 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順治十八年立為皇太子,即康熙皇帝 皇四子榮親王(順治十四年立為皇太子,但未取名,不久即逝) 皇五子愛新覺羅常寧 皇六子愛新覺羅奇綬 皇七子愛新覺羅隆禧 皇八子愛新覺羅永干 女兒(6個) 皇長女(1652~1653),順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陳氏,順治十年十月殤 皇二女和碩恭愨長公主,母庶妃楊氏 皇三女(1653~1658),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順治十五年三月殤 皇四女(1654~1661),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烏蘇氏,順治十八年三月殤 皇五女(1654~1660),順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順治十七年十二月殤 皇六女(1657~1661),順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順治十八年二月殤 養女(3個) 和碩和順公主,承澤親王碩塞女。 和碩柔嘉公主,安郡王岳樂女。 固倫端敏公主,簡親王濟度女。
景奕蕭 怎么樣,我已經很努力想了
總結
- 上一篇: 2019钢结构多少钱一吨?
- 下一篇: 妄想山海白马怎么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