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巨人》,高薪社畜高喊“我是自由的”后离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情報姬 (ID:paperji),作者:rain
引言:去往別處,不是因為要離開故鄉,而是在別處有一個模糊的機會等著“打工人”回家。
嗨大家好。不知道各位最近看沒看《進擊的巨人》動畫最終季的完結篇的后篇。起起落落十年,這個讓全球 ACG 圈都改變過形狀的動畫,終于真正畫下了句點。
兩年前,諫山創的漫畫版結尾引起兩極評價,在馬趴三改五改后,“巨人”動畫版結局總體看來好評居多,連各大非二次元向的影評媒體也都湊熱鬧給了大量滿分。
實際上,動畫結局與漫畫整體走勢基本一致,動畫的改動幅度很是克制,僅對部分角色增補了一些簡單的臺詞。
昨天網上還流傳一則消息,說諫山創在巨人 10 周年脫口秀中對漫畫結局的處理感到后悔,而這份后悔在動畫結局的艾倫阿爾敏對談場景中得到了“解脫”。
當然僅靠一句臺詞的增補,依舊很難解釋為何當初被罵上天的漫畫結局到動畫這邊就好評如潮了。
與其說是馬趴的改編如何,不如說是因為這兩年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變化太大,才導致如今大家對《巨人》有了不一樣的觀感。
不知道大家看后的心情如何。
總之,下面發帖的這位網友,看完“巨人”,就高呼“我是自由的”之后離職了。
從這名網友發帖的“精分”狀態中不難看出,這份高薪但高壓的職位給他造成了不小影響。
畢竟大家都是肉長的,晚上九點回家,第二天又要做“早八人”開晨會的生活估計換艾倫也得“發動地鳴”想辦法逃之夭夭。
然而勞累和煩躁本就是“打工人”會面臨的常見問題,雖然促使人離職的原因各有不同。既有“騎驢找馬”(邊找工作邊看機會)找到了更好工作無縫銜接的“人上人”。
也有像這位網友看完“巨人”就在沖動中提出離職的......“熱血人”。
只不過,從發帖的說法來看應該是突然“裸辭”也就是沒有做任何計劃,在沖動中做出離職的決定。雖然自己也爽了,但也要承擔“錢包空空”的風險。
而要想知道為什么“巨人”會引發這名“打工人”的裸辭沖動,同為剛看完“巨人”就離職的我就要說說“巨人”中關于“打工人”的刻畫有多么深刻。
雖然看起來有些牽強,但我(本文作者)最近也從一家糟糕公司離職,確實在“巨人”中看到了諸多引起我們這些社畜共鳴的地方。
被否定的諫山創
諫山創在高中時便立志要成為漫畫家,但父親發現他私下繪畫后嚴詞否定了這一夢想。父親告訴他,要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也鼓勵諫山去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探索。
盡管如此,諫山創還是在高中畢業后瞞著家人選擇了漫畫專業。
然而漫畫專業的學習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順利,諫山發現自己在基本的繪畫功底上非常欠缺,連蘸水筆都用得很笨拙。
在老師組織大家給漫畫社投稿的作業中,19 歲的諫山在自卑感中創作了這次的作業,他用一種丑陋的畫風,塑造出只知食人、長相也很丑陋的巨人。
但諫山投出去的作品始終沒有得到過積極正面的反饋。
這其中也包括了明星作品云集的集英社少年 JUMP。而他們實在沒法接受一個畫功都不扎實的作者。
之后,諫山創又將自己的作品投遞給了講談社。新人編輯川漥(wā)慎太郎看過后,被這個表現力十足的作品所吸引。
而這位編輯唯一認可的地方就是,諫山創有“很棒的點子”。
除此之外,他又怪又丑的畫功、人物塑造、故事都差強人意。
但在這名編輯的幫助下,19 歲的諫山創在講談社 MGP(雜志大獎賽)中獲得“佳作賞”榮譽后,終于能夠再次對著父母說出他的夢想:“我想以漫畫家的身份謀生。”
此后,諫山創開始在業界積累口碑。他注意傾聽讀者和編輯的反饋,不斷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這種對作品質量的執著追求也體現在《進擊的巨人》中。為了設計劇情和人物,他能連續數小時呆坐在原地思考一個細節的描寫。當然,和大家想象中的那般高高在上固執己見的作者形象不同,他同樣是個自搜狂魔,會在網絡上瀏覽粉絲的評論。
諫山創在不斷被否定的創作生涯中,終于用丑陋而可怕巨人獲得人們的肯定。這也是諫山創數十年以漫畫家身份謀生的“打工人”生活。他不只是創作了一部雜揉了血漿 B 級片還有熱血少年漫的奇葩之作,更像是是一部用動漫形式表現出來的“嚴肅文學”,其中蘊含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探討。
同時,這也是一部充滿了“挑戰”與“抉擇”的作品,而這兩件事似乎和職場社畜有一些重疊的地方。
在一個“惡托邦”(美好‘烏托邦’的反面)世界下,“巨人”塑造出來的角色似乎能讓“打工人”去共情每個角色的選擇,以及他們每個決策背后的矛盾與掙扎,并且映射出社畜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困惑和挑戰。
在這種社畜視角下去看“巨人”,也對主要角色的處境有了不同的感受。
萊納:墻里的孩子
在“巨人”的世界里,每個角色都不斷地在生存和道德的邊緣掙扎著,要說誰的掙扎最令人動容,那非萊納莫屬了。
萊納的人生充滿了沖突與矛盾,內心的掙扎讓他成為一個異常深刻的人物。
在《巨人》中,萊納的形象,由最初反抗巨人的英勇戰士,逐漸轉變為一個立場復雜、內心矛盾的角色。
他的故事像是一面鏡子,映射出在現實世界中的種種掙扎和困惑。他被迫在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之間搖擺,內心充滿了不安和迷茫。
從第四季中的第二集開始(對應漫畫第 94 章“墻里的男孩”),我們能看到萊納的成長歷程中充滿了挫折和痛苦。他從一個想為自己和家人正名的年輕人,在經歷了墻內的人情冷暖后懷疑起自己的目標行為和動機,在責任與自我的篡奪戲中逐漸變成了一個被責任和壓力所壓垮的士兵。
他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在內心的掙扎和道德的煎熬中做出的。他的故事讓我看到,即使是最堅強的人,在面對生存和道德的巨大壓力時,也會感到無助和迷茫。
在回到馬萊的章節中,萊納的內心世界被細致地刻畫出來。我看到了他的痛苦、掙扎以及對過去行為的深深悔恨。如果是面臨同樣處境的人,也會因為萊納這個角色而產生強烈的共鳴。
在現實生活中,面對職場的壓力和困境,也常常感到無助和矛盾,看到職場的丑惡和不堪時要么選擇過忍氣吞聲要么選擇自欺欺人。
將萊納的內心世界深刻映射到“打工人時刻”也許有些荒唐,但站在那個決定放棄高薪職位的網友身上來看,萊納的每一個決定都反映出職場辦公室里可能面臨的兩難處境以及各種挑戰。
雖然萊納和所有人在結局中都獲得了“解脫”,但他在之前認為這種解脫的辦法其實是:
而在他累到求死不能的那些時刻里,是什么讓他挺了下來?
阿妮:為自己而戰
在阿妮的故事中,她的父親為了讓女兒實現一個不清晰的目標和使命,逼迫她的人生充滿了嚴格的訓練。
她冷酷拒人的形象則深刻地反映了成長和自我認識的復雜過程。她不僅僅是一位戰力強大的戰士,也是一個在困境中尋找自我價值的人。在阿妮的身上,你可以看到從小到大被賦予期望的我們。
在阿妮的成長中,她的強大并不總是來自于通過戰斗獲得勝利,更多的是來自于內心的覺醒和對自我的深刻理解。
不斷的戰斗,但又不知在為何而戰,阿妮面對的不僅僅是外在的敵人,更是內心深處的自我探索和認知。
從第一季把自己封藏,到第四季因艾倫獲得的始祖之力“解凍”所有硬質化后,回到大家視野里的阿妮變得強大和堅韌,但同時她的內心也充滿了對自己行為的疑惑和對未來的不確定。
她不僅是一個冷酷無情的戰士,也是一個對愛和溫暖充滿渴望的人。
直到大結局的戰斗時,她的選擇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那些與她并肩作戰的同伴。
這也讓她終于開始理解自己的真實感受。
而促使阿妮在自己黑暗迷茫中發現自己內心的契機,也許是阿爾敏對她袒露心扉時,也或許是她在“封閉”自己的時間里,天天聽阿爾敏對著自己說話的時候。
三笠:掙脫枷鎖
我覺得,三笠的故事在“巨人”中展現了愛、犧牲和忠誠的深刻內涵。
作為艾倫的摯友和戰斗中的伙伴,三笠始終忠誠于他,但這種忠誠同時也成為了她內心掙扎和痛苦的源泉。
她的情感糾葛與道德選擇和現實生活別無二致。
三笠與艾倫之間的關系復雜而深刻,她一直在逃避對艾倫的真實感情,以為用“家人”的名義就能更好地保護艾倫,卻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
在艾倫的帶三笠進入的一個平行時空里,她與艾倫隱居在風和日麗的地方,看似是對自己的愛情忠誠。
但在艾倫要求她忘記他時,她才意識到自己一直在逃避現實。
在這個過程中,三笠逐漸明白,真正的愛并不意味著無條件的追隨。
在“巨人”的結尾,三笠最終選擇了自己的道路,選擇了與艾倫的真實感情和自己內心的和解。
她在終局之后選擇了一個平靜的生活,這不僅是對自己的救贖,也是對曾經經歷的戰斗和犧牲的告別。
馬迦特:馬萊司令的道歉
“巨人”中的每個角色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現了生活中的復雜性和人性的多面性。他們的故事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常面臨的各種挑戰的縮影。
例如,在動畫第四季結尾兩集被占領的軍港場景中,馬萊司令馬迦特的道歉是一個令人深思的瞬間,他的話語映射出了歷史遺留問題的沉重負擔和對年輕一代的愧疚。
在準備展開行動前,馬迦特對約翰和其他年輕人表示,他不應該把數千年的歷史仇恨加諸于他們身上,也不該讓像萊納和亞妮這樣的年輕人成為屠殺無辜百姓的罪人。
這一道歉不僅是對過去錯誤的認知,也是對未來希望的一種展望。馬迦特意識到,只有當人們正視并承擔起歷史的責任,才能避免悲劇的重演。
歷史已經發生,僅憑一個“真誠的道歉”和“懺悔”當然是無法被原諒的。
阿爾敏 & 柯尼:痛苦地殺死同伴
緊接著港口這里,阿爾敏的計謀和最終沖突的爆發又體現了人性的復雜性和面臨選擇時的艱難。為了拯救世界,阿爾敏和他的同伴們面臨著一個殘酷的現實:將曾經并肩作戰的伙伴殺光。
這樣的決定讓他們陷入深深的道德困境,也反映出了我們(社畜)在現實中經常面臨的艱難選擇。
在故事中,阿爾敏和同伴們的行動充滿了緊張和掙扎。
他們試圖尋找一種不流血的解決方案,但最終卻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為了更大的目標,有時不得不做出痛苦的犧牲。
這種情境深刻地揭示了人在極端環境下的選擇和沖突。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社畜)也許會在某些時刻不得不在個人情感和更高的目標之間做出選擇。
阿爾敏和柯尼在行動中的互動更是突顯了這種沖突。他們被迫對抗自己的舊友和同伴,這不僅是對他們忠誠和友誼的考驗,也是對他們個人信念和價值觀的考驗。
而但凡在職場中待過的人或許會明白,大家往往要在在忠誠與責任、情感與理智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
故事中的這一段也展現了人性中的悲劇性。
阿爾敏和柯尼最終不得不親手對付自己的舊友,這一行動不僅帶來了身體上的傷害,更是在他們的心靈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這種不得不做出一些違背自己內心的決定,承受由此帶來的痛苦和后果。對于經歷過辦公室環境的人來說簡直一模一樣。
跛
在“巨人”的宏大敘事中,我們不僅見證了壯觀的戰斗和驚心動魄的冒險,更深刻體會到了每個角色在面對生存、道德和自由時的內心掙扎。這些故事雖然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世界,卻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同時引發了對現實生活中同樣問題的深思。
在這部作品中,每個角色的成長、每一次選擇,都是對人性深刻的探索。從萊納的內心矛盾、阿妮的自我尋找,到三笠對忠誠與愛的理解,再到阿爾敏和柯尼在極端條件下的決策,這些都在告訴我們,在生活的復雜面前,沒有簡單的答案。
每個人都必須在不斷的挑戰中尋找自己的道路,理解自己的價值和目標。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和挑戰,勇氣、希望和堅持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著某種角色,面臨著各種選擇和決定。這些選擇雖然艱難,但也正是這些選擇塑造了我們的個性和命運。
最終,正如“巨人”所揭示的那樣,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去理解和接受自我,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恐懼與矛盾,堅持自己的信念和選擇。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我們可能會遭遇重重障礙,但只要我們保持信念,終將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和未來。
這或許就是讓那名網友高呼自由離職的原因所在。
我的十年巨人之旅就這么結束了,人生還要繼續。而回到真實生活中,我們臭社畜也許真不如艾倫口中那般自由,但我們都是“一樣”的。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看完《巨人》,高薪社畜高喊“我是自由的”后离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情歌要怎么写我不会是什么歌啊?
- 下一篇: 男朋友还要在美国念5年书,我该陪读等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