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发病症状是怎么样的呢?又是通过何种途径传播的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鼠疫的发病症状是怎么样的呢?又是通过何种途径传播的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鼠疫的臨床癥狀主要為三種: (一)腺鼠疫 最為常見,多發生于流行初期,淋巴結在病程第1天即有增大,伴紅、腫、痛,于第2~4天達高峰。腹股溝淋巴結最常累及,依次為腋下、頸部和頜下,一般為一側偶或雙側、多處同時出現。腫大的淋巴結可化膿潰破或逐漸消散,潰破后傷口愈合較慢。 未及時治療的多數患者,在淋巴結腫大后病情加劇,而于3~5天內因嚴重毒血癥、休克、繼發敗血癥或肺炎而死亡。如能渡過1周,則恢復機會增多。 (二)肺鼠疫 多見于流行期的高峰,患者毒血癥顯著,在24~36小時內出現咳嗽、呼吸短促、紫紺等,繼而發生較著的胸痛,最初痰量少,后轉稀而多,色鮮紅而含泡沫,有大量病菌。呼吸困難和發紺加劇,而肺部僅聽到散在羅音或胸膜摩擦音,故癥狀與體征很不相稱。患者可因休克、心力衰竭等而于2~3日內死亡,臨終前患者全身皮膚呈高度發紺,故有“黑死病”之稱。 (三)敗血型鼠疫 可原發或繼發,原發者的病情險惡,乃人體抵抗力弱而病原菌毒力強、菌量多等所致。全身毒血癥癥狀、中樞神經系癥狀和出血現象均極嚴重,體溫過高或不升。患者譫妄或昏迷,并出現休克或心力衰竭,處理不及時每于數小時至2~3天內死亡。發病機理 病菌由蚤類叮咬而感染,細菌在引流的淋巴結內,被單核細胞吞噬,但不被殺滅,且能繁殖,形成含Ⅰ蛋白的莢膜及其他毒性物質。淋巴結乃呈出血性壞死,細菌可沿血循環及淋巴管擴散,波及淺表淋巴結及縱膈、肺門淋巴結。 10%至20%的患者發生多葉性肺炎,可為大葉實變及出血性壞死,膿腫。吸入染菌塵埃時主要引起肺部病變,但也可僅累及扁桃體及頸淋巴結。如未及時治療,各型鼠疫均可發展為敗血癥,并波及肝、脾等臟器及其他淋巴結。 基本病變為血管和淋巴管的急性出血和壞死,局部淋巴結有出血性炎癥和凝固性壞死,內有大量病原菌,鄰近淋巴結也可累及。肺充血水腫,偶見細菌栓子所致的散在壞死結節。氣管、支氣管粘膜高度充血,務腔內充塞大量含菌的泡沫狀血性、漿液性滲出液。各器官均充血、水腫或壞死。血多呈黑色,漿膜腔常積有血性滲出液。治療措施 (一)患者隔離 患者應隔離在孤立建筑物內,病區內應做到無鼠、無蚤,病人須經仔細滅蚤、淋浴后方可收入。肺鼠疫患者應獨室隔離。隔離到癥狀消失,血液或局部分泌物培養第3天1次,檢菌3次陰性;肺鼠疫痰培養第3天1次,6次陰性,始可出院。 (二)一般治療和對癥治療 急性期絕對臥床,給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及足量水分,并按需要靜脈內補液。煩躁不安、局部淋巴結疼痛者,給予鎮靜、止痛藥。呼吸困難者給氧,出現休克、DIC、心力衰竭等作相應處理(參閱51節“感染性休克”章)。對嚴重毒血癥患者可短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100~300mg氫化可的松靜滴,但必須與有效抗菌藥物同用。 (三)局部處理 腫大淋巴結可用抗菌藥物外敷,其周圍組織內注入鏈霉素0.5g。已軟化者可切開排膿,宜在應用足量抗菌藥物24小時以上方可進行。眼鼠疫可用四環素、氯霉素眼藥水滴眼。皮膚鼠疫可用抗菌藥液濕敷、沖洗或抗菌藥軟膏外敷。 (四)抗菌治療 必須爭取早期足量和注射給藥,輕癥也可口服。首劑宜大,療程視不同病型而異,熱退后繼續用藥4~5天。 氨基糖甙類最為有效,早期以靜注為宜。 慶大霉素成人每日160~320mg,分次靜滴,療程7~10日。鏈霉素宜用于腺鼠疫等較輕病例,成人每日肌注2g,2~4次分給,熱退后改為每日1g,療程同上。肺鼠疫病例須用較大量,如慶大霉素首劑為160mg,繼每6小時80mg靜滴;鏈霉素首劑為1g,繼每4小時0.5g,熱退后改為每6小時0.5g,用藥5~7日。氨基糖甙類若與四環素或氯霉素合用,則劑量可酌減。卡那霉素比較少用,成人每日1~2g。氨基糖甙類偶可導致赫氏樣反應(Herxheimer type reaction)。 四環素和氯霉素在開始2日宜用較大量,成人每日3~4g,分4次口服。不能口服時改靜滴,但四環素的每日量不宜超過2g;熱退后即改口服,每日1.5~2.0g,續用6日。 磺胺藥宜用于輕癥及腺鼠疫,常用者為SD,首劑2~4g,繼每4小時1~2g,與等量碳酸氫鈉同服;不能口服時靜滴,體溫正常3~5天后停藥。雙嘧啶(含SD400mg,TMP50mg)或復方SMZ也可采用,每日3~4次,每次2片,熱退后改為每日2次。 處理肺鼠疫、敗血型鼠疫等以聯合用藥為宜,首選為鏈霉素加氯霉素或四環素,次選為慶大霉素加氯霉素或四環素。早期足量給藥為成功關鍵。抗鼠疫血清現已少用。預防措施 在流行地區從事高危職業者及接觸鼠疫桿菌的實驗室工作人員應考慮使用甲醛滅活的全菌菌苗,每6個月重復接種一次。短期進入疫區的旅游者可服用四環素或復方SMZ預防。擬診為肺鼠疫者,應進行呼吸道隔離,而腺鼠疫只需認真洗手預防。與肺鼠疫患者接觸者,可服用四環素250mg,每日4次。有呼吸道癥狀或發熱者,應接受醫療觀察。 森林嚙齒動物的鼠疫可傳播至城市鼠類,構成長期威脅。預防取決于控制城市老鼠數量和處理其排泄物以及監測野生動物及其捕食者。避免接觸病獸及其尸體,并使用蚤類驅避劑。目前,尚無消滅野生動物鼠疫的可行措施。在流行地區,減少居住環境里嚙齒動物的棲息地是重要的。在用藥物毒殺家庭周圍的嚙齒動物之前,應先控制昆蟲,以防動物身上的蚤類轉而來叮咬人或家畜。資料參考:搜狐網——鼠疫相關知識
鼠疫的發病癥狀有: 臨床上,鼠疫分為腺鼠疫、肺鼠疫、鼠疫敗血癥及皮膚鼠疫等。人感染鼠疫后,一般3~5天發病,有時一天就會發病,病人突然惡寒戰栗、發燒、體溫達39℃以上;同時出現頭昏頭痛、呼吸和脈搏加快;很快進入極度虛弱或昏迷狀態,面色蒼白或潮紅,步態蹣跚,孕婦常常流產。腺鼠疫除呈持續性高燒外,大腿根、頸部、腋下等處有腫大明顯、疼痛劇烈的腫塊。肺鼠疫更重,起病急,高燒達40~41℃,隨后咯血痰、氣短、氣喘、呼吸困難、顏面和肢體青紫。常常流產。腺鼠疫除呈持續性高燒外,大腿根、頸部、腋下等處有腫大明顯、疼痛劇烈的腫塊。肺鼠疫更重,起病急,高燒達40~41℃,隨后咯血痰、氣短、氣喘、呼吸困難、顏面和肢體青紫。鼠疫的傳播方式有: (1) 間接傳播方式有以下幾種: ① 家棲鼠→家鼠蚤→人。 ②人 → 人蚤 →人(肺鼠疫、咽喉鼠疫、扁桃體鼠疫)。 ③人 → 人(肺鼠疫、咽喉鼠疫、扁桃體鼠疫)。 ④野鼠→野鼠蚤→家鼠→家鼠蚤→人。 ⑤野鼠蚤→半家棲鼠蚤→家鼠蚤→人。 ⑥野鼠→野鼠蚤→人。 ⑦野鼠→人(直接接觸野外病死動物)。 ⑧野鼠→家、野棲食肉動物→人。 ⑨野鼠→野外放牧時的家畜→人(接觸和宰殺病畜)。 (2)直接接觸。人與感染鼠疫的動物、媒介昆蟲、鼠疫患者及其尸體的帶菌分泌物和排泄物直接接觸皆可感染。人們獵取或剝食旱獗是常見的直接接觸感染之一。此時鼠疫菌主要經皮膚傷口、粘膜或疫蚤叮咬而進入:人體內,結果主要發生腺鼠疫,其他型少見。 (3)飛沫傳播。發或原發性肺鼠疫病人,可以通過呼吸、談話、咳嗽、打噴囔等借助飛沫在人間傳播鼠疫。媒介昆蟲做為傳染源的意義主要通過染疫跳蚤的叮咬。其它如吸血昆蟲,如硬蟬、臭蟲、虱子等在自然條件下可以攜帶鼠疫菌,但以跳蚤為主。
鼠疫的發病癥狀有: 臨床上,鼠疫分為腺鼠疫、肺鼠疫、鼠疫敗血癥及皮膚鼠疫等。人感染鼠疫后,一般3~5天發病,有時一天就會發病,病人突然惡寒戰栗、發燒、體溫達39℃以上;同時出現頭昏頭痛、呼吸和脈搏加快;很快進入極度虛弱或昏迷狀態,面色蒼白或潮紅,步態蹣跚,孕婦常常流產。腺鼠疫除呈持續性高燒外,大腿根、頸部、腋下等處有腫大明顯、疼痛劇烈的腫塊。肺鼠疫更重,起病急,高燒達40~41℃,隨后咯血痰、氣短、氣喘、呼吸困難、顏面和肢體青紫。常常流產。腺鼠疫除呈持續性高燒外,大腿根、頸部、腋下等處有腫大明顯、疼痛劇烈的腫塊。肺鼠疫更重,起病急,高燒達40~41℃,隨后咯血痰、氣短、氣喘、呼吸困難、顏面和肢體青紫。鼠疫的傳播方式有: (1) 間接傳播方式有以下幾種: ① 家棲鼠→家鼠蚤→人。 ②人 → 人蚤 →人(肺鼠疫、咽喉鼠疫、扁桃體鼠疫)。 ③人 → 人(肺鼠疫、咽喉鼠疫、扁桃體鼠疫)。 ④野鼠→野鼠蚤→家鼠→家鼠蚤→人。 ⑤野鼠蚤→半家棲鼠蚤→家鼠蚤→人。 ⑥野鼠→野鼠蚤→人。 ⑦野鼠→人(直接接觸野外病死動物)。 ⑧野鼠→家、野棲食肉動物→人。 ⑨野鼠→野外放牧時的家畜→人(接觸和宰殺病畜)。 (2)直接接觸。人與感染鼠疫的動物、媒介昆蟲、鼠疫患者及其尸體的帶菌分泌物和排泄物直接接觸皆可感染。人們獵取或剝食旱獗是常見的直接接觸感染之一。此時鼠疫菌主要經皮膚傷口、粘膜或疫蚤叮咬而進入:人體內,結果主要發生腺鼠疫,其他型少見。 (3)飛沫傳播。發或原發性肺鼠疫病人,可以通過呼吸、談話、咳嗽、打噴囔等借助飛沫在人間傳播鼠疫。媒介昆蟲做為傳染源的意義主要通過染疫跳蚤的叮咬。其它如吸血昆蟲,如硬蟬、臭蟲、虱子等在自然條件下可以攜帶鼠疫菌,但以跳蚤為主。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鼠疫的发病症状是怎么样的呢?又是通过何种途径传播的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蔚来自动辅助驾驶致死!车主购车推荐人发声
- 下一篇: etc的卡可以取下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