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达变异毒株或可逃避中和抗体:传染性不输德尔塔、已蔓延29国
據報道,拉姆達毒株最初于2020年8月在首都利馬報告,2021年4月以后的新增感染者中的檢出率為8成。
據世界衛生組織稱,已經在29個國家發現了拉姆達變體,變體包含許多突變,可以增加傳染性和風險。拉姆達變異毒株的感染癥狀,似乎與新冠病毒的常見癥狀相同,例如:咳嗽、發燒、味覺喪失、嗅覺喪失、身體疼痛和氣促。
日本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生物學開放獲取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刊文指出,新冠病毒的拉姆達(λ)變異毒株不僅具有高度傳染性,而且有可能逃避中和抗體。
2020年8月,科學家首次在秘魯發現了一種新冠病毒變異毒株C.37,世衛組織將其命名為“拉姆達”,這種變異毒株自從在秘魯被發現后迅速傳播。6月14日,世衛組織將其歸為“關注變種”(VOI)。目前,這一變種已經擴散至30多個國家,在南美國家的傳播率尤高,占整個秘魯新增病例的約81%,智利感染該變種的患者也達到新增病例的約1/3。6月25日,英國公共衛生部報告了6例拉姆達變種病例,均與海外旅行有關。
盡管如此,拉姆達的病毒學特征和進化特征仍是未知。此前有研究稱,拉姆達攜帶了一些可能增強其傳播能力的突變。
在最新研究中,日本東京大學和大阪大學研究人員稱,拉姆達變種的刺突蛋白具有高度傳染性,而導致這種高傳染性的“罪魁禍首”是該病毒出現的T61和L452Q兩個突變,這兩個突變改變了該變種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細胞受體結合的性質。
研究還指出,RSYLTPGD246-253N、L452Q和F490S突變讓拉姆達變異毒株可以對抗免疫性。其中,RSYLTPGD246-253N突變是拉姆達刺突蛋白N端結構域中一種獨特的7個氨基酸缺失突變,負責逃避中和抗體,專家將這種突變描述為“獨特”的突變——只存在于拉姆達變種病毒中。
另據拉美社近日報道,RSYLTPGD246-253N也被稱為“安第斯突變”,為了中和具有這種突變的病毒變種,大約需要產生比中和其他毒株多1.5倍的抗體,這是因為N端結構域的大部分基因編碼區序列消失了,而抗體通常在這個位置與可能進入細胞的刺突蛋白結合。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拉姆达变异毒株或可逃避中和抗体:传染性不输德尔塔、已蔓延29国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雅思考试考一次需要多少钱
- 下一篇: 三国杀马良斗地主强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