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存在学霸基因吗?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真的存在学霸基因吗?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樓主所說的學霸基因,應該就是決定智力的基因。有研究發現,許多基因共同參與決定了智力。一般來說,智力受遺傳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有人認為智力的遺傳因素約占60%。古今中外不少超智力的人有家族聚集趨勢,遺傳因素是個體間智力差異的主要原因,遺傳結構完全相同的同卵雙生子,即使在不同的環境中長大,其智商仍極為一致。人們從家譜的研究中發現,天才往往具有家庭聚集性。一般來說,父母的智力高、孩子的智力往往也高;父母智力平常,孩子智力也一般;父母智力有缺陷,孩子有可能智力發育不全。這種遺傳因素還表現在血緣關系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為102;而隔省結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達109;父母是表親,低智商的孩子明顯增加。但是,不可否認,智力雖然受遺傳影響,而后天的環境對智力也有極大的影響。即后天教育、訓練以及營養等起決定作用。音樂世家對孩子自幼有熏陶作用,但將一個音樂世家的子弟放到一個完全沒有音樂的環境中去,那么這孩子永遠也難成音樂家。所以說,絕大多數人,后天條件如教育、個人學習和實踐是智力差異的重要因素。可以說遺傳提供了智力的基本素質,后天因素則影響其發展的可能性。因此,要想使后代智力超群,就必須在優生和優育上一起下功夫,使孩子的智能潛力得到最充分的發揮。
學霸基因,或者說天賦基因,是存在的。但存在天賦基因并不能保證其學習一定會好,因為這與后天的教育和個人的努力是有極大關系的。而且學習好也并不一定其創新能力就強,因為創新顯然比僅僅學習成績好更不容易,這不僅需要一定的天賦,也需要自身的思考和努力。
個人覺得應該是有相關的基因影響一個人的學習能力,但是大部分還是受后天影響吧。其實最好的對比,就是研究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在學業上的成就,應該有科學家進行過相關的研究。
個人覺得應該是存在的,畢竟有些人學習好有些學習差,雖然得靠個人努力,但是有些先天因素。與學業成就(在這里主要使用受教育年限和是否完成了大學學業來進行衡量)有關的那些突變,每一個突變的影響作用都非常小。這些突變的影響作用要比對生理性狀的影響小得多,只有在檢測樣本非常大(在這次研究工作中共計對12.6萬人進行了分析)的情況下才能夠發現這些突變的影響作用。其中影響作用最大的突變的效力也只有0.02%,而對身高有影響的突變的影響效力約為0.4%,對體重有影響的突變的影響效力約為0.3%,相比之下整整相差了一個數量級。可是單單這一個發現還不足以解釋所有這些突變的總體影響效力。 我們假設只有10個遺傳位點與學業成就有關,并且這10個位點的信號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中也都是列在前十位的,而且我們還假設每一個位點的影響作用都是最大的,即能夠達到0.02%.那么如果將這10個位點的信號全都考慮在內,將它們看作一個整體的預測因子,這個預測因子對學業成就的影響力會有多大呢?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多基因評分法(polygenic score method)。如果我們選出的這10個位點都是真正有作用的位點,那么它們的整體作用效力就應該是10×0.02,即能夠達到0.2%.如果將這個數字放大,假設有成百上千、或者更多的位點都發揮了作用,那么它們的作用效力就非常大了,足以解釋遺傳對行為性狀的影響作用。可是如果真的只有10個位點有作用,那么其實起不到任何實質性的影響,不過會綜合其它位點的作用。正如Rietveld等人發現的那樣,參與發揮作用的突變的數量越多,那么對作用結果的預測就會越準確。這也就是說學業成就似乎真的是一種受多基因影響的性狀。
應該是存在學霸基因的。如果真存在,是不是應該相應的學渣、學酥基因呢。這樣的話,學習不好又多了一層理由。說起來也是挺有趣的一件事情。但是,個人還是覺得盡管如此,后天的影響確實還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外界環境會影響著基因的表達。
不存在
學霸基因,或者說天賦基因,是存在的。但存在天賦基因并不能保證其學習一定會好,因為這與后天的教育和個人的努力是有極大關系的。而且學習好也并不一定其創新能力就強,因為創新顯然比僅僅學習成績好更不容易,這不僅需要一定的天賦,也需要自身的思考和努力。
個人覺得應該是有相關的基因影響一個人的學習能力,但是大部分還是受后天影響吧。其實最好的對比,就是研究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在學業上的成就,應該有科學家進行過相關的研究。
個人覺得應該是存在的,畢竟有些人學習好有些學習差,雖然得靠個人努力,但是有些先天因素。與學業成就(在這里主要使用受教育年限和是否完成了大學學業來進行衡量)有關的那些突變,每一個突變的影響作用都非常小。這些突變的影響作用要比對生理性狀的影響小得多,只有在檢測樣本非常大(在這次研究工作中共計對12.6萬人進行了分析)的情況下才能夠發現這些突變的影響作用。其中影響作用最大的突變的效力也只有0.02%,而對身高有影響的突變的影響效力約為0.4%,對體重有影響的突變的影響效力約為0.3%,相比之下整整相差了一個數量級。可是單單這一個發現還不足以解釋所有這些突變的總體影響效力。 我們假設只有10個遺傳位點與學業成就有關,并且這10個位點的信號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中也都是列在前十位的,而且我們還假設每一個位點的影響作用都是最大的,即能夠達到0.02%.那么如果將這10個位點的信號全都考慮在內,將它們看作一個整體的預測因子,這個預測因子對學業成就的影響力會有多大呢?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多基因評分法(polygenic score method)。如果我們選出的這10個位點都是真正有作用的位點,那么它們的整體作用效力就應該是10×0.02,即能夠達到0.2%.如果將這個數字放大,假設有成百上千、或者更多的位點都發揮了作用,那么它們的作用效力就非常大了,足以解釋遺傳對行為性狀的影響作用。可是如果真的只有10個位點有作用,那么其實起不到任何實質性的影響,不過會綜合其它位點的作用。正如Rietveld等人發現的那樣,參與發揮作用的突變的數量越多,那么對作用結果的預測就會越準確。這也就是說學業成就似乎真的是一種受多基因影響的性狀。
應該是存在學霸基因的。如果真存在,是不是應該相應的學渣、學酥基因呢。這樣的話,學習不好又多了一層理由。說起來也是挺有趣的一件事情。但是,個人還是覺得盡管如此,后天的影響確實還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外界環境會影響著基因的表達。
不存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真的存在学霸基因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求一个好听的qq飞车名字!
- 下一篇: 卵巢功能早衰对怀孕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