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信佛?佛能给我们什么?
我們為什么信佛?佛能給我們什么?
為什么要學佛?大多的信眾,尋找一種符合道德的精神依托,所以人們對佛教關聯最密切的,佛菩薩講的是,慈,善,悲{同情弱者}。所以說起佛教徒,世人通常的評價就是安分守己的好人,值得信賴的人,有沒有個人的要求目的呢?我想肯定也是有的,許多人是圖來世有個好的結果,并希望自己的傾城能給周圍的親情和家人帶來好運氣。
還有一種信眾是吧學佛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比起自己的 工作和家庭,還有自己在世上所擁有的一切,學佛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因而,學佛是用整個生命在實踐,他們甚至可以為此而放棄一切。這些信眾對佛理比較專研,是佛教最主要的傳承者。
從資料上看到,中國目前的信佛人數超過三億多,如果留意一下每年正月初一寺廟的熱鬧狀,哪怕是一個很平常的寺廟,這個數字是無一點夸大的。這是一道特殊的風景線。面對越來越模糊的主義類信仰,人類最基本道德在不斷地流失,今天有點小錢的國民急需尋找一個精神依托,而近年寺廟的快速、剛好迎合了自古以來中國百姓信仰。來到寺廟祈求“佛菩薩保佑”。
其實世界各主要宗教之間相互的非議是一直存在的,當然其中也包括佛教,所以佛教給人最大的就是眾生平等,無有高下。
佛菩薩離我們很遠也很近,修煉成佛是我們的遠大目標,這個遠大目標一定要有,它會使我們認識到人生的苦。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就無法生起出離心,因為出離心是基于對苦的認識而產生的:三界如火宅,只要在三界輪轉,就無法擺脫痛苦的煎熬。所以,出離心是解脫的基礎。而現在大部分學佛的人都缺乏出離心。修行要從出世到入世,沒有出世的基礎就沒有資格談入世。如果我們沒有出世的超然,一旦入世,往往會迷失方向。近代不是在提倡人間佛教嗎?人間佛教的前提就是首先要有出世的遠大目標。。
“阿含經”告訴我們:諸佛世尊皆出人間。佛陀是以人的身份成佛,而不是以天人的身份得道。天上的人太享樂了,他們無法體會痛苦,也就沒有修行的動力。而不修行就無法開發智慧,更談不上解脫。
智慧、解脫、真理都在人間,而不是在天上,這是佛法和其他宗教的重要區別。因此,一個學佛的人首先要學會做人,佛法修行的基礎就是做人。太虛大師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偈子,是關于成佛與做人的關系:“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佛陀代表著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太虛大師進一步告訴我們,成佛并沒有離開做人,人格徹底完善之后,修行也就成就了。
“人間佛教”告訴你的就是學做“人間佛”。它對當今人類來說,具有很現實的意義,符合現階段人類的需要。可能有些人會感到很失望,他們接受不了佛陀也會有背疼這樣的事實,他們對佛的理解就是能夠飛來飛去,五眼六通到極致。原始佛教在漢地不太受青睞,我想這可能也是其中的原因吧。
佛和人間佛是二類完全不同性質的生命體,一個應對的主要是無形的“道”世界,另一個應對的主要是物質的“器”世界。佛陀的偉大,首先她是一個科學家,她從事的是生命實證科學,實驗室就是自己的身體,她從觀察身體這個一,推算到了宇宙的一切。中國古來有句話:佛道神仙都是人來做。怎么做?走人間佛之路。一步一個腳印地來,初始可用世間的道德準則和規范要求做人,比如儒家所強調的仁、義、禮、智、信。仁,就是要有慈悲心;義,就是要有德行;禮,就是要循規蹈矩;智,就是要用智慧指導生活;信,就是要有信譽,要言行一致。和世間的德行相比,佛法中也有類似的教導,佛陀要求我們遵循的五戒十善,就是人天乘修行的標準。
有人會認為這是在學雷鋒呢,現在的人類就是這個狀態,不信可同時辦二個講堂,一個講佛法解脫,一個講佛法養生,恐怕前者沒幾人,后者數不清。為什么大部分的人,在學佛、學道的過程中間,并不想進入“解脫”的狀態,他主要是祈福!對不對?然后希望到道場里面去被灌頂、加持一下,或者是行善、布施來積點福,能夠今世活的長一點,來世能夠活得更好。他只有“退而求其次”地去求取所謂的福報、功能;而不能真正地在心底深處,去下實修的功夫,因為實修的功夫是違背人性的,最后的階段是教你做不成人的,所以就出現一些人去做苦行僧,千萬可不要去笑她們。
從人間佛走向神佛,實際是一項十分艱巨困苦的選擇,是從人性走向佛性,完全不同性質的變化,她決不是像我們平時所認為的那種簡單的精神境界的升華提高,她要求你徹底拋棄人的屬性,什么姓氏、家庭、親情、錢財這些人性的東西,都將成為隨生命流轉業力中的歷史印記,不會再讓它結出人性的果實。在佛性的層次上看人,人是負有原罪的,所以才在六道中輪回。不是有人批評佛陀、弘一法師不講人情嗎,你看到的只是現在的親情,她們看到的是和人人都有情,再往前看,還都是從一個爆炸點出來的呢。
那么,佛是否我們的終極?佛仍處于二元世界,就不會是終極,終極一定是絕對的,佛的涅槃才是終極。在“雜部經”里,有問佛陀:涅槃的作用或目的是什么?佛陀回答說:“羅陀啊!這問題無法獲得其結果,是沒有意義的。修習梵行就是以涅槃為其目標,為其進入絕對真諦的最后關口、為其最終目的。”終極是不可思議的!
依我的看法,我們可以有終極的目標,雖然說一旦有了目標,就會容易產生二元對立,但是,如果你連這個目標都不給自己,你連這個提醒都不給自己,那你只可能活在一個散漫的妄念之中,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覺醒。所以至少這樣一個最后的提醒、還是必要的。
我們在說到因果、業力時,經常會提到共業圈,這個共業圈就是根據“物以類聚”的原則形成的,她們都彼此有比較相近的意識愿望,有過類似的業力,走到一起來了,各個世界的組成,靈魂群,包括地獄等等,都可以看成是共業圈。
時下很多人學佛大多談神通感應,和自己的身心毫無瓜葛,就算能通天遁地,也無法滅除自己的煩惱,如此學法又有何益?“金剛經”說過:“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法是心法,修行即修心。學佛的重點是隨時觀照自己的念頭,改變自己的意識,安住自己的心。佛陀告訴我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佛教特別注重懺悔、贖罪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這么說,后人對先去的故人永遠是存在愧疚的,想想父母,想想爺爺奶奶等長輩生前對我們的恩情,我們是如何作了回報,我們是否又做過一些不該做的事……。總之,我們首先是請求原諒,求不要對我們懲罰,然后才是其它的。說實話,在現實生活當中,活人受亡靈報應的事是很多的,只是許多人不信而意識不到這一點,即使有所意識,往往也難以啟口。
先靈既然可以實現保佑,當然也可以實現懲罰。我們也經常給過世的父母做佛事,我們都十分后悔,深深地懺悔!今天我們的日子確實比過去好了許多,可是,把我們辛苦養大的父母卻沒有等到這一天,就遠離了我們。我本人并不相信有什么披頭散發的鬼存在,但我深信父母的英魂一直存在,能讀懂我們今天的心思,她們一直就存在無形世界里,更可能就存在我們的業力印記之中。大家都看到,連最鐵桿的無神論者都對著紀念碑在深深地鞠躬,何況是深信來世因果的信佛眾生。不過我還是希望信眾能多學佛理,走真正的學佛修行之路。
在說說,學佛能給我們變出一堆金錢嗎?能給我們變出一幢房子嗎?能給我們變出一個家庭嗎?都不能!那么,為什么要學佛呢?
學佛的意義在于:在開始階段,佛法可以給我們提供正確的人生觀念,依法修行能使我們培養健康的心態。所以說,學佛是為我們的幸福人生服務的。
在中間階段,學佛能使我們將眼光放遠,不僅從現世的生命著眼,更考慮到未來的命運。不僅要注重提高自己的精神意識境界,更要做到用慈悲待人,通過學佛,完善并提升我們的生命素質,按佛陀所說的:生命的意義在于自覺覺他,自利利他。
在最后階段,學佛能使我們今生的凡夫,解脫人生的一切苦厄,來世能去創造清凈國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我们为什么信佛?佛能给我们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我国被遗忘的山,是中国十大著名佛教名山之
- 下一篇: 慧通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