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路的目标和朝向
在《生命的回歸》一書中,導師從四個方面給予了開示:什么是人生?認識的回歸、自然的回歸和自我的回歸。通過學習明白了我最關注的人生,從出生到死亡經歷的過程,由生活、生死和生命三個部分組成。其中,生活還有兩個層面,一是基本生存,二是生存質量。
我加入三級修學近五個月了,在修學前,我從沒考慮過人生和死亡的問題,更沒想過我的生活質量有沒有問題。以前說到死字就感覺不吉利,更害怕想到父母死亡,覺得他們要是死了我怎么辦?但如果這一天真的來了,生活還是要繼續,正如法義中講的,“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是人生永恒的問題,也是任何人不可避免的歷程。佛法告訴我只有以緣起的智慧去認識生命,用佛法的智慧去改造生命,才能真正懂得“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及人生的意義。
學習了認識的回歸,我了解到每個人的所想、所說、所做都離不開觀念的影響。觀念和行為又是相輔相成的,我的觀念會指導我的行為,從而決定我的各種選擇。我有很多錯誤的觀念,比如對永恒的期待,我希望生命永恒、財富永恒、家庭永恒、人際關系永恒。但佛法告訴我,這些都是無常變化的。如果放不下對這些永恒的執著,就會因此受到傷害。佛法的無我正見,可以擺脫我執的煩惱,因此要想改變人生,首先要改變我的認識,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開始,因此正確觀念對我的生命非常重要。
學習自然的回歸,我明白了人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世界是個大宇宙,而我的身體則是個小宇宙,身體結構和地球結構非常相似,我和自然是一體,我的生活也本該和自然息息相關。可是對照法義內容觀察,發現我的心行是與法義背道而馳的。
進入三級修學前,我對物質追求的欲望很強烈,衣食住行處處攀比,得不到時內心煩惱、痛苦。見到漂亮的服飾,只要喜歡就買,總想把自己裝扮得漂亮讓別人贊美。
而買到后不久就又不喜歡了,索性丟掉,真是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而對大自然環境的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又視而不見,正如法義中講到的,雖然我隨時可以在大自然的饋贈中獲得滋養,不必付出任何代價,可我從未以感恩心對待過大自然。物欲的妄想和煩惱使我內心痛苦,在學習法義的過程中,我明白了幸福生活可以從簡單中獲得。少欲知足,遵循簡單自然的生活原則,才能使我內心單純和更好地保護地球有限的資源。自我的回歸,是讓我的人格回歸生命的本來。佛法告訴我,所謂的事業、家庭、兒女、財富,我所關注的這些都是以我為中心,貌似有著神圣的地位,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但都是因為我執,而我執也是引發煩惱和爭斗的根源。
對照法義觀察,我在家庭中,從結婚到現在一直是以自我為中心,我說的話愛人和兒子必須聽,兒子看電視的時候,只要有我想看的節目,他就必須服從我。兒子的站姿、走路甚至他和他爸進家放衣服我也要管,一切一切只要不對我眼就不行。后來爺倆對我非常不滿,愛人說我從早上一起床就開始對他爺倆實行家長制,這讓他們很煩,其實我也很煩。
正如法義中開示的,我把兒子和愛人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固執地以我的觀念和方式要求他們,使他們痛苦不堪,彼此活得都不自在。修學后我通過佛法的指導有了明顯改變,開始不那么自我和固執,也學會覺察和控制自己生起的嗔心和情緒,現在爺倆對我的改變非常滿意。當然,我知道我執在心中還是嚴重存在的,我還有著很大的進步空間。
這次的學習更使我認識到,如果我能運用佛法通達無我的真理,就能正確把握好心念,不被一切無常變化而困擾。我明白要建立正確的觀念,離不開佛法智慧,學佛是真正意義上的生命工程。所以我一定會按八步三禪精進修學,用緣起的智慧觀照人生,直至通達無我的真理,開發本自具足的智慧,回歸自我!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成佛之路的目标和朝向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我学佛的缘起——感恩《了凡四训》
- 下一篇: 懂得做人,比懂得做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