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成功把光“封印” 1小时后放出来还是活的
讓每秒30萬公里的光停下來,這并不是天方夜譚,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成功地讓光“慢下來”,甚至“停下來”,“封印”在特殊晶體中。更重要的是,1小時后放出來的光,還是“活”的!
近期,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了該成果,中國科學家成功將一段600米長的光停下來,存在了一個5mm厚的晶體中。
4月22日,郭光燦院士團隊的李傳鋒、周宗權等在光量子存儲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其將相干光存儲時間提升至1小時,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視頻
其實過程很簡單,第一步讓光慢下來,第二步把光封印住。
怎么讓光慢下來呢?其實,30萬公里/秒是光在真空下的速度,在介質中,光的速度則要除以折射率,比如玻璃的折射率一般是1.5,那么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就是20萬公里/秒。
也就是說,我們只要提升介質的折射率,就能讓光慢下來。
早在1999年,哈佛大學團隊使用外加磁場的冷原子氣體,把光速降到17米每秒,相關論文登上Nature封面,封面圖內容是一輛自行車在和光賽跑。
而這次科學家將介質的折射率提升到了幾十萬倍,不但光速慢了下來,光的長度也被極限壓縮。
,原子就像漁網一樣把光子抓住,因為原子無法在晶體中移動,而是被牢牢束縛住震蕩,光子自然也無法移動。
中科大團隊光量子儲存方案:a.ZEFOZ 磁場下的能級結構;b. 系統光路示意圖
對于可能的應用,該團隊副教授周宗權表示:“沿著遠程量子通信這條路走下去,那么就只有兩個方向,量子中繼和量子U盤。”
具體而言,如果在量子中繼衛星上部署光量子存儲技術,一小時的存儲時間足以讓一個衛星從西半球覆蓋到東半球,形成全球范圍的覆蓋。
量子U盤則是量子技術中出現的專屬存儲方式,擁有著基于量子力學原理的安全性,就像是一個有高級密鑰的U盤。下一步,他計劃先在實驗室研發出量子U盤原型機,未來期望能真正走向實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国科学家成功把光“封印” 1小时后放出来还是活的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平安互联网账户干嘛的
- 下一篇: 人类寿命上限或为150岁:届时自我复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