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教学(什么是新课改 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新課改理念下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教學(什么是新課改 為什么要進行新課改)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您好,今天芳芳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新課改理念下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教學,什么是新課改 為什么要進行新課改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課改即課程改革,新對舊、傳統,新課改即相對于舊課程、傳統教學所做的改革。
2、是為了適應社會進步和教育發展而實施的新課程改革,是課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變革。
3、它的根本指向是人的發展,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我們縱觀歷史上的任何一場改革都是舊有體制、體系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甚至阻礙了社會進程,這時就要改革。
5、新課改也不例外。
6、國家要發展,教育是關鍵。
7、但目前我國教育、教學的發展卻相對滯后。
8、根據國家教委教學調查表明,我國教學發展不平衡,地區差異很大,和國外教育相比還存在許多劣勢。
9、 [案例]風格迥異的教學。
10、 三個國家的美術教師教學生畫《蘋果》。
11、中國:老師一筆一畫地勾勒,學生模仿;日本:有一個蘋果的樣品,學生描摩;美國:老師帶了一籮筐蘋果,每個學生拿起一個,揣摩、觀賞,有的甚至品嘗。
12、中國學生畫的蘋果:非常逼真,但千篇一律。
13、日本學生畫的蘋果比較相似,但是都是一個蘋果。
14、美國學生畫的蘋果:眾彩紛呈,各具特色。
15、 反思:通過案例我們可以發現,中美學校教育中存在許多差異,這其中有很多源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但反映在學習方式上,美國的學校教育更突出兒童的自主學習,開放性學習。
16、培養學生的方式決定了學生的成長、學生的個性和創造能力的形成。
17、看到我們的傳統教學學習由老師做主,老師說了算,兒童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
18、何談學生個性與創新能力,所以基礎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新課改于2001年正式啟動,我縣于2003年進入新課改的實驗推廣階段。
19、新課改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創新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20、 人可以是自己的一堵墻,也可以是自己的一條路,就看你擁有何種觀念了這是《觀念:成功第一步》這本書中作者的深刻思考,由此可見觀念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21、正確的觀念是我們踏入成功的第一步,那么我們如何理解觀念呢?觀,看法 ;念, 想法。
22、觀念是指客觀事物在人腦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有時指表象),關于某方面的認識和覺悟, 一種新穎的、獨特的思維理念,思想意識觀念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行為的結果。
23、 [1]任何改革都必須從改變人的舊的思想觀念做起,也就是洗腦。
24、人的思想觀念決定意識行動,所以筆者認為新課改也應首先從改變思想觀念做起。
25、 其一:觀念改革。
26、 觀念改革之一──教師觀與學生觀。
27、 [案例] 有一位教師在上《坐井觀天》的拓展部分時,準備先說后寫,就提問學生:同學們,青蛙想不想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啊?學生都說想。
28、對,那青蛙跳出來以后它會怎么樣呢?老師想引導學生說:青蛙跳出來以后看到天有多大、多藍,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可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它又跳回井里了。
29、老師冷冷地回敬一句:你怕是只井底之蛙吧。
30、到了寫作階段,該孩子沒有泄氣,在文中寫道:青蛙高興地跳出進口,它抬頭看看天污蒙蒙地一片;再看看遠處,煙囪里濃煙滾滾,直沖云霄;又看看近處的池塘,水污黑污黑的,一股刺激異味撲鼻而來。
31、青蛙想想,還是回到井里安全,不如跳回去吧,于是青蛙又跳回了井里。
32、 反思:以上案例中的教師是否具有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師觀呢?沒有。
33、案例中學生未按照老師預定的思路說,就受到老師的斥責。
34、當學生有獨到見解時他沒有尊重,更未鼓勵學生獨特的見解。
35、在新課程改革的舞臺上,教師將扮演一個新的角色,他需要放下權威,以博大的情懷去呵護每一位學生,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36、在學生犯錯時,教師要做的不是責備,或任由同學取笑,而是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成為學生最可信賴的心理上支持源。
37、在課堂中,最具有個性的學生什么樣的見解都可能產生,如在上《我的戰友邱少云》這一課時,學生提出邱少云在火燒時他身上的炸彈、手榴彈沒爆炸嗎?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時有學生就問:父親越欄桿不是違反交通規則嗎?教師面對學生的這些見解難道要回避、甚至斥責嗎?傳統的教師觀,教師就是圣人,說什么,學生做什么。
38、而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尊重學生、鼓勵學生、關注學生的感受,教師不再是施教的權威者,而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在與學生的關系上是平等的。
39、同樣教師對學生的這種態度觀念改變了,學生對老師的態度觀念也會改變,即學生觀的改變。
40、學生沒有了不敢接近老師的恐懼感,而在內心深處把老師看成是自己的一個大朋友、好伙伴,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求知。
41、這樣就樂于將自己所思所想向老師、同學表白,敢于向教師、教材質疑。
42、教師對待學生,學生對待教師的態度觀念改變了,那教師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也會發生改變。
43、 觀念改革之二──教學觀與學習觀。
44、 師道尊嚴,傳統教學學生端坐靜聽,老師講,學生聽、記、讀、背。
45、教師把教材講完了自然認為課也上完了。
46、至于學生學到了多少,會學了多少,教師很少顧及。
47、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學觀:教學是師生信息和情感交流、溝通、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48、要知道講課不是我們教師的專利,學生也是教師,教師也是學生,學生可以自主備課,模仿教師上課或自創上課,上完師生互評。
49、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是要大力提倡教師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但如果我們是以壓制知識、能力、態度和價值觀的生成和增殖為代價而刻意地去追求所謂的完成教學任務,就難免得不償失了。
50、傳統模式下的教學活動是教師課前精心備課,預設教學各環節,然后形成標準的教案(教學設計的終極表現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案成為整個施教活動的唯一依據和至上準則,全然不顧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課堂情境的變化。
51、這種教學過程,是教師將預定的教學目標灌注給學生的過程,是學生對教學目標和任務的認同和順應過程,絲毫體現不出對學生學習需要和情境變化的關注,體現不出對教學有利時機的積極捕捉和發掘,也無法實現和促進教學的生成,壓抑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52、《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把語文課程的理念定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求我們教師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53、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一切為了學生,要與時俱進,隨著課堂教學情境的變化適時調整教學策略,充分挖掘有利的時機,促進教學的生成,真正實現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自主、合作與探究。
54、也就是說,教學不僅是有計劃、預設的,而且更是一個開放、動態和生成的過程。
55、這里強調的是學生與教育情境之間的交互作用問題,要轉變那種預定教學目標的框架化為學生的自主體驗化 傳統的學生學習觀是老師讓我讀我就讀,老師讓我寫,我就寫。
56、學生學習完全是一種機械式的學習。
57、新課改理念下的學生學習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能自主學習,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與方式。
58、學生懂得掌握了思維的方法就掌握了最佳的學習方法;學會了閱讀和思考,就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預習是學習之母,復習是學習之父;好習慣比什么高學歷都重要,沒有比多思善問的習慣更好的習慣了;學習要遵循自學互學求師的程序進行,久而久之,就提高了自學能力;學習要做到學與思結合,即與思考和反思有機結合;學與問結合,即與敢問、善問有機結合;學與習結合,即與預習、復習有機結合;學與做結合,即與動手動筆有機結合;學與記結合,即與記憶有機結合;動筆有助于發現問題,動筆有助于增強記憶,動筆有助于縝密思考,動筆有助于加深理解。
59、 觀念改革之三──課程觀與教材觀。
60、 在我們現實教學中,教師們總是強調統考科目為主課,音、體、美等科目為副課,因而在教學中教師的精力投入和側重點也不同,造成學生主、副反差意識,既而形成學生高分低能的學習狀態。
61、新課改理念下要求教師要樹立開放的大課程觀,加強課程整合,新課改要求教師上好綜合實踐課,促進學生各方面協調發展。
62、新課改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63、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只是個例子,既然是例子,用此也行,用彼也行。
64、傳統教學中教師把教材上的內容一字不落的灌輸給學生,教材教完了,教師也便認為教學任務完成了。
65、新課改理念下,教師針對教材內容特點,依據學生學習能力水平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對教材或刪或補,對教材內容倡導多元解讀。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新課改理念下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教學(什么是新課改 為什么要進行新課改)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新課改理念下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教學(什么是新課改 為什么要進行新課改)的問題希望對你有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教学(什么是新课改 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迪奥口红专柜多少钱啊?
- 下一篇: 根据患者受损的神经级别不同,脊髓损伤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