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B站《后浪》2.0 我感觉被955个初中生给怼了
今天一睡醒,差評君被一個視頻刷屏了。
它叫《》,是 B 站在青年節前后主動發聲的二番戰。
這次,視頻里不見了大人和明星,換成了兩個初中生模樣的少年,對著鏡頭訴說他們以后不想活成的模樣。
比如,他不想做一個油膩的人。
他不想做一個流水線上制造出來的人,或者渾身帶刺,喜歡抱怨的人,等等。
內容尖銳,直指當下社會矛盾,隨著視頻熱度節節攀升,差評君也開始擔心阿 B 這次會不會又翻車。
果不其然,視頻發布沒多久,就引起了網友們瘋狂討論,有人贊同這些觀點,甚至很多官媒都下場表示支持:
反對的聲音也開始涌現,其中最多人秉持的觀點是:這些話,不像是這個年齡的孩子能說得出來的。
但看到 B 站后續放出的日記征稿后,差評君想說,是網友們太小看這屆初中生了。
有的孩子不想過上把每一個明天都過成昨天的“復制粘貼”人生。
有的小朋友還出現了錯別字,把 “ 杠 ” 寫成了 “ 扛 ” ,說自己不想成為“扛精”,把這個世界變成只有黑白兩種顏色。
有的孩子不想成為“鍵盤俠”,對于一件事情未知全貌就肆意評價。
有的孩子想要拒絕“碌碌無為”,堅信自己所熱愛的事,并且堅信自己不會成為碌碌無為的人。
不過,視頻的內容雖然是真實想法,但差評君又在評論區里看到了第二種聲音:
幼稚。
有人覺得這群孩子未當家不知柴米貴,還沒有經歷社會毒打,現在說的話,十年后會成為笑話。
甚至有人拿自己的例子,苦口婆心地勸誡起那群孩子,言外之意:
若不是為了生活,你以為我就喜歡油膩嗎?難道我就甘于平凡嗎?
看了這些評論,差評君陷入了沉思,我無意評論對錯是非,只想基于爭議,用今天這篇文章和大家好好聊聊。
從 2020年開始,大概是因為疫情的關系吧,網上開始洋溢一種消極的氛圍。
從當時的熱詞“打工人”,到現在興起的“躺平學”,就可以見得。
躺平學的核心目的是主動放棄內卷,退出競爭,在這個社會中,找到一個角落,用自己最舒服的姿勢“躺著”,丟掉曾經的“雄心壯志”,不再奮斗。
為此甚至有人將其作為一門課題進行研究,怎么躺、用什么姿勢躺,都是學問。
差評君的理解是,面對來自學習、工作的重壓,很多人第一次覺醒了:哦,原來我們只是一個打工的,無力改變現狀,躺平好了。
面對復雜多元、階級躍升困難的社會,躺平自然是一種選擇,這并沒有錯。
但已經選擇躺平的人,用已經“躺平了”的心態和視角,去教育那些還抱有幻想的年輕人,認為這些他們眼高手低,是不是有些不妥呢?
這讓我想到了去年 B 站的《后浪》視頻,它在當時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很多人不喜歡《后浪》,是因為它帶有一種前輩式的教育口吻,但看了很多人對那些日記的批評,差評君發現好像每代人都不能免俗。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70后當時覺得 80后是垮掉的一代;80后覺得90后是自私的一代。
甚至在各種媒體上至今還會偶爾看到這種刻板印象的存在。
如今,我們這些互聯網上的“老后浪”們看待這些新的年輕人同樣如此。
“老人”們總是以過來人的視角告訴你:你們還不懂大人的世界,不懂職場、不懂政治,不懂家庭、不懂責任。
走入社會,就會發現自己言論的可笑,自覺躺平。
但是,歷史的車輪,不就是在由一群不愿躺平,并且永遠不愿躺平的人推動嗎?
最近《覺醒年代》很火,差評君覺得這部劇里很多閃閃發光的人物,完全可以印證這一點。
那是 1915 年的中國,中國剛剛簽下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內憂外患,民智未開,面對被槍斃的革命者,底層民眾麻木不仁,爭搶人血饅頭。
如果說現在盛行躺平學,那當時的人恐怕就得鉆研“等死學”了。
但李大釗不想成為等死的人,他在陳獨秀的影響下回國參與辦《新青年》,接觸到馬克思主義,一生硬剛軍閥。
胡適說你這玩意救不了中國,軍閥給他寄來子彈。
38 歲那年,他被軍閥連續絞了 40分鐘英勇就義,并沒有躺平。
除了李大釗,還有大家熟知的魯迅。
其實當時魯迅本來都覺得中國人無可救藥了,他把中國比喻成一間鐵屋,大聲疾呼,就算是喚醒幾個人,也沒有用。
但是他的好友錢玄同點醒了他:“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后來,魯迅寫下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投身啟蒙中國人思想的戰斗中。
說到這,你可能會覺得,魯迅、李大釗們都是偉人,現在的孩子何德何能與之相比?
可是,他們在功成名就之前,不也和視頻中的孩子們一樣,在外人看來只是一個“不服氣”的年輕人嗎?
相較之下,這一代年輕人從小就接觸互聯網,對于各種信息的接收遠比以前要多,要雜。
面對如此大量的信息處理,讓他們對于網絡和社會的思考更加提前,自然也會有更多的觀點和想法。
同時,在互聯網時代,他們有著更多用來表達自己觀點的渠道與方法,這些年輕人的聲音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聽見,也引發了更多沖突。
他不想成為沒有同情心的人;
他不想成為不講義氣的人;
他不想成為沒有教養的人;
他不想成為一個半途而廢的人。。。
曾經代表了“互聯網主流話語權”的“老后浪”們,覺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挑戰,不愿意接受這個事實,想要拒絕這種聲音的存在。
差評君相信大多數人對這些孩子們的提醒是出于善意,可如果這些年輕人們真的因此沉默下去,如果連心中“想成為”的樣子都沒有 ——
會讓世界更好嗎?
畢竟,哪怕在十個孩子里,有九個孩子最終選擇了“躺平”,可仍然有一個孩子選擇“站著”,那對于這個社會來說,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就像魯迅說的那樣: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是在于將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看完B站《后浪》2.0 我感觉被955个初中生给怼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抽脂填胸多少钱啊?
- 下一篇: 律师谈盖茨离婚财产分割:8400亿财产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