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都造车了,华为为什么不?徐直军:我们从2012年开始研究车
4月12日消息,今天華為在深圳總部召開了第18屆全球分析師大會。
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為將繼續加大智能汽車軟件投入,實現汽車行業的智能化、自動化、電動化等。徐直軍再次強調,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定位是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增量部件供應商。
對此,媒體詢問在各家企業紛紛投入智能汽車領域,華為是否還會堅持不造車的策略問題時。徐直軍表示,“我在各個公開場合已經給了大家答案(華為不造車)。”
“我相信大家有這個疑惑,華為有能力造車,為什么不造車呢?小米都造車了。”徐直軍表示,“華為的這個決策(不造車)是經過多年討論的。華為從2012年開始進行汽車相關研究,在2012實驗室下成立了車聯網實驗室。那時候還沒有自動駕駛的概念,只有電動汽車的概念。我們當時想研究電動汽車的概念,隨著不斷演進,才有了智能汽車和自動駕駛的概念。”
對于未來自動駕駛系統,徐直軍表示就是要做個駕駛員出來。華為在研究汽車的過程中發現,華為的技術在車上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汽車自動駕駛上的價值越來越能體現。
在2012年到現在,徐直軍與中國、日本、德國等汽車企業大佬進行了討論,發現他們不需要華為造車,而是需要華為提供ICT的能力,幫助他們造好車。
2018年在三亞開會時,華為高層明確了華為不造車,幫助企業造好車的戰略。“這個決策到現在為止一直沒有改變。作為ICT企業與汽車企業合作,也希望能夠創造更多價值。我們用華為inside的方式來做汽車子品牌,賦能汽車企業。”
徐直軍表示,華為與汽車合作了三個子品牌,其中一個就是北汽的ARCFOX極狐。徐直軍透露,今年年底將有一系列的新車推出來。
另外,徐直軍表示,也將與重慶長安合作子品牌,但名字還沒想好;也會與廣汽打造一個子品牌。我們會采取這樣的方式,但合作的品牌不會很多。
“我們還設計了‘華為inside’的品牌,以后大家看到這個車上有這個品牌,就知道是華為參與了。不是所有合作汽車都會有這個logo,只有使用了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才會有這個logo。”徐直軍透露。
徐直軍稱,智能汽車BU是華為重點投入的產業,是功能具備最完整的BU。華為今年在智能汽車部件的投資超過了10億美元,而且是研發部件投入。中國每年3000萬臺車,未來增長更大,華為不需要做中國以外的市場。當然華為做任何一個產業都希望是個全球產業,而不僅僅是中國市場。
徐直軍表示,華為現在做的每個部件都已經投入到市場使用。華為inside的車會在上海車展期間,在市區提供給大家自動駕駛的體驗。“我們團隊做的是最好的,我當然希望他們做的是最好的。吹不吹牛不知道。他們告訴我我們的車可以在市區實現1000公里無干預自動駕駛,這比特斯拉好多了。”
華為未來5大關鍵戰略
此外,徐直軍分享了2020年華為公司經營情況,并闡述了華為未來5大關鍵戰略舉措。
徐直軍現場分享了2020年華為業績。2020年銷售收入89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凈利潤646億元,同比增長3.2%。他表示:“2020年業績基本符合我們預期。由于華為采取了大規模儲備策略,2020年經營活動現金流為352億元,但這也是我們期望的。”
徐直軍表示,2021年對華為來說是繼續充滿挑戰的一年,也是戰略逐步清晰的一年。在去年應對美國的制裁之后,今年有時間討論如何走出去。
具體來說,華為將聚焦在5個方面。
- 首先是優化產業組合,增強產業組合韌性。比如華為將主要是聚焦提升軟件方面的能力。
據了解,2年前,華為就決定投資20億美金來投資華為軟件工程能力。經過2年的投資,華為在軟件方面有了提升。未來還將繼續提升軟件方面能力,減少了對芯片的依賴。
“大家也看到了我們近期對云BU的連續調整,我們認為云的核心是軟件,未來要強化軟件組織,與硬件不要有太大牽連,實現軟件產業的增長。”徐直軍表示。
另外,華為還將繼續加大智能汽車軟件投入,實現汽車行業的智能化、自動化、電動化等。徐直軍再次強調,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定位是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增量部件供應商。
徐直軍表示,華為就是要幫助企業造好車,余承東最近就在忙著幫著企業賣好車。徐直軍認為汽車產業將是未來十年內最具顛覆性的產業。
- 第二個就是重新定義5.5G,牽引5G持續演進;
- 第三個要以用戶為中心,持續打造全場景無縫的體驗,基于鴻蒙OS,持續服務硬件和軟件兩大生態。徐直軍表示,鴻蒙OS是全場景分布式系統,目前已經在預計2021年會有40多個主流品牌搭載鴻蒙OS。
- 第四個就是幫助各行各業降低人員消耗,實現低碳社會。
- 最后一個就是努力解決供應連續。徐直軍表示由于美國對華為制裁,造成全球企業特別是中國企業有了恐慌性備貨。在全球追求零庫存的情況下,造成了今年芯片緊張的問題。
不僅如此,也正是因為半導體的問題,臺積電在跟所有客戶發信息,要漲價。芯片要漲價,電子產品就要漲價,未來漲價是可預期的事情。
徐直軍呼吁,要讓整個半導體產業回歸正常商業秩序,根本答案是重建全球信任、恢復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合作。
5G被夸大了
徐直軍稱,5G對智能汽車到底有多大價值 ?做交通的人,更多地希望車路協同,這種情況下5G或者5.5G的價值會更大一些,但有一個問題,沒有5G和5.5G,車能不能實現自動駕駛?要不要自動駕駛;另外一派觀點,認為車要實現自動駕駛,必須要實現自主的自動駕駛,不能依賴別人,就像一個正常人,你所有行為都是你自主的行為,而不要依賴外物,如果一個車必須依賴5G或者5.5G才能實現自動駕駛,那網絡斷了怎么辦?這對于網絡的要求太高了,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出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5G也好,5.5G也好,都不是很重要。
徐直軍稱,一直認為,5G被政治化了,能力被夸大了。“我參加一次會,所有人講5G,講的熱火朝天,我們搞了十年5G的人,怎么就聽不明白他們講的啥5G呢。我們商量認為,大家討論的是5G時代,不是我們說的5G(技術)。5G也就是在4G技術上演進一代,與4G、3G沒有區別。”
透露2021年目標:活下來 活得更好些
徐直軍表示,2020年華為的目標是活下來,2021年華為的目標還是活下來。我們希望今年還有時間思考一下,看看能不能活得更好些。“經過盤點,我們發現活下來還是有希望的,但我們希望活得更好些。”
徐直軍希望2022年華為財報能夠正常舉行,華為分析師大會也能正常舉行,最好是每年都能夠正常舉行。(靜靜)
相關閱讀:
華為徐文偉:5G無法滿足需求 ,未來十年有這9大挑戰
4月12日,HAS 2021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在深圳召開。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表示,5G雖然已經開始商用,但目前5G的發展現在遠遠滿足不了目前的交流需求。
徐文偉表示,去年因為疫情,全世界都遭遇了巨大挑戰;面臨新的十年,ICT行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和突破;18世紀以來,全球的能源消耗增長了22倍,低碳化、電氣化、智能化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徐文偉預測,下一個十年,鏈接數量將達到千億級,算力和存儲都將達到100倍的提升;他表示,5G是為了萬物互聯而生,不僅僅是要鏈接所有人、還要鏈接海量的物,5G現在定義的三大場景,很難滿足現在的需求,需要從目前三大場景的三角形,變成5.5G的六邊形。
第二個挑戰,則源于目前一根光纖可以同時承載100萬人觀看視頻,未來則需要滿足一百萬人使用MR(混合現實),傳輸能力需要提升十倍以上。
第三個挑戰,則是網絡協議;目前網絡主體是百億的消費級互聯網,2030將是萬億級的物聯網,因此面臨諸多考驗:首先是確定性,需要確定性的時延保障能力;二是網絡安全性,無人機、邊緣計算等等大量外掛設備引入了新的不安全因素;
第四個挑戰,是通用算力遠遠跟不上智能世界需求;每年算力的提升已經下降,超級計算被迫切需要,模擬計算和光子計算將有優勢。
第四個挑戰,來自于智能世界,AI為科學計算帶來了新的方法、思路和工具,可信的AI是長期追求的目標,而無人駕駛必須解決相關性和因果性難題
第六個挑戰在于存儲,需要實現存得下、用得好,單位空間下的存儲密度未來十年需要提升100倍,未來需要突破大容量、低時延,打破容量墻;未來,容量要從TB級到PB級,響應時間要從毫秒級降到微秒級,要突破馮若依曼架構的限制
第七個挑戰,則是2030年超現實體驗將成為現實,需要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無縫融合,并感知世界,需要打通視覺、嗅覺等數百種人與世界的交互
第八個挑戰,是通過連續性的健康檢測,實現主動的健康管理;85%的死亡來自慢性病,這些就必須實現連續的健康檢測。
第九個挑戰,則是能源,目前發電系統更靠近用戶,產生了更多的雙向節點,電網具備了更多的網絡特征;未來新能源為主的發電,必須有更多存儲等功能,會更加復雜;0碳社區、0碳城市,要求構建一個綠色的能源網絡。
徐文偉強調,想象未來靠科幻,創見未來靠科技。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小米都造车了,华为为什么不?徐直军:我们从2012年开始研究车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张国荣电影《霸王别姬》,其结局是啥意思
- 下一篇: 在照镜子的时候,让你最烦恼的脸部肌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