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为阻中国科技进步下黑手,出招打压中国超算实体
【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蕭達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李雪 陳欣】當地時間8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7個中國超級計算機實體列入所謂“實體清單”。美方的公開借口是這些實體涉嫌“破壞軍事現代化的穩定”,但有商務部官員告訴美媒,它們都與中國建造世界上第一臺百億億次級計算機的雄心有關,美國的用意不言自明。就在前一天下午,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發表有關“美國就業計劃”的演講,再次大力“推銷”高達2.25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時,將其描述為對抗中國崛起,確保美國在世界舞臺霸權的成敗攸關之舉。拜登連搞個國內基建項目都想著與中國競爭,卻還有共和黨議員擔心,拜登的計劃太宏大,讓專注于在關鍵技術領域抗衡中國的努力被“模糊了焦點”。這種對于如何更有力抗中的“路線之爭”,讓美國對待中國的扭曲心態暴露無遺。據報道,美商務部將中國超級計算機實體列入“實體清單”,是在完成一件特朗普想做卻沒來得及做的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8日質疑說,拜登實際上已試圖將特朗普的其他政策一筆抹掉,為何獨認為其對華政策值得保留?他表示對美中對抗不斷升級“非常擔心”。
一周內第二次用中國“推銷”基建計劃
7日的演講是拜登一周內第二次親自上陣“推銷”他的“美國就業計劃”。和上次相同,他用“中國”強調實施該計劃的緊迫性。“最近有一本新書,講的是我們如何落后的。美國不再是世界領導者,就因為我們不再投資。”拜登稱,如果計劃不能實施,他保證在未來6至8個月,大家都會報道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如何在投資未來上領先于美國。
法新社報道稱,根據拜登的說法,這事關美國未來的生死存亡。他再次拿出那套“這是民主和專制之間的競爭”理論,稱美國必須向世界證明,民主是可行的。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報道說,拜登聲稱中國希望美國民主制度不完善。“你們認為中國在投資數字基礎設施或研發上會空等嗎?我向你們保證,他們沒有等,反而期待美國民主制度動作太慢、太受限、太分裂,以至于趕不上他們。”
“與中國競爭成為美國的政策核心”,德國新聞電視臺8日評論說,拜登上任后一次又一次地與中國進行比較,現在他又許諾一場革命。美國國內對于拜登基建雄心的反應,則可以解釋他為何如此著急。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稱,目前,美國共和黨沒有人支持拜登的計劃。他們指責拜登將不相干的計劃硬塞進綜合計劃中,好取悅民主黨內的左派,尤其反對這項計劃中調高企業稅率的做法。
在拜登演講當天,美國財政部公布“美國就業計劃”的支出方案——“美國制造稅收計劃”的一些細節。該計劃將通過提高企業稅率,在15年內征稅2.5萬億美元,用于支付未來8年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的2萬億支出。美國NBCN網站稱,這意味著將企業稅率從21%提高至28%,并試圖堵住離岸利潤的漏洞。“無論如何,這都是雄心勃勃的。”
雖然拜登政府留出妥協空間——美國財長耶倫稱稅收方案是“可協商的”,28%的企業稅率有可能下調至25%,但還是在美國企業界引起強烈不滿。美國政治新聞網報道說,企業高管們私下抱怨拜登的計劃過于昂貴,黨派色彩太濃,充斥著不相關的社會政策。一家世界最大金融企業之一的CEO說:“計劃必須得到兩黨支持。拜登許了很多承諾,說要以不同的方式行事,卻是表面光鮮,很多做法看起來仍是特朗普式的。”
美國會醞釀大型技術“抗中”藍圖
盡管拜登一直將“贏得與中國的競爭”作為其投資計劃的重要賣點,美國卻有人擔心這會“擾亂”抗衡中國的步驟。“美國之音”8日報道稱,有國會共和黨人認為,拜登的計劃過于龐大,包羅萬象的內容無法聚焦于與中國在技術產業上的競爭。
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托德·揚是這種擔憂的主要發聲者。他在接受CNN采訪時說,“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與國家安全相關的反擊,不需要通過一個2萬億美元的大規模基礎設施法案”,他認為專注于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機器人研發等領域的投資,才能真正幫美國在與中國的競爭中獲得勝利。
由揚主要負責撰寫的新版《無盡邊疆法》14日將在美國國會參議院商務委員會進行聽證。去年的《無盡邊疆法》呼吁在未來5年投資1100億美元,推動美國技術研發,但未能在上屆國會取得進展。新版法案在此基礎上升級。揚聲稱希望出臺一項完整的技術產業投資方案,以作為未來數十年與中國抗衡的基礎藍圖。瑞士《財經報》分析說,該提案通過可能造成兩方面結果:一是美國在高端經濟領域與中國脫鉤,二是美國可能在高科技領域限制中國留學生,防止技術被“偷學”。
“無盡邊疆法”是一項跨黨派議案,與揚共同提案的是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但在拜登公布基建計劃后,兩人出現分歧。白宮稱舒默是拜登計劃“非凡的合作伙伴”。但揚7日警告舒默,不要試圖將該法案納入拜登的一攬子計劃,因為“加入任何非涉華條款都將終結獲得共和黨支持的希望”。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呂祥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現在兩黨的分歧主要在于,拜登更多是從綜合國力的層面來考慮——他認為,中美兩國綜合國力的競爭首先體現在經濟規模上,而中國經濟規模超越美國從中長期來看又是必然趨勢。共和黨則更多希望通過“卡脖子”的方式,也就是聚焦科技領域對中國的打壓。不過呂祥提醒說,這兩種路線也不是完全分開的,像共和黨所說的“卡脖子”,拜登政府也一定會繼續做。
特朗普打壓過中國,但沒奏效
上述中國專家的判斷很快得到印證。北京時間8日晚,美國商務部網站發布公告說,將7個中國超級計算機實體列入所謂“實體清單”。美商務部長雷蒙多在聲明中稱:“超級計算能力對于許多,或許幾乎所有現代武器和國家安全系統的發展都至關重要,如核武器和高超音速武器。商務部將竭盡全力阻止中國利用美國技術來支持這些破壞穩定的軍事現代化努力。”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這7個被置于美國出口管制令下的中國實體既包括企業,也包括4個國家超算中心。被列入“實體清單”意味著沒有美國商務部的許可,就無法使用美國本土的技術。美國商務部官員說,這7個實體都與中國建造世界上第一臺百億億次級計算機的雄心有關。這是更精確地模擬高超聲速飛行器所需的計算速度。報道稱,此舉兌現了特朗普政府試圖將這些實體列入商務部貿易“黑名單”的努力。前一屆政府已經沒有時間實施,把這個計劃留給繼任者來批準。
德國《商報》評論說,美國有理由擔心,因為中國在5G通信、數字支付等領域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人工智能、交通技術等領域也正奮起直追。但特朗普打壓中國技術進步的措施并沒能奏效,反而促進中國發展自主技術。《華盛頓郵報》的另一篇報道稱,美國公司普遍認為出口管制損害他們的利潤,同時鼓勵中國將業務轉移到其他地方。
美國CNBC網站8日報道稱,斯蒂芬·羅奇質疑拜登保留特朗普對華政策的決定。他說:“情況正在變得越來越糟,政府不必這樣做。我認為,美中雙方需要采取更冷靜的態度,回到我們有共識的領域。”希臘《現代外交》雜志評論說,中國的目標從來都不是超越美國,而是穩步前進,變得更好。美國不用總擔心被其他國家超越,而應優先關注國內事務。這不僅是眼下美國與中國競爭戰略的解決之道,也將為未來的超級大國合作提供范式。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美为阻中国科技进步下黑手,出招打压中国超算实体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中国将在宁波象山建第五航天发射场 重点发
- 下一篇: 长了子宫内膜息肉可以正常怀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