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相关词条遭恶意篡改,百度百科回应
【文/觀察者網 陳聰】
針對詞條遭惡意篡改所引發的爭議,3月15日,觀察者網從互聯網信息服務投訴平臺處獲悉,百度百科已針對用戶反映的問題做出回復,稱會不斷強化機器審核機制,完善相關編輯規則和標準,加強管理審查、持續規范收錄內容。
2月下旬以來,陸陸續續有網友在豆瓣、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發帖稱,“韓國人篡改了百度百科華夏歷史的73處詞條”。根據網貼,遭到篡改的詞條多與歷史文化相關,數量甚多,篡改的時間集中在去年年底到今年2月。
以網貼中提到的“東夷”詞條為例。
篡改前↓↓
東夷在考古上是指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歷經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的承載者。稱呼上是對黃河流域下游包羲太昊伏羲氏后裔風夷畎夷陽夷和少昊后裔鳥夷白夷等夷人方國的總稱或是對東方各民族的泛稱。早期東夷是華夏族的族源之一。
考古上,東夷文化發源于泰沂山區,是華夏文明重要源頭之一,自新石器時代開始一直到西周中期結束,東夷及其古文化在亞洲古文化的發源與交流中都處于較為重要的地位。
稱呼上,夏商時期,東夷作為對黃河流域下游居民的總稱。周朝時則變成古漢族對東方非華夏族的泛稱。秦漢以后多指居住于中國東方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及琉球群島等地的外族或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不同時期、東夷所指的概念不同。
篡改后↓↓
周朝時對東方非華夏族的泛稱。秦漢以后多指居住于中國東方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及琉球群島等地的外族或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不同時期、東夷所指的概念不同。
自新石器時代開始一直到西周中期結束,東夷及其古文化在亞洲古文化的發源與交流中都處于較為重要的地位。
篡改前
篡改后
不難看出,篡改后的版本較篡改前簡練許多,不過卻有撕裂中國歷史之嫌。而對此詞條進行篡改的網友提出的修改原因竟然是“東夷不屬于華夏文明”。
網貼中還提到的其他詞條包括“華夏”“東夷文化”“宗廟祭禮”“宗廟禮制”“影壁”和“丹青”等等。因為篡改后詞條內容偏向韓國史觀,因此懷疑是個別韓國網民所為。
例如,詞條“宗廟祭禮”遭篡改為“是韓國宗廟祭祀朝鮮王朝君主和王妃的儒教儀式”;詞條“宗廟禮制”遭篡改為“以韓國的宗廟祭禮最為著名”;詞條“朝鮮族”中增加內容“應當避免出現以‘朝鮮族’的詞語稱呼韓國人、朝鮮人及其他非中國地區的韓裔或裔造成的誤會”。
需要強調的是,目前暫無證據表明這些歷史文化相關的詞條遭篡改是韓國網民所為。不過,網貼反映的問題仍然引發輿論高度關注,網友們在互聯網信息服務投訴平臺上對此進行了舉報。
百度百科于3月15日針對網友的投訴進行了處理,并反饋處理結果。
百度百科表示,他們深知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的真實記錄,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安身立命的基礎,百度百科始終以正確認識歷史、客觀評價歷史、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為原則,力爭平臺所展示內容意識形態的正確性。
而在近日,卻有網友發帖稱,疑似個別韓國網民惡意篡改了部分百度百科歷史相關詞條,百度百科對此予以關注并重視。對于收到的反饋詞條,百度百科已通過翻閱大量我國歷史書籍、歷史垂類網站等進行逐一核對,完善內容完整性和正確性。
百度百科還稱,如果用戶后續發現百度百科詞條內容有誤,歡迎通過百度百科官方渠道進行反饋,工作人員收到反饋后會積極核實處理。
根據百度百科的說法,百度百科的歷史版本對比功能將僅面向百科專業編輯用戶開放。百度百科指出,做出這樣的改變旨在保障廣大網友獲取詞條信息的準確性,避免受到各種歷史版本中過期信息的干擾。此后,百度百科也會不斷強化機器審核機制,完善相關編輯規則和標準,加強管理審查、持續規范收錄內容。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历史文化相关词条遭恶意篡改,百度百科回应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激光脱毛手术要多少钱啊?
- 下一篇: 个性签名鼓励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