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您好,今天芳芳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品德上有修養的人嗎?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譯文孔子說:"學習后經常溫習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3、出處出自《論語·學而》擴展資料《論語》簡介《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
2、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3、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4、《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古論》、《魯論》和《齊論》。
5、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6、2、《論語》主要內容《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7、《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8、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并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9、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圣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
10、”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
11、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12、作為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仁,社會政治范疇——禮,認識方法論范疇——中庸。
13、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
14、孔子確立的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于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系與待人接物的規范,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
15、“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16、3、后世影響《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
17、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18、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
19、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20、《論語》進入經書之列是在唐代。
21、“到唐代,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有《左傳》《公羊》《谷梁》,加上《論語》《爾雅》《孝經》,這樣是十三經。
22、”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23、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24、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論語。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的問題希望對你有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大众揽境汽车有纸说明书吗?
- 下一篇: 1度电等于多少焦耳公式(1度电等于多少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