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案例分析题)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案例分析题)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案例分析題)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文章目錄列表:
- iso22000的基本四要素是什么?
- 如何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 安全生產管理三大體系包括哪三項?
- 食品安全體系包括哪兩個部分
- 簡述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iso22000的基本四要素是什么?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的安全問題;要求生產、操作和供應食品的組織,證明自己有能力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那些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顧客的期望、社會的責任,使食品生產、操作和供應的組織逐漸認識到,應當有標準來指導操作、保障、評價食品安全管理,這種對標準的呼喚,促使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求標準的產生。 ISO22000:2005標準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的使用指導標準,又是可供食品生產、操作和供應的組織認證和注冊的依據?! SO22000:2005表達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針對食品鏈中任何一類組織的特定要求。該標準適用于在食品鏈中所有希望建立保證食品安全體系的組織,無論其規模、類型和其所提供的產品。它適用于農產品生產廠商,動物飼料生產廠商,食品生產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它也適用于與食品有關的設備供應廠商,物流供應商,包裝材料供應廠商,農業化學品和食品添加劑供應廠商,涉及食品的服務供應商和餐廳?! SO22000:2005采用了ISO9000標準體系結構,將HACCP原理作為方法應用于整個體系;明確了危害分析作為安全食品實現策劃的核心,并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所制定的預備步驟中的產品特性、預期用途、流程圖、加工步驟和控制措施和溝通作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輸入;同時將HACCP計劃及其前提條件-前提方案動態、均衡的結合。本標準可以與其他管理標準相整合,如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和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等?! ≡诓粩喑霈F食品安全問題的現狀下,基于本標準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組織,可以通過對其有效性的自我聲明和來自組織的評定結果,向社會證實其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能力,持續、穩定地提供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終產品,滿足顧客對食品安全要求;使組織將其食品安全要求與其經營目的有機地統一?! ∈称钒踩笫堑谝晃坏?;它不僅直接威脅到消費者;而且還直接或間接影響到食品生產、運輸和銷售組織或其他相關組織的商譽;甚至還影響到食品主管機構或政府的公信度。因此,本標準的推廣,是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的。 ISORC提供,來源于: http://www.ISOWiki.cn 第一章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概述和標準理解 第一節 HACCP體系的概述 第二節 ISO 22000標準理解 第二章 ISO 22000食品安全體系的建立 第一節 ISO 22000體系建立的準備 第二節 ISO 22000體系應用中前提方案的確定、實施與保持 第三節 ISO 22000體系中危害分析的實施、HACCP計劃 第三章 內部審核 第一節 內部審核 第二節 管理評審 第四章 ISO 22000標準谷物加工企業建立、實施實例 第五章 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在ISO 22000標準中的應用 第一節 我國現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介紹 第二節 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與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應用 第三節 世界發達國家主要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介紹 參考文獻 目 次 引 言 I 1 范圍 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2 3 術語和定義 2 4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5 4.1 總要求 5 4.2 文件要求 5 5管理職責 6 5.1 管理承諾 6 5.2 食品安全方針 7 5.3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策劃 7 5.4 職責和權限 7 5.5 食品安全小組組長 7 5.6 溝通 8 5.7 應急準備和響應 9 5.8管理評審 9 6 資源管理 10 6.1 資源提供 10 6.2 人力資源 10 6.3 基礎設施 11 6.4 工作環境 11 7 安全產品的策劃和實現 11 7.1 總則 11 7.2 前提方案(PRP(s)) 11 7.3 實施危害分析的預備步驟 12 7.4 危害分析 15 7.5 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建立 16 7.6 HACCP計劃的建立 17 7.7預備信息的更新、描述前提方案和HACCP計劃的文件的更新 18 7.8 驗證的策劃 18 7.9 可追溯性系統 19 7.10. 不符合控制 19 8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確認、驗證和改進 22 8.1 總則 22 8.2 控制措施組合的確認 22 8.3監視和測量的控制 22 8.4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驗證 23 8.5 改進 24 附錄 A(資料性附錄)本準則與GB/T19001-2000之間的對照 25 附錄B(資料性附錄)HACCP與本準則的對照 31 附 錄 C(資料性附錄)提供控制措施(包括前提方案)實例的CAC參考文獻及其選擇使用指南 32參 考 文 獻 35如有需要:請加Q-Q:115-11-46-1如何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英文簡稱“ISO22000:2005”。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的安全問題;要求生產、操作和供應食品的組織,證明自己有能力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那些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顧客的期望、社會的責任,使食品生產、操作和供應的組織逐漸認識到,應當有標準來指導操作、保障、評價食品安全管理,這種對標準的呼喚,促使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求標準的產生。標準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的使用指導標準,又是可供食品生產、操作和供應的組織認證和注冊的依據。ISO22000:2005表達了 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針對食品鏈中任何一類組織的特定要求。該標準適用于在食品鏈中所有希望建立保證食品安全體系的組織,無論其規模、類型和其所提供的產品。它適用于農產品生產廠商,動物飼料生產廠商,食品生產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它也適用于與食品有關的設備供應廠商,物流供應商,包裝材料供應廠商,農業化學品和食品添加劑供應廠商,涉及食品的服務供應商和餐廳。
ISO22000:2005采用了 ISO9000標準體系結構,將HACCP原理作為方法應用于整個體系;明確了危害分析作為安全食品實現策劃的核心,并將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所制定的預備步驟中的產品特性、預期用途、流程圖、加工步驟和控制措施和溝通作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輸入;同時將HACCP計劃及其前提條件-前提方案動態、均衡的結合。本標準可以與其他管理標準相整合,如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和 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等。
國家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概述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 摘 要
在當前全球食品貿易量日益劇增的形勢下,無論是進口國還是出口國,都有責任強化本國的食品管理體系,履行基于風險分析的食品管理策略。多數國家的政治家和科學家認為有效的食品管理體系是確保本國消費者健康和安全的基礎。本文依據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 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文件和出版物,論述和討論了食品質量與食品安全在概念上的區別,國家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構成要素,食品安全管理的原則和原理,以及如何強化國家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問題,為國家食品管理機構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安全;食品質量;管理原理;風險分析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 必要性
隨著社會物質財富的日益豐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費者對食品的生產、加工、貯運、銷售整個過程表現出了空前的興趣,不斷要求政府和食品制造商在食品質量、食品安全、消費者保護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在當前全球食品貿易量日益劇增的形勢下,無論是進口國還是出口國,都有責任強化本國的食品管理體系,履行基于風險分析的食品管理策略。多數國家的政治家和科學家認為有效的食品管理體系是確保本國消費者健康和安全的基礎。
進入新世紀以來,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的社會、政治和貿易問題時有發生,世界各國的食品安全管理法規、機構、監管、信息、教育正在急劇變化,及時了解和掌握各國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動向及相關研究成果,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體現以人為本,實現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是 中國食品安全管理面臨的主要挑戰。本文介紹了國際組織、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在國家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方面的原則、實踐和經驗,供有關管理人員、專家和學者參考。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 概念
食品安全是指食物有損于消費者健康的急性或慢性危害。食品安全問題沒有協商的余地。食品質量則涉及對消費者而言的其它性狀,即食品的使用價值,有正面的性狀,如風味、顏色、質地等,也有負面性狀,如腐敗性、變色、變味等。明確區分食品質量與食品安全涉及到相關政策的制定,以及食品管理體系的內容和構架。
食品控制被定義為強化國家或地方當局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確保所有食品在生產、加工、貯藏、運輸及銷售過程中是安全的、健康的、宜于人類消費的一種強制性的規則行為,同時符合安全及質量的要求,以及依照法規所述誠實、準確地予以標注。食品控制的首要任務是強化食品立法,以確保食品消費安全,使消費者遠離不安全、不衛生和假冒食品,通過禁止出售那些購買者所不期望的非天然或不合質量要求的食品的方式來實現。
食品危害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①微生物危害;②農藥和殺蟲劑殘留;③濫用食品添加劑;④化學危害,包括生物毒素;⑤假冒食品。食品危害還可以延伸到轉基因食品、過敏原、獸藥殘留,以及在動物產品中為促進生長而添加激素等。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 管理體系構成
國家食品管理體系的目標是:①減少食源性疾病, 保護公眾健康;②防范不衛生的、有害健康的、誤導的或假冒的食品,以保護消費者權益;⑧通過建立一個完全依照規則的國際或國內食品貿易體系,保持消費者對食品管理體系的信心,從而促進經濟發展。食品管理體系應覆蓋一個國家所有食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過程,也包括進口食品。食品管理體系必須建立在法律基礎之上,還必須強制執行。
大多數國家食品管理體系由5個單元構成:①食品法規;②食品管理;③食品監管;④實驗室檢測;⑤信息、教育、交流和培訓。
2.1食品法規
制定食品法律是現代食品法規體系的 基本單元。食品法規在傳統上包含關于不安全食品的界定,強制不安全食品的召回,以及對負有責任團體和人員的懲處。現代食品法規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是為了保證食品安全有法律效力,而且還要允許食品安全管理權威當局依法建立一種預防性的保障體系。
除了食品安全立法以外,政府部門還需升級和更新食品標準。一些高水平的標準規范已經取代了與食品安全目標有關的原有標準。國家應吸收國際食品法典所長,學習其它國家在 食品安全標準制定方面的做法,將有關信息、概念和需求加以修正,納入本國標準體系。這種國家標準體系既要能夠滿足本國需要,又要符合衛生和植物檢疫措施協定以及貿易伙伴的需要。
2.2食品管理
有效的食品管理體系需要在國家層面上有效地協調,并出臺適宜的政策。其職責包括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領導機構或部門,明確這些機構或部門在以下行動中的職責:發展執行國家統一的食品管理戰略;運作國家食品管理項目;獲得資金并分配資源;設立標準和規則;參與國際食品安全管理的聯合行動;制訂食品安全 緊急事件反應程序;進行風險分析等等。其核心職責可以概括為建立規范的措施,保障監督體系的運行,持續改進硬件條件,提供政策指南。
2.3食品監管
食品法規的監管和運行需要誠實、有效的調查工作為基礎。作為調查工作的關鍵要素的調查人員應當是高素質的、訓練有素的、誠實的,他們要日復一日地與食品工業、食品貿易以及社會打交道。食品管理體系的聲譽和公正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調查人員誠信和專業水平上的。因此,對調查人員進行適當的培訓是建立有效的食品管理體系的前提。國家應通過持續的 人力資源政策,保證調查人員不斷得到培訓和提高,逐步形成調查專家隊伍。
2.4實驗室建設
實驗室是食品管理體系的一個基本構成要素。實驗室的數量和位置取決于體系的目標和工作量的大小,同時應考慮裝備一個中央參照實驗室,以完成一些復雜的試驗和比對試驗。食品管理部門的職責是按照標準監督這些實驗室,并管理其運行過程。食品安全實驗室的分析結果常常會在法庭上作為合法和有效的證據,這就需要在實驗分析過程中高度認真,以確保實驗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2.5信息教育交流
信息發布、食品安全教育、給食品產業鏈上多個環節的代理人提出建議,這些工作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些工作包括給消費者提供全面真實的信息;對信息進行系統化;推出面向食品行業 行政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教育項目;執行“培訓培訓者”項目;向農業和衛生部門的廣大員工提供參考文獻等等。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 原則和原理
3.1 食品安全管理的原則
當國家在建立、升級、強化或改變國家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時,必須對很多支撐食品管理行動的原理和價值取向給予考慮。這些原理包括:
①在食品鏈中盡可能充分地應用預防原則,以最大幅度地降低食品風險;
②對從“農田到餐桌”鏈條的定位;
③建立應急機制以處理特殊的危害(如食品召回制度);
④建立基于科學原理的食品控制戰略;
⑤建立危害分析的優先制度和風險管理的有效措施;
⑥建立對經濟損益和目標風險整體的統一行動;
⑦認識到食品安全管理是一種多環節且具有廣泛責任的工作,并需要各種利益代言人的積極互動。
3.2 食品安全管理的原理
3.2.1 “從農田到餐桌”的整體概念 最有效降低風險的途徑就是在食品生產、加工和銷售鏈條中遵循預防性原則。要最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的利益,最基本的就是把食品質量和安全建立在食品生產從種植(養殖)到消費的整個環節。這種從農業種植者(養殖者)、加工者、運輸者到銷售商的鏈條叫做“從農田到餐桌”,這個鏈條中的每一個環節在 食品質量與安全中都是非常關鍵的。
食品危害和品質的損失可能發生在食品鏈上的不同環節,要一一找出這些危害是非常困難的,并且成本也是十分昂貴的。一種有機地組織起來的,對食品鏈中多個環節進行控制的預防性方法可以有效地增進食品質量與安全。對食品鏈上一些潛在的危害可以通過應用 良好操作規范加以控制,如 良好農業規范(GAP),良好操作規范(GMP),良好衛生規范(GHP)等。一種重要的預防性的方法——危害分析與 關鍵控制點(HACCP)可應用于食品生產、加工和處理的各個階段, HACCP已成為提高食品安全性的一個基本工具。
3.2.2 風險分析 風險分析是指對食品的安全性進行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交流的過程。風險評估是以科學為基礎對食品可能存在的危害進行界定,特征描述,暴露量評估和描述的過程。風險管理是對風險評估的結果進行咨詢,消費者的保護水平和可接受程度進行討論,對公平貿易的影響程度進行評估,以及對政策變更的影響程度進行權衡,選擇適宜的預防和控制措施的過程。風險交流是指在食品安全科學工作者、管理者、生產者、消費者以及感興趣的團體之間進行風險評估結果、管理決策基礎意見和見解傳遞的過程。
食品法典在國際層面上規范了風險分析的程序,已引入衛生和植物檢疫措施協議。有關國際組織鼓勵其它國家在本國食品管理體系中認可國際風險分析的結果。
3.2.3 透明性原則 食品安全管理必須發展成一種透明行為。消費者對供應食品的質量與安全的信心是建立在對食品控制運作和行動的有效性和整體性運作的能力之上的。應允許食品鏈上所有的利益關系者都能發表積極的建議,管理部門應對決策的基礎給以解釋。因此,決策過程的透明性原則是重要的。這樣會鼓勵所有有關團體之間的合作,提高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認同性。
作用
食品安全權威管理部門應該撐握將何種與食品安全有關的信息介紹給公眾。這些信息包括對食品安全事件的科學意見、調查行為的綜述、涉及食源性疾病食品細節的發現、食物中毒的情節,以及臭名昭著的食品造假行為等。這些行為都可以作為對消費者進行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一部分,使消費者能更好地理解食源性危害,并在食源性危害發生時,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 管理體系
從世界范圍來看,國家的食品管理體系至少有3種組織方式,即多元管理機構體系、單一管理機構體系以及統一管理機構體系。在發生了眾多的食品安全問題以后,有些國家正在著手改革自己國家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統一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正在一些發達國家進行改革實踐。
統一食品安全的概念
統一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表明,從農田到餐桌食品鏈上多個機構有效合作的愿望和決心是正確的,典型的統一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組織機構應在4個層次上運作。
第一層次:政策制定,風險評估及管理,標準和規章制訂;
第二層次:食品管理活動,管理和稽查合作;
第三層次:監督和執行;
第四層次:教育和培訓。
在對國家食品管理機構進行改革時,有些政府希望建立一個自主的國家級食品管理機構,負責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的問題,保留原來多元化的管理機構設置,由其負責第三和第四層次的問題。
農村食品安全監管
一是受消費水平及消費觀念的影響,農村市場假冒偽劣商品現象較為普遍,多數農民屬于低水平消費群體,購買能力有限,所以他們購物時多圖便宜,而且識假辨假能力差,因而為成本低、價格低的假冒偽劣商品提供了市場。
二是經營主體的素質相對較低,他們大多數是農民,文化程度較低,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識和守法經營觀念。個別經營者往往只求經濟利益,不管商品質量,更不會去考慮人們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惡果。所以,即使是食品已經超過保質期,或是明明知道是劣質食品,為了不讓自己虧本,甚至是有利可圖,經營者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將商品銷售出去。
三是在農村,小賣部、食品商店等零散食品經銷商大量存在,他們經營規模小,廣泛分布在農村的各個角落。這些狀況滿足了農村的消費需求,但不利于監管。
四是農民消費者自我權益保護意識較差。遇到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他們不能正確運用法律維權,多是自認倒霉。還有的是礙于同鄉的情面,不主張自己的權益,因而使違法經營長期得以生存。
統一食品安全的優點
統一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優點在于:
①使國家食品管理體系具有連貫性;
②沒有打亂原有機構的調查、監督和執行工作,使該項措施更易于執行;
③在全國范圍內整個食品鏈上實施統一的管理措施;
④獨立的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職能,落實對消費者的保護措施,取得國內消費者的信任,建立國際間的信用關系;
⑤良好的實施設施有助于參于處理國際范圍內的食品安全問題,如參與 食品法典委員會,或衛生和植物衛生檢疫協定、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的后繼工作等;
⑥增加決策的透明度,使執行過程更加負責任;
⑦提高資金和其它投入的使用效率。
一些國家正在建立國家層面上的政策制定和合作機制。將食品供應鏈條的管理交由一個勝任的、自主的機構來完成,有可能改變食品管理的途徑。這類機構的角色是建立一個從國家角度出發的食品安全管理目標,并通過施加影響,使這些戰略和技術措施成為實現國家食品安全管理目標的保障。
安全生產管理三大體系包括哪三項?
安全管理體系包括:\x0d\x0a一、食品安全管理體系\x0d\x0a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是指與食品鏈相關的組織(包括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的企業和團體)以GMP和SSOP為基礎,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HACCP體系及其應用準則》(即食品安全控制體系)為核心,融入組織所需的管理要素,將消費者食用安全為關注焦點的管理體制和行為。\x0d\x0a\x0d\x0a二、信息安全管理體系\x0d\x0a 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是組織在整體或特定范圍內建立信息安全方針和目標,以及完成這些目標所用方法的體系。它是直接管理活動的結果,表示成方針、原則、目標、方法、過程、核查表等要素的集合。\x0d\x0a\x0d\x0a三、EHS體系——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x0d\x0a EHS管理體系:EHS是環境 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的縮寫;中文全稱: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x0d\x0a EHS管理體系是環境管理體系(EMS)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HSMS)兩體系的整合。食品安全體系包括哪兩個部分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主要由管理、HACCP體系和SSM方案3個部分組成。(一)HACCP的概念
加強食品包括原材料,從最初生產到最終消費,即“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中對食品的安全衛生進行控制和管理,從而確保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行業的重要任務和課題。可是21世紀的食品安全問題已不再是傳統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所能解決得了的,必須采用更加科學、系統和完整的體系對整個食物鏈進行管理,以預防和控制食品安全問題。其中在加工過程中,必須采用全程質量控制技術和原理來進行控制,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是目前認為最有效和可靠的控制體系。
劉丹等人認為,HACCP是對可能發生在食品加工環節中的危害進行評估,進而采取控制的一種預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楊潔彬等人認為,HACCP是危害分析的臨界控制點,它確保食品在消費的生產、加工、制造、準備和食用等過程中的安全,在危害識別、評價和控制方面是一種科學、合理和系統的方法。郭芳珍、余銳萍提出用辯證法的觀點來看HACCP體系的概念,認為HACCP體系其實就是在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即關鍵控制點(CCP),用一整套制度來控制產品的加工過程,采取預防性措施,盡量“生產”出合格的產品。
國家標準GB/T15091--1994《食品工業基本術語》對HACCP的定義是生產(加工)安全食品的一種控制手段;對原料、關鍵生產工序及影響產品安全的人為因素進行分析,確定加工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建立、完善監控程序和監控標準,采取規范的糾正措施。國際標準CAc/RCP—1“食品衛生通則1997修訂第3版”對HACCP的定義是:鑒別、評價和控制對食品安全至關重要的危害的一種體系。
現在國際上通用的對HACCP的定義就是為了控制食品安全衛生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國際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它是英文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首字母縮寫,即“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系統。它是一個以預防食品安全問題為基礎的防止食品引起疾病的有效的食品安全保證系統,通過食品的危害分析(Hazard Analysis,HA)和關鍵控制點(Critical Control Points,CCP)的控制,保證食品安全。它是一項國際認可的技術,希望生產商能通過此體系來減低、甚至防止各類食品危害(包括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3方面),它包括了從原材料開始到賣給消費者的整個食品形成過程的危害控制。
HACCP是一套確保食品安全的管理系統,這種管理系統由下列三部分組成:
(1)對從原料采購—產品加工—消費各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危害進行分析和評估;(2)根據這些分析和評估來設立某一食品從原料直至最終消費這一全過程的關鍵控制點(CCP);(3)建立起能有效監測關鍵控制點的程序。也有人認為HACCP可分為兩部分:(1)危害分析(HA):分析食物制造過程中各個步驟之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2)主要管制點(CCP):依危害分析結果設定主要管制點及其控制的方法。
HACCP體系這種管理手段提供了比傳統的檢驗和質量控制程序更為良好的方法,它具有鑒別出還未發生過問題的潛在領域的能力。通過使用HACCP體系,控制方法從僅僅是最終產品檢驗(即檢驗不合格)轉變為對食品設計和生產的控制(即預防不合格)。人們在設計食品生產工藝時必須保證食品中沒有病原體和毒素。由于單靠成品檢驗不能做到這一點,于是才產生了HACCP體系的概念。HACCP體系是涉及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食品安全衛生的預防體系。
(二)安全支持性措施(SSM)方案
安全支持性措施(Supportive Safe Measures,SSM)是指除關鍵控制點外,為滿足食品安全要求所實施的預防、消除或降低危害發生可能性的特定活動。SSM是組織按照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結合自身條件并根據其在食品鏈中所處階段可能實施的具體計劃,如:良好農業(含水產養殖)規范(GAP);良好操作規范(GMP);良好衛生規范(GHP);良好分銷規范(GDP);良好獸醫規范(GVP);良好零售規范(GRP)。其中對食品加工企業來說,良好操作規范(GMP)是最主要的安全支持性措施。
SSM方案(Supportive Safe Measures Programs)是指控制已確定危害發生的安全支持性措施的實施和有效運行的方案。SSM方案包括(但不限于):(1)衛生標準操作程序(SSOP);(2)其他影響食品安全的標準操作程序(SOP),包括工藝操作和設備維護保養規程等。
簡述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是指與食品鏈相關的組織(包括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的企業和團體)以GMP和SSOP為基礎,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HACCP體系及其應用準則》(即食品安全控制體系)為核心,融入組織所需的管理要素,將消費者食用安全為關注焦點的管理體制和行為。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特點如下:
(1)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是一個基于科學分析而建立的體系,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當然也可以尋找外援,吸收和利用他人的科學研究成果,但最重要的還是企業根據自身情況所做的實驗和數據分析。
(2)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是一個應該認認真真進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企業在制定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后,要積極推行,認真實施,不斷對其有效性進行驗證,在實踐中加以完善和提高。
(3)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是根據不同食品加工過程來確定的,要反映出某一種食品從原材料到成品、從加工場到加工設施、從加工人員到消費者方式等各方面的特性,其原則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事求是。
(4)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不是一個孤立的體系,而是建立在企業良好的食品衛生管理傳統的基礎上的管理體系。如GMP、SSOP、職工培訓、設備維護保養、產品標識、批次管理等都是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實施的基礎。如果企業的衛生條件很差,那么便不適合實施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而首先需要企業建立良好的衛生管理規范。
(5)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是預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要對所有潛在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學的危害進行分析,確定預防措施,防止危害發生。
(6)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不是一種僵硬的、一成不變的、理論教條的、一勞永逸的模式,而是與實際工作密切相關的發展變化的體系。
(7)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強調關鍵控制點的控制,在對所有潛在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學的危害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來確定哪些是顯著危害,找出關鍵控制點,在食品生產中將精力集中在解決關鍵問題上,而不是面面俱到。
(8)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并不是沒有風險,只是能夠減少或者降低食品安全中的風險。作為企業,光有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是不夠的,還要有具備相關的檢驗、衛生管理等手段來配合共同控制食品生產安全。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案例分析題)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案例分析題)的問題希望對你有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案例分析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激光修复痘坑多少钱啊?
- 下一篇: 黄体破裂可以做试管婴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