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基因研究进展如何?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关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基因研究进展如何?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目前,日本和韓國在生產上廣泛使用的抗性材料大都含 Stvb-i 基因,雖然抗源相對狹窄,但至今尚未有該基因抗性喪失的報道。特別是新近育成的品種不僅抗性強,且品質優(yōu)良。實踐證明,直接引用這些具有穩(wěn)定抗性的優(yōu)質粳稻品種作抗源,來改良我國高產粳稻品種的條紋葉枯病抗性是有效的。然而,隨著 RSV 的變異,抗病性喪失的可能仍然存在。所以加強對現有水稻資源的抗性篩選,并對一些新的抗病基因(或位點)的遺傳規(guī)律進行研究,將有助于我國水稻的抗條紋葉枯病育種研究。
自從發(fā)現了水稻條紋葉枯病與基因有關,研究人員就沒有停止過對其基因的研究。最近,南京農業(yè)大學萬建民教授團隊成功克隆了第一個水稻抗條紋葉枯病基因STV11,并闡述了該基因的功能。9月10日,國際權威刊物《自然通訊》在線出版了該團隊題為“持久抗條紋葉枯病基因STV11編碼一個磺基轉移酶”的論文。論文以王琦博士研究生和劉裕強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萬建民教授為通訊作者。劉裕強告訴記者,這一成果,將為通過分子手段培育抗病蟲水稻品種提供有用的基因資源。過去依靠分子標記的選育抗病品種,相當于只知道抗病基因在哪座城市,而現在知道了抗病基因門牌號碼,將可以實現精確選育抗病品種,并且育種效率更高,更可靠,進度更快。同時,也為水稻抗稻飛虱及其傳播病毒病機制的闡明奠定了基礎。
不得不說南農在這一方面還是很有實力的~近年來,我國在農業(yè)方面的創(chuàng)新不斷刷新,近日,南京農業(yè)大學萬建民教授團隊成功克隆了第一個水稻抗條紋葉枯病基因STV11,并闡述了該基因的功能。水稻條紋葉枯病是由灰飛虱為媒介傳播的病毒病,俗稱水稻癌癥,一旦染上將顆粒無收。9月10日,國際權威刊物《自然通訊》在線出版了該團隊題為“持久抗條紋葉枯病基因STV11編碼一個磺基轉移酶”的論文。參看http://www.3456.tv/news_content/1034605
自從發(fā)現了水稻條紋葉枯病與基因有關,研究人員就沒有停止過對其基因的研究。最近,南京農業(yè)大學萬建民教授團隊成功克隆了第一個水稻抗條紋葉枯病基因STV11,并闡述了該基因的功能。9月10日,國際權威刊物《自然通訊》在線出版了該團隊題為“持久抗條紋葉枯病基因STV11編碼一個磺基轉移酶”的論文。論文以王琦博士研究生和劉裕強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萬建民教授為通訊作者。劉裕強告訴記者,這一成果,將為通過分子手段培育抗病蟲水稻品種提供有用的基因資源。過去依靠分子標記的選育抗病品種,相當于只知道抗病基因在哪座城市,而現在知道了抗病基因門牌號碼,將可以實現精確選育抗病品種,并且育種效率更高,更可靠,進度更快。同時,也為水稻抗稻飛虱及其傳播病毒病機制的闡明奠定了基礎。
不得不說南農在這一方面還是很有實力的~近年來,我國在農業(yè)方面的創(chuàng)新不斷刷新,近日,南京農業(yè)大學萬建民教授團隊成功克隆了第一個水稻抗條紋葉枯病基因STV11,并闡述了該基因的功能。水稻條紋葉枯病是由灰飛虱為媒介傳播的病毒病,俗稱水稻癌癥,一旦染上將顆粒無收。9月10日,國際權威刊物《自然通訊》在線出版了該團隊題為“持久抗條紋葉枯病基因STV11編碼一個磺基轉移酶”的論文。參看http://www.3456.tv/news_content/1034605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关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基因研究进展如何?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淘汰8GB!曝Redmi K70 Pro
- 下一篇: 李斌回应蔚来负面舆论:世界不欠我们一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