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2.0(Universal Serial Bus 2.0)于2001年推出,是通用串行總線輸入、輸出總線協議的一種完全應用。它由Compaq、Hewlett Packard、Intel、Lucent、Microsoft、NEC、Philips共同制定發布,規范把外設數據傳輸速度提高到了480Mbps,是USB 1.1設備的40倍,同時支持熱插拔,具有即插即用的優點,是MP3的最主要的接口方式。2003年6月份,USB協會重新命名了USB的規格和標準,將原先的USB 1.1改成了USB 2.0 Full Speed(全速版),同時將原有的USB 2.0改為USB 2.0 High-Speed(高速版),并同時公布了新的標識。因此,目前的MP3產品,一般只有USB2.0(hs)、USB2.0(fs)兩種規格。 USB 2.0 High-Speed(高速版)的理論值達到480Mbps,USB 2.0 Full Speed(全速版)只有12Mbps,整整相差了40倍,受硬件、軟件等種種因素影響, USB 2.0 High-Speed(高速版)實際速度遠未達到理論值,不過也是USB 2.0 Full Speed(全速版)數倍以上,少則3倍,多則10多倍,優勢顯而易見。為什么要選擇USB2.0高速? MP3步入大容量時代,選擇USB2.0高速傳輸成為必然。三星、東芝、現代等上游閃存廠商之間的博弈,導致FLASH價格急劇下降,大量低價512M以上大容量產品隨即涌現,成為新一輪消費者選購MP3的標桿。以艾諾V60為例,按照一首128Kbps的MP3容量4MB計算,灌滿512MB容量只需一分半鐘左右,而USB2.0全速接口則起碼需要5分鐘,誰快誰慢,顯而易見。或許數字間的差距不能完全反應問題,不過設想一下,在時間緊迫又不得不隱受USB2.0全速接口慢如蝸牛的煎熬,那種熱鍋上螞蟻的感覺,是何等的痛苦。如何辨別USB2.0高速?方法一 從芯開始 一般來說,USB的傳輸速度都由解碼芯片決定,只要知曉解碼芯片型號,就基本上能斷定它是USB2.0高速還是全速了。下表可作為參考方法二 軟件測試 如果對解碼芯片不甚明了,最直接的方法便是通過軟件測試,常用的包括ATTO Disk Benchmark以及HD Tach,前者運行速度快,讀、寫速度數據精確,后者主要測試平均傳輸速度,可以和其它產品進行橫向比較等,使用都非常簡單。如何提高USB2.0高速傳輸效率?一般來說,影響閃存MP3傳輸速度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電腦的硬件,主要是指主板是否支持USB2.0,如果主板僅支持USB1.1,那么,無論MP3是高速還是全速傳輸,速度只能局限于1.1的水平。這是典型的木桶裝的水,取 決于最短的那塊板。2 電腦的軟件,主要是不同版本操作系統的影響,以及主板USB 2.0驅動版本的影響。Windows 98以下的版本及WIindows NT都是不支持USB2.0的,對USB2.0支持得最好的是Windows XP SP1及以上版本)。3 USB數據線。USB2.0對線材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界信號的干擾會對傳輸速度有較大的影響,在屏蔽層方面要做得更為細致,因此大家會發現針對高速USB2.0的數據線一般都會比較粗。使用MP3自帶的數據線一般都不會造成傳輸速度的瓶頸,可以不用考慮。4 隨身聽的固件,MP3的固件在于升級功能,修正BUG等,就傳輸速度而言,并不一定是新的固件就比舊的固件快,這些需要在使用中比較才能得出結果。小提示:僅防跌入Mb冒充MB陷阱 一般而言,傳輸速度都是以MB/S為單位,而一些JS為了蒙騙消費者,故意把Mb說成MB,魚目混珠,選購的時候,切勿落入圈套。MB中的B,指byte,Mb中的b,指bit,其換算關系是1:8,即1byte=8bits,換句話說,1MB=8Mb,一款標稱12Mb/S的MP3,乍一看速度很快,實際上只有1MB/S左右,只能算是USB2.0全速傳輸而不是高速。你所謂的高速usb是指high-speed的usb標準,理論可以達到20mb/s的速度,但不是由驅動或是主板決定的,簡單的說,如果一個usb設備,例如u盤,在別人的機器上可以拷貝一個100mb的文件只要25s,而你插在機箱背后拷貝要100s左右,就說明你的主板沒有高速usb接口(沒有懂了吧),這樣你怎么搞也還是full-speed,也就是1mb/s的速度。其他的家伙完全就是騙分數的家伙。由時候機箱前置usb接口不是高速的,即使是高速的,如果主板不支持這個總線標準,也就是沒有這個高速usb設備,還是中偶有1m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