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螃蟹怎么做好吃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淡水螃蟹怎么做好吃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淡水蟹養殖條件:1、選擇合適的池塘條件一個好的淡水池必須有干凈的水質和充足的水供應,池水的排水和進水要非常的方便,池中的土壤是粘土、沙土或者是亞沙土,具有良好的通風。該區域不應太小,水深應保持在0.6——1.5m之間,它可以在水面上方形成幾個小丘,稱為蟹島,便于采光,并未其提供挖穴建洞的條件。2、保持泳池水清潔如果是新建的淡水養殖池塘,必須在放養螃蟹之前進行必要的藥物消毒。通常,使用漂白粉,以使池水清潔并且對蟹無害。首先,我們必須掌握整個水池的大小,確定實際的體積,然后根據大小分配合理的漂白粉。水溶解后,整個水池應在短時間內濺水。通常,在清算池5-6d之后可以存貨。3、在池中培養良好的水質經過上一步漂白粉消毒后,3-4天后,可將約150kg有機腐殖質肥料放入池塘。幾天后,游泳池的顏色會逐漸變成藍綠色,水應該保留其干凈衛生。4、種植適宜的水生植物螃蟹的生長習性與水生環境密不可分,淡水池塘中的螃蟹養殖應充分利用這種習慣特征,在池塘中種植或放置一些合適的水生植物以塑造預期的自然生長環境和大氣層。在池中種植水生植物的另一個目的是發揮分散作用,使螃蟹可以分散在池中的不同高度,應該注意的是,水生植物的種植不應太密集,留下一定的陽光空間。
蒸吧,可以保持大部分的營養。但先要用牙刷刷干凈,因為它毛太多!現在正是吃蟹子的好時候
池塘養蟹是新發展起來的一種養殖業,目前平均畝產可達100千克,產量高的可達300千克,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1、池塘的條件和工程要求河蟹晝伏夜出,喜溶氧高的清潔水體,怕強光,愛安靜,水溫10℃以上開始攝食,15℃左右蛻殼生長。20~28℃為生長旺盛期,因此池塘結構應適合它們的習性。⑴面積水深。一般以2~5畝為宜,水深通常保持1米左右。⑵池塘結婚。池坡1:2.5 ,池坡處設蟹穴,約占面積的20%~25%;池中要建“暗島”供蟹打洞,進食和蛻殼。⑶水質。水質不宜過肥,透明度保持30~50厘米。水質過肥容易缺氧,嚴重時還會引起死亡。水源以江河水為好。⑷暗島。暗島是河蟹打洞,吃食和蛻殼的場所,一般低于水面10厘米。在蛻殼的暗島上不要投食,防止河蟹因覓食而殘殺“軟殼蟹”。⑸防逃墻。河蟹兩棲,又能攀高,有很強的活動能力,在飼料不足,水質變壞,缺少隱蔽物時,常作遷移或外逃。因而一定要在池周筑~60厘米高的防逃墻,可以用磚砌抹水泥也可用玻璃、塑料、金屬等材料,但一定要光滑,無附著點。2、管理⑴放養量。一般每畝投放10克左右蟹種2500只左右。同一批蟹種規格盡可能一致,以免以后生長個體差異懸殊,造成大期小現象。⑵投餌。常見的水生植物、菜葉、各種餅粕以及小魚、小蝦、蚯蚓、動物內臟等都可作為餌料。一般植物性餌料投喂量不必控制,但動物性飼料根據水溫適當調劑。表10 不同水溫下的餌料投喂量水溫周投喂次數日投喂量占體重%10 ℃2315~18 ℃32~320~24 ℃6~122~328 ℃以上2~32除上述飼料外,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表n 餌料配方原料名稱%動物性成分(魚粉、蚯蚓、貝肉等)餅類(豆餅、花生餅、菜籽等)粘合劑(甘薯粉、麥粉)礦物質(貝殼粉、蛋殼粉)生長素15~2065~705~62~31~2投餌時間一般上午8~9時,下午4~5時,飼料投放在距池邊30~50厘米的水中。⑶巡塘。除與池塘養魚巡塘一樣外,還必須注意觀察蟹的活動,如果清晨受驚后爬在岸邊的河蟹仍不下水說明有病了。如果受驚后下水后又立即爬上岸或傍晚大量河蟹聚集岸邊,表示池中缺氧,要立即加水。若見相互殘食,需增加適口餌料,另外注意消滅水蛇、水老鼠,隨時修補防逃墻也是必不可少的。⑷水質管理。養蟹池必須保持水質清新,因此根據水溫變化,經常換水,水溫越高就越勤換水。3、捕撈⑴流水捕撈。秋季成蟹有生殖洄游習性,在池塘中養殖的,也要棄穴在水中活動,只要池塘緩慢放水,在出水口捕即可。⑵燈光誘捕。抽出部分池水,留下30~40厘米,晚上河蟹便會爬上岸活動,只要在池塘四周四個角上點燈,便能聚集捕撈。--------------------------------稻田養蟹技術稻田養蟹,畝產水稻450千克以上,蟹10千克,現將其技術管理措施介紹如下:1、田塊的選擇與改造養蟹的稻田要求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方便、保水力強、土質肥沃的中熟晚粳或雜粳田塊,常年不脫水的漚田也可。加高加固養蟹稻田的四周田埂,埂高66厘米、壅土夯實,防止漏水逃蟹。在田塊四周開挖復堆河,復堆河埂2~3米,河寬3米,深1.5米,坡比1:2 。面積較大的田塊中間要開挖蟹溝,溝寬溝深均為50厘米,總體可開成“日”、“田”、“圍”等形狀,其面積占總面積的10%~15% 。2、防逃設施建設稻田養蟹需建設圍欄防逃設施和進排水口防逃設施?,F介紹以下三種:⑴鈣塑板防逃墻。選用抗氧能力較強的鈣塑板沿田塊四周圍欄,板埋入土下10~20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外側用木樁支撐,兩塊鈣塑板之間用細鐵絲緊緊接牢,四角做成圓弧形。這種防逃墻具有運輸安裝方便、造價低、效果好等優點,一般可使用2~3年。⑵蘆柴泊與塑料薄膜(或油毛氈)結構防逃墻。將質量較好、80~100厘米寬的蘆柴箔沿田塊四周埋入土下5厘米左右,外側每隔2米用一根木樁固定,木樁入土15厘米以上,內側用細鐵絲將市售塑料薄膜(油毛氈)固定在柴箔上,薄膜(或油毛氈)埋入2~3厘米,出土48厘米左右,整個防逃墻上端可向內有所傾斜。這種防逃墻成本很低,但不大抗風,要及時維修更換。使用年限一般只有1~2年。也可直接將雙層薄膜或油毛氈固定木樁圍欄防逃,其效果較差。進排水口的設置:根據河蟹的洄游習性,為便于捕蟹,進水口最好設在田塊的西北方或西方,排水口設在東南方或東方。進排水口地基要夯實,鋪上一層扁磚后,上置直徑40厘米的水泥管,用水泥砂石砌成,其間銜接要無間隙,進水口最好做成彎曲狀。進排水口要用聚乙烯網片密封,再建一道竹柵,并加蓋網片,預防河蟹從進排水口逃跑。3、水稻栽插⑴水稻品種以汕優63、南優6號、六優1號、武育粳3號、鹽粳187、鹽粳235等為宜。⑵稻田施基肥。養蟹稻田在秧苗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基肥品種以有機肥為好,最好是餅肥,時效長,效果好。一般可畝施人糞尿250~500千克,餅肥150~200千克,缺少有機肥的地區也可用無機肥補充,總施用量以基本保證水稻全生育期的生長需要為宜。⑶秧田栽插。秧苗移栽前2~3天,對秧苗施一次高效農藥,以防水稻病蟲害的傳播和蔓延。通常采用淺水移栽,寬行密株栽插,發揮邊際優勢,提高水稻產量。秧苗栽后的一個星期內,特別是秧苗返青前,要盡量減少河蟹進入秧田,以免影響秧苗成活。4、河蟹苗種放養⑴清田消毒。苗種放養前一個月左右,將復堆河及蟹溝內的水排干,曝曬數日,再放水5~10厘米,用生石灰75千克/畝加水溶化,不待冷卻即全池遍灑。放蟹前還應暫養魚試水,檢驗藥性是否完全消失。⑵放養時間及地點。稻田培育成蟹,一般在2~4月份,水溫達5~10℃時,選擇一個晴天,將蟹種放入復堆河內。稻田培育幼蟹,通常在5~6月份放蟹苗入復堆河內(稻田不宜魚蟹混養)。⑶放養規格及密度。稻田培育成蟹一般以放養60~150只/千克的蟹種為宜。放養密度根據稻田情況靈活掌握,以畝放2.5~5千克為宜。同一塊田內最好放養同一規格的蟹種,不同規格的蟹種混養時,飼料投喂一定要十分充足。對水質調節比較困難的田塊,也可搭養少量鰱鳙魚,一般每畝復堆河放養1千克左右鰱鳙仔口魚種。稻田培育幼蟹以每畝放250克左右大眼幼體為宜。5、飼養管理⑴餌料投喂。培育幼蟹的田塊,要先肥水后放苗,蟹苗下田后,每天投喂1~2次豆漿或蛋黃,潑灑要均勻。一星期后,逐漸改投糊狀飼料,如豆餅糊、菜餅糊、麥麩糊、南瓜糊、甘薯糊及一些動物內臟剁成的糊等,并投喂足量的水草,蛻殼期間在飼料中添加適量蛻殼素。培育成蟹的田塊在清明節前后按放養50克蟹種投放50~100千克活螺螄到復堆溝內,讓其自行產卵繁殖供河蟹食用,并適當投喂一些浸泡或煮熟的小麥、玉米等植物性餌料,和增放一些綠萍。7~10月份是河蟹生長的旺盛期,投喂飼料要做到量足、營養全面、新鮮無污染,投喂充足的動、植物性餌料,如螺螄肉、蚌肉、蠶蛹、魚蝦、動物尸體、屠宰下腳料及水草、麥、谷、餅類等。蟹蛻殼前后要在飼料中添加蛻殼素,也可適當增喂一些蛋殼粉、骨粉、蝦殼粉等含鈣多的餌料。11月份以后,水溫逐漸下降,可酌減投餌量。每天投餌量需根據水溫及上一天河蟹的攝食情況靈活掌握,一般為蟹體重的5%~10%。投餌次數為一日兩次,上午6~8時投喂1/3,下午6時左右0投喂2/3.投喂地點以溝河邊的淺水傾坎上為好。投喂應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⑵水質調節。養蟹的稻田水中溶氧一般需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5~8.5 。秧苗移栽入大田時田中水位在20厘米左右,以后隨著水溫的升高和秧苗的生長逐步提高水位至60厘米。5月份以后每隔7~15天換水一次,高溫季節2~3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20厘米左右,換水時應注意田內外水溫差不能超過3~5℃,并避免在河蟹潛伏休息和最佳攝食期間換水。⑶日常管理。稻田養蟹的日常管理主要是巡田檢查,每天早晚各一次,查看防逃設施是否破損,進排水道是否漏水,觀察河蟹的攝食、蛻殼、生長情況,及時清除適和腐爛變質的殘餌。⑷病害防治。目前稻田養蟹疾病較少,一般以預防為主,放養時用0.2pmm孔雀石綠溶液對蟹進行藥浴,養殖期間,每月用生石灰15~25千克/畝在復堆河和蟹溝內遍灑一次,并定期在餌料中攔和土霉素投喂。對稻田養蟹危害較大的敵害有水老鼠、水蛇、青蛙、水鳥等,可采取在田邊投放鼠藥、安放鼠籠、鼠夾、“稻草人”及人工捕殺等多種方法進行清除。⑸稻田管理。養蟹的稻田一般全年生育期只施1~2次追肥,每次每畝用尿素2.5千克左右。養蟹的稻田最好不曬田,不施農藥。6、收獲⑴水稻收獲。收稻前先降低水位,將蟹趕于復堆河及蟹溝中,如蟹的密度過大,可先捕一部分,待稻田全部露出水面后再割稻。漚田收稻一般比較困難,適當降低水位后,人在水中收割,將稻放入身后的小船內,留稈要長,下刀要慢,走動不要過快,以免損傷河蟹。⑵河蟹收獲。稻田養蟹的捕撈時間以9月下旬至11月份為宜,通常采用放水捕蟹和夜晚徒手捕捉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捕撈。同時,在排水口安裝捕蟹網具,白天進水夜晚排水,幾進幾排,可捕獲大部分蟹,最后進行干田捕捉。收獲的蟹種要及時放入水質條件較好的深塘中暫養或越冬。--------------------------網圍魚蟹混養魚蟹混養時每畝放養大規格魚種30~50千克,其中草魚占50%,魴魚占20%,白鯽占10%,蟹種每畝放養6~10千克,4月份以前每天投喂一次,5月份以后每天投喂2次,上、下午各一次。飼料投在沿岸淺水處,投餌是以魚蟹的吃食情況而定。飼料主要有麥麩、麥芽、豆餅、螺及其他動物蛋白和草料、浮萍,也可投喂顆粒飼料。其他措施同圍網養蟹。為了防洪安全,養殖地點應注意避開主洪區,同時加固圍網設施,底部加裝“石龍”,確保安全。----------------------------蟹病防治蟹病防治遵循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1)定期用生石灰潑灑,每畝水面每次8-10公斤。(2)發現病蟹、死蟹及時撈出,隔離。(3)用硫酸鋅潑灑,使水體達0.3ppm的濃度以預防纖毛蟲病。(4)發現聚縮蟲病用高錳酸鉀全區潑灑,使水體濃度達1ppm進行治療。(5)5-9月定期用抗菌素拌藥餌投喂進行預防。
淡水蟹養殖條件:1、選擇合適的池塘條件一個好的淡水池必須有干凈的水質和充足的水供應,池水的排水和進水要非常的方便,池中的土壤是粘土、沙土或者是亞沙土,具有良好的通風。該區域不應太小,水深應保持在0.6——1.5m之間,它可以在水面上方形成幾個小丘,稱為蟹島,便于采光,并未其提供挖穴建洞的條件。2、保持泳池水清潔如果是新建的淡水養殖池塘,必須在放養螃蟹之前進行必要的藥物消毒。通常,使用漂白粉,以使池水清潔并且對蟹無害。首先,我們必須掌握整個水池的大小,確定實際的體積,然后根據大小分配合理的漂白粉。水溶解后,整個水池應在短時間內濺水。通常,在清算池5-6d之后可以存貨。3、在池中培養良好的水質經過上一步漂白粉消毒后,3-4天后,可將約150kg有機腐殖質肥料放入池塘。幾天后,游泳池的顏色會逐漸變成藍綠色,水應該保留其干凈衛生。4、種植適宜的水生植物螃蟹的生長習性與水生環境密不可分,淡水池塘中的螃蟹養殖應充分利用這種習慣特征,在池塘中種植或放置一些合適的水生植物以塑造預期的自然生長環境和大氣層。在池中種植水生植物的另一個目的是發揮分散作用,使螃蟹可以分散在池中的不同高度,應該注意的是,水生植物的種植不應太密集,留下一定的陽光空間。
雜食動物,據調查,吃沙子,有助于它胃腸蠕動,吃海草,小魚,小蝦,比它們小的,基本都是口中餐
一、蟹池清淤消毒1、所有塘在每年年底前后大多通過干塘清淤(底泥不超過15Cm)、暴曬后,再用100—100Kg/畝生石灰清塘。2、可以通過采用水下吸泥機等手段徹底清淤。3、流水增氧或使用增氧機增氧,確保水中溶氧不低于5mg/L。4、努力推廣使用、投喂光合細菌等微生物,可有效吸收水中、水底有毒物質。二、調整放養模式1、適當的密度。改密養為稀放,一般放養500—600只/畝,這樣,河蟹有一個充裕的生活、生長空間。2、適中的規格。一般為100—200只/kg,這樣才能確保成蟹上市規格。3、適時放養。改冬放為春放,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水溫在8—12℃的時候。4、先暫養后放養。“暫養”是蟹種放養前必須的過渡階段。蟹種經過暫養后放養,可大大提高下塘成活率。注意暫養時間的長短,要視水溫和池水中水草生長情況而定。三、種植水草1、種植水草的主要目的起分散作用,可充分利用水體,利用河蟹的立體良性分布,即上、中、下水體分布適宜。2、水草品種可以選擇伊樂藻、苦草、輪葉黑藻等,但以伊樂藻為最佳,其營養價值較高,且生命力特強,一年四季均可生長。3、種草面積一般控制在水面的60%左右,若過密,要每隔10—15m開一寬為3—5m的通道,以確保池底有足夠的光線。4、種草時間一般選擇在清明前后,不宜過早過晚。5、種植方法伊樂藻和輪葉黑藻以無性繁殖為主,采取切莖分段扦插的方法,每畝用量25—30kg;苦草以播種為主,每畝用種量0.1kg。四、改進投喂水產養殖技術飼料質量要求是大蟹、好蟹生產的物質保證。3月份,當水溫達到10℃以上時就開始投喂。餌料主要有動物尸體及其屠宰下腳料、蚌肉、螺螄肉、小蝦等以及麥、谷、餅類、水生或陸生鮮嫩的草類。投喂必須堅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則。4—5月,池塘中的水草萌發,生物餌料孳生,且剛放的蟹種個體小,水溫又低,河蟹攝食強度不高,可少投喂動物性飼料,多投青、粗飼料。6—10月,河蟹個體逐漸長大,水溫增高,河蟹的攝食強度大,尤其是8—10月,河蟹肥育聚黃,體重顯著增加,要多投喂動物性飼料。每天傍晚前后投喂1次,飼料投在池邊淺水處,設置多點的食臺上。每次投喂量占蟹全重的10—20%左右,并視季節、水溫、天氣、攝食、生長情況適當增減。另外,在實際操作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環節。五、科學調理水質1、水質指標要求透明度35—40cm,溶解氧在5mg/L以上,PH值7.5——8.5,氨氮濃度0.2—0.5mg/L。以上水質指標在臨床上可通過采用水質測試盒等手段進行檢測,從而采取一些措施(主要是模擬自然生態環境)對水環境進行必要的、有益的、及時的調控。2、池水調控2月底3月初蟹種放養初期,水深控制在0.6—0.8m,5—7月份水深在0.8—1.0m,8—10月份水深掌握在1.0—1.2m之間。春秋兩季,每周換水1次,每次加深30—40cm。換水時要邊排邊灌,換水溫差不要超過±5℃。如池底積淤較多,透明度低,水色變濃,河蟹背甲色深黑,腹部出現水銹,步足末端變黃,每畝用新鮮生石灰7.5—15kg,化成水全池潑灑,連續使用2—3次,每次間隔5—7天,可調節水質,增加水中鈣的濃度,有利于河蟹生長和蟹殼色澤的變化。
蒸吧,可以保持大部分的營養。但先要用牙刷刷干凈,因為它毛太多!現在正是吃蟹子的好時候
池塘養蟹是新發展起來的一種養殖業,目前平均畝產可達100千克,產量高的可達300千克,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1、池塘的條件和工程要求河蟹晝伏夜出,喜溶氧高的清潔水體,怕強光,愛安靜,水溫10℃以上開始攝食,15℃左右蛻殼生長。20~28℃為生長旺盛期,因此池塘結構應適合它們的習性。⑴面積水深。一般以2~5畝為宜,水深通常保持1米左右。⑵池塘結婚。池坡1:2.5 ,池坡處設蟹穴,約占面積的20%~25%;池中要建“暗島”供蟹打洞,進食和蛻殼。⑶水質。水質不宜過肥,透明度保持30~50厘米。水質過肥容易缺氧,嚴重時還會引起死亡。水源以江河水為好。⑷暗島。暗島是河蟹打洞,吃食和蛻殼的場所,一般低于水面10厘米。在蛻殼的暗島上不要投食,防止河蟹因覓食而殘殺“軟殼蟹”。⑸防逃墻。河蟹兩棲,又能攀高,有很強的活動能力,在飼料不足,水質變壞,缺少隱蔽物時,常作遷移或外逃。因而一定要在池周筑~60厘米高的防逃墻,可以用磚砌抹水泥也可用玻璃、塑料、金屬等材料,但一定要光滑,無附著點。2、管理⑴放養量。一般每畝投放10克左右蟹種2500只左右。同一批蟹種規格盡可能一致,以免以后生長個體差異懸殊,造成大期小現象。⑵投餌。常見的水生植物、菜葉、各種餅粕以及小魚、小蝦、蚯蚓、動物內臟等都可作為餌料。一般植物性餌料投喂量不必控制,但動物性飼料根據水溫適當調劑。表10 不同水溫下的餌料投喂量水溫周投喂次數日投喂量占體重%10 ℃2315~18 ℃32~320~24 ℃6~122~328 ℃以上2~32除上述飼料外,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表n 餌料配方原料名稱%動物性成分(魚粉、蚯蚓、貝肉等)餅類(豆餅、花生餅、菜籽等)粘合劑(甘薯粉、麥粉)礦物質(貝殼粉、蛋殼粉)生長素15~2065~705~62~31~2投餌時間一般上午8~9時,下午4~5時,飼料投放在距池邊30~50厘米的水中。⑶巡塘。除與池塘養魚巡塘一樣外,還必須注意觀察蟹的活動,如果清晨受驚后爬在岸邊的河蟹仍不下水說明有病了。如果受驚后下水后又立即爬上岸或傍晚大量河蟹聚集岸邊,表示池中缺氧,要立即加水。若見相互殘食,需增加適口餌料,另外注意消滅水蛇、水老鼠,隨時修補防逃墻也是必不可少的。⑷水質管理。養蟹池必須保持水質清新,因此根據水溫變化,經常換水,水溫越高就越勤換水。3、捕撈⑴流水捕撈。秋季成蟹有生殖洄游習性,在池塘中養殖的,也要棄穴在水中活動,只要池塘緩慢放水,在出水口捕即可。⑵燈光誘捕。抽出部分池水,留下30~40厘米,晚上河蟹便會爬上岸活動,只要在池塘四周四個角上點燈,便能聚集捕撈。--------------------------------稻田養蟹技術稻田養蟹,畝產水稻450千克以上,蟹10千克,現將其技術管理措施介紹如下:1、田塊的選擇與改造養蟹的稻田要求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方便、保水力強、土質肥沃的中熟晚粳或雜粳田塊,常年不脫水的漚田也可。加高加固養蟹稻田的四周田埂,埂高66厘米、壅土夯實,防止漏水逃蟹。在田塊四周開挖復堆河,復堆河埂2~3米,河寬3米,深1.5米,坡比1:2 。面積較大的田塊中間要開挖蟹溝,溝寬溝深均為50厘米,總體可開成“日”、“田”、“圍”等形狀,其面積占總面積的10%~15% 。2、防逃設施建設稻田養蟹需建設圍欄防逃設施和進排水口防逃設施?,F介紹以下三種:⑴鈣塑板防逃墻。選用抗氧能力較強的鈣塑板沿田塊四周圍欄,板埋入土下10~20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外側用木樁支撐,兩塊鈣塑板之間用細鐵絲緊緊接牢,四角做成圓弧形。這種防逃墻具有運輸安裝方便、造價低、效果好等優點,一般可使用2~3年。⑵蘆柴泊與塑料薄膜(或油毛氈)結構防逃墻。將質量較好、80~100厘米寬的蘆柴箔沿田塊四周埋入土下5厘米左右,外側每隔2米用一根木樁固定,木樁入土15厘米以上,內側用細鐵絲將市售塑料薄膜(油毛氈)固定在柴箔上,薄膜(或油毛氈)埋入2~3厘米,出土48厘米左右,整個防逃墻上端可向內有所傾斜。這種防逃墻成本很低,但不大抗風,要及時維修更換。使用年限一般只有1~2年。也可直接將雙層薄膜或油毛氈固定木樁圍欄防逃,其效果較差。進排水口的設置:根據河蟹的洄游習性,為便于捕蟹,進水口最好設在田塊的西北方或西方,排水口設在東南方或東方。進排水口地基要夯實,鋪上一層扁磚后,上置直徑40厘米的水泥管,用水泥砂石砌成,其間銜接要無間隙,進水口最好做成彎曲狀。進排水口要用聚乙烯網片密封,再建一道竹柵,并加蓋網片,預防河蟹從進排水口逃跑。3、水稻栽插⑴水稻品種以汕優63、南優6號、六優1號、武育粳3號、鹽粳187、鹽粳235等為宜。⑵稻田施基肥。養蟹稻田在秧苗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基肥品種以有機肥為好,最好是餅肥,時效長,效果好。一般可畝施人糞尿250~500千克,餅肥150~200千克,缺少有機肥的地區也可用無機肥補充,總施用量以基本保證水稻全生育期的生長需要為宜。⑶秧田栽插。秧苗移栽前2~3天,對秧苗施一次高效農藥,以防水稻病蟲害的傳播和蔓延。通常采用淺水移栽,寬行密株栽插,發揮邊際優勢,提高水稻產量。秧苗栽后的一個星期內,特別是秧苗返青前,要盡量減少河蟹進入秧田,以免影響秧苗成活。4、河蟹苗種放養⑴清田消毒。苗種放養前一個月左右,將復堆河及蟹溝內的水排干,曝曬數日,再放水5~10厘米,用生石灰75千克/畝加水溶化,不待冷卻即全池遍灑。放蟹前還應暫養魚試水,檢驗藥性是否完全消失。⑵放養時間及地點。稻田培育成蟹,一般在2~4月份,水溫達5~10℃時,選擇一個晴天,將蟹種放入復堆河內。稻田培育幼蟹,通常在5~6月份放蟹苗入復堆河內(稻田不宜魚蟹混養)。⑶放養規格及密度。稻田培育成蟹一般以放養60~150只/千克的蟹種為宜。放養密度根據稻田情況靈活掌握,以畝放2.5~5千克為宜。同一塊田內最好放養同一規格的蟹種,不同規格的蟹種混養時,飼料投喂一定要十分充足。對水質調節比較困難的田塊,也可搭養少量鰱鳙魚,一般每畝復堆河放養1千克左右鰱鳙仔口魚種。稻田培育幼蟹以每畝放250克左右大眼幼體為宜。5、飼養管理⑴餌料投喂。培育幼蟹的田塊,要先肥水后放苗,蟹苗下田后,每天投喂1~2次豆漿或蛋黃,潑灑要均勻。一星期后,逐漸改投糊狀飼料,如豆餅糊、菜餅糊、麥麩糊、南瓜糊、甘薯糊及一些動物內臟剁成的糊等,并投喂足量的水草,蛻殼期間在飼料中添加適量蛻殼素。培育成蟹的田塊在清明節前后按放養50克蟹種投放50~100千克活螺螄到復堆溝內,讓其自行產卵繁殖供河蟹食用,并適當投喂一些浸泡或煮熟的小麥、玉米等植物性餌料,和增放一些綠萍。7~10月份是河蟹生長的旺盛期,投喂飼料要做到量足、營養全面、新鮮無污染,投喂充足的動、植物性餌料,如螺螄肉、蚌肉、蠶蛹、魚蝦、動物尸體、屠宰下腳料及水草、麥、谷、餅類等。蟹蛻殼前后要在飼料中添加蛻殼素,也可適當增喂一些蛋殼粉、骨粉、蝦殼粉等含鈣多的餌料。11月份以后,水溫逐漸下降,可酌減投餌量。每天投餌量需根據水溫及上一天河蟹的攝食情況靈活掌握,一般為蟹體重的5%~10%。投餌次數為一日兩次,上午6~8時投喂1/3,下午6時左右0投喂2/3.投喂地點以溝河邊的淺水傾坎上為好。投喂應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⑵水質調節。養蟹的稻田水中溶氧一般需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5~8.5 。秧苗移栽入大田時田中水位在20厘米左右,以后隨著水溫的升高和秧苗的生長逐步提高水位至60厘米。5月份以后每隔7~15天換水一次,高溫季節2~3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20厘米左右,換水時應注意田內外水溫差不能超過3~5℃,并避免在河蟹潛伏休息和最佳攝食期間換水。⑶日常管理。稻田養蟹的日常管理主要是巡田檢查,每天早晚各一次,查看防逃設施是否破損,進排水道是否漏水,觀察河蟹的攝食、蛻殼、生長情況,及時清除適和腐爛變質的殘餌。⑷病害防治。目前稻田養蟹疾病較少,一般以預防為主,放養時用0.2pmm孔雀石綠溶液對蟹進行藥浴,養殖期間,每月用生石灰15~25千克/畝在復堆河和蟹溝內遍灑一次,并定期在餌料中攔和土霉素投喂。對稻田養蟹危害較大的敵害有水老鼠、水蛇、青蛙、水鳥等,可采取在田邊投放鼠藥、安放鼠籠、鼠夾、“稻草人”及人工捕殺等多種方法進行清除。⑸稻田管理。養蟹的稻田一般全年生育期只施1~2次追肥,每次每畝用尿素2.5千克左右。養蟹的稻田最好不曬田,不施農藥。6、收獲⑴水稻收獲。收稻前先降低水位,將蟹趕于復堆河及蟹溝中,如蟹的密度過大,可先捕一部分,待稻田全部露出水面后再割稻。漚田收稻一般比較困難,適當降低水位后,人在水中收割,將稻放入身后的小船內,留稈要長,下刀要慢,走動不要過快,以免損傷河蟹。⑵河蟹收獲。稻田養蟹的捕撈時間以9月下旬至11月份為宜,通常采用放水捕蟹和夜晚徒手捕捉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捕撈。同時,在排水口安裝捕蟹網具,白天進水夜晚排水,幾進幾排,可捕獲大部分蟹,最后進行干田捕捉。收獲的蟹種要及時放入水質條件較好的深塘中暫養或越冬。--------------------------網圍魚蟹混養魚蟹混養時每畝放養大規格魚種30~50千克,其中草魚占50%,魴魚占20%,白鯽占10%,蟹種每畝放養6~10千克,4月份以前每天投喂一次,5月份以后每天投喂2次,上、下午各一次。飼料投在沿岸淺水處,投餌是以魚蟹的吃食情況而定。飼料主要有麥麩、麥芽、豆餅、螺及其他動物蛋白和草料、浮萍,也可投喂顆粒飼料。其他措施同圍網養蟹。為了防洪安全,養殖地點應注意避開主洪區,同時加固圍網設施,底部加裝“石龍”,確保安全。----------------------------蟹病防治蟹病防治遵循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1)定期用生石灰潑灑,每畝水面每次8-10公斤。(2)發現病蟹、死蟹及時撈出,隔離。(3)用硫酸鋅潑灑,使水體達0.3ppm的濃度以預防纖毛蟲病。(4)發現聚縮蟲病用高錳酸鉀全區潑灑,使水體濃度達1ppm進行治療。(5)5-9月定期用抗菌素拌藥餌投喂進行預防。
淡水蟹養殖條件:1、選擇合適的池塘條件一個好的淡水池必須有干凈的水質和充足的水供應,池水的排水和進水要非常的方便,池中的土壤是粘土、沙土或者是亞沙土,具有良好的通風。該區域不應太小,水深應保持在0.6——1.5m之間,它可以在水面上方形成幾個小丘,稱為蟹島,便于采光,并未其提供挖穴建洞的條件。2、保持泳池水清潔如果是新建的淡水養殖池塘,必須在放養螃蟹之前進行必要的藥物消毒。通常,使用漂白粉,以使池水清潔并且對蟹無害。首先,我們必須掌握整個水池的大小,確定實際的體積,然后根據大小分配合理的漂白粉。水溶解后,整個水池應在短時間內濺水。通常,在清算池5-6d之后可以存貨。3、在池中培養良好的水質經過上一步漂白粉消毒后,3-4天后,可將約150kg有機腐殖質肥料放入池塘。幾天后,游泳池的顏色會逐漸變成藍綠色,水應該保留其干凈衛生。4、種植適宜的水生植物螃蟹的生長習性與水生環境密不可分,淡水池塘中的螃蟹養殖應充分利用這種習慣特征,在池塘中種植或放置一些合適的水生植物以塑造預期的自然生長環境和大氣層。在池中種植水生植物的另一個目的是發揮分散作用,使螃蟹可以分散在池中的不同高度,應該注意的是,水生植物的種植不應太密集,留下一定的陽光空間。
雜食動物,據調查,吃沙子,有助于它胃腸蠕動,吃海草,小魚,小蝦,比它們小的,基本都是口中餐
一、蟹池清淤消毒1、所有塘在每年年底前后大多通過干塘清淤(底泥不超過15Cm)、暴曬后,再用100—100Kg/畝生石灰清塘。2、可以通過采用水下吸泥機等手段徹底清淤。3、流水增氧或使用增氧機增氧,確保水中溶氧不低于5mg/L。4、努力推廣使用、投喂光合細菌等微生物,可有效吸收水中、水底有毒物質。二、調整放養模式1、適當的密度。改密養為稀放,一般放養500—600只/畝,這樣,河蟹有一個充裕的生活、生長空間。2、適中的規格。一般為100—200只/kg,這樣才能確保成蟹上市規格。3、適時放養。改冬放為春放,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水溫在8—12℃的時候。4、先暫養后放養。“暫養”是蟹種放養前必須的過渡階段。蟹種經過暫養后放養,可大大提高下塘成活率。注意暫養時間的長短,要視水溫和池水中水草生長情況而定。三、種植水草1、種植水草的主要目的起分散作用,可充分利用水體,利用河蟹的立體良性分布,即上、中、下水體分布適宜。2、水草品種可以選擇伊樂藻、苦草、輪葉黑藻等,但以伊樂藻為最佳,其營養價值較高,且生命力特強,一年四季均可生長。3、種草面積一般控制在水面的60%左右,若過密,要每隔10—15m開一寬為3—5m的通道,以確保池底有足夠的光線。4、種草時間一般選擇在清明前后,不宜過早過晚。5、種植方法伊樂藻和輪葉黑藻以無性繁殖為主,采取切莖分段扦插的方法,每畝用量25—30kg;苦草以播種為主,每畝用種量0.1kg。四、改進投喂水產養殖技術飼料質量要求是大蟹、好蟹生產的物質保證。3月份,當水溫達到10℃以上時就開始投喂。餌料主要有動物尸體及其屠宰下腳料、蚌肉、螺螄肉、小蝦等以及麥、谷、餅類、水生或陸生鮮嫩的草類。投喂必須堅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則。4—5月,池塘中的水草萌發,生物餌料孳生,且剛放的蟹種個體小,水溫又低,河蟹攝食強度不高,可少投喂動物性飼料,多投青、粗飼料。6—10月,河蟹個體逐漸長大,水溫增高,河蟹的攝食強度大,尤其是8—10月,河蟹肥育聚黃,體重顯著增加,要多投喂動物性飼料。每天傍晚前后投喂1次,飼料投在池邊淺水處,設置多點的食臺上。每次投喂量占蟹全重的10—20%左右,并視季節、水溫、天氣、攝食、生長情況適當增減。另外,在實際操作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環節。五、科學調理水質1、水質指標要求透明度35—40cm,溶解氧在5mg/L以上,PH值7.5——8.5,氨氮濃度0.2—0.5mg/L。以上水質指標在臨床上可通過采用水質測試盒等手段進行檢測,從而采取一些措施(主要是模擬自然生態環境)對水環境進行必要的、有益的、及時的調控。2、池水調控2月底3月初蟹種放養初期,水深控制在0.6—0.8m,5—7月份水深在0.8—1.0m,8—10月份水深掌握在1.0—1.2m之間。春秋兩季,每周換水1次,每次加深30—40cm。換水時要邊排邊灌,換水溫差不要超過±5℃。如池底積淤較多,透明度低,水色變濃,河蟹背甲色深黑,腹部出現水銹,步足末端變黃,每畝用新鮮生石灰7.5—15kg,化成水全池潑灑,連續使用2—3次,每次間隔5—7天,可調節水質,增加水中鈣的濃度,有利于河蟹生長和蟹殼色澤的變化。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淡水螃蟹怎么做好吃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黑客常用的工具有哪些
- 下一篇: 回收站删除的文件夹还能找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