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粥怎么做好吃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扁豆粥怎么做好吃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xiàn)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可以一起煮粥的;1、小扁豆中籽粒含蛋白質約25%,脂肪0.7%,碳水化合物60%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yǎng)元素。它的含鐵量是其他豆類的兩倍。2、小扁豆中維生素b和葉酸的含量也較高,葉酸對女性非常重要,可以降低胎兒畸形率。在烹調小扁豆之前不需要浸泡。用涼水沖洗一下就可以在水里或肉湯里慢慢煮。3、高粱在秋季采收成熟的果實,曬干除去皮殼用。味甘、澀,性溫。能益脾溫中,澀腸止瀉。用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便溏腹瀉。兩個一起煮粥,有健脾,有助于消化,是一道漢族藥膳,健脾益胃,生津止渴。材料:高粱米50克,小扁豆:50克;冰糖適量。制法與用法:第一步:把小扁豆和高粱清洗干凈;第二步:倒入鍋中,加入800毫升的水;第三步:熬至1個小時,高粱煮熟很粘稠的程度,加入冰糖再煮,糖化后溫服。高梁食之比較粗糙,加些糯米吃起來的口感會稍微滑爽一些。高粱需要煮制較長的時間,使之酥爛開花。
材料1、牛絞肉 - 100g(也可以用豬或雞絞肉或不用任何肉類,煮齋咖喱)2、小扁豆(lentil)- 50g ~ 80g(預先浸泡兩三個小時后濾干)3、番茄, 紅蘿卜,茄子,長豆,土豆(馬鈴薯)。蔬菜適量,切丁角,其實蔬菜種類不拘,隨意。4、姜茸,蒜頭茸適量(大約各一湯匙的量),洋蔥1顆切碎。5、肉類咖哩粉2至3湯匙(30~50g),加2湯匙水拌成咖喱膏狀待用。6、香料:八角1顆, 丁香2朵,桂皮1小段,咖喱葉少許。芥末籽,孜然及小茴香各1茶匙。(香料隨意,沒有可以不用。)7、糖1茶匙,鹽適量調味。8、水1200~1500ml/cc。食油3~5湯匙。做法1、燒熱食油,先爆香姜及蒜末,然后加入洋蔥碎炒至金黃泛香。2、加入絞肉,炒至肉末出油,色金黃,加入香料拌炒一分鐘左右后加入咖喱膏轉小火炒,避免炒焦了變苦。3、咖喱膏拌炒均勻后,加入水,大火煮開。4、下小扁豆及蔬菜,煮滾后轉小火慢火燉煮1小時左右或至小扁豆軟綿,咖喱濃稠即可,下糖及鹽調味。
白扁豆粥白扁豆60g(鮮品增至120g),粳米100g同煮粥,可健脾養(yǎng)胃、清暑止瀉,適用于脾虛腹脹、慢性泄瀉、疰夏等癥。具有益氣健脾、滋陰醒神的功效,適用于春季疲乏無力、精神萎靡不振者食用。中文名白扁豆粥適用脾虛腹脹、慢性泄瀉功效清暑止瀉分類保健品主要食材白扁豆、粳米菜品特色原料·白扁豆可用粳米60g煮粥,粥熟加入白扁豆花15g稍煮即成,可清熱化濕,健脾和胃,適于暑熱心煩、吐瀉及赤白帶下等癥。做法【藥物組成】白扁豆、粳米。白扁豆粥【處方來源】《長壽藥粥譜》引《延年秘旨》。【方劑主治】脾胃虛弱,食少嘔逆,慢性久瀉,暑濕瀉痢,夏季煩渴。【方劑功效】健脾養(yǎng)胃,清暑止瀉。【用法用量】每次取炒白扁豆60g,或鮮白扁豆120g,粳米60g,同煮為粥,至扁豆爛熟,夏秋季可供早晚餐服食。適 應 癥:適用于中暑發(fā)熱,暑濕瀉泄,脾虛乏力,食少便溏,肢腫帶下等。粥義解說:扁豆,又名藤豆、蛾眉豆,為豆科植物扁豆的種子,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在秋季豆熟時采收,曬干,生用或炒用,其花、種皮亦可入藥。扁豆原產(chǎn)于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地,引進我國約在漢、晉之間,始載于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名醫(yī)別錄》。李時珍《本草綱目》言"硬殼白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地。入太陽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病,清暑除濕而解毒也",并言其"止泄痢,消暑,暖脾胃,除濕熱,止消渴"。《藥品化義》言其"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竄,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和"。《會約醫(yī)鏡》言其"生用清暑養(yǎng)胃,炒用健脾止瀉"。《滇南本草》言其"治脾胃虛弱,反胃吐冷,久瀉不止,食積痞塊,小兒疳積"。《本草圖經(jīng)》言其"主行風氣,女子帶下,兼殺酒毒,亦解河豚毒"。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扁豆為甘淡溫和的健脾化濕藥,主要用于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便溏腹瀉,白帶以及夏季感受暑濕引起的嘔吐、腹瀉、胸悶等證,為夏季祛暑利濕,藥食兩用的食療佳品。扁豆衣為扁豆的種皮,性味功用與扁豆類似,唯效力遜于扁豆,但毫無壅滯之弊是其特點,用于脾虛泄瀉、浮腫等證。扁豆花,為扁豆的花,有化濕解暑之功,主要用于夏季感受暑濕、發(fā)熱、心煩、胸悶、吐瀉等癥。注意事項:扁豆粥性味平和,四季可食,不受療程限制。營養(yǎng)價值原料:白扁豆30克,蓮子15克,銀耳1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做法:把白扁豆、蓮子、大米洗凈,銀耳用冷水發(fā)開后洗凈切碎,加入適量的清水,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成粥食用即可。功效:具有益氣健脾、滋陰醒神的功效,適用于春季疲乏無力、精神萎靡不振者食用。
可以一起煮粥的;1、小扁豆中籽粒含蛋白質約25%,脂肪0.7%,碳水化合物60%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yǎng)元素。它的含鐵量是其他豆類的兩倍。2、小扁豆中維生素b和葉酸的含量也較高,葉酸對女性非常重要,可以降低胎兒畸形率。在烹調小扁豆之前不需要浸泡。用涼水沖洗一下就可以在水里或肉湯里慢慢煮。3、高粱在秋季采收成熟的果實,曬干除去皮殼用。味甘、澀,性溫。能益脾溫中,澀腸止瀉。用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便溏腹瀉。兩個一起煮粥,有健脾,有助于消化,是一道漢族藥膳,健脾益胃,生津止渴。材料:高粱米50克,小扁豆:50克;冰糖適量。制法與用法:第一步:把小扁豆和高粱清洗干凈;第二步:倒入鍋中,加入800毫升的水;第三步:熬至1個小時,高粱煮熟很粘稠的程度,加入冰糖再煮,糖化后溫服。高梁食之比較粗糙,加些糯米吃起來的口感會稍微滑爽一些。高粱需要煮制較長的時間,使之酥爛開花。
材料1、牛絞肉 - 100g(也可以用豬或雞絞肉或不用任何肉類,煮齋咖喱)2、小扁豆(lentil)- 50g ~ 80g(預先浸泡兩三個小時后濾干)3、番茄, 紅蘿卜,茄子,長豆,土豆(馬鈴薯)。蔬菜適量,切丁角,其實蔬菜種類不拘,隨意。4、姜茸,蒜頭茸適量(大約各一湯匙的量),洋蔥1顆切碎。5、肉類咖哩粉2至3湯匙(30~50g),加2湯匙水拌成咖喱膏狀待用。6、香料:八角1顆, 丁香2朵,桂皮1小段,咖喱葉少許。芥末籽,孜然及小茴香各1茶匙。(香料隨意,沒有可以不用。)7、糖1茶匙,鹽適量調味。8、水1200~1500ml/cc。食油3~5湯匙。做法1、燒熱食油,先爆香姜及蒜末,然后加入洋蔥碎炒至金黃泛香。2、加入絞肉,炒至肉末出油,色金黃,加入香料拌炒一分鐘左右后加入咖喱膏轉小火炒,避免炒焦了變苦。3、咖喱膏拌炒均勻后,加入水,大火煮開。4、下小扁豆及蔬菜,煮滾后轉小火慢火燉煮1小時左右或至小扁豆軟綿,咖喱濃稠即可,下糖及鹽調味。
現(xiàn)在人們在飯桌上都是離不開粥的,隨著我們不斷的進步,單一的熬粥方式已經(jīng)過時了,現(xiàn)在人們熬粥都會搭配各種各樣的食材,不僅看起來非常養(yǎng)眼,還具有養(yǎng)生的功效;白扁豆是一種食物,同時也是一味藥材,很多人都不知道白扁豆也是能夠用來熬粥喝的,那么到底白扁豆煮粥的做法是什么呢?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就一起來具體的了解一下吧。png 白扁豆粥 白扁豆60g(鮮品增至120g),粳米100g同煮粥,可健脾養(yǎng)胃、清暑止瀉,適用于脾虛腹脹、慢性泄瀉、疰夏等癥。具有益氣健脾、滋陰醒神的功效,適用于春季疲乏無力、精神萎靡不振者食用。可用粳米60g煮粥,粥熟加入白扁豆花15g稍煮即成,可清熱化濕,健脾和胃,適于暑熱心煩、吐瀉及赤白帶下等癥。 【處方來源】《長壽藥粥譜》引《延年秘旨》。 【方劑主治】脾胃虛弱,食少嘔逆,慢性久瀉,暑濕瀉痢,夏季煩渴。 【方劑功效】健脾養(yǎng)胃,清暑止瀉。 【用法用量】每次取炒白扁豆60g,或鮮白扁豆120g,粳米60g,同煮為粥,至扁豆爛熟,夏秋季可供早晚餐服食。 適 應 癥:適用于中暑發(fā)熱,暑濕瀉泄,脾虛乏力,食少便溏,肢腫帶下等。 粥義解說:扁豆,又名藤豆、蛾眉豆,為豆科植物扁豆的種子,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在秋季豆熟時采收,曬干,生用或炒用,其花、種皮亦可入藥。 扁豆原產(chǎn)于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地,引進我國約在漢、晉之間,始載于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名醫(yī)別錄》。李時珍《本草綱目》言"硬殼白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地。入太陽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病,清暑除濕而解毒也",并言其"止泄痢,消暑,暖脾胃,除濕熱,止消渴"。《藥品化義》言其"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竄,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和"。《會約醫(yī)鏡》言其"生用清暑養(yǎng)胃,炒用健脾止瀉"。《滇南本草》言其"治脾胃虛弱,反胃吐冷,久瀉不止,食積痞塊,小兒疳積"。《本草圖經(jīng)》言其"主行風氣,女子帶下,兼殺酒毒,亦解河豚毒"。 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扁豆為甘淡溫和的健脾化濕藥,主要用于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便溏腹瀉,白帶以及夏季感受暑濕引起的嘔吐、腹瀉、胸悶等證,為夏季祛暑利濕,藥食兩用的食療佳品。扁豆衣為扁豆的種皮,性味功用與扁豆類似,唯效力遜于扁豆,但毫無壅滯之弊是其特點,用于脾虛泄瀉、浮腫等證。扁豆花,為扁豆的花,有化濕解暑之功,主要用于夏季感受暑濕、發(fā)熱、心煩、胸悶、吐瀉等癥。 注意事項:扁豆粥性味平和,四季可食,不受療程限制。
材料1、牛絞肉 - 100g(也可以用豬或雞絞肉或不用任何肉類,煮齋咖喱)2、小扁豆(lentil)- 50g ~ 80g(預先浸泡兩三個小時后濾干)3、番茄, 紅蘿卜,茄子,長豆,土豆(馬鈴薯)。蔬菜適量,切丁角,其實蔬菜種類不拘,隨意。4、姜茸,蒜頭茸適量(大約各一湯匙的量),洋蔥1顆切碎。5、肉類咖哩粉2至3湯匙(30~50g),加2湯匙水拌成咖喱膏狀待用。6、香料:八角1顆, 丁香2朵,桂皮1小段,咖喱葉少許。芥末籽,孜然及小茴香各1茶匙。(香料隨意,沒有可以不用。)7、糖1茶匙,鹽適量調味。8、水1200~1500ml/cc。食油3~5湯匙。做法1、燒熱食油,先爆香姜及蒜末,然后加入洋蔥碎炒至金黃泛香。2、加入絞肉,炒至肉末出油,色金黃,加入香料拌炒一分鐘左右后加入咖喱膏轉小火炒,避免炒焦了變苦。3、咖喱膏拌炒均勻后,加入水,大火煮開。4、下小扁豆及蔬菜,煮滾后轉小火慢火燉煮1小時左右或至小扁豆軟綿,咖喱濃稠即可,下糖及鹽調味。
白扁豆粥白扁豆60g(鮮品增至120g),粳米100g同煮粥,可健脾養(yǎng)胃、清暑止瀉,適用于脾虛腹脹、慢性泄瀉、疰夏等癥。具有益氣健脾、滋陰醒神的功效,適用于春季疲乏無力、精神萎靡不振者食用。中文名白扁豆粥適用脾虛腹脹、慢性泄瀉功效清暑止瀉分類保健品主要食材白扁豆、粳米菜品特色原料·白扁豆可用粳米60g煮粥,粥熟加入白扁豆花15g稍煮即成,可清熱化濕,健脾和胃,適于暑熱心煩、吐瀉及赤白帶下等癥。做法【藥物組成】白扁豆、粳米。白扁豆粥【處方來源】《長壽藥粥譜》引《延年秘旨》。【方劑主治】脾胃虛弱,食少嘔逆,慢性久瀉,暑濕瀉痢,夏季煩渴。【方劑功效】健脾養(yǎng)胃,清暑止瀉。【用法用量】每次取炒白扁豆60g,或鮮白扁豆120g,粳米60g,同煮為粥,至扁豆爛熟,夏秋季可供早晚餐服食。適 應 癥:適用于中暑發(fā)熱,暑濕瀉泄,脾虛乏力,食少便溏,肢腫帶下等。粥義解說:扁豆,又名藤豆、蛾眉豆,為豆科植物扁豆的種子,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在秋季豆熟時采收,曬干,生用或炒用,其花、種皮亦可入藥。扁豆原產(chǎn)于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地,引進我國約在漢、晉之間,始載于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名醫(yī)別錄》。李時珍《本草綱目》言"硬殼白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地。入太陽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病,清暑除濕而解毒也",并言其"止泄痢,消暑,暖脾胃,除濕熱,止消渴"。《藥品化義》言其"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竄,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和"。《會約醫(yī)鏡》言其"生用清暑養(yǎng)胃,炒用健脾止瀉"。《滇南本草》言其"治脾胃虛弱,反胃吐冷,久瀉不止,食積痞塊,小兒疳積"。《本草圖經(jīng)》言其"主行風氣,女子帶下,兼殺酒毒,亦解河豚毒"。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扁豆為甘淡溫和的健脾化濕藥,主要用于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便溏腹瀉,白帶以及夏季感受暑濕引起的嘔吐、腹瀉、胸悶等證,為夏季祛暑利濕,藥食兩用的食療佳品。扁豆衣為扁豆的種皮,性味功用與扁豆類似,唯效力遜于扁豆,但毫無壅滯之弊是其特點,用于脾虛泄瀉、浮腫等證。扁豆花,為扁豆的花,有化濕解暑之功,主要用于夏季感受暑濕、發(fā)熱、心煩、胸悶、吐瀉等癥。注意事項:扁豆粥性味平和,四季可食,不受療程限制。營養(yǎng)價值原料:白扁豆30克,蓮子15克,銀耳1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做法:把白扁豆、蓮子、大米洗凈,銀耳用冷水發(fā)開后洗凈切碎,加入適量的清水,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成粥食用即可。功效:具有益氣健脾、滋陰醒神的功效,適用于春季疲乏無力、精神萎靡不振者食用。
可以一起煮粥的;1、小扁豆中籽粒含蛋白質約25%,脂肪0.7%,碳水化合物60%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yǎng)元素。它的含鐵量是其他豆類的兩倍。2、小扁豆中維生素b和葉酸的含量也較高,葉酸對女性非常重要,可以降低胎兒畸形率。在烹調小扁豆之前不需要浸泡。用涼水沖洗一下就可以在水里或肉湯里慢慢煮。3、高粱在秋季采收成熟的果實,曬干除去皮殼用。味甘、澀,性溫。能益脾溫中,澀腸止瀉。用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便溏腹瀉。兩個一起煮粥,有健脾,有助于消化,是一道漢族藥膳,健脾益胃,生津止渴。材料:高粱米50克,小扁豆:50克;冰糖適量。制法與用法:第一步:把小扁豆和高粱清洗干凈;第二步:倒入鍋中,加入800毫升的水;第三步:熬至1個小時,高粱煮熟很粘稠的程度,加入冰糖再煮,糖化后溫服。高梁食之比較粗糙,加些糯米吃起來的口感會稍微滑爽一些。高粱需要煮制較長的時間,使之酥爛開花。
材料1、牛絞肉 - 100g(也可以用豬或雞絞肉或不用任何肉類,煮齋咖喱)2、小扁豆(lentil)- 50g ~ 80g(預先浸泡兩三個小時后濾干)3、番茄, 紅蘿卜,茄子,長豆,土豆(馬鈴薯)。蔬菜適量,切丁角,其實蔬菜種類不拘,隨意。4、姜茸,蒜頭茸適量(大約各一湯匙的量),洋蔥1顆切碎。5、肉類咖哩粉2至3湯匙(30~50g),加2湯匙水拌成咖喱膏狀待用。6、香料:八角1顆, 丁香2朵,桂皮1小段,咖喱葉少許。芥末籽,孜然及小茴香各1茶匙。(香料隨意,沒有可以不用。)7、糖1茶匙,鹽適量調味。8、水1200~1500ml/cc。食油3~5湯匙。做法1、燒熱食油,先爆香姜及蒜末,然后加入洋蔥碎炒至金黃泛香。2、加入絞肉,炒至肉末出油,色金黃,加入香料拌炒一分鐘左右后加入咖喱膏轉小火炒,避免炒焦了變苦。3、咖喱膏拌炒均勻后,加入水,大火煮開。4、下小扁豆及蔬菜,煮滾后轉小火慢火燉煮1小時左右或至小扁豆軟綿,咖喱濃稠即可,下糖及鹽調味。
現(xiàn)在人們在飯桌上都是離不開粥的,隨著我們不斷的進步,單一的熬粥方式已經(jīng)過時了,現(xiàn)在人們熬粥都會搭配各種各樣的食材,不僅看起來非常養(yǎng)眼,還具有養(yǎng)生的功效;白扁豆是一種食物,同時也是一味藥材,很多人都不知道白扁豆也是能夠用來熬粥喝的,那么到底白扁豆煮粥的做法是什么呢?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就一起來具體的了解一下吧。png 白扁豆粥 白扁豆60g(鮮品增至120g),粳米100g同煮粥,可健脾養(yǎng)胃、清暑止瀉,適用于脾虛腹脹、慢性泄瀉、疰夏等癥。具有益氣健脾、滋陰醒神的功效,適用于春季疲乏無力、精神萎靡不振者食用。可用粳米60g煮粥,粥熟加入白扁豆花15g稍煮即成,可清熱化濕,健脾和胃,適于暑熱心煩、吐瀉及赤白帶下等癥。 【處方來源】《長壽藥粥譜》引《延年秘旨》。 【方劑主治】脾胃虛弱,食少嘔逆,慢性久瀉,暑濕瀉痢,夏季煩渴。 【方劑功效】健脾養(yǎng)胃,清暑止瀉。 【用法用量】每次取炒白扁豆60g,或鮮白扁豆120g,粳米60g,同煮為粥,至扁豆爛熟,夏秋季可供早晚餐服食。 適 應 癥:適用于中暑發(fā)熱,暑濕瀉泄,脾虛乏力,食少便溏,肢腫帶下等。 粥義解說:扁豆,又名藤豆、蛾眉豆,為豆科植物扁豆的種子,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在秋季豆熟時采收,曬干,生用或炒用,其花、種皮亦可入藥。 扁豆原產(chǎn)于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地,引進我國約在漢、晉之間,始載于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名醫(yī)別錄》。李時珍《本草綱目》言"硬殼白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地。入太陽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病,清暑除濕而解毒也",并言其"止泄痢,消暑,暖脾胃,除濕熱,止消渴"。《藥品化義》言其"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竄,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和"。《會約醫(yī)鏡》言其"生用清暑養(yǎng)胃,炒用健脾止瀉"。《滇南本草》言其"治脾胃虛弱,反胃吐冷,久瀉不止,食積痞塊,小兒疳積"。《本草圖經(jīng)》言其"主行風氣,女子帶下,兼殺酒毒,亦解河豚毒"。 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扁豆為甘淡溫和的健脾化濕藥,主要用于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便溏腹瀉,白帶以及夏季感受暑濕引起的嘔吐、腹瀉、胸悶等證,為夏季祛暑利濕,藥食兩用的食療佳品。扁豆衣為扁豆的種皮,性味功用與扁豆類似,唯效力遜于扁豆,但毫無壅滯之弊是其特點,用于脾虛泄瀉、浮腫等證。扁豆花,為扁豆的花,有化濕解暑之功,主要用于夏季感受暑濕、發(fā)熱、心煩、胸悶、吐瀉等癥。 注意事項:扁豆粥性味平和,四季可食,不受療程限制。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扁豆粥怎么做好吃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炎龙骑士团外传:风之纹章秘籍-Flame
- 下一篇: 焰影神兵秘籍-Shadow Flare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