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经像,不得单手持,也不得向人作礼
手持經像,不得單手持,也不得向人作禮
前 言
和各位居士一起共同來學習《在家律學》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心愿。今天為大家選擇了民國時期善因法師講述的《學佛行儀》作為我們《在家律學》系列課程的開篇。
由于原文文義淺顯易懂,我們就不多解釋,只是對其中重要的地方加以簡單的注釋說明。所以本次課程命名為《學佛行儀簡注》。
簡注所參考的資料主要有清朝書玉律師撰寫的《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記》和五臺山普壽寺如瑞法師講述的《威儀門》。
正 文
【居家第七】
【原文】居士居家,雖不能盡行佛事,然亦當不造新殃為要。常默念偈云:“菩薩居家,當愿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1]
[1]居士在家中,雖然不能完全按照佛教的行為規范來生活,但起碼要以不再造作新的惡業為首要。應當常默念偈頌“菩薩居家,當愿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這就是要求在家居士要知一切法皆是無常變化的,家庭亦是如此,要常常觀空、無常、無我。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因此對家庭中時常會有的困難、矛盾、生老病死、兒女情長,不要太執著,以免為其所累,起煩惱造不善業。
【原文】若教妻子,初宜恒談因果,次以佛法廣大諭[1]之,次以凈土樂境示之。恒默念偈云:‘妻子集會,當愿眾生,怨親平等,永離貪嗔。’若妻子稍信,則以五戒戒之。家中兒女最易教化,宜以淺近佛書與讀,并時常解說,令其深入八識田[2]中。[3]
[1]諭:明白,了解。
[2]八識田:阿賴耶識的俗稱,又稱為一切種子識、異熟識、第八識,為梵文音譯,原意是藏,能藏、集藏。阿賴耶識是佛教唯識學派的基礎理論之一。自無始以來,阿賴耶識就含藏著雜染萬法的種子,為一切諸法所依,是眾生一切認識的來源。它會隨著眾生生生世世輪回“不斷增長廣大”,直至解脫成佛才能“轉雜染識成清凈智”。
[3]如果要引導妻子(丈夫)學佛,開始最好常常和她(他)談論因果道理,再慢慢讓她(他)明白了解更深廣的佛法,再使她(他)了解凈土的妙樂殊勝之境。要常常默念偈頌“妻子(丈夫)集會,當愿眾生,怨親平等,永離貪嗔。”,要想到這一生即與妻子(丈夫)有緣相遇,就要引導她(他)能夠向于佛法,怨親平等,最終永離貪嗔癡煩惱而得解脫。
如果妻子(丈夫)稍有信受佛法,就要用五戒的規范來要求她(他),使她(他)少造不善業。家中兒女比較容易教化,應當讓他們讀一些說明淺顯的佛法道理的書籍,并經常為他們解說,使佛法能夠深入他們的八識田中。【原文】又當于凈處或樓上設一經堂,莊嚴清潔,以便早晚拜誦。而兒女及鄰人親眷見之,亦發善信。每上樓時須默念偈云:‘上升樓閣,當愿眾生,升正法樓,徹見一切。’[1]
[1]居士在家應當在干凈的地方或樓上設一個經堂(佛堂),布置莊嚴清凈,以便于此早晚誦經拜佛。而兒女和鄰居親友如果看到居士在家如此用功修行,也會慢慢地對佛教生起正確的信仰。而居士每每上樓誦經拜佛之時,也必須默念偈頌“上升樓閣,當愿眾生,升正法樓,徹見一切。”,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得遇正法,走解脫成佛之路。
簡易版早晚課
(摘自《如瑞法師法語》)
晨起發愿文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三稱)
祈愿三寶加被,給弟子智慧和力量!令弟子所發一切善愿悉皆成就,所作一切事業無有魔障,與眾生廣結善緣、共成佛道。
誓斷一切惡,無一惡不斷
誓修一切善,無一善不修
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
南無阿彌陀佛!(十句)
晚間回向文
南無佛南無法 南無僧(三稱)
祈愿三寶加被,弟子于今日之中有意無意所作一切過錯、惡業悉皆懺悔。所修一切善法回向家人及一切眾生,業障消除、善根增長、福慧雙修、究竟安樂。
誓斷一切惡,無一惡不斷
誓修一切善,無一善不修
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
南無阿彌陀佛!(十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手持经像,不得单手持,也不得向人作礼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前端框架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 东风汽车宣布将与一汽、长安共同打造车用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