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斗茶图是谁画的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最早的斗茶图是谁画的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斗茶圖(元) http://www.cctv.com/health/special/tea/20040324/images/102210_19.jpg 作者趙孟頫(1254—1322年),元代畫家?! ≡摦嬍遣璁嬛械膫魃裰?,畫面上四茶販在樹蔭下作“茗戰”(斗茶)。人人身邊備有茶爐、茶壺、茶碗和茶盞等飲茶用具,輕便的挑擔有圓有方,隨時隨地可烹茶比試。左前一人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意態自若,其身后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壺。作將壺中茶水傾入杯中之態,另兩人站立在一旁注視。斗茶者把自制的茶葉拿出來比試?! ∑凡枳x畫:《斗茶圖》 作者:白春 宋代對中國茶文化的一大貢獻,就是發明了一整套品評鑒別茶之優劣的方法,這就是“斗茶”。斗茶之風的興起,緣于一個前提條件,即飲茶的方式在宋代有了重大發展,變唐代的煮茶為點茶。唐代人飲茶是將茶餅碾碎直接入茶釜烹煮;而宋代則要把茶葉碾得更細,如粉如沫,再精制成所謂“龍團鳳餅”。飲茶時,不再以釜煮茶,而是把精細的茶末用不老不嫩的開水沖點,同時用茶筅用力攪拌(古稱“擊拂”)以使茶與水完全溶為一體,然后乘熱飲用。這就是所謂的“點茶”。好的茶湯要有一層極為細小的白色泡沫浮于盞面,稱為“乳聚面”;不好的茶湯點過不久,茶就與水分離開來,稱為“云腳散”。為了不使云腳散,茶人必須掌握高超的點茶技巧,使茶與水交融似乳,最好還能“咬盞”,即品酒時常講的“掛杯”。宋人評茶以白為上,蔡襄的第一句就是“茶色貴白”。為了襯托茶液之白,宋代才崇尚以青、墨色的磁器為評茶的上品,后人往往只知道宋代以建盞、天目碗為貴,殊不知它們還與茶文化有著內在的聯系。 對斗茶之興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還有皇家的提倡。宋代的皇帝大都好飲茶,因而貢茶在宋代成為左右全國茶葉生產的主導因素。宋代的貢茶基地在福建建安,有名的“北苑官焙”即生產大小龍團等“名牌產品”的官辦茶場就在這里,同時,這里還有大量的“私焙”,也就是民辦茶場,總數多達1336家。每年到了新茶上市時節,茶農們競相比試各自的新茶,評優論劣,爭新斗奇。于是,斗茶之風油然興起。宋代名詩人范仲淹曾有一首,其中寫道:“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薄岸凡栉顿廨p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毙蜗蟮孛枥L了當年民間斗茶的激烈情形?! ∪绻f范仲淹是以詩歌表現了斗茶的實況,那么,歷代畫家則是以繪畫來為斗茶“寫真”。最早表現斗茶的畫家,當數上文提到的劉松年以及他的。而最著名的則是趙孟頫的。趙孟頫這幅作品所描繪的是一個“正在進行時”的斗茶場景:畫面上有四個人物,其中前面的兩人顯然是主角,右面一人手中拿著空碗,口中似有評說;左面一人則一手提茶壺,一手擎茶杯,正欲品飲剛剛點好的茶湯;而后面一人正在注水入杯,似乎正欲參加進來;畫中的唯一女子則站在右面那個男人的身后,面前擺著茶爐、水壺等用具,看來象是那男人的“內助”。整個畫面結構緊湊,動感鮮明,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畫中的人物并不是高官顯貴,而是民間茶人,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宋代斗茶之風的普及程度。 趙孟頫本是宋朝的宗室,他在宋亡之后入仕元朝,雖身居高位,但故國之思時時不能忘懷。他的一些畫作,描摹的是宋代興盛一時的事物,為的是曲折地抒發自己對那些一去不復返的人事景物的感懷。有人將這幅也歸于此類,我以為是不無道理的?! ≌f到以“斗茶”為題的繪畫作品,有一幅頗為獨特的作品是不能避而不談的,那就是明代畫家顧炳摹繪的?! ☆櫛主鋈?,浙江錢塘人,是明代知名的花鳥畫家。他的這幅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它僅見于顧炳所刻繪的一部中,而書中又特意注明是從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同名畫作上臨摹下來的。然而,無論閻的原作還是顧的臨本卻都湮淪無傳。這就為畫史留下了一些耐人尋味的謎團:作為唐代初年的畫家,閻立本有沒有可能繪制這樣一幅?“斗茶”這種民間習俗,是否在唐代就已產生并且開始普及?鑒于歷代畫家都有以自己的或后人的畫作假托前代名家的習俗(應稱為陋習),那么,這幅會不會也是后人的托名之作呢? 具體說到這幅畫作,也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畫面前排的兩個人物,與我們前文說過的趙孟頫的同名畫作驚人地相似,無論動作、神態,還是手中提的茶壺、端的茶碗,都如出一轍,而左邊男人身后的那個正在斟水的人物,也與趙作形貌略似。這種情況,使人有理由作出一個大膽的推斷:顧炳此畫,很有可能是從趙孟頫的衍化而來的;而趙作又顯然是借鑒了宋代劉松年的某些造形特點。至于在他們之前是否還有更早的,那就只能留待發現新的證據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最早的斗茶图是谁画的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找找不到了是什么歌啊?
- 下一篇: 苹果电脑无法读取硬盘(苹果电脑无法读取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