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中芯国际也被美国瞄准了,中国怎么办
據西方媒體報道,美國商務部已經決定對中芯國際實施出口限制,理由是該公司的產品有可能被用于軍事目的。中芯國際之前已經斷然否認了美方的這一指控,但華盛頓扼殺中國這一最大芯片制造商的態度看來已經形成,這只靴子很快就要落下來了。
這是美國在繼全面圍剿華為之后為癱瘓中國高科技行業正在開辟的新戰場。整個信息產業都建立在半導體工業的地基上,美國牢牢控制著這個地基,從而控制了對華科技戰的制高點。美國接下來會進一步濫用這一優勢,這已經毫無懸念。
現代企業都是在全球化的平臺上成長壯大起來的,都是全球供應鏈上的一環。美國可以對西方的關鍵企業發號施令,從而對供應鏈形成相當程度的掌控,它能隨時切斷中國高科技企業的關鍵供貨,這是一種根本性的威脅。
現在看來,中國需要掌握半導體行業的全部科研和生產的鏈條,才能擺脫美國的控制,但顯然需要時間。
其實即使我們補上了一些關鍵短板,產業鏈方面的被動依然未必就能完全化解。因為我們是跟在美國后面走的,被動是整體性的,加上西方國家大部分都是美國的盟友,即使中美勢均力敵,在重組供應鏈時,大部分國家和企業還是最有可能首先跟著美國跑。
由于中國有龐大市場,它對美國和西方都意味著巨大的利益,完全形成兩個市場的脫鉤不太可能。中國可以利用市場杠桿一定程度上松動美國的封鎖,為自己贏得時間。但是市場單獨形成不了對供應鏈面貌的決定力,我們對此也要有清醒認識。
經歷了從華為到中芯國際的一系列遭遇,中國人應當徹底看清了,我們面臨的是一場應對美國高科技打壓的持久戰,它幾乎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階段的全過程。
中國只有在某些重要領域走到美國的前面,成為那些領域全球的上游,與美國形成交叉制約力,才能贏得美國在處理中美關系時對規則的尊重。僅有市場制約,比如不買美國農產品等所形成的籌碼是遠遠不夠的。
其實華為、字節跳動、騰訊等都擁有了一些應用技術突破,乃至重要的創新。但它們都是在美國半導體技術基礎上的延伸,整個行業的地基仍在美國人手里。中國必須實現一些從零到一的跨越,為整個國家的對美博弈提供堅實的支點。
我們需要踏下心來,準備經歷一次“新長征”。未來一些年我們注定要經歷一些困難,但無需驚慌,美國搞不垮我們,其對華科技戰的綜合效果已被證明是有限的。從對中興科技打響第一槍直到現在,過去兩年半了,但事實告訴人們,美國無論如何做不到對中國發展的“剎車”。
另一方面,我們也切不可低估這場博弈對中方的難度,不要幻想一兩個點位上的單項突破就能讓局勢根本改觀。中國需要對創新全面且根本上的鼓勵。我們要舉國行動,同時更要讓創新成為市場及文化上的自發和自覺。從整個社會上說,創新不應是“很累”的事,而應是“很刺激”和“回報豐厚”的事,政府只需必要的政策引導,它們就動力十足,碩果累累。
中國一定要邁過美國科技卡脖子這道坎,我們的經濟和科技研發能力已經有了雄厚基礎,人民勤勞,科技力量不乏獻身精神,而且有過“兩彈一星”的創業神話做鼓舞。如果這個國家就是攀不上科技創新的決定性門檻,那將是對中國人民智慧、意志以及耐力的羞辱,也將是對中國社會政治自信的嚴重侵蝕。所以我們前面實際上只有把中國人的創造性全面釋放出來這一條路,除了走好它,我們別無選擇。
相關閱讀:
中芯國際:未收到出口管制官方消息,只生產民用品
中芯國際今日發布公告,否認收到美國商務部"出口管制"官方消息,并重申只為民用和商用的終端用戶提供產品及服務。
中芯國際公告稱,公司注意9月26日,有媒體網絡問詢或者轉發著一份疑似由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簽發的文件,根據該文件內容顯示,針對中芯國際及其子公司和合資公司出口的某些產品,將受到出口管制。
中芯國際表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并未收到此類官方消息。公司重申,中芯國際只為民用和商用的終端用戶提供產品及服務。公司和中國軍隊毫無關系,也沒有為任何軍用終端用戶生產。
中芯國際稱,公司將持續關注相關信息,并將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敬請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注意投資風險。
英國路透社9月26日報道稱,美國政府已經對中國芯片制造企業中芯國際施加了出口限制。報道稱,美國政府之所以對這家中國最大的芯片制造商進行出口限制,是因為美方認為出口給中芯國際的設備存在用于軍事的風險,而且這種風險是“無法接受”的。但中芯國際對媒體否認了這條新聞。
據“芯智訊”,半導體設備廠商的相關人士對網上流傳的相關文件提出了幾點質疑:
首先,中芯國際的地址寫錯了,“張江路寫成了長江路”,地址搞錯了;
其次,L Foundry早就被中芯國際賣掉了,出現在名單當中很奇怪;
第三,如果真的制裁中芯國際,那么這份名單里中芯北方和中芯紹興也應該在其中;
第四,一般美國商務部的禁令都會給一個緩沖期,以保護美方廠商的利益,比較少是立即生效,但是這份文件當中也并沒有。
同時,網上流傳的這份文件只是表明美國政府正在調查中芯國際,而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美國企業在向中芯國際及其子公司出口在出口相關產品之前,需要申請許可證,并不是說禁止向中芯國際出口。
相關閱讀:
環球時報社評:對風暴眼上的中國企業不宜求全責備
美國對中國企業毫無同情之心,尤其欲置中國走在前列的企業于死地,這種時候我們尤其要體恤那些中國企業,多支持包容它們,而不是在這個時候對它們求全責備。中國社會需要整體上擁有這樣的胸懷,當一些中國企業在外受了委屈遭到打壓時,國內社會為它們準備的不應是唾沫和鞭子。
路透社報道說,中芯國際“與中國軍方的關系”正在受到美方的審查,這家中國大陸最大的芯片制造商有可能因此被列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星期六發聲明,強調自己與中國軍方毫無關系,它的產品和服務都是民用和商用的,并表示愿意與美國各相關政府部門溝通交流,以化解可能的歧見和誤解。
中芯國際的聲明反過來又在中國互聯網招致大量批評,很多網民認為中芯國際的回應太軟了。還有人說,作為一家中國公司,即使與軍方有聯系也是堂堂正正的。
美國放出風來要為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開展相關調查,這是對中國企業的最新威脅。中芯國際成立于2000年,股東的背景非常復雜,包括一些境外資本,提出這家公司與中國軍方有聯系的質疑,這明顯是找茬。美國目前已將300多家中國實體列入美商務部的實體清單,并且傾向于為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更加廣泛地使用這個清單,如果說美方瞄上中芯國際,那是不會讓人感到奇怪的。
從2018年美國以違反美制裁伊朗規定為由打壓中興通訊以來,美方對中國企業的制裁越來越不需要法律方面的支持,幾乎到了隨心所欲的程度。國家安全、人權都可以成為美將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的理由,癱瘓中國的高科技產品研發和生產已經成為美國構陷、打壓中國企業的總目標。
另一方面,由于被制裁中國企業的名單越來越大,美國相關的上游高科技企業也面臨了經濟效益嚴重下滑的困擾。所以對這種魯莽的“脫鉤”,美國商界存在阻力,決策和執行過程有其內在的曲折性。這給有的中國企業自我維權并減少損失提供了一定空間和可能性。
中國網民看到本國企業受打壓,最基本的感受一是對美方霸凌主義的憤怒,二是對我國科技實力不夠強、一些關鍵技術受美方制約的嘆息和憋屈。一些人希望看到中國企業強硬的回應,這是可以理解的。那樣的回應除了解氣、痛快,還能夠對公眾產生某種安撫,讓一些人從中看到相關企業有能力應對美方制裁的信號。
美方制裁對中國企業造成的損失不盡相同,美國顯然做不到用一個實體清單就將中國高科技企業統統一棍子打死,與此同時,制裁對有些企業造成的困難也是實實在在的。我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相關中國企業根據自身的情況做它們認為最有利于本公司利益的回應,這應當是它們的權利。
需要指出的是,在這場中美戰略博弈中,中國高科技企業處于不利境地,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我們不能強求企業按照公眾所理解的最符合國家利益的方式行動,那對企業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
中國企業總的發展目標與國家發展是一致的。同時客觀說,企業就是企業,生存和發展是它們在當前復雜環境下要首先實現的目標,有了這些其他才能談得上,企業的利益與國家利益通常無法做到完全重合。另外企業首先要服務于客戶,而不是取悅公眾。這些關系我們都需理性加以厘清。
大家經常說,強大起來是中國應對美方戰略挑戰的根本之策,而要國家強大起來,關鍵是企業要強起來。企業只能一家一家發展,逐漸提升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上的地位,而面對美國的戰略打壓,如今發展最靠前的中國企業都是美國瞄上的“出頭鳥”,它們在這波中美博弈中的承重最大。
美國對中國企業毫無同情之心,尤其欲置中國走在前列的企業于死地,這種時候我們尤其要體恤那些中國企業,多支持包容它們,而不是在這個時候對它們求全責備。中國社會需要整體上擁有這樣的胸懷,當一些中國企業在外受了委屈遭到打壓時,國內社會為它們準備的不應是唾沫和鞭子。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环球时报:中芯国际也被美国瞄准了,中国怎么办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我为父亲念地藏经的一些体验
- 下一篇: 590001有几次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