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新金融发展的核心动力 平凡的荣耀重在平凡
2020年10月1日前夕,這是一個因為調休而來的長周,原本正常的五天工作日結束后,在短暫休息一天后,將繼續迎來四天工作日。相信,這樣一個長周當中,又是長假前夕,沒人會愿意工作。我也一樣,滿懷著“摸兩天魚”的心情,踏上了一次短暫的出差旅程,地點為魔都上海,事由?首屆上海外灘大會!
看到這想必你會問,什么是外灘大會?當然,你會這么問我一點都不感到意外,因為,在開啟這趟差旅之前,甚至說在走進大會主論壇之前,就連我可能也解釋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外灘大會”。直到首日大會日程結束,我才真的對這一場金融與科技碰撞的大會有了一個全方位的認識!別急,什么是外灘大會,那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清楚的,不如手捧一杯“秋天的第N杯奶茶”,又或是端起身旁那“來自盧旺達的咖啡”,耐下性子,慢慢地往下看。
外灘大會
一場金融的盛會?不,這是金融與科技發生化反的實驗場
作為一家科技媒體,首次來參加這樣一場依舊以金融為主的大會,雖然已經是“行業老兵”,但依舊忐忑。金融是什么?即使不做過多的解釋,在更多的普通人看來,金融就代表著高端,例如近日熱播的《平凡的榮耀》展現的那樣,什么投資人、投行、融資、IPO等等,這一連串普通人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一直都把金融捧到了曲高和寡的地步。
因此,在深入了解這樣一場盛會之前,就連我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這樣一場金融圈的盛大交流會與科技究竟會有什么關系呢?甚至一度,我都不知道自己踏上這趟差旅的意義何在?
外灘大會
然而,在聽過了首日眾多專家學者的探討之后,我改變了此前的看法,發現了自己來到這里的意義所在。原來,金融從來都不“陽春白雪”,而是與每一個平凡的人都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原來,在全新的金融體系下,《平凡的榮耀》最重要的就是平凡。
看到這里,相信你仍舊是一頭霧水,那不如我們換一種更加形象的方式來描述一下這個事情。首先,先回想一下你近幾年的生活,你出門帶著手機的時候,還會帶著錢包嗎?帶著錢包的時候,里面還會有現金嗎?你有多久沒有去ATM機取過現金了?餓了不想出門的時候你第一個想到什么?出門用車時,你多久沒有伸手攔過出租車了?你還會像長輩那樣把錢存成定期存款來理財嗎?
外灘大會主會場
相信,這一連串的問題回答之后,你的心里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答案,沒錯,這些生活方式的改變,拔高一下就是金融形態的改變。因此,我們了解了,金融形態的改變,影響著每一個人生活方式的改變,那自然是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而外灘大會,簡而言之,就是總結此前金融形態的轉變成果,探討未來金融形態的變革趨勢。
那么這些金融的事情究竟與科技有什么關系呢?相信你已經脫口而出了那個答案,正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才更好地推動了金融形態的轉變。所以,金融與科技,這兩個在大學分專業過程中被明確分開的專業,卻在外灘邊上召開的這場盛會上產生了激烈的化學反應,探討著未來新金融的發展方向,推動著全球經濟形態的轉變。
科技與金融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科技與金融,這是兩個涵蓋范圍頗廣的詞語,然而,如今,他們之間產生了交集。那么兩者究竟是怎樣的關系呢?在本次外灘大會的首日活動中,“意見領袖”們也都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科技令金融變得“普惠”
簡而言之,這個小標題,我更愿意說成是科技使金融更“接地氣兒”。正如前文我描述的那樣,在傳統的觀念中,與金融相關的事情,都是只有真正意義上的“富人”以及金融專業人士才能觸碰,普通人,完全是想也不敢想。而在科技的賦能下,金融漸漸開始變得“普惠”,漸漸變得“接地氣兒”起來。
就像經濟學家羅伯特·希勒在《金融與好的社會》一書里所說,金融所要服務的目標都源自民眾,新金融應該是人人共享的金融,無論年齡、地域或者財富的多少,每個個體都能獲得金融的助力,擁有平等發展的機會。而科技賦能金融以后,就讓金融開始向這樣的方式發展。
“你知道支付寶嗎?”相比,這個問題如今在世界很多的地方都能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PS:在國外你或許要問的是“Do you know AliPay?”(筆者英語水準一般且拒絕吐槽)。支付寶就是科技賦能金融后的一個優秀的案例,并且,讓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看得見、摸得著。這也是首屆上海外灘大會是由支付寶、螞蟻集團、阿里巴巴集團共同主辦的重要因素。
螞蟻集團董事長 井賢棟
科技賦能后的金融,被普遍稱作為“新金融”,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也分享了對面向21世紀的新金融體系的看法:
井賢棟認為,新金融與此前相比,主要有三點不同,一、新金融服務的對象不同。過去的金融讓20%人獲得服務,新金融讓剩下的80%更多普通人和小微企業,享受到和銀行行長一樣的金融服務;二、金融服務的核心從以錢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如果過去的金融是人找錢,企業找錢,新金融是錢去找人,錢去找企業,為他們提供助力和支持;三、新金融服務更加個性化、智能化和場景化,不僅讓每個個體獲得個性化的服務,更像血液和肌肉骨骼融為一個生命體,新金融和場景融合得更加密切,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和民生的發展。
螞蟻集團董事長 井賢棟
此外,井賢棟還強調道,建設新金融體系必須要以科技和數據為支撐,過去的金融最重要的資源是資產,而新金融最重要的資產是數據。
他繼續解釋道,過去的技術架構是信息時代的中心化思想,新金融架構是數據時代的分布式思想,未來以云計算、分布式數據庫、區塊鏈為代表的“云庫鏈”將成為核心的關鍵技術。過去的金融風控是防范人,靠抵押和擔保穿上防彈衣,新金融的風控是相信人,用數據和科技去預判并消除風險。過去的金融是利用信息互聯網處理錢,未來新金融是以區塊鏈建設的價值互聯網,流轉的是數字資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
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Achim Steiner
與會的諸多嘉賓也都與井賢棟的看法驚人地一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主旨演講中呼吁全球范圍內應加快推進金融科技,她認為,普惠和金融科技將推動“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更公平、更快速、更智慧的復蘇;在回答來自泰國油條攤第三代傳人提出的“疫情來了,游客沒了,生意難做”的問題時,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Achim Steiner也表示,新冠疫情被視為二戰以來全球面臨的最大挑戰,它不僅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造成重創,還降低了全球人類發展水平。如果想有超越以前的更好的發展,必須抓住綠色和普惠經濟帶來的巨大機遇,數字變革至關重要;當一個4歲的小姑娘問出了那個永恒的問題“未來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世界互聯網教父”、連線雜志創始主編、《失控》作者凱文·凱利回答道,金融科技的“超能力”還遠未用足,未來或許可以成為窮人和富人之間的“破壁機”。
“世界互聯網教父”、連線雜志創始主編、《失控》作者凱文·凱利
KK假設道,“如果給每個新生兒一筆小投資,用區塊鏈等科技追根溯源,讓這筆投資可以伴著孩子一同成長,等他們到21歲時再拿到收益,享受整個世界的普遍繁榮。這一路下來不會弄虛作假,也不再是富人專享的特權——這樣的技術普惠和創新,未來有希望普及到地球上的每一個人,無論他們目前的經濟情況如何。”
談到如今金融科技的發展,KK也表示,智能手機、二維碼等移動支付方式,僅僅只是個開始。金融科技已經廣泛地深入到世界各地和我們的生活,但到今天最大的進步還只是現金的數字化。接下來,世界上還有更多人會接觸到無現金支付。而且這不是簡單的更新換代,會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到以前只有富人和專業人士才能接觸的事物。
總而言之,在我看來,大家對于科技與金融的關系達成了一個統一的看法,就是兩者融合,將會推動未來新金融良性的發展。兩者的碰撞,會產生一個全新的金融業態,這個業態將會打破現有金融的隔閡,或將打破“富人恒富”的傳統認知,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獲得同等的金融服務于資源,最終拉動全球的經濟發展。
金融舞臺上唱主角的科技公司——螞蟻集團
永久落戶上海的外灘大會的主旨是促進全球金融發展,將上海打造成未來的世界金融中心。然而,目前作為主角搭臺唱戲的,卻是一家科技公司——螞蟻集團。顯然,目前全球金融領域的人所達成的共識是,科技將是未來推動金融變革、發展的原動力因此,科技公司C位亮相外灘大會也是必然的!而在首屆外灘大會的首次演講中,螞蟻集團CEO胡曉明立下了一個大大的Flag——上市后最重要的事是投科技。
根據最新的消息,9月18日,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公告,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這或許也是胡曉明立下Flag的緣由。在演講中,胡曉明明確表示,螞蟻的基因不是金融,而是科技!他表示,“在螞蟻16年的發展歷史上,科技每一次都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驅動著螞蟻業務不斷進化。”
一直以來,螞蟻集團都以科技為本發展公司業務升級,而在今年,更是有明顯加快在科技領域布局的趨勢:6月,其自研分布式數據庫OceanBase成立公司獨立商業化運作,由胡曉明親自任董事長;6月底,螞蟻集團完成更名,從螞蟻金服變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強化科技公司定位;7月,全新推出“螞蟻鏈”,加速推動區塊鏈從前沿技術發展成科技產業,并融合其他技術構建價值網絡。
截至目前,螞蟻集團技術能力覆蓋了人工智能、風控、安全、區塊鏈、計算及技術基礎設施等硬核科技領域,擁有26項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產品,18項世界級和國家級核心技術獎項,以及在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的26,279項專利或專利申請。在螞蟻員工中,有64%的員工都是技術研發人員。
螞蟻集團CEO 胡曉明
胡曉明立下Flag時表示,“上市以后,面向未來,螞蟻最重要的事是投技術。我們將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投入資金用于強化科技研發實力,增強產品和技術創新,為長期戰略發展夯實技術基礎。”他同時指出,未來重點投入研發人工智能、風險管理、安全、區塊鏈、計算及技術基礎設施五大技術領域。未來,螞蟻科技基于在五大技術領域中的深度自研,為各類金融科技應用提供計算、可信、隱私、智能和物聯等基本要素,全流程全視角支撐數字金融的體系結構,保障數據流、資金流的高效、安全、智能與普惠。
談理論、測趨勢 “肌肉”該秀還得秀
當然,一場與科技相關的盛會,如果只是暢談理論基礎、預測未來走向,未免顯得有些無聊了!因此,“秀肌肉”的環節,自然不能少。從這樣的做事風格上來看,螞蟻集團的基因也的確是科技!在外灘大會的首日,螞蟻集團自然也毫不吝嗇地展示了全新的金融科技,來更好地服務于用戶。
可將保險理賠效率提升70%的“理賠大腦”現身
在保險業中,用戶表示最為影響體驗的部分,顯然,“理賠慢”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外灘大會上,螞蟻集團首次全面展示了智能理賠技術——“理賠大腦”。運行數據顯示,“理賠大腦”能識別最多107種醫療、理賠憑證,將保險產品的理賠核賠效能提升70%。即便是理賠鏈路最長的線下調查案件,平均核賠周期也能從30天縮短至15天。
螞蟻理賠大腦
螞蟻集團保險智能產品部總經理方勇在“外灘大會”現場表示,近兩年我國保險行業快速發展,尤其是用戶對健康險的需求激增。‘理賠大腦’這樣的技術應用,能讓保險公司具備更強的服務能力、抓住市場機會。據悉,該技術目前已向支付寶保險平臺上的部分保險公司開放。
智能理財AI機器人支小寶亮相 觀眾一度誤以為是真人
外灘大會的首日,智能理財AI“支小寶”和螞蟻集團財富事業群首席技術官鄧宏進行了一場類似“圖靈測試”的實驗,現場超半數人認為,“比較像真人”。據鄧宏介紹,支小寶的升級方向是擁有更智能的對話本領,能像真人理財顧問一樣為用戶提供理財建議。為此,螞蟻的技術專家搭建了長程陪伴的智能對話系統,通過對用戶歷史服務的長期記憶,結合金融知識圖譜精準推理對話意圖,對對話結構策略自動挖掘,基于用戶反饋做決策并強化學習。
在外灘大會展示區,線下版的“支小寶”已經率先亮相,可進行語音互動。相比于市場上各類現有智能設備對金融知識的“無知”,支小寶對各類金融理財知識的掌握堪稱“滿級”。現在股市的行情怎么看,某只基金啥情況,立刻就能答得頭頭是道。未來,完成“擬人化”升級的支小寶1分鐘能同時對話千萬人,實現毫秒級回復,并且比真人更加理性、客觀、公平。在支付寶上,人人都可能擁有一個專屬的AI理財助理。
寫在最后
首日的活動整個看下來,我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科技與金融相結合之后,整體的使用體驗智能是一方面,最為重要的就是科技讓很多曾經我完全不懂的金融服務變得簡單易懂,而且使用起來簡單便捷。其實,支付寶近年來對人們生活的改變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一些微小商戶,對于支付寶網商銀行等業務更是交口稱贊;而個人用戶,無論是支付、借貸、理財、保險等日常的金融服務,還是芝麻信用擔保、健康碼、網約車、線上預約核酸檢測等創新的便民應用,無一不展示出科技與金融相結合后,是真正可以惠及百姓的發展趨勢,相信未來,以螞蟻集團為代表的企業,可以更好地將科技與金融進一步融合,令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富足、便利、美好、幸福!服務于“平凡”,獲得屬于你的榮耀!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科技是新金融发展的核心动力 平凡的荣耀重在平凡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雷地沟雷地沟是什么歌呢
- 下一篇: 北京故宫上午场是12点就得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