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壁画是谁画的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原始壁画是谁画的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在廣西的明江到定陽縣城北約25千米處,東岸懸崖峭壁之上有一幅原始壁畫,這就是著名的“花山崖壁畫”。壁畫畫面十分壯觀,高接近40米,全長170米,圖像為赭色,雖然經歷了千百年風雨的侵蝕,卻依然毫不褪色。壁畫的線條雄渾有力,畫中的形象古樸生動。整個畫面中,共有1300多個人物,大的高有3米,小的高只有30厘米,畫面之中有尊巨人,頭戴虎冠,挎刀騎獸,手握箭鏃,氣度不凡;還有一些大漢,勇武粗壯,正面馬步而立,兩手屈肘平舉,看上去力氣很大。在形形色色的人物中間,還夾有大小不一的圓形物體,以及似馬、似犬、似狼、似虎的動物形象。如此巨作卻無人知曉它的作者是誰,它出現在什么年代,作畫人是怎樣在幾十米高的懸崖上完成這些藝術創作的。從壁畫所在巖崖上的巖石被風化、剝蝕的情況可以看出,這些壁畫很古老。可是這些壁畫的線條清晰,色彩依舊,又該怎么解釋呢?不少人認為:花山崖壁畫非人力所為,是大自然顯現出來的。一些研究者根據畫面的古樸、單純斷定,它是少數民族的原始藝術品。有的學者根據廣西歷史記載中銅鼓和環首刀流行時代的說法,認為壁畫形成于西漢。也有的學者根據壁畫中惟一出現的文字“魁”是楷書體,考證它是唐代以后的作品。還有學者依據明江兩岸的所有壁畫都制作有江河沿流和深潭水旁的高山上這一特點,再加上壯族的經濟生活和習俗,認為壁畫是壯族人民禱告水神鎮壓水鬼的作品。此外,還有人認為這些壁畫的作者是唐代開成、咸通年間以般木瓠(盤狐神犬名)為崇拜對象的原始居民——處于野蠻狀態高級階段(部落聯盟時期)的苗瑤民族。后來他們因為戰爭帶來災難而遠遷離開故土,于是壁畫失去了主人。種種說法都有所依據,可又都是推斷而已,缺乏必要的科學依據。最近,有關方面已經組織力量對花山崖壁畫展開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又綜合大量考證之后斷定,花山崖壁畫的繪制是在戰國早期至東漢時期這段時間里,最初由甌駱部族或部族聯盟中居住在左江流域的氏族所作,所來由烏滸人繼承。畫面的整體內容是這些部族在祭祀祖先時對祖先功績的追述。我們相信,花山崖壁畫之謎被徹底解開已為期不遠了,但這還需科學家們不斷地努力和探索。
壁畫之謎 是誰繪成了堪稱世界藝術瑰寶的敦煌壁畫?研究人員一直期 待從莫高窟北區找到關于壁畫作者的千古謎底,他們認為,莫高 窟北區的243個洞窟是敦煌畫師的住所。而最近來自北區洞窟 的考古報告表明,這些洞窟是僧人居住修行或印制佛經的地方, 這使關于壁畫作者的千古之謎更加撲朔迷離。 敦煌莫高窟有735個洞窟,其中近500窟繪著巨幅壁畫 ,總面積達45000多平方米,繪畫時間長逾千年,被譽為世 界最大的畫廊。敦煌研究院研究員馬德說,根據對壁畫題記和敦 煌文獻的研究,大約只有公元10世紀左右的壁畫畫工有零星資料 ,而在4世紀到9世紀的壁畫中,找不到關于作者的任何資料。 他說,浩繁的敦煌文獻和大量壁畫題記中,有關壁畫作者的題記 和文獻記載,總共只有40多條,有名有姓的壁畫作者僅有平咄 子等12人。 在開鑿于元代的第3窟南北兩壁,畫著極其精美的千手千眼 觀音像。這兩幅千手千眼觀音像以線寫形,以色顯容,用遒勁有 力的線條勾勒人物輪廓,輪廓內再淡施暈染,有些不施色彩卻見 肌膚,人們公認這是敦煌壁畫的極品。壁畫的落款為"甘州史小 玉筆",專家認為史小玉應是今甘肅張掖人,史小玉很可能是藝 名而非真名,至于其生平更無從考證。 無法確定絕大部分敦煌壁畫作者的另一個困難是,宋代以前 的畫師們一般沒有落款。在壁畫的所有題記中,也很難見到有關 畫師的記載。 研究人員認為,敦煌畫師的來源主要有4種:首先是來自西 域的民間畫師,這是因為敦煌壁畫的早期作品風格和新疆同期的 很多佛教石窟壁畫風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吏獲 罪流放敦煌時攜帶的私人畫師;第三是高薪聘請的中原繪畫高手 ;第四是來自五代時期官辦敦煌畫院的畫師。 在敦煌文獻中,所有的畫師都被稱為畫匠或畫工,可見畫師 們主要來自民間,社會地位并不高,他們創作壁畫時很可能就住 在陰暗潮濕的洞窟里。壁畫中大量的田間勞動場景,活生生地再 現了當時的經濟狀態和科技水平;唐代壁畫中的嬰兒車等生活用 具,更是為神秘的佛教壁畫增添了世俗社會色彩,給今天的參觀 者提供了極為珍貴的中國千年民間風俗畫卷。也許,正因為畫師 們熟知勞動人民的真實生活,才使他們巧妙地把佛國的空靈與人 間的真實融為一體。 敦煌畫師們繪成了精美絕倫的壁畫,而關于他們的記載又幾 乎是空白,所以,他們的生平總能激起現代藝術家的無窮想象。 從《絲路花雨》到《大夢敦煌》,兩部關于敦煌的著名舞劇,講 述的都是平民畫師歷經磨難、獻身敦煌藝術的悲壯故事。 也許敦煌壁畫畫工之謎永遠無法解開,但輝煌的壁畫已經為 這些無名藝術家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赫赫聲名。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也是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 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內容豐富,技藝精湛。五萬多平方米的壁畫大體可分為下列幾類: 一、佛像畫。作為宗教藝術來說,它是壁畫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 各種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多寶佛、賢劫千佛等; 各種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 天龍八部------天王、龍王、夜叉、飛天、阿修羅、迦樓羅(金翅鳥王)、緊那羅(樂天)、大蟒神等等。 這些佛像大都畫在說法圖中。僅莫高窟壁畫中的說法圖就有933幅,各種神態各異的佛像12208身。 二、經變畫 利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稱之為"經變"。用繪畫的手法表現經典內容者叫"變相",即經變畫;用文字、講唱手法表現者叫"變文"。 三、民族傳統神話題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現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話題材。西魏249窟頂部,除中心畫蓮花藻井外,東西兩面畫阿修羅與摩尼珠,南北兩面畫東王公、西王母駕龍車、鳳車出行。車上重蓋高懸,車后旌旗飄揚,前有持節揚幡的方士開路,后有人首龍身的開明神獸隨行。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分布各壁。飛廉振翅而風動,雷公揮臂轉連鼓,霹電以鐵鉆砸石閃光,雨師噴霧而致雨。 四、供養人畫像 供養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資建造石窟的人。他們為了表示虔誠信佛,留名后世,在開窟造像時,在窟內畫上自己和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這些肖像,稱之為供養人畫像。 五、裝飾圖案畫 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畫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裝飾,也有桌圍、冠服和器物裝飾等。裝飾花紋隨時代而異,千變萬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想象力。圖案畫主要有藻井圖案、椽間圖案、邊飾圖案等。 六、故事畫 為了廣泛吸引群眾,大力宣傳佛經佛法,必須把抽象、深奧的佛教經典史跡用通俗的簡潔的、形象的形式灌輸給群眾,感召他們,使之篤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內繪制了大量的故事畫,讓群眾在看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畫內容豐富,情節動人,生活氣息濃郁,具有誘人的魅力。 1.佛傳故事 主要宣揚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其中許多是古印度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佛教徒經過若干世紀的加工修飾,附會在釋迦身上。一般畫“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場面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傳故事 作橫卷式六條并列,用順序式結構繪制,共87個畫面,描繪了釋迦牟尼從出生到出家之間的全部情節。這樣的長篇巨制連環畫,在我國佛教故事畫中是罕見的。 2.本生故事畫 是指描繪釋迦牟尼生前的各種善行,宣傳“因果報應”“苦修行善”的生動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畫中廣泛流行的題材,如“薩捶那舍身飼虎”、“尸毗王割肉救鴿”、“九色鹿舍己救人”、“須閣提割肉奉親”等。雖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著神話、童話、民間故事的本色。 3.因緣故事畫 這是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和釋迦牟尼度化眾生的故事。與本生故事的區別是:本生只講釋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緣則講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壁畫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強盜成佛”、“沙彌守戒自殺”、“善友太子入海取寶”等。故事內容離奇,情節曲折,頗有戲劇性。 4、佛教史跡故事畫 是指根據史籍記載畫成的故事,包括佛教圣跡、感應故事、高僧事跡、瑞像圖、戒律畫等。包含著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資料。這類畫多繪于洞窟龕內四披、甬道頂部和角落處次要地方。但有的也繪于正面墻壁,如第323窟的“張騫出使西域圖”、“佛圖澄”和第72窟的“劉薩訶”等。 5、比喻故事畫 這是釋迦牟尼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給佛門弟子、善男信女講解佛教教義所列舉的故事。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的寓言、童話,被佛教徒收集記錄在佛經里,保存至今。敦煌壁畫中的比喻故事有“象護與金象”,“金毛獅子”等。 七、山水畫 敦煌壁畫中的山水畫遍布石窟,內容豐富,形式多種多樣。大多與經變畫、故事畫融為一體,起陪襯作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參照現實景物加上高超的想象力,描繪出“極樂世界”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美麗自然風光;有的是以山水為主體的獨立畫幅,如第61窟的,“五臺山圖”。 壁畫內容除以上七類外,還有建筑畫、器物畫、花鳥畫、動物畫等。敦煌壁畫的藝術價值彌足珍貴,在結構布局、人物造型、線描勾勒、賦彩設色等方面系統地反映了各個時期的藝術風格及其傳承演變、中西藝術交流融匯的歷史面貌。 上述七類壁畫,除裝飾圖案而外,一般有情節的壁畫,特別是經變畫和故事畫,都反映了大量的現實社會生活,如:統治階級的出行、宴會、審訊、游獵、剃度、禮佛等;勞動人民的農耕、狩獵、捕魚、制陶、冶鐵、屠宰、炊事、營建、行乞等;還有嫁娶、上學、練武、歌舞百戲、商旅往來、少數民族、外國使者等等各種社會活動。因此,敦煌石窟,不僅是藝術,也是歷史。 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它和另的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以寄托人們善良的愿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因此,壁畫的風格,具有與世俗繪畫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藝術都源于現實生活,任何藝術都有它的民族傳統;因而它們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風格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的原始洞窟壁畫——《野牛》、法國拉斯科的洞窟壁畫——《攻擊人的受傷野牛》、《中國馬》(因像漢朝馬雕塑造型而名);有的壁畫還直接描繪狩獵的場面,如愛斯基摩人的狩獵舞蹈是他們獵取海豹時的動作的逼真再現。
大貓比人類最牛的勇士還要強數倍,崇拜就這樣的。獅子更多一點,老虎好像被當惡獸了。
這是由一定科學依據的壁畫可說是最原始的繪畫型式。 畫最早的壁畫是在法國一個山洞中發現的,因此有時壁畫也稱洞穴畫。壁畫的歷史發展到最后,變成建筑裝飾,和室內裝飾的一種。都市里面青少年反動性的涂鴉,也算是壁畫之一,戶外廣告如果是用繪畫的型式制作的,也是壁畫。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壁畫是漢代作品,其分布較廣,河南、山西、遼寧、河北、山東、內蒙古等地的漢墓都有壁畫。畫的內容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以及表現生活場景。漢代壁畫是漢代美術創作活動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大型建筑物壁畫和墓室壁畫為主,反映了漢代統治階級提倡孝道盛行厚葬。魏晉以前,壁畫多表現神話與世俗生活。佛教傳入以后,宗教壁畫迅速發展,除墓室壁畫外,還大量出現宣傳佛教內容的壁畫。在甘肅、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就存留著許多美麗的佛教壁畫。中國壁畫從北魏開始,大規模的鑿窟建洞逐漸興起,唐代形成石窟壁畫的高峰期,莫高窟、克孜爾石窟和陜西許多唐墓,都顯示出中國古代壁畫的風貌與藝術高度。其中以敦煌莫高窟為代表。敦煌壁畫數量巨大,內容豐富,既有反映宗教題材的,也有反映當時一些生產勞動場面、社會生活場景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其中最具色彩的當屬美輪美奐的各種飛天神女像。盛唐時期的壁畫水平最高。學者都將敦煌壁畫稱作是“墻壁上的圖書館”。此外,唐王朝陵墓建設吸收前代樣式,形成具有自己特殊概念的陵寢形制。墓葬內大量使用壁畫,場面宏偉,內容豐富,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充分顯示出運思之精巧與技藝之卓絕。
壁畫之謎 是誰繪成了堪稱世界藝術瑰寶的敦煌壁畫?研究人員一直期 待從莫高窟北區找到關于壁畫作者的千古謎底,他們認為,莫高 窟北區的243個洞窟是敦煌畫師的住所。而最近來自北區洞窟 的考古報告表明,這些洞窟是僧人居住修行或印制佛經的地方, 這使關于壁畫作者的千古之謎更加撲朔迷離。 敦煌莫高窟有735個洞窟,其中近500窟繪著巨幅壁畫 ,總面積達45000多平方米,繪畫時間長逾千年,被譽為世 界最大的畫廊。敦煌研究院研究員馬德說,根據對壁畫題記和敦 煌文獻的研究,大約只有公元10世紀左右的壁畫畫工有零星資料 ,而在4世紀到9世紀的壁畫中,找不到關于作者的任何資料。 他說,浩繁的敦煌文獻和大量壁畫題記中,有關壁畫作者的題記 和文獻記載,總共只有40多條,有名有姓的壁畫作者僅有平咄 子等12人。 在開鑿于元代的第3窟南北兩壁,畫著極其精美的千手千眼 觀音像。這兩幅千手千眼觀音像以線寫形,以色顯容,用遒勁有 力的線條勾勒人物輪廓,輪廓內再淡施暈染,有些不施色彩卻見 肌膚,人們公認這是敦煌壁畫的極品。壁畫的落款為"甘州史小 玉筆",專家認為史小玉應是今甘肅張掖人,史小玉很可能是藝 名而非真名,至于其生平更無從考證。 無法確定絕大部分敦煌壁畫作者的另一個困難是,宋代以前 的畫師們一般沒有落款。在壁畫的所有題記中,也很難見到有關 畫師的記載。 研究人員認為,敦煌畫師的來源主要有4種:首先是來自西 域的民間畫師,這是因為敦煌壁畫的早期作品風格和新疆同期的 很多佛教石窟壁畫風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吏獲 罪流放敦煌時攜帶的私人畫師;第三是高薪聘請的中原繪畫高手 ;第四是來自五代時期官辦敦煌畫院的畫師。 在敦煌文獻中,所有的畫師都被稱為畫匠或畫工,可見畫師 們主要來自民間,社會地位并不高,他們創作壁畫時很可能就住 在陰暗潮濕的洞窟里。壁畫中大量的田間勞動場景,活生生地再 現了當時的經濟狀態和科技水平;唐代壁畫中的嬰兒車等生活用 具,更是為神秘的佛教壁畫增添了世俗社會色彩,給今天的參觀 者提供了極為珍貴的中國千年民間風俗畫卷。也許,正因為畫師 們熟知勞動人民的真實生活,才使他們巧妙地把佛國的空靈與人 間的真實融為一體。 敦煌畫師們繪成了精美絕倫的壁畫,而關于他們的記載又幾 乎是空白,所以,他們的生平總能激起現代藝術家的無窮想象。 從《絲路花雨》到《大夢敦煌》,兩部關于敦煌的著名舞劇,講 述的都是平民畫師歷經磨難、獻身敦煌藝術的悲壯故事。 也許敦煌壁畫畫工之謎永遠無法解開,但輝煌的壁畫已經為 這些無名藝術家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赫赫聲名。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也是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 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內容豐富,技藝精湛。五萬多平方米的壁畫大體可分為下列幾類: 一、佛像畫。作為宗教藝術來說,它是壁畫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 各種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多寶佛、賢劫千佛等; 各種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 天龍八部------天王、龍王、夜叉、飛天、阿修羅、迦樓羅(金翅鳥王)、緊那羅(樂天)、大蟒神等等。 這些佛像大都畫在說法圖中。僅莫高窟壁畫中的說法圖就有933幅,各種神態各異的佛像12208身。 二、經變畫 利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稱之為"經變"。用繪畫的手法表現經典內容者叫"變相",即經變畫;用文字、講唱手法表現者叫"變文"。 三、民族傳統神話題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現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話題材。西魏249窟頂部,除中心畫蓮花藻井外,東西兩面畫阿修羅與摩尼珠,南北兩面畫東王公、西王母駕龍車、鳳車出行。車上重蓋高懸,車后旌旗飄揚,前有持節揚幡的方士開路,后有人首龍身的開明神獸隨行。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分布各壁。飛廉振翅而風動,雷公揮臂轉連鼓,霹電以鐵鉆砸石閃光,雨師噴霧而致雨。 四、供養人畫像 供養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資建造石窟的人。他們為了表示虔誠信佛,留名后世,在開窟造像時,在窟內畫上自己和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這些肖像,稱之為供養人畫像。 五、裝飾圖案畫 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畫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裝飾,也有桌圍、冠服和器物裝飾等。裝飾花紋隨時代而異,千變萬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想象力。圖案畫主要有藻井圖案、椽間圖案、邊飾圖案等。 六、故事畫 為了廣泛吸引群眾,大力宣傳佛經佛法,必須把抽象、深奧的佛教經典史跡用通俗的簡潔的、形象的形式灌輸給群眾,感召他們,使之篤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內繪制了大量的故事畫,讓群眾在看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畫內容豐富,情節動人,生活氣息濃郁,具有誘人的魅力。 1.佛傳故事 主要宣揚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其中許多是古印度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佛教徒經過若干世紀的加工修飾,附會在釋迦身上。一般畫“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場面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傳故事 作橫卷式六條并列,用順序式結構繪制,共87個畫面,描繪了釋迦牟尼從出生到出家之間的全部情節。這樣的長篇巨制連環畫,在我國佛教故事畫中是罕見的。 2.本生故事畫 是指描繪釋迦牟尼生前的各種善行,宣傳“因果報應”“苦修行善”的生動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畫中廣泛流行的題材,如“薩捶那舍身飼虎”、“尸毗王割肉救鴿”、“九色鹿舍己救人”、“須閣提割肉奉親”等。雖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著神話、童話、民間故事的本色。 3.因緣故事畫 這是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和釋迦牟尼度化眾生的故事。與本生故事的區別是:本生只講釋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緣則講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壁畫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強盜成佛”、“沙彌守戒自殺”、“善友太子入海取寶”等。故事內容離奇,情節曲折,頗有戲劇性。 4、佛教史跡故事畫 是指根據史籍記載畫成的故事,包括佛教圣跡、感應故事、高僧事跡、瑞像圖、戒律畫等。包含著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資料。這類畫多繪于洞窟龕內四披、甬道頂部和角落處次要地方。但有的也繪于正面墻壁,如第323窟的“張騫出使西域圖”、“佛圖澄”和第72窟的“劉薩訶”等。 5、比喻故事畫 這是釋迦牟尼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給佛門弟子、善男信女講解佛教教義所列舉的故事。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的寓言、童話,被佛教徒收集記錄在佛經里,保存至今。敦煌壁畫中的比喻故事有“象護與金象”,“金毛獅子”等。 七、山水畫 敦煌壁畫中的山水畫遍布石窟,內容豐富,形式多種多樣。大多與經變畫、故事畫融為一體,起陪襯作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參照現實景物加上高超的想象力,描繪出“極樂世界”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美麗自然風光;有的是以山水為主體的獨立畫幅,如第61窟的,“五臺山圖”。 壁畫內容除以上七類外,還有建筑畫、器物畫、花鳥畫、動物畫等。敦煌壁畫的藝術價值彌足珍貴,在結構布局、人物造型、線描勾勒、賦彩設色等方面系統地反映了各個時期的藝術風格及其傳承演變、中西藝術交流融匯的歷史面貌。 上述七類壁畫,除裝飾圖案而外,一般有情節的壁畫,特別是經變畫和故事畫,都反映了大量的現實社會生活,如:統治階級的出行、宴會、審訊、游獵、剃度、禮佛等;勞動人民的農耕、狩獵、捕魚、制陶、冶鐵、屠宰、炊事、營建、行乞等;還有嫁娶、上學、練武、歌舞百戲、商旅往來、少數民族、外國使者等等各種社會活動。因此,敦煌石窟,不僅是藝術,也是歷史。 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它和另的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以寄托人們善良的愿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因此,壁畫的風格,具有與世俗繪畫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藝術都源于現實生活,任何藝術都有它的民族傳統;因而它們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風格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的原始洞窟壁畫——《野牛》、法國拉斯科的洞窟壁畫——《攻擊人的受傷野牛》、《中國馬》(因像漢朝馬雕塑造型而名);有的壁畫還直接描繪狩獵的場面,如愛斯基摩人的狩獵舞蹈是他們獵取海豹時的動作的逼真再現。
大貓比人類最牛的勇士還要強數倍,崇拜就這樣的。獅子更多一點,老虎好像被當惡獸了。
這是由一定科學依據的壁畫可說是最原始的繪畫型式。 畫最早的壁畫是在法國一個山洞中發現的,因此有時壁畫也稱洞穴畫。壁畫的歷史發展到最后,變成建筑裝飾,和室內裝飾的一種。都市里面青少年反動性的涂鴉,也算是壁畫之一,戶外廣告如果是用繪畫的型式制作的,也是壁畫。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壁畫是漢代作品,其分布較廣,河南、山西、遼寧、河北、山東、內蒙古等地的漢墓都有壁畫。畫的內容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以及表現生活場景。漢代壁畫是漢代美術創作活動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大型建筑物壁畫和墓室壁畫為主,反映了漢代統治階級提倡孝道盛行厚葬。魏晉以前,壁畫多表現神話與世俗生活。佛教傳入以后,宗教壁畫迅速發展,除墓室壁畫外,還大量出現宣傳佛教內容的壁畫。在甘肅、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就存留著許多美麗的佛教壁畫。中國壁畫從北魏開始,大規模的鑿窟建洞逐漸興起,唐代形成石窟壁畫的高峰期,莫高窟、克孜爾石窟和陜西許多唐墓,都顯示出中國古代壁畫的風貌與藝術高度。其中以敦煌莫高窟為代表。敦煌壁畫數量巨大,內容豐富,既有反映宗教題材的,也有反映當時一些生產勞動場面、社會生活場景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其中最具色彩的當屬美輪美奐的各種飛天神女像。盛唐時期的壁畫水平最高。學者都將敦煌壁畫稱作是“墻壁上的圖書館”。此外,唐王朝陵墓建設吸收前代樣式,形成具有自己特殊概念的陵寢形制。墓葬內大量使用壁畫,場面宏偉,內容豐富,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充分顯示出運思之精巧與技藝之卓絕。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始壁画是谁画的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iphone5怎么截屏 iphone5如
- 下一篇: 朵唯L520值不值得买吗?朵唯L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