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发展看淄博丨旅游演艺为什么一定要“追光”?
見習記者 樊玉涵 記者 趙原雪
淄博還有什么讓你為之奔赴?
10月30日,聚光燈準時在海岱樓層層亮起,游客們拿出手機,紛紛記錄下這一時刻。由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主辦的第八期“追光海岱樓·奇妙淄博夜”——古箏伴舞《禮儀之邦》,在觀眾的陣陣掌聲中落下帷幕。
從春天歌舞點亮海岱樓一束光的那一刻,歷時三季,一場場美輪美奐的精彩表演,如同星光般播撒在暮色將近的齊盛湖畔,持續不斷點燃現場觀眾的激情,更是為前來淄博旅游的八方來客,留下“常看常新”的城市文化記憶。
海岱樓的“追光”之旅告一段落,但淄博文旅“追光”仍在繼續。
“因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市”已成國內旅游新風尚的當前,“演藝”也為淄博文旅的未來賦予新的思考路徑。
于是,帶有淄博文化符號的文旅演藝之路,在恰逢文旅之盛的時節,全面鋪展開來……
一束光的力量
漫撒江海里,輝光往來客。文旅的演藝之光,從初春的海岱樓說起。今年4月,由淄博市文旅局、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主辦的“追光海岱樓·奇妙淄博夜”系列文藝演出,經歷了長達數月的精心準備,終于在齊盛湖畔酣暢開演。
自此,古典舞蹈、陶瓷彩繪、詩歌朗誦、舞臺劇、絲綢秀、交響樂……從漫天春花雨到層林秋葉紅,“追光海岱樓”解鎖了不同篇章、不同場景的精彩演出。
首期,“且聽風吟·漫天春花雨”,淄博追光舞蹈隊及漢服表演者們一同登海岱樓,賞盛湖景,與八方游客感受“奇妙淄博”的獨特魅力;第二期煙雨陶韻滿盛湖,多位淄博陶瓷手繪大師帶領學生現場表演手繪藝術,“以瓷為紙,以畫入瓷”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觀看、拍照留念;第三期童聲合誦齊國成語,近200位小朋友穿古裝登海岱樓,在鐘書閣前背誦齊國成語,吟唱《我是淄博小導游》,推介淄博文旅……
此后,古箏《說聊齋》、文旅音樂劇《畫皮》、露天交響樂、絲綢走秀《絲之戀》等專場演藝接連上演。海岱樓的古色古香與現代表演相融,碰撞出獨特的文化效應,觀眾們在欣賞表演的同時,一次次沉浸式感受這座文化名城重重煥新的青春活力。而一期期仿佛“開盲盒”式的文藝演出亮點迭出,也給足了游客和市民們“應接不暇”的愉悅體驗。
據統計,截至11月1日,發布宣傳視頻172條,瀏覽量近2.16億次,點贊量135.3萬。微博#追光海岱樓奇妙淄博夜#話題總閱讀量9000余萬,幾乎每場表演,都沖上熱搜榜單,引發網友討論,“驚喜”“文化氛圍”“不一樣的淄博”一度成為熱門評論。
當文旅地標被多種多樣的演藝形式賦予新的定義,盡管已經走過淄博無數次,卻已經能因為一場演出、一部戲曲、一場大秀,再度贏得回眸。
百花齊放
時代浪潮下,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已成為城市文化建設的關鍵一環。
今年以來,景區演出、音樂節、劇場表演不斷刷新城市熱度,“演出+旅行+地域文化”的搭配也成為文旅融合落地的重要場景,“跟著演出去旅游”,無疑成為一種新的流行趨勢。
淄博亦是如此。
10月15日上午,五彩繽紛·悅享淄博“長城腳下紅葉濃”秋季文旅嘉年華啟動儀式,在山東文旅·紅葉柿巖旅游區(下稱紅葉柿巖)齊長城文化長廊開幕,活動當天,《絲之戀》絲綢大秀、古風婚服秀、《泱泱齊風》朗誦……集齊紅葉紅、文化紅、國潮紅的種種“紅色”文旅好戲在古長城腳下輪番上演。
紅葉旅游季發出文旅演藝的首個信號,隨后,一系列演藝在紅葉紅的映襯下徐徐展開:
在潭溪山第五屆懸崖紅葉節活動中,景區打造了“紅人集”聚集山巔,“仙女巡游”地標性打卡點,開啟花樣賞秋新“潮流”;而齊山紅葉節,則以“齊文化”做為紅葉IP,來自嵩山少林寺的武術演員齊聚齊山,排練大型實景演出“齊王點兵”,增加了游客游覽齊山的沉浸式體驗;作為商埠文化起源地,周村古商城在今年國慶期間,接連推出穿越古今愛在周村、集體漢婚、青春季、古城奇妙夜、旱碼頭奇遇記等演藝節目……
豐富多彩的演藝活動在景區百花齊放,越來越多人向光集聚,從煙火正旺時認識淄博到深入城市風景文化了解淄博, 直至當前,文旅演藝讓他們踏上熟悉的旅途,回味淄博。
其中,還有大V流量的力證。
今年,漠叔、羊毛月等千萬級網紅博主紛紛到訪淄博的著名景區,用短視頻和直播的方式向大眾呈現最美的淄博風景。而不久前,擁有千萬粉絲的旅行博主房琪將“你的家鄉,我來記錄”系列短片首站,定在淄博的紅葉柿巖風景區,視頻短片一經發布,就在抖音平臺迅速引發關注,收獲千萬點擊量及上萬條評論和轉發。
“演藝之光”的播撒之下,淄博更多的文旅好戲,依然盛放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且向外持續鋪展。
向光而來
身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五音戲就是例證。
日前,大型五音戲《青山作證》完成了為期21天的巡演,總計行程5800多公里,先后走進內蒙古、山西、河南、江蘇、福建五省七地,唱響一曲新時代林業題材的綠色贊歌、英雄壯歌,獲得了各省市觀眾的如潮好評。
不僅如此,經典文化IP與知名作家的共創,更是為文旅演藝的傳播增添新的勢能。你看,他們將傳統故事與現代演藝潮流進行巧妙融合的東方魔幻音樂劇《聊齋·畫皮》在淄博駐場演出,吸引了各地網紅達人打卡觀演,“《聊齋·畫皮》”“淄博”“東方魔幻”等詞匯檢索量飆升……
“無論是《聊齋·畫皮》的爆火還是五音戲展演,這都是淄博國有院團改革成效的體現。”淄博文化界一名人士表示。
據悉,近年來,淄博文化和旅游局持續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指導國有文藝院團緊扣時代脈搏、堅守人民立場、堅持守正創新,以創作為根本、以創新為出路、以市場化謀發展,闖出了一條國有院團繁榮發展新路徑。
國有院團創新突圍的同時。淄博街頭、公園的演藝也持續激發了這座城市的文化新勢能。
記者獲悉,自今年“五一”開始,周末、端午、暑假、國慶等周末、節假日,淄博市文化中心的藝術長廊,開元文化市場、嘉悅里等文化角,就會變成歡樂的海洋。這就是與淄博市民相約的“就在淄博”城市藝術SHOW,也是淄博市文化館將市文化中心廣場變為全新的藝術舞臺,并運用城市藝術角的創新形式,組織獨唱、走秀、國標舞、手風琴等多種藝術種類的演出,打造城市藝術新型空間,讓市民和游客融入其中、樂在其中。
不僅如此,這個夏秋,淄博更是推出了“齊舞·悅動”淄博文化藝術季,自8月14日起,持續舉辦近兩個月。其間,推出的“淄博之聲”樂隊音樂節、“群藝之光”區縣專場、天籟之音、梨園戲韻、舞彩霓裳、曲韻華章文藝協會專場等20場文化演出活動,讓市民游客在家門口享受到了一場場文化盛宴。
始于煙火,終于文化。
淄博文旅演藝執著于本土文化的表達,并嘗試創新更多現代版本的演藝形式,讓因煙火聚集而來的人們,再度因淄博的文化魅力而長留。
淄博文旅的演藝探索之路,才剛剛開始。但可以預見的是,官方的謀定而動,加上景區與民間力量的共同努力,淄博的文旅演藝,勢必能夠向大眾兌現更多五彩斑斕的畫面。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文旅发展看淄博丨旅游演艺为什么一定要“追光”?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海外IP翻拍烂出惯性,为啥都还抢着要?
- 下一篇: 以巴爆发战争至今,许多人疑惑,中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