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八景图是谁画的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燕京八景图是谁画的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燕京八景”指的是: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臺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
燕京八景一、太液秋風今中南海(原名太液池)東岸萬善門旁,有一水埠,水中有亭叫"水云榭",榭中立景名牌?!堆嗑┌司皥D》中記述說:"...天氣晴明,日月晃漾而波瀾漣漪清澈可愛,故曰太液晴波。"乾隆詩中有"秋到農居爽籟生,玉湖澄碧畫橋橫"之句,故叫太液秋風。二、瓊島春陰乾隆欽定該景石碑原在今北海白塔山西坡悅心門前。乾隆五十一年(1786)遷到白塔山東側現址。三、玉泉趵突玉泉山在萬壽山之西。金章宗于山鹿建泉水院。玉泉山有三個石洞,一個在山西南,下面有泉,深淺莫測;一個在山南,泉水流出"鳴若雜佩,色如素練";一在山根,有泉涌出,其味甘冽,門刻"玉泉"二字。四、西山晴雪西山是指北京西郊連綿山脈的總稱,是太行山的一支余脈。所說的雪景亦泛指此一帶。香山是這一帶典型的山峰,故乾隆把"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五、薊門煙樹"薊門煙樹"碑,立在德勝門外五里的土城邊。這里歷史上曾有"煙樹"的景觀。六、居庸疊翠古時居庸關范圍包括全部關溝峽谷。下端溝口叫下口或夏口,也叫南口。關溝曲折而上。經居庸關、上關,直達北口——八達嶺。北溝是北京北部燕山山脈的缺口,山谷中峰巒疊嶂,林木蔥郁,山花爛漫,層林盡染,山水明媚,景致非凡,"居庸疊翠"碑就在此谷中部的疊翠山上。七、金臺夕照金臺,即黃金臺。原指公元前三世紀,燕昭王為禮賢下士所置之土臺,上面放著千金,聘請天下名士。至于該臺的位置,由于年代久遠,一時較難確切指出。目前有金臺七八處。乾隆皇帝把石碑立在朝外。即今關東店南3501廠內(原苗家地教場東邊半里的土丘上)。1935年出版的《舊都文物略》中,還能見到石碑倒臥的照片現在無任何遺跡了。八、盧溝曉月盧溝即永定河,古來交通要津。金世宗1189年下令建橋,1192年(明昌三年)落成,命名廣利橋。橋如長虹,十一拱券門,四個華表,望柱上雕有大水石獅485個。橋長266米,寬9米。古時交通不太方便,京城距此約是半天的路程。送別京門,打尖住宿,來日早行。雞鳴上路,尚見明月當空,大地似銀,"盧溝橋上月如霜"。于是"曉月"的意境名傳遐邇?!把嗑┌司啊北本┪挥谌A北平原的邊緣,年平均溫度為11.8℃,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為-4.6℃,最熱為7月份,月平均26.1℃。北京春秋季較短、冬季稍長,年均降水量644毫米。北京是個四季分明的城市。夏天炎熱,冬天寒冷,春秋的氣候適中,秋季天高氣爽,氣候宜人,是一年中的黃金季節。北京最佳的旅游時間為每年的5、9、10三個月份。5月是北京文藝生活最豐富的時節之一,經常有國際水準的演出,比如每年的喜力國際爵士音樂節。冬天的北京也別有韻味,在北海滑冰,上西山觀雪,再來上一鍋熱氣騰騰的涮羊肉,那才是冬天游北京的樂趣。當然,選擇這個季節來北京,可別忘了帶上厚的棉外套和羽絨服。北京的報紙、電臺、電視臺都有天氣預報欄目和解說,請注意收看。也可以撥電話121,它以漢、英兩種語言提供當天和次日的天氣預報。燕京八景又稱燕山八景、燕臺八景,指北京的八處名勝古跡。八景之說始于金明昌年間(1190年),但八景之名歷來傳說不一。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定為居庸疊翠、薊門煙樹、盧溝曉月、玉泉趵突、西山晴雪、瓊島春陰、太液秋風、金臺夕照,并有乾隆帝親筆御題之碑,于是燕京八景更是名滿四方……居庸疊翠居庸關是京北長城的重要關隘,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曾扼據此口,稱“居庸塞”。關城附近自然風景十分壯美,城關建筑在一條長達15公里的溪谷中間,兩旁群峰起伏,重巒聳疊,山花野草,蔥蘢郁茂,好似碧波翠浪,形成一幅天然美景,乾隆皇帝也在此御筆親提“居庸疊翠”四字,成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首。薊門煙樹相傳是古薊州遺址,又叫薊丘,俗稱土城,是遼城和元城的故址。在德勝門外西北,距城內約4公里。古城墻和古建筑物都已廢圮,只有古城門舊址兩個土阜還存在。相傳當年其樹木蓊然,蒼蒼蔚蔚,晴煙拂空,四時不改,故名“薊門煙樹”。盧溝曉月盧溝橋拂曉晨景,斜月低垂,晨靄蒼茫,西山諸峰,籠罩輕煙,古桑干河,曉霧蒙蒙,如同一幅月色迷離的畫境,故稱“盧溝曉月”,盧溝橋的東頭是宛平城,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即發生于此。玉泉趵突又叫玉泉垂虹。玉泉山在萬壽山之西,玉泉山之玉泉,是以泉水清澈甘洌得名。因它的泉源旺暢,從雕龍口中噴射出來,很象雪花,故又名“噴雪”。乾隆時,基于趵突是玉泉的特點,故改名“玉泉趵突”。西山晴雪在香山半山亭往北,徑朝陽洞往上的峰腰中。是原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的“香霧窟”。該處每當冬雪初霽,在重疊的峰巒上,凝聚著銀白色的積雪,茫茫無邊,閃耀不溶,顯得格外奇麗。瓊島春陰位于景色別具一格的北海瓊華島東側。這里建筑不多,但春景秀麗,樹木成蔭,蒼翠欲滴,怪石奇峰透剔嵯峨;碧波環島,蓮葉亭亭,分外有幽靜。太液秋風太液秋風碑立于南海“水云榭”亭內。太液之名,源于西漢長安的太液池。北京的太液指中南海和北海。中海和南海之間相隔一座石橋名叫“金鰲玉東”橋,橋南東水口方亭即為“水云榭”。這座建在南海水中的涼亭,環境是相當優美的,云光倒映,小亭宛在,好象出水的芙蓉,夏日荷香四溢,可說是人間洞天水國。金臺夕照金臺即黃金臺。原指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期,燕昭王為招賢納士所建之土臺,上面放著千金聘請天下名士。其準確位置已不可考。目前有金臺七八處。乾隆時定的黃金臺約在今朝外關東店(臺已夷為平地,現有金臺路)。在清代,這里原是鑲白旗滿蒙軍隊的校軍場。傳說,校場中有個高臺,稱為金臺。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夕陽西下時,由于金臺地勢較高,還有陽光照到這個地方。這本是一種自然現象,可是有次乾隆皇帝巡行到此,看到了這一景色就動了疑心。據說,他問明這里的地名叫苗家地之后,擔心苗姓得天獨厚,對朝廷不利,于是下令為“金臺夕照”,遂就地立了一座石碑。燕京八景題詠薊門煙樹鳳城朝露潤廢垣,飄然煙云萬樹間。一枝軟紅沁碧水,四圍晴黛畫春山。長吟只緣詩思澀,小飲誰同晚照閑。紫禁香惹白衣冷,遠翠遙綠薊門關。西山晴雪削玉峰雄環帝京,飄云銜山夜色晴。寒侵梅魂浮香遠,雪壓松夢映月明。凍潭滴水千聲韻,茅亭小爐一盞清。霜鐘混不解人意,聲聲碎盡世外情。太液秋風紅衣褪盡露蓮房,斷續蟬聲伴寒陽。春老瀛臺柳殘碧,秋滿太液桂生香。雁掠霜空留澹跡,月上遠峰更清涼。凝眸欲寫風景異,梧桐葉落觸離腸。金臺夕照夕陽返照碧云天,古塞名將兩渺然。殘階似訴當年事,衰草空縈舊時煙。雞籌頻催千嶂曉,戍鼓能振萬重山。英雄已是豪華盡,何曾勛名百世傳。瓊島春蔭瓊島春深游絮吹,也同桃李斗芳菲。鶯簧唱柳隨笛語,燕剪裁波引兒追。魚梭織浪憑沉浮,蝶翅欺花任飄飛。趣自天成難著筆,誰圖丹青伴香閨。居庸疊翠千峰壁立卷云濤,當年雄關滿旆旄。射雕豈獨飛將勇,談兵更有巾幗韜。會心且看山川秀,登臨再振意氣豪。雨洗晴嶂添翠色,看渠揮灑氣自高。盧溝曉月南襟涿鹿北居庸,王車驅馳曾過從。一彎澄波星影沒,百丈虹橋月色慵。玉欄拍遍數隱獅,霜鐘韻斷恐驚龍。紫氣東來佛西去,誰為紅塵醒愚蒙?玉帶垂虹遠山含黛帝城西,玲瓏玉帶垂天梯。石髓千尋凝翠嶂,云根百尺涌碧溪。太液荷錢風裊動,瀛臺榴火雨迷離。白衣也是風云客,一朝跡會自如霓。燕京八景名稱沿革表金 代 太液秋風 瓊島春陰 道陵夕照 薊門飛雨 西山積雪 玉泉垂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元 代 太液秋波 瓊島春陰 道陵夕照 薊門飛雨 西山霽雪 玉泉垂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明 代 太液睛波 瓊島春云 道陵夕照 薊門煙樹 西山霽雪 玉泉垂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清 代 (康熙年間) 太液睛波 瓊島春云 道陵夕照 薊門煙樹 西山霽雪 玉泉流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清 代 (乾隆十六年) 太液秋風 瓊島春陰 金臺夕照 薊門煙樹 西山晴雪 玉泉趵突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增加幾景:南囿秋風 東郊時雨 銀錠觀山 西便群羊南囿秋風今南宛一帶是元代的飛放泊,明清兩代是皇家養鳥獸的地方,叫南海子。當年這里草木豐茂,林泉溪水,環境優美,每年春秋季節,皇帝常來這里狩獵。 上述景觀由于多次劫難已漸消失。近年來政府為了恢復舊觀,曾大力綠化,種植了森林,引回了麋鹿,重建了團河行宮等,將成為一處迷人的旅游區。東郊時雨今朝陽門外,當初是良田萬頃,一馬平川。遠近農村散落、楊柳依依,尤其是春雨綿綿農民扶犁耕耘的時期,更顯出田園風光的樂趣。銀錠觀山北京內城什剎海與后海之間,有一微拱石橋,形狀像銀錠,故名銀錠橋。橋東是寬闊的什剎海,橋西為狹長的后海。站在橋上西望,近處可見兩岸楊柳輕拂水面;遠眺可見綿亙疊嶂的西山。由遠山近水,翠柳銀河組成了一幅天然圖畫,在鬧市之中實不多見。其奇特之處在于只有站在橋上才能領略此景,一旦下橋,景色全無。西便群羊亦叫西便白羊。原在西便門外護城河左側河坡上的草地中,散落著的白石數十塊,長有三四尺,大小形狀各異,遠處望之,酷似草中白羊,或立或臥或在啃青,與真羊無異,遂為一景。關于這些白石民間傳說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說魯班用法術把石頭變成羊,趕來修建北京城,由于延誤了時辰,未被用上,白羊又變回石頭。 綜上所述,北京地區除了傳統的燕京八景之外,還有諸多景觀,只是由于沒有被"欽定",只好在民間流傳。但是,不滿足"八景"而出現增名的趨勢已顯而易見。
北京燕京八景有哪些 燕京八景誰題寫的 燕京八景是老北京著名的八處景點,又稱“燕山八景”或“燕臺八景”等,產生于金代明昌間,而后代文人紛紛題詩,遂名聞遐邇。以乾隆欽定燕京八景景名為依據,講述于后。這八景名稱歷代也有變化,金代稱: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臺(道陵)夕照、薊門飛雨、西山積雪、玉泉垂虹、盧溝曉月、居庸疊翠。元明兩代及清康熙朝燕京八景名目均與此八景景名大同小異,明代亦稱燕臺八景、京師八景、北京八景,清代亦稱京畿八景,清康熙年間尚有稱“宛平八景”。明代李東陽于八景之外又增“南囿秋風”、“東郊時雨”并賦《十景》詩,又有“燕京十景”之說。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帝弘歷御定八景為: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臺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當時均刻石立碑并有小序、詩文。燕京八景的出現,對于后來的風景點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從此之后,無論“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畝之園,以及琳宮梵宇,靡不有八景詩矣”?,F代園林、庭院綠化亦借鑒燕京八景,建造景點,推動了園林建設的發展。 1、太液秋風 今中南海(原名太液池)東岸萬善門旁,有一水埠,水中有亭名為"水云榭",榭中立景名牌?!堆嗑┌司皥D》中記述說:"……天氣晴明,日月晃漾而波瀾漣漪清澈可愛,故曰太液晴波。"乾隆詩中有"秋到農居爽籟生,玉湖澄碧畫橋橫"之句,故叫太液秋風。 原本韻味十足奧運之都北京,近年來添上一番清麗的妝容,在東方點的國度煥發著迷人的光彩。在祥云的牽引下,游客們帶著幾分虔誠,云集京城。想玩出大都市的風格,品出老北京的風味,就要細心安排行程。不用擔心,生活家小編將為您推出京都旅游攻略,讓馬不停蹄的您體驗非凡的奧運之旅。 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又稱“燕山八京”或“燕臺八景”等,產生于金代明昌間,而后代文人紛紛題詩,遂名聞遐邇。這八景名稱歷代也有變化,金代稱: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臺(道陵)夕照、薊門飛雨、西山積雪、玉泉垂虹、盧溝曉月、居庸疊翠。元明兩代及清康熙朝燕京八景名目均與此八景景名大同小異,明代亦稱燕臺八景、京師八景、北京八景,清代亦稱京畿八景,清康熙年間尚有稱“宛平八景”。明代李東陽于八景之外又增“南囿秋風”、“東郊時雨”并賦《十景》詩,又有“燕京十景”之說。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帝弘歷御定八景為: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臺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當時均刻石立碑并有小序、詩文。燕京八景的出現,對于后來的風景點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從此之后,無論“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畝之園,以及琳宮梵宇,靡不有八景詩矣”?,F代園林、庭院綠化亦借鑒燕京八景,建造景點,推動了園林建設的發展。燕京八景
http://www.ggwhcp.com/jingpinzhanshi/shuhua/2008-05-21/714.html
燕京八景一、太液秋風今中南海(原名太液池)東岸萬善門旁,有一水埠,水中有亭叫"水云榭",榭中立景名牌?!堆嗑┌司皥D》中記述說:"...天氣晴明,日月晃漾而波瀾漣漪清澈可愛,故曰太液晴波。"乾隆詩中有"秋到農居爽籟生,玉湖澄碧畫橋橫"之句,故叫太液秋風。二、瓊島春陰乾隆欽定該景石碑原在今北海白塔山西坡悅心門前。乾隆五十一年(1786)遷到白塔山東側現址。三、玉泉趵突玉泉山在萬壽山之西。金章宗于山鹿建泉水院。玉泉山有三個石洞,一個在山西南,下面有泉,深淺莫測;一個在山南,泉水流出"鳴若雜佩,色如素練";一在山根,有泉涌出,其味甘冽,門刻"玉泉"二字。四、西山晴雪西山是指北京西郊連綿山脈的總稱,是太行山的一支余脈。所說的雪景亦泛指此一帶。香山是這一帶典型的山峰,故乾隆把"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五、薊門煙樹"薊門煙樹"碑,立在德勝門外五里的土城邊。這里歷史上曾有"煙樹"的景觀。六、居庸疊翠古時居庸關范圍包括全部關溝峽谷。下端溝口叫下口或夏口,也叫南口。關溝曲折而上。經居庸關、上關,直達北口——八達嶺。北溝是北京北部燕山山脈的缺口,山谷中峰巒疊嶂,林木蔥郁,山花爛漫,層林盡染,山水明媚,景致非凡,"居庸疊翠"碑就在此谷中部的疊翠山上。七、金臺夕照金臺,即黃金臺。原指公元前三世紀,燕昭王為禮賢下士所置之土臺,上面放著千金,聘請天下名士。至于該臺的位置,由于年代久遠,一時較難確切指出。目前有金臺七八處。乾隆皇帝把石碑立在朝外。即今關東店南3501廠內(原苗家地教場東邊半里的土丘上)。1935年出版的《舊都文物略》中,還能見到石碑倒臥的照片現在無任何遺跡了。八、盧溝曉月盧溝即永定河,古來交通要津。金世宗1189年下令建橋,1192年(明昌三年)落成,命名廣利橋。橋如長虹,十一拱券門,四個華表,望柱上雕有大水石獅485個。橋長266米,寬9米。古時交通不太方便,京城距此約是半天的路程。送別京門,打尖住宿,來日早行。雞鳴上路,尚見明月當空,大地似銀,"盧溝橋上月如霜"。于是"曉月"的意境名傳遐邇?!把嗑┌司啊北本┪挥谌A北平原的邊緣,年平均溫度為11.8℃,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為-4.6℃,最熱為7月份,月平均26.1℃。北京春秋季較短、冬季稍長,年均降水量644毫米。北京是個四季分明的城市。夏天炎熱,冬天寒冷,春秋的氣候適中,秋季天高氣爽,氣候宜人,是一年中的黃金季節。北京最佳的旅游時間為每年的5、9、10三個月份。5月是北京文藝生活最豐富的時節之一,經常有國際水準的演出,比如每年的喜力國際爵士音樂節。冬天的北京也別有韻味,在北?;?,上西山觀雪,再來上一鍋熱氣騰騰的涮羊肉,那才是冬天游北京的樂趣。當然,選擇這個季節來北京,可別忘了帶上厚的棉外套和羽絨服。北京的報紙、電臺、電視臺都有天氣預報欄目和解說,請注意收看。也可以撥電話121,它以漢、英兩種語言提供當天和次日的天氣預報。燕京八景又稱燕山八景、燕臺八景,指北京的八處名勝古跡。八景之說始于金明昌年間(1190年),但八景之名歷來傳說不一。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定為居庸疊翠、薊門煙樹、盧溝曉月、玉泉趵突、西山晴雪、瓊島春陰、太液秋風、金臺夕照,并有乾隆帝親筆御題之碑,于是燕京八景更是名滿四方……居庸疊翠居庸關是京北長城的重要關隘,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曾扼據此口,稱“居庸塞”。關城附近自然風景十分壯美,城關建筑在一條長達15公里的溪谷中間,兩旁群峰起伏,重巒聳疊,山花野草,蔥蘢郁茂,好似碧波翠浪,形成一幅天然美景,乾隆皇帝也在此御筆親提“居庸疊翠”四字,成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首。薊門煙樹相傳是古薊州遺址,又叫薊丘,俗稱土城,是遼城和元城的故址。在德勝門外西北,距城內約4公里。古城墻和古建筑物都已廢圮,只有古城門舊址兩個土阜還存在。相傳當年其樹木蓊然,蒼蒼蔚蔚,晴煙拂空,四時不改,故名“薊門煙樹”。盧溝曉月盧溝橋拂曉晨景,斜月低垂,晨靄蒼茫,西山諸峰,籠罩輕煙,古桑干河,曉霧蒙蒙,如同一幅月色迷離的畫境,故稱“盧溝曉月”,盧溝橋的東頭是宛平城,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即發生于此。玉泉趵突又叫玉泉垂虹。玉泉山在萬壽山之西,玉泉山之玉泉,是以泉水清澈甘洌得名。因它的泉源旺暢,從雕龍口中噴射出來,很象雪花,故又名“噴雪”。乾隆時,基于趵突是玉泉的特點,故改名“玉泉趵突”。西山晴雪在香山半山亭往北,徑朝陽洞往上的峰腰中。是原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的“香霧窟”。該處每當冬雪初霽,在重疊的峰巒上,凝聚著銀白色的積雪,茫茫無邊,閃耀不溶,顯得格外奇麗。瓊島春陰位于景色別具一格的北海瓊華島東側。這里建筑不多,但春景秀麗,樹木成蔭,蒼翠欲滴,怪石奇峰透剔嵯峨;碧波環島,蓮葉亭亭,分外有幽靜。太液秋風太液秋風碑立于南?!八崎俊蓖?。太液之名,源于西漢長安的太液池。北京的太液指中南海和北海。中海和南海之間相隔一座石橋名叫“金鰲玉東”橋,橋南東水口方亭即為“水云榭”。這座建在南海水中的涼亭,環境是相當優美的,云光倒映,小亭宛在,好象出水的芙蓉,夏日荷香四溢,可說是人間洞天水國。金臺夕照金臺即黃金臺。原指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期,燕昭王為招賢納士所建之土臺,上面放著千金聘請天下名士。其準確位置已不可考。目前有金臺七八處。乾隆時定的黃金臺約在今朝外關東店(臺已夷為平地,現有金臺路)。在清代,這里原是鑲白旗滿蒙軍隊的校軍場。傳說,校場中有個高臺,稱為金臺。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夕陽西下時,由于金臺地勢較高,還有陽光照到這個地方。這本是一種自然現象,可是有次乾隆皇帝巡行到此,看到了這一景色就動了疑心。據說,他問明這里的地名叫苗家地之后,擔心苗姓得天獨厚,對朝廷不利,于是下令為“金臺夕照”,遂就地立了一座石碑。燕京八景題詠薊門煙樹鳳城朝露潤廢垣,飄然煙云萬樹間。一枝軟紅沁碧水,四圍晴黛畫春山。長吟只緣詩思澀,小飲誰同晚照閑。紫禁香惹白衣冷,遠翠遙綠薊門關。西山晴雪削玉峰雄環帝京,飄云銜山夜色晴。寒侵梅魂浮香遠,雪壓松夢映月明。凍潭滴水千聲韻,茅亭小爐一盞清。霜鐘混不解人意,聲聲碎盡世外情。太液秋風紅衣褪盡露蓮房,斷續蟬聲伴寒陽。春老瀛臺柳殘碧,秋滿太液桂生香。雁掠霜空留澹跡,月上遠峰更清涼。凝眸欲寫風景異,梧桐葉落觸離腸。金臺夕照夕陽返照碧云天,古塞名將兩渺然。殘階似訴當年事,衰草空縈舊時煙。雞籌頻催千嶂曉,戍鼓能振萬重山。英雄已是豪華盡,何曾勛名百世傳。瓊島春蔭瓊島春深游絮吹,也同桃李斗芳菲。鶯簧唱柳隨笛語,燕剪裁波引兒追。魚梭織浪憑沉浮,蝶翅欺花任飄飛。趣自天成難著筆,誰圖丹青伴香閨。居庸疊翠千峰壁立卷云濤,當年雄關滿旆旄。射雕豈獨飛將勇,談兵更有巾幗韜。會心且看山川秀,登臨再振意氣豪。雨洗晴嶂添翠色,看渠揮灑氣自高。盧溝曉月南襟涿鹿北居庸,王車驅馳曾過從。一彎澄波星影沒,百丈虹橋月色慵。玉欄拍遍數隱獅,霜鐘韻斷恐驚龍。紫氣東來佛西去,誰為紅塵醒愚蒙?玉帶垂虹遠山含黛帝城西,玲瓏玉帶垂天梯。石髓千尋凝翠嶂,云根百尺涌碧溪。太液荷錢風裊動,瀛臺榴火雨迷離。白衣也是風云客,一朝跡會自如霓。燕京八景名稱沿革表金 代 太液秋風 瓊島春陰 道陵夕照 薊門飛雨 西山積雪 玉泉垂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元 代 太液秋波 瓊島春陰 道陵夕照 薊門飛雨 西山霽雪 玉泉垂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明 代 太液睛波 瓊島春云 道陵夕照 薊門煙樹 西山霽雪 玉泉垂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清 代 (康熙年間) 太液睛波 瓊島春云 道陵夕照 薊門煙樹 西山霽雪 玉泉流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清 代 (乾隆十六年) 太液秋風 瓊島春陰 金臺夕照 薊門煙樹 西山晴雪 玉泉趵突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增加幾景:南囿秋風 東郊時雨 銀錠觀山 西便群羊南囿秋風今南宛一帶是元代的飛放泊,明清兩代是皇家養鳥獸的地方,叫南海子。當年這里草木豐茂,林泉溪水,環境優美,每年春秋季節,皇帝常來這里狩獵。 上述景觀由于多次劫難已漸消失。近年來政府為了恢復舊觀,曾大力綠化,種植了森林,引回了麋鹿,重建了團河行宮等,將成為一處迷人的旅游區。東郊時雨今朝陽門外,當初是良田萬頃,一馬平川。遠近農村散落、楊柳依依,尤其是春雨綿綿農民扶犁耕耘的時期,更顯出田園風光的樂趣。銀錠觀山北京內城什剎海與后海之間,有一微拱石橋,形狀像銀錠,故名銀錠橋。橋東是寬闊的什剎海,橋西為狹長的后海。站在橋上西望,近處可見兩岸楊柳輕拂水面;遠眺可見綿亙疊嶂的西山。由遠山近水,翠柳銀河組成了一幅天然圖畫,在鬧市之中實不多見。其奇特之處在于只有站在橋上才能領略此景,一旦下橋,景色全無。西便群羊亦叫西便白羊。原在西便門外護城河左側河坡上的草地中,散落著的白石數十塊,長有三四尺,大小形狀各異,遠處望之,酷似草中白羊,或立或臥或在啃青,與真羊無異,遂為一景。關于這些白石民間傳說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說魯班用法術把石頭變成羊,趕來修建北京城,由于延誤了時辰,未被用上,白羊又變回石頭。 綜上所述,北京地區除了傳統的燕京八景之外,還有諸多景觀,只是由于沒有被"欽定",只好在民間流傳。但是,不滿足"八景"而出現增名的趨勢已顯而易見。
燕京八景又稱燕山八景、燕臺八景,指北京的八處名勝古跡。 八景之說始于金明昌年間(...盧溝曉月、玉泉趵突、西山晴雪、瓊島春陰、太液秋風、金臺夕照,并有乾隆帝親筆御題之碑,于是燕京八景更是名滿四方…... 燕京八景又稱燕山八景、燕臺八景,指北京的八處名勝古跡。 八景之說始于金明昌年間(1190年),但八景之名歷來傳說不一。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定為居庸疊翠、薊門煙樹、盧溝曉月、玉泉趵突、西山晴雪、瓊島春陰、太液秋風、金臺夕照,并有乾隆帝親筆御題之碑,于是燕京八景更是名滿四方…… 居庸疊翠 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線上著名的古關城,所在峽谷屬于太行余脈軍都山地,地形極為險要,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曾扼控此口,時稱“居庸塞”。漢朝時,居庸關城已頗具規模。南北朝時,關城建筑又與長城連在一起。此后歷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谷都有關城之稱。 關城附近自然風景十分壯美,城關建筑在一條長達15公里的溪谷中間,兩旁群峰起伏,重巒聳疊,山花野草,蔥蘢郁茂,好似碧波翠浪,形成一幅天然美景,早在金明昌年間(公元1190-1195年)“居庸疊翠”之名即已列入“燕山八景”。1982年,居庸關又以其重要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價值,劃入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保護區,成為其中重要的景點。 薊門煙樹 相傳是古薊州遺址,又叫薊丘,俗稱土城,是遼城和元城的故址。在德勝門外西北,距城內約4公里。古城墻和古建筑物都已廢圮,只有古城門舊址兩個土阜還存在。相傳當年其樹木蓊然,蒼蒼蔚蔚,晴煙拂空,四時不改,故名“薊門煙樹”。 盧溝曉月 盧溝橋拂曉晨景,斜月低垂,晨靄蒼茫,西山諸峰,籠罩輕煙,古桑干河,曉霧蒙蒙,如同一幅月色迷離的畫境,故稱“盧溝曉月”,盧溝橋的東頭是宛平城,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即發生于此。 玉泉趵突 又叫玉泉垂虹。玉泉山在萬壽山之西,玉泉山之玉泉,是以泉水清澈甘瀏得名。因它的泉源旺暢,從雕龍口中噴射出來,很象雪花,故又名“噴雪”。乾隆時,基于趵突是玉泉的特點,故改名“玉泉趵突”。 西山晴雪 在香山半山亭往北,徑朝陽洞往上的峰腰中。是原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的“香霧窟”。該處每當冬雪初霽,在重疊的峰巒上,凝聚著銀白色的積雪,茫茫無邊,閃耀不溶,顯得格外奇麗。 瓊島春陰 位于景色別具一格的北海瓊華島東側。這里建筑不多,但春景秀麗,樹木成蔭,蒼翠欲滴,怪石奇峰透剔嵯峨;碧波環島,蓮葉亭亭,分外有幽靜。 太液秋風 太液秋風碑立于南海“水云榭”亭內。太液之名,源于西漢長安的太液池。北京的太液指中南海和北海。中海和南海之間相隔一座石橋名叫“金鰲玉東”橋,橋南東水口方亭即為“水云榭”。這座建在南海水中的涼亭,環境是相當優美的,云光倒映,小亭宛在,好象出水的芙蓉,夏日荷香四溢,可說是人間洞天水國。 金臺夕照 金臺即黃金臺。原指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期,燕昭王為招賢納士所建之土臺,上面放著千金聘請天下名士。其準確位置已不可考。目前有金臺七八處。乾隆時定的黃金臺約在今朝外關東店(臺已夷為平地,現有金臺路)。在清代,這里原是鑲白旗滿蒙軍隊的校軍場。傳說,校場中有個高臺,稱為金臺。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夕陽西下時,由于金臺地勢較高,還有陽光照到這個地方。這本是一種自然現象,可是有次乾隆皇帝巡行到此,看到了這一景色就動了疑心。據說,他問明這里的地名叫苗家地之后,擔心苗姓得天獨厚,對朝廷不利,于是下令為“金臺夕照”,遂就地立了一座石碑。
燕京八景一、太液秋風今中南海(原名太液池)東岸萬善門旁,有一水埠,水中有亭叫"水云榭",榭中立景名牌?!堆嗑┌司皥D》中記述說:"...天氣晴明,日月晃漾而波瀾漣漪清澈可愛,故曰太液晴波。"乾隆詩中有"秋到農居爽籟生,玉湖澄碧畫橋橫"之句,故叫太液秋風。二、瓊島春陰乾隆欽定該景石碑原在今北海白塔山西坡悅心門前。乾隆五十一年(1786)遷到白塔山東側現址。三、玉泉趵突玉泉山在萬壽山之西。金章宗于山鹿建泉水院。玉泉山有三個石洞,一個在山西南,下面有泉,深淺莫測;一個在山南,泉水流出"鳴若雜佩,色如素練";一在山根,有泉涌出,其味甘冽,門刻"玉泉"二字。四、西山晴雪西山是指北京西郊連綿山脈的總稱,是太行山的一支余脈。所說的雪景亦泛指此一帶。香山是這一帶典型的山峰,故乾隆把"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五、薊門煙樹"薊門煙樹"碑,立在德勝門外五里的土城邊。這里歷史上曾有"煙樹"的景觀。六、居庸疊翠古時居庸關范圍包括全部關溝峽谷。下端溝口叫下口或夏口,也叫南口。關溝曲折而上。經居庸關、上關,直達北口——八達嶺。北溝是北京北部燕山山脈的缺口,山谷中峰巒疊嶂,林木蔥郁,山花爛漫,層林盡染,山水明媚,景致非凡,"居庸疊翠"碑就在此谷中部的疊翠山上。七、金臺夕照金臺,即黃金臺。原指公元前三世紀,燕昭王為禮賢下士所置之土臺,上面放著千金,聘請天下名士。至于該臺的位置,由于年代久遠,一時較難確切指出。目前有金臺七八處。乾隆皇帝把石碑立在朝外。即今關東店南3501廠內(原苗家地教場東邊半里的土丘上)。1935年出版的《舊都文物略》中,還能見到石碑倒臥的照片現在無任何遺跡了。八、盧溝曉月盧溝即永定河,古來交通要津。金世宗1189年下令建橋,1192年(明昌三年)落成,命名廣利橋。橋如長虹,十一拱券門,四個華表,望柱上雕有大水石獅485個。橋長266米,寬9米。古時交通不太方便,京城距此約是半天的路程。送別京門,打尖住宿,來日早行。雞鳴上路,尚見明月當空,大地似銀,"盧溝橋上月如霜"。于是"曉月"的意境名傳遐邇?!把嗑┌司啊北本┪挥谌A北平原的邊緣,年平均溫度為11.8℃,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為-4.6℃,最熱為7月份,月平均26.1℃。北京春秋季較短、冬季稍長,年均降水量644毫米。北京是個四季分明的城市。夏天炎熱,冬天寒冷,春秋的氣候適中,秋季天高氣爽,氣候宜人,是一年中的黃金季節。北京最佳的旅游時間為每年的5、9、10三個月份。5月是北京文藝生活最豐富的時節之一,經常有國際水準的演出,比如每年的喜力國際爵士音樂節。冬天的北京也別有韻味,在北海滑冰,上西山觀雪,再來上一鍋熱氣騰騰的涮羊肉,那才是冬天游北京的樂趣。當然,選擇這個季節來北京,可別忘了帶上厚的棉外套和羽絨服。北京的報紙、電臺、電視臺都有天氣預報欄目和解說,請注意收看。也可以撥電話121,它以漢、英兩種語言提供當天和次日的天氣預報。燕京八景又稱燕山八景、燕臺八景,指北京的八處名勝古跡。八景之說始于金明昌年間(1190年),但八景之名歷來傳說不一。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定為居庸疊翠、薊門煙樹、盧溝曉月、玉泉趵突、西山晴雪、瓊島春陰、太液秋風、金臺夕照,并有乾隆帝親筆御題之碑,于是燕京八景更是名滿四方……居庸疊翠居庸關是京北長城的重要關隘,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曾扼據此口,稱“居庸塞”。關城附近自然風景十分壯美,城關建筑在一條長達15公里的溪谷中間,兩旁群峰起伏,重巒聳疊,山花野草,蔥蘢郁茂,好似碧波翠浪,形成一幅天然美景,乾隆皇帝也在此御筆親提“居庸疊翠”四字,成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首。薊門煙樹相傳是古薊州遺址,又叫薊丘,俗稱土城,是遼城和元城的故址。在德勝門外西北,距城內約4公里。古城墻和古建筑物都已廢圮,只有古城門舊址兩個土阜還存在。相傳當年其樹木蓊然,蒼蒼蔚蔚,晴煙拂空,四時不改,故名“薊門煙樹”。盧溝曉月盧溝橋拂曉晨景,斜月低垂,晨靄蒼茫,西山諸峰,籠罩輕煙,古桑干河,曉霧蒙蒙,如同一幅月色迷離的畫境,故稱“盧溝曉月”,盧溝橋的東頭是宛平城,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即發生于此。玉泉趵突又叫玉泉垂虹。玉泉山在萬壽山之西,玉泉山之玉泉,是以泉水清澈甘洌得名。因它的泉源旺暢,從雕龍口中噴射出來,很象雪花,故又名“噴雪”。乾隆時,基于趵突是玉泉的特點,故改名“玉泉趵突”。西山晴雪在香山半山亭往北,徑朝陽洞往上的峰腰中。是原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的“香霧窟”。該處每當冬雪初霽,在重疊的峰巒上,凝聚著銀白色的積雪,茫茫無邊,閃耀不溶,顯得格外奇麗。瓊島春陰位于景色別具一格的北海瓊華島東側。這里建筑不多,但春景秀麗,樹木成蔭,蒼翠欲滴,怪石奇峰透剔嵯峨;碧波環島,蓮葉亭亭,分外有幽靜。太液秋風太液秋風碑立于南海“水云榭”亭內。太液之名,源于西漢長安的太液池。北京的太液指中南海和北海。中海和南海之間相隔一座石橋名叫“金鰲玉東”橋,橋南東水口方亭即為“水云榭”。這座建在南海水中的涼亭,環境是相當優美的,云光倒映,小亭宛在,好象出水的芙蓉,夏日荷香四溢,可說是人間洞天水國。金臺夕照金臺即黃金臺。原指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期,燕昭王為招賢納士所建之土臺,上面放著千金聘請天下名士。其準確位置已不可考。目前有金臺七八處。乾隆時定的黃金臺約在今朝外關東店(臺已夷為平地,現有金臺路)。在清代,這里原是鑲白旗滿蒙軍隊的校軍場。傳說,校場中有個高臺,稱為金臺。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夕陽西下時,由于金臺地勢較高,還有陽光照到這個地方。這本是一種自然現象,可是有次乾隆皇帝巡行到此,看到了這一景色就動了疑心。據說,他問明這里的地名叫苗家地之后,擔心苗姓得天獨厚,對朝廷不利,于是下令為“金臺夕照”,遂就地立了一座石碑。燕京八景題詠薊門煙樹鳳城朝露潤廢垣,飄然煙云萬樹間。一枝軟紅沁碧水,四圍晴黛畫春山。長吟只緣詩思澀,小飲誰同晚照閑。紫禁香惹白衣冷,遠翠遙綠薊門關。西山晴雪削玉峰雄環帝京,飄云銜山夜色晴。寒侵梅魂浮香遠,雪壓松夢映月明。凍潭滴水千聲韻,茅亭小爐一盞清。霜鐘混不解人意,聲聲碎盡世外情。太液秋風紅衣褪盡露蓮房,斷續蟬聲伴寒陽。春老瀛臺柳殘碧,秋滿太液桂生香。雁掠霜空留澹跡,月上遠峰更清涼。凝眸欲寫風景異,梧桐葉落觸離腸。金臺夕照夕陽返照碧云天,古塞名將兩渺然。殘階似訴當年事,衰草空縈舊時煙。雞籌頻催千嶂曉,戍鼓能振萬重山。英雄已是豪華盡,何曾勛名百世傳。瓊島春蔭瓊島春深游絮吹,也同桃李斗芳菲。鶯簧唱柳隨笛語,燕剪裁波引兒追。魚梭織浪憑沉浮,蝶翅欺花任飄飛。趣自天成難著筆,誰圖丹青伴香閨。居庸疊翠千峰壁立卷云濤,當年雄關滿旆旄。射雕豈獨飛將勇,談兵更有巾幗韜。會心且看山川秀,登臨再振意氣豪。雨洗晴嶂添翠色,看渠揮灑氣自高。盧溝曉月南襟涿鹿北居庸,王車驅馳曾過從。一彎澄波星影沒,百丈虹橋月色慵。玉欄拍遍數隱獅,霜鐘韻斷恐驚龍。紫氣東來佛西去,誰為紅塵醒愚蒙?玉帶垂虹遠山含黛帝城西,玲瓏玉帶垂天梯。石髓千尋凝翠嶂,云根百尺涌碧溪。太液荷錢風裊動,瀛臺榴火雨迷離。白衣也是風云客,一朝跡會自如霓。燕京八景名稱沿革表金 代 太液秋風 瓊島春陰 道陵夕照 薊門飛雨 西山積雪 玉泉垂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元 代 太液秋波 瓊島春陰 道陵夕照 薊門飛雨 西山霽雪 玉泉垂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明 代 太液睛波 瓊島春云 道陵夕照 薊門煙樹 西山霽雪 玉泉垂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清 代 (康熙年間) 太液睛波 瓊島春云 道陵夕照 薊門煙樹 西山霽雪 玉泉流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清 代 (乾隆十六年) 太液秋風 瓊島春陰 金臺夕照 薊門煙樹 西山晴雪 玉泉趵突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增加幾景:南囿秋風 東郊時雨 銀錠觀山 西便群羊南囿秋風今南宛一帶是元代的飛放泊,明清兩代是皇家養鳥獸的地方,叫南海子。當年這里草木豐茂,林泉溪水,環境優美,每年春秋季節,皇帝常來這里狩獵。 上述景觀由于多次劫難已漸消失。近年來政府為了恢復舊觀,曾大力綠化,種植了森林,引回了麋鹿,重建了團河行宮等,將成為一處迷人的旅游區。東郊時雨今朝陽門外,當初是良田萬頃,一馬平川。遠近農村散落、楊柳依依,尤其是春雨綿綿農民扶犁耕耘的時期,更顯出田園風光的樂趣。銀錠觀山北京內城什剎海與后海之間,有一微拱石橋,形狀像銀錠,故名銀錠橋。橋東是寬闊的什剎海,橋西為狹長的后海。站在橋上西望,近處可見兩岸楊柳輕拂水面;遠眺可見綿亙疊嶂的西山。由遠山近水,翠柳銀河組成了一幅天然圖畫,在鬧市之中實不多見。其奇特之處在于只有站在橋上才能領略此景,一旦下橋,景色全無。西便群羊亦叫西便白羊。原在西便門外護城河左側河坡上的草地中,散落著的白石數十塊,長有三四尺,大小形狀各異,遠處望之,酷似草中白羊,或立或臥或在啃青,與真羊無異,遂為一景。關于這些白石民間傳說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說魯班用法術把石頭變成羊,趕來修建北京城,由于延誤了時辰,未被用上,白羊又變回石頭。 綜上所述,北京地區除了傳統的燕京八景之外,還有諸多景觀,只是由于沒有被"欽定",只好在民間流傳。但是,不滿足"八景"而出現增名的趨勢已顯而易見。
北京燕京八景有哪些 燕京八景誰題寫的 燕京八景是老北京著名的八處景點,又稱“燕山八景”或“燕臺八景”等,產生于金代明昌間,而后代文人紛紛題詩,遂名聞遐邇。以乾隆欽定燕京八景景名為依據,講述于后。這八景名稱歷代也有變化,金代稱: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臺(道陵)夕照、薊門飛雨、西山積雪、玉泉垂虹、盧溝曉月、居庸疊翠。元明兩代及清康熙朝燕京八景名目均與此八景景名大同小異,明代亦稱燕臺八景、京師八景、北京八景,清代亦稱京畿八景,清康熙年間尚有稱“宛平八景”。明代李東陽于八景之外又增“南囿秋風”、“東郊時雨”并賦《十景》詩,又有“燕京十景”之說。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帝弘歷御定八景為: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臺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當時均刻石立碑并有小序、詩文。燕京八景的出現,對于后來的風景點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從此之后,無論“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畝之園,以及琳宮梵宇,靡不有八景詩矣”?,F代園林、庭院綠化亦借鑒燕京八景,建造景點,推動了園林建設的發展。 1、太液秋風 今中南海(原名太液池)東岸萬善門旁,有一水埠,水中有亭名為"水云榭",榭中立景名牌?!堆嗑┌司皥D》中記述說:"……天氣晴明,日月晃漾而波瀾漣漪清澈可愛,故曰太液晴波。"乾隆詩中有"秋到農居爽籟生,玉湖澄碧畫橋橫"之句,故叫太液秋風。 原本韻味十足奧運之都北京,近年來添上一番清麗的妝容,在東方點的國度煥發著迷人的光彩。在祥云的牽引下,游客們帶著幾分虔誠,云集京城。想玩出大都市的風格,品出老北京的風味,就要細心安排行程。不用擔心,生活家小編將為您推出京都旅游攻略,讓馬不停蹄的您體驗非凡的奧運之旅。 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又稱“燕山八京”或“燕臺八景”等,產生于金代明昌間,而后代文人紛紛題詩,遂名聞遐邇。這八景名稱歷代也有變化,金代稱: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臺(道陵)夕照、薊門飛雨、西山積雪、玉泉垂虹、盧溝曉月、居庸疊翠。元明兩代及清康熙朝燕京八景名目均與此八景景名大同小異,明代亦稱燕臺八景、京師八景、北京八景,清代亦稱京畿八景,清康熙年間尚有稱“宛平八景”。明代李東陽于八景之外又增“南囿秋風”、“東郊時雨”并賦《十景》詩,又有“燕京十景”之說。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帝弘歷御定八景為: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臺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當時均刻石立碑并有小序、詩文。燕京八景的出現,對于后來的風景點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從此之后,無論“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畝之園,以及琳宮梵宇,靡不有八景詩矣”?,F代園林、庭院綠化亦借鑒燕京八景,建造景點,推動了園林建設的發展。燕京八景
http://www.ggwhcp.com/jingpinzhanshi/shuhua/2008-05-21/714.html
燕京八景一、太液秋風今中南海(原名太液池)東岸萬善門旁,有一水埠,水中有亭叫"水云榭",榭中立景名牌?!堆嗑┌司皥D》中記述說:"...天氣晴明,日月晃漾而波瀾漣漪清澈可愛,故曰太液晴波。"乾隆詩中有"秋到農居爽籟生,玉湖澄碧畫橋橫"之句,故叫太液秋風。二、瓊島春陰乾隆欽定該景石碑原在今北海白塔山西坡悅心門前。乾隆五十一年(1786)遷到白塔山東側現址。三、玉泉趵突玉泉山在萬壽山之西。金章宗于山鹿建泉水院。玉泉山有三個石洞,一個在山西南,下面有泉,深淺莫測;一個在山南,泉水流出"鳴若雜佩,色如素練";一在山根,有泉涌出,其味甘冽,門刻"玉泉"二字。四、西山晴雪西山是指北京西郊連綿山脈的總稱,是太行山的一支余脈。所說的雪景亦泛指此一帶。香山是這一帶典型的山峰,故乾隆把"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五、薊門煙樹"薊門煙樹"碑,立在德勝門外五里的土城邊。這里歷史上曾有"煙樹"的景觀。六、居庸疊翠古時居庸關范圍包括全部關溝峽谷。下端溝口叫下口或夏口,也叫南口。關溝曲折而上。經居庸關、上關,直達北口——八達嶺。北溝是北京北部燕山山脈的缺口,山谷中峰巒疊嶂,林木蔥郁,山花爛漫,層林盡染,山水明媚,景致非凡,"居庸疊翠"碑就在此谷中部的疊翠山上。七、金臺夕照金臺,即黃金臺。原指公元前三世紀,燕昭王為禮賢下士所置之土臺,上面放著千金,聘請天下名士。至于該臺的位置,由于年代久遠,一時較難確切指出。目前有金臺七八處。乾隆皇帝把石碑立在朝外。即今關東店南3501廠內(原苗家地教場東邊半里的土丘上)。1935年出版的《舊都文物略》中,還能見到石碑倒臥的照片現在無任何遺跡了。八、盧溝曉月盧溝即永定河,古來交通要津。金世宗1189年下令建橋,1192年(明昌三年)落成,命名廣利橋。橋如長虹,十一拱券門,四個華表,望柱上雕有大水石獅485個。橋長266米,寬9米。古時交通不太方便,京城距此約是半天的路程。送別京門,打尖住宿,來日早行。雞鳴上路,尚見明月當空,大地似銀,"盧溝橋上月如霜"。于是"曉月"的意境名傳遐邇?!把嗑┌司啊北本┪挥谌A北平原的邊緣,年平均溫度為11.8℃,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為-4.6℃,最熱為7月份,月平均26.1℃。北京春秋季較短、冬季稍長,年均降水量644毫米。北京是個四季分明的城市。夏天炎熱,冬天寒冷,春秋的氣候適中,秋季天高氣爽,氣候宜人,是一年中的黃金季節。北京最佳的旅游時間為每年的5、9、10三個月份。5月是北京文藝生活最豐富的時節之一,經常有國際水準的演出,比如每年的喜力國際爵士音樂節。冬天的北京也別有韻味,在北?;?,上西山觀雪,再來上一鍋熱氣騰騰的涮羊肉,那才是冬天游北京的樂趣。當然,選擇這個季節來北京,可別忘了帶上厚的棉外套和羽絨服。北京的報紙、電臺、電視臺都有天氣預報欄目和解說,請注意收看。也可以撥電話121,它以漢、英兩種語言提供當天和次日的天氣預報。燕京八景又稱燕山八景、燕臺八景,指北京的八處名勝古跡。八景之說始于金明昌年間(1190年),但八景之名歷來傳說不一。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定為居庸疊翠、薊門煙樹、盧溝曉月、玉泉趵突、西山晴雪、瓊島春陰、太液秋風、金臺夕照,并有乾隆帝親筆御題之碑,于是燕京八景更是名滿四方……居庸疊翠居庸關是京北長城的重要關隘,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曾扼據此口,稱“居庸塞”。關城附近自然風景十分壯美,城關建筑在一條長達15公里的溪谷中間,兩旁群峰起伏,重巒聳疊,山花野草,蔥蘢郁茂,好似碧波翠浪,形成一幅天然美景,乾隆皇帝也在此御筆親提“居庸疊翠”四字,成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首。薊門煙樹相傳是古薊州遺址,又叫薊丘,俗稱土城,是遼城和元城的故址。在德勝門外西北,距城內約4公里。古城墻和古建筑物都已廢圮,只有古城門舊址兩個土阜還存在。相傳當年其樹木蓊然,蒼蒼蔚蔚,晴煙拂空,四時不改,故名“薊門煙樹”。盧溝曉月盧溝橋拂曉晨景,斜月低垂,晨靄蒼茫,西山諸峰,籠罩輕煙,古桑干河,曉霧蒙蒙,如同一幅月色迷離的畫境,故稱“盧溝曉月”,盧溝橋的東頭是宛平城,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即發生于此。玉泉趵突又叫玉泉垂虹。玉泉山在萬壽山之西,玉泉山之玉泉,是以泉水清澈甘洌得名。因它的泉源旺暢,從雕龍口中噴射出來,很象雪花,故又名“噴雪”。乾隆時,基于趵突是玉泉的特點,故改名“玉泉趵突”。西山晴雪在香山半山亭往北,徑朝陽洞往上的峰腰中。是原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的“香霧窟”。該處每當冬雪初霽,在重疊的峰巒上,凝聚著銀白色的積雪,茫茫無邊,閃耀不溶,顯得格外奇麗。瓊島春陰位于景色別具一格的北海瓊華島東側。這里建筑不多,但春景秀麗,樹木成蔭,蒼翠欲滴,怪石奇峰透剔嵯峨;碧波環島,蓮葉亭亭,分外有幽靜。太液秋風太液秋風碑立于南?!八崎俊蓖?。太液之名,源于西漢長安的太液池。北京的太液指中南海和北海。中海和南海之間相隔一座石橋名叫“金鰲玉東”橋,橋南東水口方亭即為“水云榭”。這座建在南海水中的涼亭,環境是相當優美的,云光倒映,小亭宛在,好象出水的芙蓉,夏日荷香四溢,可說是人間洞天水國。金臺夕照金臺即黃金臺。原指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期,燕昭王為招賢納士所建之土臺,上面放著千金聘請天下名士。其準確位置已不可考。目前有金臺七八處。乾隆時定的黃金臺約在今朝外關東店(臺已夷為平地,現有金臺路)。在清代,這里原是鑲白旗滿蒙軍隊的校軍場。傳說,校場中有個高臺,稱為金臺。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夕陽西下時,由于金臺地勢較高,還有陽光照到這個地方。這本是一種自然現象,可是有次乾隆皇帝巡行到此,看到了這一景色就動了疑心。據說,他問明這里的地名叫苗家地之后,擔心苗姓得天獨厚,對朝廷不利,于是下令為“金臺夕照”,遂就地立了一座石碑。燕京八景題詠薊門煙樹鳳城朝露潤廢垣,飄然煙云萬樹間。一枝軟紅沁碧水,四圍晴黛畫春山。長吟只緣詩思澀,小飲誰同晚照閑。紫禁香惹白衣冷,遠翠遙綠薊門關。西山晴雪削玉峰雄環帝京,飄云銜山夜色晴。寒侵梅魂浮香遠,雪壓松夢映月明。凍潭滴水千聲韻,茅亭小爐一盞清。霜鐘混不解人意,聲聲碎盡世外情。太液秋風紅衣褪盡露蓮房,斷續蟬聲伴寒陽。春老瀛臺柳殘碧,秋滿太液桂生香。雁掠霜空留澹跡,月上遠峰更清涼。凝眸欲寫風景異,梧桐葉落觸離腸。金臺夕照夕陽返照碧云天,古塞名將兩渺然。殘階似訴當年事,衰草空縈舊時煙。雞籌頻催千嶂曉,戍鼓能振萬重山。英雄已是豪華盡,何曾勛名百世傳。瓊島春蔭瓊島春深游絮吹,也同桃李斗芳菲。鶯簧唱柳隨笛語,燕剪裁波引兒追。魚梭織浪憑沉浮,蝶翅欺花任飄飛。趣自天成難著筆,誰圖丹青伴香閨。居庸疊翠千峰壁立卷云濤,當年雄關滿旆旄。射雕豈獨飛將勇,談兵更有巾幗韜。會心且看山川秀,登臨再振意氣豪。雨洗晴嶂添翠色,看渠揮灑氣自高。盧溝曉月南襟涿鹿北居庸,王車驅馳曾過從。一彎澄波星影沒,百丈虹橋月色慵。玉欄拍遍數隱獅,霜鐘韻斷恐驚龍。紫氣東來佛西去,誰為紅塵醒愚蒙?玉帶垂虹遠山含黛帝城西,玲瓏玉帶垂天梯。石髓千尋凝翠嶂,云根百尺涌碧溪。太液荷錢風裊動,瀛臺榴火雨迷離。白衣也是風云客,一朝跡會自如霓。燕京八景名稱沿革表金 代 太液秋風 瓊島春陰 道陵夕照 薊門飛雨 西山積雪 玉泉垂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元 代 太液秋波 瓊島春陰 道陵夕照 薊門飛雨 西山霽雪 玉泉垂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明 代 太液睛波 瓊島春云 道陵夕照 薊門煙樹 西山霽雪 玉泉垂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清 代 (康熙年間) 太液睛波 瓊島春云 道陵夕照 薊門煙樹 西山霽雪 玉泉流虹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清 代 (乾隆十六年) 太液秋風 瓊島春陰 金臺夕照 薊門煙樹 西山晴雪 玉泉趵突 盧溝曉月 居庸疊翠增加幾景:南囿秋風 東郊時雨 銀錠觀山 西便群羊南囿秋風今南宛一帶是元代的飛放泊,明清兩代是皇家養鳥獸的地方,叫南海子。當年這里草木豐茂,林泉溪水,環境優美,每年春秋季節,皇帝常來這里狩獵。 上述景觀由于多次劫難已漸消失。近年來政府為了恢復舊觀,曾大力綠化,種植了森林,引回了麋鹿,重建了團河行宮等,將成為一處迷人的旅游區。東郊時雨今朝陽門外,當初是良田萬頃,一馬平川。遠近農村散落、楊柳依依,尤其是春雨綿綿農民扶犁耕耘的時期,更顯出田園風光的樂趣。銀錠觀山北京內城什剎海與后海之間,有一微拱石橋,形狀像銀錠,故名銀錠橋。橋東是寬闊的什剎海,橋西為狹長的后海。站在橋上西望,近處可見兩岸楊柳輕拂水面;遠眺可見綿亙疊嶂的西山。由遠山近水,翠柳銀河組成了一幅天然圖畫,在鬧市之中實不多見。其奇特之處在于只有站在橋上才能領略此景,一旦下橋,景色全無。西便群羊亦叫西便白羊。原在西便門外護城河左側河坡上的草地中,散落著的白石數十塊,長有三四尺,大小形狀各異,遠處望之,酷似草中白羊,或立或臥或在啃青,與真羊無異,遂為一景。關于這些白石民間傳說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說魯班用法術把石頭變成羊,趕來修建北京城,由于延誤了時辰,未被用上,白羊又變回石頭。 綜上所述,北京地區除了傳統的燕京八景之外,還有諸多景觀,只是由于沒有被"欽定",只好在民間流傳。但是,不滿足"八景"而出現增名的趨勢已顯而易見。
燕京八景又稱燕山八景、燕臺八景,指北京的八處名勝古跡。 八景之說始于金明昌年間(...盧溝曉月、玉泉趵突、西山晴雪、瓊島春陰、太液秋風、金臺夕照,并有乾隆帝親筆御題之碑,于是燕京八景更是名滿四方…... 燕京八景又稱燕山八景、燕臺八景,指北京的八處名勝古跡。 八景之說始于金明昌年間(1190年),但八景之名歷來傳說不一。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定為居庸疊翠、薊門煙樹、盧溝曉月、玉泉趵突、西山晴雪、瓊島春陰、太液秋風、金臺夕照,并有乾隆帝親筆御題之碑,于是燕京八景更是名滿四方…… 居庸疊翠 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線上著名的古關城,所在峽谷屬于太行余脈軍都山地,地形極為險要,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曾扼控此口,時稱“居庸塞”。漢朝時,居庸關城已頗具規模。南北朝時,關城建筑又與長城連在一起。此后歷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谷都有關城之稱。 關城附近自然風景十分壯美,城關建筑在一條長達15公里的溪谷中間,兩旁群峰起伏,重巒聳疊,山花野草,蔥蘢郁茂,好似碧波翠浪,形成一幅天然美景,早在金明昌年間(公元1190-1195年)“居庸疊翠”之名即已列入“燕山八景”。1982年,居庸關又以其重要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價值,劃入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保護區,成為其中重要的景點。 薊門煙樹 相傳是古薊州遺址,又叫薊丘,俗稱土城,是遼城和元城的故址。在德勝門外西北,距城內約4公里。古城墻和古建筑物都已廢圮,只有古城門舊址兩個土阜還存在。相傳當年其樹木蓊然,蒼蒼蔚蔚,晴煙拂空,四時不改,故名“薊門煙樹”。 盧溝曉月 盧溝橋拂曉晨景,斜月低垂,晨靄蒼茫,西山諸峰,籠罩輕煙,古桑干河,曉霧蒙蒙,如同一幅月色迷離的畫境,故稱“盧溝曉月”,盧溝橋的東頭是宛平城,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即發生于此。 玉泉趵突 又叫玉泉垂虹。玉泉山在萬壽山之西,玉泉山之玉泉,是以泉水清澈甘瀏得名。因它的泉源旺暢,從雕龍口中噴射出來,很象雪花,故又名“噴雪”。乾隆時,基于趵突是玉泉的特點,故改名“玉泉趵突”。 西山晴雪 在香山半山亭往北,徑朝陽洞往上的峰腰中。是原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的“香霧窟”。該處每當冬雪初霽,在重疊的峰巒上,凝聚著銀白色的積雪,茫茫無邊,閃耀不溶,顯得格外奇麗。 瓊島春陰 位于景色別具一格的北海瓊華島東側。這里建筑不多,但春景秀麗,樹木成蔭,蒼翠欲滴,怪石奇峰透剔嵯峨;碧波環島,蓮葉亭亭,分外有幽靜。 太液秋風 太液秋風碑立于南海“水云榭”亭內。太液之名,源于西漢長安的太液池。北京的太液指中南海和北海。中海和南海之間相隔一座石橋名叫“金鰲玉東”橋,橋南東水口方亭即為“水云榭”。這座建在南海水中的涼亭,環境是相當優美的,云光倒映,小亭宛在,好象出水的芙蓉,夏日荷香四溢,可說是人間洞天水國。 金臺夕照 金臺即黃金臺。原指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期,燕昭王為招賢納士所建之土臺,上面放著千金聘請天下名士。其準確位置已不可考。目前有金臺七八處。乾隆時定的黃金臺約在今朝外關東店(臺已夷為平地,現有金臺路)。在清代,這里原是鑲白旗滿蒙軍隊的校軍場。傳說,校場中有個高臺,稱為金臺。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夕陽西下時,由于金臺地勢較高,還有陽光照到這個地方。這本是一種自然現象,可是有次乾隆皇帝巡行到此,看到了這一景色就動了疑心。據說,他問明這里的地名叫苗家地之后,擔心苗姓得天獨厚,對朝廷不利,于是下令為“金臺夕照”,遂就地立了一座石碑。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燕京八景图是谁画的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求一个超拽高冷女生个性签名!
- 下一篇: 信用卡的使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