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负笈图是谁画的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玄奘负笈图是谁画的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xiàn)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這幅畫生動地刻畫了玄奘不遠萬里、晝夜奔波、一心求經(jīng)的堅定形象。
文武廟 文武廟建立于1932年,位于日月潭北面山腰上,主祀關(guān)帝,另供奉孔子、岳飛而得名。廟宇以金黃色為主,巍峨聳立。而其形勢陡峻,若搭船可泊山麓崖,循石階365級上可登抵。殿前有雙龍弄珠石雕。登上文武廟后殿山坡,可以遠眺日月潭景。 孔雀園 位于環(huán)湖公路旁的一座專門飼養(yǎng)孔雀的動物園,設(shè)立于1968年。園中約有200多只孔雀,主要是藍孔雀。 日月涌泉從大竹湖步道可就近觀賞日月涌泉壯觀美景,是注入日月潭潭水主要來源,取萬大溪溪水,自武界壩攔截溪水,由過水隧道流至日月潭,因武界地區(qū)地勢較高于日月潭,故產(chǎn)生涌泉現(xiàn)象。 日月涌泉 從大竹湖步道可就近觀賞日月涌泉壯觀美景,是注入日月潭潭水主要來源,取萬大溪溪水,自武界壩攔截溪水,由過水隧道流至日月潭,因武界地區(qū)地勢較高于日月潭,故產(chǎn)生涌泉現(xiàn)象。 玄光寺 在日月潭玄光寺碼頭下船,登山可以參拜玄光寺和玄奘寺。 玄光寺下面,有玄奘負笈像碑。玄奘負笈像又稱《玄奘取經(jīng)圖》,是很著名的玄奘畫像,幾乎各種有關(guān)玄奘的書籍,都會看見這一幅畫像。畫中的玄奘大師,赤足芒履,身負滿載佛經(jīng)的行笈,生動表現(xiàn)了玄奘不遠萬里、歷盡艱辛、誓取真經(jīng)的形象,使人們對這位文化交流使者產(chǎn)生由衷的崇敬和欽佩。 玄光寺 站在玄光寺前眺望日月潭,雖然薄霧迷蒙,但拉魯島及涵碧樓半島的山巒景致已大致可見。往來的游船蕩漾起陣陣漣漪,讓湖水與蒼翠的山巒構(gòu)成山水一色的美麗景致。 玄光寺和玄奘寺都是為紀念玄奘法師而建的,只不過前者是臨時存放玄奘靈骨的地方,后者是永久存放其靈骨的地方。 玄光寺建于1955年,前臨光華島,后依青龍山,為一仿唐式建筑,該寺地理風(fēng)水稱該寺占“青龍戲珠”寶地,廟分兩層,分別供奉玄奘舍利子與釋迦牟尼佛金身。 玄奘(600—664),姓陳名祎,俗稱唐僧,法名玄奘,通稱三藏法師。隋文帝開皇二十年(600),玄奘誕生于洛州緱(gōu)氏縣鳳凰臺陳村(今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zhèn)陳河村)。十三歲出家為僧,唐貞觀元年(627)只身西行,到佛國印度取經(jīng),經(jīng)十余年返國,得經(jīng)書六百五十余部,回國后與其弟子潛心譯經(jīng)十九年,共譯七十五部,得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他撰述的《大唐西域記》成為世界名著,是研究中亞、西亞及印度次大陸極為重要的歷史文獻,他對世界文化尤其佛教文化做出的巨大貢獻影響至今。梁啟超稱他是“千古一人”,魯迅稱他為“中國的脊梁”。 玄光寺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2月5日夜半,玄奘圓寂于長安玉華寺。唐高宗悲痛萬分,長嘆曰:“朕失國寶矣!”下令為玄奘舉行國葬。玄奘先被安葬在長安東南白鹿原,次年又遷葬于樊川北原,建塔安奉。此后,玄奘遺骨在戰(zhàn)亂中幾經(jīng)輾轉(zhuǎn),最終于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安置在金陵(今南京)天禧寺。1943年2月,侵華日軍在南京大報恩寺遺址興建“神社”,意外發(fā)掘出玄奘頂骨舍利石函。深知其價值的日本人想獨占,后來迫于輿論壓力,將玄奘靈骨分為六份,分別在南京、北平供奉,并將一部分運回日本,供奉于日本琦玉縣慈恩寺。戰(zhàn)后,臺灣佛教界派代表與琦玉縣慈恩寺住持商談,幾度交涉后,日本同意分部分頂骨給臺灣,1955年11月25日,臺灣僧人將玄奘頂骨舍利從日本迎回臺灣。玄奘頂骨被迎回臺灣后,很多地方都爭相供奉,最終是蔣介石拍板定在日月潭邊建寺供奉,所建玄光寺完全按唐時風(fēng)格。1965年11月,玄奘寺建成后,才將玄奘靈骨遷迎入玄奘寺安放。 玄光寺底樓內(nèi)供奉玄奘大師的金身,玄奘法師神清氣定,目光前視。雕塑上方懸“民族宗師”匾額。 玄光寺的庭院看上去很小,但現(xiàn)在還維持著正常的佛事活動。寺前有玄奘石雕像,庭院后面有一塊石頭,上書“千秋苦旅”,這是對玄奘西行的概括。 玄奘寺 玄光寺寺后,有青龍山步道直達玄奘寺。 玄奘寺 玄奘寺位于南投縣魚池鄉(xiāng)水社村青龍崗1號,玄奘大師的靈骨從日本迎回后,最早供奉在玄光寺,1965年11月,玄奘寺建成后,靈骨才遷迎入玄奘寺。 玄奘寺牌樓下方,安放兩頭白象,中間繪有《玄奘大師西域行游圖》。象在佛教中有著無比神圣的地位,因為相傳釋迦牟尼佛的誕生就與象有著深厚的淵源。有一天,釋迦牟尼佛的母親摩耶夫人來到后花園菩提樹下的涼亭內(nèi)乘涼,躺在床上不知不覺睡著了,她夢見一頭白象伴隨一道白光從空中降下投入她的右肋,從而有了身孕,后來釋迦牟尼佛便誕生了,因此佛教也稱為象教。 登上寺基,就看到仿唐式建筑的玄奘寺面對山清水秀的日月潭,建筑典雅簡樸,無一般廟宇的豪華裝飾,內(nèi)部布置落落大方,充滿圣潔肅穆之風(fēng)。 玄奘寺共有3層,一層正殿建筑結(jié)構(gòu)采用中西合一的方式,但仍不失佛寺所給予人的親切感,此殿門楣上懸有“玄奘殿”匾。殿內(nèi)正中供奉玄奘法師負笈像,塑像上方的“國之瑰寶”匾額乃先總統(tǒng)蔣公親題。 慈恩塔 玄奘殿三樓有小塔曰“玄奘塔”,玄奘法師的頭頂靈骨就安藏于塔中。樓上也是玄奘寺的經(jīng)典文庫重地。寺院內(nèi)還有三座碑文:中間是巨幅立碑“大唐玄奘法師傳”,恭錄玄奘法師的生平事跡。左為日華親善紀念,右側(cè)則是中日佛教親善交流紀念碑。殿前還有大鼓一座,登梯而上可見供人敲槌之醒鐘。寺外兩側(cè)的草地上,遍植花木,環(huán)境清幽雅致。 慈恩塔 慈恩塔是蔣介石于1971年為了紀念母親王太夫人所建,仿遼宋古塔式樣八角寶塔。該塔建在海拔955米的青龍山頂上,塔高9層、高約45米,塔頂正好是海拔1000米。據(jù)說,慈恩塔塔頂是王太夫人靈堂位,并設(shè)有石桌、石椅可供人休憩。慈恩塔是日月潭景區(qū)的最高點,站在塔頂,不僅可以看到日月潭拉魯島、玄奘寺與慈恩塔皆同在一條中軸線上,還可將日月潭美景盡收眼底。 涵碧樓 涵碧樓是在臺灣日治時期的大正年間,一位姓伊藤的日本人所建,在日治時期,涵碧樓即是各界官員、顯要到日月潭游憩的重點之一,后因日月潭水利工程興建,日本政府將之易地重建,作為日本裕仁太子的招待所。也曾為蔣介石行館。1998年由民間經(jīng)營,1999年921大地震后,舊館幾乎完全被夷平,重建后,由中部地區(qū)建商鄉(xiāng)林建設(shè)集團改建成為觀光旅館。 拉魯島 拉魯島位于日月潭中,以拉魯島為界,日月潭分為日潭和月潭。國民政府來臺后,將之改名為光華島,后又復(fù)名拉魯島,是臺灣原住民邵族傳說中祖先靈魂安息之處。因九二一大地震,島上建筑多有損壞,全島也部份沉入水中;2007年開始修復(fù)工程。 伊達邵文物館 伊達邵社區(qū) 伊達邵社區(qū)是邵族原住民主要聚居地。假日的伊達邵社區(qū)是游客必訪景點,社區(qū)商圈內(nèi)有充滿原住民色彩的藝品店、土產(chǎn)店、餐廳及旅館。每年農(nóng)歷8月是邵族的豐年祭,此時到訪日月潭,可欣賞邵族歌舞的迷人風(fēng)情。 在日月村,有邵族原住民開的飯館,還有琳瑯滿目、洋溢邵族風(fēng)情的伊達邵商店街,游客可在此選購邵族工藝品。 在伊達邵文物館里,還可以看到伊達邵族姑娘與小伙表演的傳統(tǒng)迎賓舞蹈。說是邵族文物館,其實主要是向游客推銷鹿茸和鹿茸酒的地方,但也可以在這里參觀了解邵族的文化和手工藝品。 水社游客中心 水社游客中心原為臺汽車站,南望日月潭內(nèi)灣,視野廣闊,是進出水社地區(qū)及涵碧半島的動線起點,東側(cè)鄰接水社商圈,北為環(huán)潭公路要沖,居日月潭重要的交通樞紐地位。除了提供旅游咨詢外,并介紹日月潭特產(chǎn)、工藝、美食及人文活動。
文武廟 文武廟建立于1932年,位于日月潭北面山腰上,主祀關(guān)帝,另供奉孔子、岳飛而得名。廟宇以金黃色為主,巍峨聳立。而其形勢陡峻,若搭船可泊山麓崖,循石階365級上可登抵。殿前有雙龍弄珠石雕。登上文武廟后殿山坡,可以遠眺日月潭景。 孔雀園 位于環(huán)湖公路旁的一座專門飼養(yǎng)孔雀的動物園,設(shè)立于1968年。園中約有200多只孔雀,主要是藍孔雀。 日月涌泉從大竹湖步道可就近觀賞日月涌泉壯觀美景,是注入日月潭潭水主要來源,取萬大溪溪水,自武界壩攔截溪水,由過水隧道流至日月潭,因武界地區(qū)地勢較高于日月潭,故產(chǎn)生涌泉現(xiàn)象。 日月涌泉 從大竹湖步道可就近觀賞日月涌泉壯觀美景,是注入日月潭潭水主要來源,取萬大溪溪水,自武界壩攔截溪水,由過水隧道流至日月潭,因武界地區(qū)地勢較高于日月潭,故產(chǎn)生涌泉現(xiàn)象。 玄光寺 在日月潭玄光寺碼頭下船,登山可以參拜玄光寺和玄奘寺。 玄光寺下面,有玄奘負笈像碑。玄奘負笈像又稱《玄奘取經(jīng)圖》,是很著名的玄奘畫像,幾乎各種有關(guān)玄奘的書籍,都會看見這一幅畫像。畫中的玄奘大師,赤足芒履,身負滿載佛經(jīng)的行笈,生動表現(xiàn)了玄奘不遠萬里、歷盡艱辛、誓取真經(jīng)的形象,使人們對這位文化交流使者產(chǎn)生由衷的崇敬和欽佩。 玄光寺 站在玄光寺前眺望日月潭,雖然薄霧迷蒙,但拉魯島及涵碧樓半島的山巒景致已大致可見。往來的游船蕩漾起陣陣漣漪,讓湖水與蒼翠的山巒構(gòu)成山水一色的美麗景致。 玄光寺和玄奘寺都是為紀念玄奘法師而建的,只不過前者是臨時存放玄奘靈骨的地方,后者是永久存放其靈骨的地方。 玄光寺建于1955年,前臨光華島,后依青龍山,為一仿唐式建筑,該寺地理風(fēng)水稱該寺占“青龍戲珠”寶地,廟分兩層,分別供奉玄奘舍利子與釋迦牟尼佛金身。 玄奘(600—664),姓陳名祎,俗稱唐僧,法名玄奘,通稱三藏法師。隋文帝開皇二十年(600),玄奘誕生于洛州緱(gōu)氏縣鳳凰臺陳村(今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zhèn)陳河村)。十三歲出家為僧,唐貞觀元年(627)只身西行,到佛國印度取經(jīng),經(jīng)十余年返國,得經(jīng)書六百五十余部,回國后與其弟子潛心譯經(jīng)十九年,共譯七十五部,得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他撰述的《大唐西域記》成為世界名著,是研究中亞、西亞及印度次大陸極為重要的歷史文獻,他對世界文化尤其佛教文化做出的巨大貢獻影響至今。梁啟超稱他是“千古一人”,魯迅稱他為“中國的脊梁”。 玄光寺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2月5日夜半,玄奘圓寂于長安玉華寺。唐高宗悲痛萬分,長嘆曰:“朕失國寶矣!”下令為玄奘舉行國葬。玄奘先被安葬在長安東南白鹿原,次年又遷葬于樊川北原,建塔安奉。此后,玄奘遺骨在戰(zhàn)亂中幾經(jīng)輾轉(zhuǎn),最終于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安置在金陵(今南京)天禧寺。1943年2月,侵華日軍在南京大報恩寺遺址興建“神社”,意外發(fā)掘出玄奘頂骨舍利石函。深知其價值的日本人想獨占,后來迫于輿論壓力,將玄奘靈骨分為六份,分別在南京、北平供奉,并將一部分運回日本,供奉于日本琦玉縣慈恩寺。戰(zhàn)后,臺灣佛教界派代表與琦玉縣慈恩寺住持商談,幾度交涉后,日本同意分部分頂骨給臺灣,1955年11月25日,臺灣僧人將玄奘頂骨舍利從日本迎回臺灣。玄奘頂骨被迎回臺灣后,很多地方都爭相供奉,最終是蔣介石拍板定在日月潭邊建寺供奉,所建玄光寺完全按唐時風(fēng)格。1965年11月,玄奘寺建成后,才將玄奘靈骨遷迎入玄奘寺安放。 玄光寺底樓內(nèi)供奉玄奘大師的金身,玄奘法師神清氣定,目光前視。雕塑上方懸“民族宗師”匾額。 玄光寺的庭院看上去很小,但現(xiàn)在還維持著正常的佛事活動。寺前有玄奘石雕像,庭院后面有一塊石頭,上書“千秋苦旅”,這是對玄奘西行的概括。 玄奘寺 玄光寺寺后,有青龍山步道直達玄奘寺。 玄奘寺 玄奘寺位于南投縣魚池鄉(xiāng)水社村青龍崗1號,玄奘大師的靈骨從日本迎回后,最早供奉在玄光寺,1965年11月,玄奘寺建成后,靈骨才遷迎入玄奘寺。 玄奘寺牌樓下方,安放兩頭白象,中間繪有《玄奘大師西域行游圖》。象在佛教中有著無比神圣的地位,因為相傳釋迦牟尼佛的誕生就與象有著深厚的淵源。有一天,釋迦牟尼佛的母親摩耶夫人來到后花園菩提樹下的涼亭內(nèi)乘涼,躺在床上不知不覺睡著了,她夢見一頭白象伴隨一道白光從空中降下投入她的右肋,從而有了身孕,后來釋迦牟尼佛便誕生了,因此佛教也稱為象教。 登上寺基,就看到仿唐式建筑的玄奘寺面對山清水秀的日月潭,建筑典雅簡樸,無一般廟宇的豪華裝飾,內(nèi)部布置落落大方,充滿圣潔肅穆之風(fēng)。 玄奘寺共有3層,一層正殿建筑結(jié)構(gòu)采用中西合一的方式,但仍不失佛寺所給予人的親切感,此殿門楣上懸有“玄奘殿”匾。殿內(nèi)正中供奉玄奘法師負笈像,塑像上方的“國之瑰寶”匾額乃先總統(tǒng)蔣公親題。 慈恩塔 玄奘殿三樓有小塔曰“玄奘塔”,玄奘法師的頭頂靈骨就安藏于塔中。樓上也是玄奘寺的經(jīng)典文庫重地。寺院內(nèi)還有三座碑文:中間是巨幅立碑“大唐玄奘法師傳”,恭錄玄奘法師的生平事跡。左為日華親善紀念,右側(cè)則是中日佛教親善交流紀念碑。殿前還有大鼓一座,登梯而上可見供人敲槌之醒鐘。寺外兩側(cè)的草地上,遍植花木,環(huán)境清幽雅致。 慈恩塔 慈恩塔是蔣介石于1971年為了紀念母親王太夫人所建,仿遼宋古塔式樣八角寶塔。該塔建在海拔955米的青龍山頂上,塔高9層、高約45米,塔頂正好是海拔1000米。據(jù)說,慈恩塔塔頂是王太夫人靈堂位,并設(shè)有石桌、石椅可供人休憩。慈恩塔是日月潭景區(qū)的最高點,站在塔頂,不僅可以看到日月潭拉魯島、玄奘寺與慈恩塔皆同在一條中軸線上,還可將日月潭美景盡收眼底。 涵碧樓 涵碧樓是在臺灣日治時期的大正年間,一位姓伊藤的日本人所建,在日治時期,涵碧樓即是各界官員、顯要到日月潭游憩的重點之一,后因日月潭水利工程興建,日本政府將之易地重建,作為日本裕仁太子的招待所。也曾為蔣介石行館。1998年由民間經(jīng)營,1999年921大地震后,舊館幾乎完全被夷平,重建后,由中部地區(qū)建商鄉(xiāng)林建設(shè)集團改建成為觀光旅館。 拉魯島 拉魯島位于日月潭中,以拉魯島為界,日月潭分為日潭和月潭。國民政府來臺后,將之改名為光華島,后又復(fù)名拉魯島,是臺灣原住民邵族傳說中祖先靈魂安息之處。因九二一大地震,島上建筑多有損壞,全島也部份沉入水中;2007年開始修復(fù)工程。 伊達邵文物館 伊達邵社區(qū) 伊達邵社區(qū)是邵族原住民主要聚居地。假日的伊達邵社區(qū)是游客必訪景點,社區(qū)商圈內(nèi)有充滿原住民色彩的藝品店、土產(chǎn)店、餐廳及旅館。每年農(nóng)歷8月是邵族的豐年祭,此時到訪日月潭,可欣賞邵族歌舞的迷人風(fēng)情。 在日月村,有邵族原住民開的飯館,還有琳瑯滿目、洋溢邵族風(fēng)情的伊達邵商店街,游客可在此選購邵族工藝品。 在伊達邵文物館里,還可以看到伊達邵族姑娘與小伙表演的傳統(tǒng)迎賓舞蹈。說是邵族文物館,其實主要是向游客推銷鹿茸和鹿茸酒的地方,但也可以在這里參觀了解邵族的文化和手工藝品。 水社游客中心 水社游客中心原為臺汽車站,南望日月潭內(nèi)灣,視野廣闊,是進出水社地區(qū)及涵碧半島的動線起點,東側(cè)鄰接水社商圈,北為環(huán)潭公路要沖,居日月潭重要的交通樞紐地位。除了提供旅游咨詢外,并介紹日月潭特產(chǎn)、工藝、美食及人文活動。
總結(jié)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玄奘负笈图是谁画的啊?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缩表对黄金影响
- 下一篇: centos中samba服务不能访问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