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么没有电脑cpu(中国怎么没有制造电脑cpu)
目前,中國儼然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按PPP計算),然而在這些光環下,中國每年卻要進口超過2000億美元的芯片。
全球手機和電腦大多中國制造,然而,其中裝有中國“芯”的卻寥寥無幾,整個集成電路產業受制于歐美,CPU已然成為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芯”病。
回溯歷史,中國也曾經擁有過自己的CPU和全自主的半導體產業。我們的前輩們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著實給我們留下了一筆頗為可觀的家底。
一、師從蘇聯,從模仿到自主設計
建國伊始,因軍事和科研上的需要,國家非常重視計算機技術研發。在這個時期,主要依靠從蘇聯獲得的技術圖紙和蘇聯在156工程中援建的電子管工廠設計、生產自己的計算機。
1952年成立電子計算機科研小組,由數學研究所所長華羅庚負責。
1953年4月,計算機小組提出了一臺串行的電子管計算機的輪廓設想,性能參數與EDVAC、EDSAC計算機相當。
1954年,計算機小組轉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錢三強的領導下工作。
1956年,國家制定了發展我國科學的12年遠景規劃,把開創我國的計算技術事業等項目列為四大緊急措施之一。中國科學院成立了計算技術研究所籌備委員會,將人才集中到該研究所。
同年,夏培肅院士完成了第一天電子計算器和控制器的設計工作,并編寫了中國第一本電子計算機原理講義。在院校開設了計算機設計、程序設計和計算機方法專業訓練班,并送技術尖子赴蘇聯進修。
1958年,原七機部張梓昌高級工程師對蘇聯提供的M-3機設計圖紙進行局部修改后,成功研制出103計算機,該機字長31位,內存容量為1024字節,運算速度提高到每秒3000次,該計算機共生產36臺。
張梓昌
1959年,張效祥教授以蘇聯還在研制中的БЭСМ-II計算機為模板成功研制104計算機,該機共生產7臺,有電子管4200個,二極管4000個,字長39位,每秒運行1萬次。
張效祥
1959年,天津電子儀器廠開始生產紅旗551型模擬計算機。
1960年,北京無線電一廠開始生產555型臺式模擬計算機。
1960年,由夏培肅院士自行設計的107計算機研制成功,并安裝在北京玉泉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夏培肅
107計算機是一臺小型的串聯通用電子管數字計算機,字長32位,內存容量為1024字節,有加減乘除等16條指令,主頻62.5kHz。該計算機共有各種程序100多個,包括檢查程序、錯誤診斷程序、標準子程序、標準程序和各種應用程序等。
中科大以107計算機為基礎,編寫了《計算機原理》和《程序設計講義》,作為該校計算機專業、力學系、自動化系、地球物理系的教材。
107計算機除了為教學服務外,還服務于潮汐預報、彈道計算、核物理、力學、微波等領域。
107計算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国怎么没有电脑cpu(中国怎么没有制造电脑cpu)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Win10"explo
- 下一篇: 100韩币等于多少人民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