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社稷次之下一句是什么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民为贵社稷次之下一句是什么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边@是孟子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孟子說:理想的政治,應確立如下原則: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民為貴”,是說人民的地位與權力,是至高無上,不可動搖的。一切政治權力與政治制度,從根本來說,都是來自人民、治于人民、為了人民“社稷次之”,社稷在古代指土地神和谷神,山川大地,五谷物產,乃是養育人民,建立國家的物質基礎,當然十分重要。后來社稷就成了國家的代名詞。所以也可以說“社稷”就是國家。作為一個國家,當然要有制度,要有憲法。但制度也好、憲法也好,終究還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的,所以社稷的地位次于人民。 “君為輕”,是說相對于民與社稷來說,君的地位并不那么重要。君的地位與權力是民賦予的,沒有民就沒有君,君怎么可以與民相提并論呢?社稷是一個國家存在的基礎,很難設想一個國家可以既沒有山川大地,又沒有五谷物產,也沒有憲法制度。一個國家死掉個把國君,仍然不失為一個國家;若是沒有了社稷,國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國君的地位也不能跟社稷相提并論。 得到廣大人民的任命,才有資格做天子;得到天子的任命,才可以做諸侯;得到諸侯的任命,才可以做大夫。可見一切政治權力,從根源上來說,都是來自于民眾。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孟子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這是因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有個“君”。國家是為民眾建立的,“君”的位置是為國家而設立的。這里,輕重主次的關系是很清楚的,國家政治,一切以民為本。要說真有什么“天子”,那么民眾才是真正的“天子”。因為天的聰明,是通過民的聰明來表現的;天的視聽,是借助民的視聽來實現的。民眾的意愿,天總是順從的。可見民眾才是“天”的代表,是真正的“天之驕子”。至于所謂“君”,則是民眾抬舉出來的,“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民眾有力量抬舉出一個君,也有力量把君推翻。君位本是為天下民眾設的,誰來做君完全應當由天下民眾決定。這是古今天下通行的道理。無論這個“君”叫做國王,叫做皇帝,叫做總統,叫做主席,都概莫能外。只不過在古代,人們尚未能設計出一套有效而完善的民主制度來落實這個道理,使之成為可以操作的程序,以致于這個道理在很多時候不能馬上兌現。但這并不說明這個道理本身不成立。實際上即使是在民主制度缺如的社會里,上述道理有時也會以各種形式自發地強行發生作用。只要看看歷史上無數昏君、暴君最終被推翻,身敗名裂的下場,就不難理解這一點。民的地位不僅在君之上,而且在國家(社稷)之上。因為國家的權力也是人民所賦予的,國家的利益應當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所以從邏輯上來說,必須置民眾的地位于國家之上。孟子強調“民為貴,社稷次之”,堅持這個原則,可以防止少數政客假借“國家”的名義,侵害民眾的權力和利益。為“君”的如果真能認識到上述道理,就應當認真聽取民眾的意見,坦誠接受民眾的監督,關心民生疾苦,與民同樂。 孟子說:理想的政治,應確立如下原則: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民為貴”,是說人民的地位與權力,是至高無上,不可動搖的。一切政治權力與政治制度,從根本來說,都是來自人民、治于人民、為了人民(from people, by people, for people)。 “社稷次之”,社稷在古代指土地神和谷神,山川大地,五谷物產,乃是養育人民,建立國家的物質基礎,當然十分重要。后來社稷就成了國家的代名詞。所以也可以說“社稷”就是國家。作為一個國家,當然要有制度,要有憲法。但制度也好、憲法也好,終究還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的,所以社稷的地位次于人民。 “君為輕”,是說相對于民與社稷來說,君的地位并不那么重要。君的地位與權力是民賦予的,沒有民就沒有君,君怎么可以與民相提并論呢?社稷是一個國家存在的基礎,很難設想一個國家可以既沒有山川大地,又沒有五谷物產,也沒有憲法制度。一個國家死掉個把國君,仍然不失為一個國家;若是沒有了社稷,國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國君的地位也不能跟社稷相提并論。 得到廣大人民的任命,才有資格做天子;得到天子的任命,才可以做諸侯;得到諸侯的任命,才可以做大夫。可見一切政治權力,從根源上來說,都是來自于民眾。 君主如果危害到社稷,危害到國家的利益,就應該將他罷免、撤換! 在古代,對于土地神和谷神,祭祀的物品沒有欠缺,祭祀的時間也沒有耽誤,卻仍然發生干旱水澇等自然災害,就說明這個土地神或谷神不靈了。那就應當砸了它們的廟,毀了它們的神像和靈位,重新改造、撤換。 同理,如果某種思想、某種主義、某種理論、某種制度,用來治理國家,認真實行之后并不見效,那也要對它進行修正、改造乃至撤換。
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 反映了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這是因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有個“君”。國家是為民眾建立的,“君”的位置是為國家而設立的。這里,輕重主次的關系是很清楚的,國家政治,一切以民為本。 (1)“民為貴”,是說人民的地位與權力,是至高無上,不可動搖的。一切政治權力與政治制度,從根本來說,都是來自人民、治于人民、為了人民。 (2)“社稷次之”,社稷在古代指土地神和谷神,山川大地,五谷物產,乃是養育人民,建立國家的物質基礎,當然十分重要。后來社稷就成了國家的代名詞。所以也可以說“社稷”就是國家。作為一個國家,當然要有制度,要有憲法。但制度也好、憲法也好,終究還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的,所以社稷的地位次于人民。 (3)“君為輕”,是說相對于民與社稷來說,君的地位并不那么重要。君的地位與權力是民賦予的,沒有民就沒有君,君怎么可以與民相提并論呢?社稷是一個國家存在的基礎,很難設想一個國家可以既沒有山川大地,又沒有五谷物產,也沒有憲法制度。一個國家死掉個把國君,仍然不失為一個國家;若是沒有了社稷,國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國君的地位也不能跟社稷相提并論。 其民本思想對中國后世的思想家有極大的影響。如明末時,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官員應當“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學?!保▽W校指一種機構)、“公其非是于學校”等觀點。 語出 《孟子·盡心下》: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干水溢,則變置社稷。” 孟子說:“百姓最為重要,土谷之神次之,君主為輕。所以得著百姓的歡心便做天子,得著天子的歡心便做諸侯,得著諸侯的歡心便做大夫。諸侯危害國家,那就改立。犧牲既已肥壯,祭品又已潔凈,也依一定時候致祭,但是還遭受旱災水災,那就改立土谷之神?!?br/>
孟子的思想,《孟子·盡心章句下》: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 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祖以時,然而早干水溢,則變置社稷.”孟子說:“百姓最為重要,國家其次,國君為輕。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應允的做國君,得到國君應允的做大夫。國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國家,就改立國君。祭品豐盛,祭品潔凈,祭掃按時舉行,但仍然遭受旱災水災,那就 改立土神谷神?!眹蜕琊⒍伎梢愿牧⒏鼡Q,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換的。所以,百姓最為重要?!渡袝芬舱f:“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崩习傩詹攀菄业母?,根本穩固了,國家也就安寧了。這一段是孟子民本思想最為典型,最為明確的體現,“民貴君輕”成為后世廣泛流傳的名言,一直為人們所引用。民本觀念是中國古代倡導的根本從政價值理念。價值觀是思想的靈魂,民本觀念是中國廉政思想的基石。夏啟廢禪讓建立家天下,宣揚“有夏服天命”的天命觀。但是,夏啟的兒子太康即位后就沉迷游樂,不理朝政,結果被放逐。是時,《五子之歌》諷之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這是關于民本思想的第一次吶喊。夏商繼亡,西周汲取前兩朝政治教訓,提出“敬德保民”、“以德配天”,所謂“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其中“德”包括敬天、 敬宗、保民三方面,尤其要“懷保小民”,舍此難保天祚。春秋戰國的動蕩,彰顯了民心向背的力量?!百F以賤為本, 高以下為基”,“唯人是保,而利于主,國之寶也”。于是,孔子提出了庶民、富民、教民的仁政思想。孟子繼而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的政治秩序理論,要求統治者要有“憂民之憂”及“與民同樂”的思想境界,要有解民于“倒懸”的政治作為,要建立“恒產”的產權制度保障民生。荀子則更進一步提出“天之生民,非為君也 ;天之立君,以為民也”的立君為民權力觀,先秦民本思想基本形成。先秦民本思想具有通過制民鞏固君權的政治立場。孔子講仁政,要富民、教民,歸根到底是為了使民。孔子說:“百姓足, 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民眾是國家的經濟基礎??鬃佑终f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卑衙癖娍醋鍪菄业能娛禄A??鬃舆€說:“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闭J為民眾是國家的政治基礎。儒家講教化,但是它極其明確的立場卻在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皠谛恼咧稳耍瑒诹φ咧斡谌?;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薄熬?,舟也,庶人,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边@都是講君主是為治主體,民眾是治理客體,客體是基礎,搞得不好客體就要顛覆主體。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封建專制制度在全國最終確立起來。應該說,封建君主政治正是植根于民本思想,上述政治立場才把它作為治國的策略思想。董仲舒發現了這一奧妙所在,指出“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國受命于君”,“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體也”。漢武帝欣賞君權天授原則基礎上的民本思想,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民本思想進入主流意識形態,奠定了君主集權制民的基石,也派生出天子與官僚都要“愛民如子”的廉政蘊含。民本思想也適應了春秋戰國時期政治治理的轉型,它的產生恰好伴隨著世卿世祿制度到封建官僚制度的轉變。世卿世祿制度的終結,統治主體代之以官僚集團。關于官僚政治,“從理論上講,往往是如此 :第一,所盡的責任,減至最小限度。第二,所得的利益,擴充至最大限度。……所以怠惰和貪污,乃是官僚階級的本性”。“官僚和民眾的利益,是處于相反的地位的?!薄熬魉幍牡匚?,一方面固然代表一人一家之私……又一方面,則亦代表人民的公益,而代他們監督統治者階級。”君主與民眾處在利益的兩極,民本思想針對的是防止中飽階層的形成。反對中飽官僚集團欺上壓下,是專制體制反腐敗的重要任務。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廉政意義及其局限性都在于此。恰如此,民本思想成為約束官僚集團政治行為的一個準繩。西漢思想家賈誼將以民為本視為國家政治生活的基本準則 :“聞之于政也,民無不為本也。國以為本,君以為本,吏以為本。故國以民為安危,君以民為威侮,吏以民為貴賤。此之謂民無不為本也?!痹谡螌嵺`中,民本思想首先要求官吏關注民生?!懊裾?, 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凡屬把發展民生作為要務的官吏都受民擁戴,也為朝廷贊賞。例如,西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賑災民、選良吏、施教化、勸農桑,治理升平,后被《漢書》列為第一循吏。民本思想要求官僚順應民心、懲惡揚善。“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民眾的意志彰顯社會的善惡,是行政的主要依據。唐朝宰相狄仁杰為官,不媚上、不阿貴,始終保持體恤百姓的本色,做大理丞到任一年,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諸多案子,沒有一人上訴申冤,后被稱之為“唐室砥柱”。民本思想還體現于官員執政價值追求方面。北宋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南宋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清代黃宗羲“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晚清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無不彰顯了民本思想。隋唐以后,民本思想通過科舉制度注入政治體制之中,造就了中國古代政治特有的文化氣質,形成了一股廉潔政治清流,源遠流長逾千年,在一定程度上對封建政治腐敗現象起了抑制作用。
《孟子·盡心下》,原文如下: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 這是孟子的的民本思想。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這是因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有個“君”。國家是為民眾建立的,“君”的位置是為國家而設立的。
您好!譯文:百姓最為重要,代表國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國君為輕。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歡心的做國君,得到國君歡心的做大夫。國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國家就改立國君。祭品豐盛,祭品潔凈,祭掃按時舉行,但仍然遭受旱災水災,那就改立土神谷神。希望我的翻譯您能夠滿意!謝謝!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孟子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這是因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有個“君”。國家是為民眾建立的,“君”的位置是為國家而設立的。這里,輕重主次的關系是很清楚的,國家政治,一切以民為本。要說真有什么“天子”,那么民眾才是真正的“天子”。因為天的聰明,是通過民的聰明來表現的;天的視聽,是借助民的視聽來實現的。民眾的意愿,天總是順從的。可見民眾才是“天”的代表,是真正的“天之驕子”。至于所謂“君”,則是民眾抬舉出來的,“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民眾有力量抬舉出一個君,也有力量把君推翻。君位本是為天下民眾設的,誰來做君完全應當由天下民眾決定。這是古今天下通行的道理。無論這個“君”叫做國王,叫做皇帝,叫做總統,叫做主席,都概莫能外。只不過在古代,人們尚未能設計出一套有效而完善的民主制度來落實這個道理,使之成為可以操作的程序,以致于這個道理在很多時候不能馬上兌現。但這并不說明這個道理本身不成立。實際上即使是在民主制度缺如的社會里,上述道理有時也會以各種形式自發地強行發生作用。只要看看歷史上無數昏君、暴君最終被推翻,身敗名裂的下場,就不難理解這一點。民的地位不僅在君之上,而且在國家(社稷)之上。因為國家的權力也是人民所賦予的,國家的利益應當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所以從邏輯上來說,必須置民眾的地位于國家之上。孟子強調“民為貴,社稷次之”,堅持這個原則,可以防止少數政客假借“國家”的名義,侵害民眾的權力和利益。為“君”的如果真能認識到上述道理,就應當認真聽取民眾的意見,坦誠接受民眾的監督,關心民生疾苦,與民同樂。 孟子說:理想的政治,應確立如下原則: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民為貴”,是說人民的地位與權力,是至高無上,不可動搖的。一切政治權力與政治制度,從根本來說,都是來自人民、治于人民、為了人民(from people, by people, for people)。 “社稷次之”,社稷在古代指土地神和谷神,山川大地,五谷物產,乃是養育人民,建立國家的物質基礎,當然十分重要。后來社稷就成了國家的代名詞。所以也可以說“社稷”就是國家。作為一個國家,當然要有制度,要有憲法。但制度也好、憲法也好,終究還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的,所以社稷的地位次于人民。 “君為輕”,是說相對于民與社稷來說,君的地位并不那么重要。君的地位與權力是民賦予的,沒有民就沒有君,君怎么可以與民相提并論呢?社稷是一個國家存在的基礎,很難設想一個國家可以既沒有山川大地,又沒有五谷物產,也沒有憲法制度。一個國家死掉個把國君,仍然不失為一個國家;若是沒有了社稷,國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國君的地位也不能跟社稷相提并論。 得到廣大人民的任命,才有資格做天子;得到天子的任命,才可以做諸侯;得到諸侯的任命,才可以做大夫。可見一切政治權力,從根源上來說,都是來自于民眾。 君主如果危害到社稷,危害到國家的利益,就應該將他罷免、撤換! 在古代,對于土地神和谷神,祭祀的物品沒有欠缺,祭祀的時間也沒有耽誤,卻仍然發生干旱水澇等自然災害,就說明這個土地神或谷神不靈了。那就應當砸了它們的廟,毀了它們的神像和靈位,重新改造、撤換。 同理,如果某種思想、某種主義、某種理論、某種制度,用來治理國家,認真實行之后并不見效,那也要對它進行修正、改造乃至撤換。
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 反映了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這是因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有個“君”。國家是為民眾建立的,“君”的位置是為國家而設立的。這里,輕重主次的關系是很清楚的,國家政治,一切以民為本。 (1)“民為貴”,是說人民的地位與權力,是至高無上,不可動搖的。一切政治權力與政治制度,從根本來說,都是來自人民、治于人民、為了人民。 (2)“社稷次之”,社稷在古代指土地神和谷神,山川大地,五谷物產,乃是養育人民,建立國家的物質基礎,當然十分重要。后來社稷就成了國家的代名詞。所以也可以說“社稷”就是國家。作為一個國家,當然要有制度,要有憲法。但制度也好、憲法也好,終究還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的,所以社稷的地位次于人民。 (3)“君為輕”,是說相對于民與社稷來說,君的地位并不那么重要。君的地位與權力是民賦予的,沒有民就沒有君,君怎么可以與民相提并論呢?社稷是一個國家存在的基礎,很難設想一個國家可以既沒有山川大地,又沒有五谷物產,也沒有憲法制度。一個國家死掉個把國君,仍然不失為一個國家;若是沒有了社稷,國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國君的地位也不能跟社稷相提并論。 其民本思想對中國后世的思想家有極大的影響。如明末時,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官員應當“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學?!保▽W校指一種機構)、“公其非是于學校”等觀點。 語出 《孟子·盡心下》: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干水溢,則變置社稷。” 孟子說:“百姓最為重要,土谷之神次之,君主為輕。所以得著百姓的歡心便做天子,得著天子的歡心便做諸侯,得著諸侯的歡心便做大夫。諸侯危害國家,那就改立。犧牲既已肥壯,祭品又已潔凈,也依一定時候致祭,但是還遭受旱災水災,那就改立土谷之神?!?br/>
孟子的思想,《孟子·盡心章句下》: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 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祖以時,然而早干水溢,則變置社稷.”孟子說:“百姓最為重要,國家其次,國君為輕。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應允的做國君,得到國君應允的做大夫。國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國家,就改立國君。祭品豐盛,祭品潔凈,祭掃按時舉行,但仍然遭受旱災水災,那就 改立土神谷神?!眹蜕琊⒍伎梢愿牧⒏鼡Q,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換的。所以,百姓最為重要?!渡袝芬舱f:“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崩习傩詹攀菄业母?,根本穩固了,國家也就安寧了。這一段是孟子民本思想最為典型,最為明確的體現,“民貴君輕”成為后世廣泛流傳的名言,一直為人們所引用。民本觀念是中國古代倡導的根本從政價值理念。價值觀是思想的靈魂,民本觀念是中國廉政思想的基石。夏啟廢禪讓建立家天下,宣揚“有夏服天命”的天命觀。但是,夏啟的兒子太康即位后就沉迷游樂,不理朝政,結果被放逐。是時,《五子之歌》諷之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這是關于民本思想的第一次吶喊。夏商繼亡,西周汲取前兩朝政治教訓,提出“敬德保民”、“以德配天”,所謂“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其中“德”包括敬天、 敬宗、保民三方面,尤其要“懷保小民”,舍此難保天祚。春秋戰國的動蕩,彰顯了民心向背的力量?!百F以賤為本, 高以下為基”,“唯人是保,而利于主,國之寶也”。于是,孔子提出了庶民、富民、教民的仁政思想。孟子繼而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的政治秩序理論,要求統治者要有“憂民之憂”及“與民同樂”的思想境界,要有解民于“倒懸”的政治作為,要建立“恒產”的產權制度保障民生。荀子則更進一步提出“天之生民,非為君也 ;天之立君,以為民也”的立君為民權力觀,先秦民本思想基本形成。先秦民本思想具有通過制民鞏固君權的政治立場。孔子講仁政,要富民、教民,歸根到底是為了使民。孔子說:“百姓足, 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民眾是國家的經濟基礎??鬃佑终f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卑衙癖娍醋鍪菄业能娛禄A??鬃舆€說:“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闭J為民眾是國家的政治基礎。儒家講教化,但是它極其明確的立場卻在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皠谛恼咧稳耍瑒诹φ咧斡谌?;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薄熬?,舟也,庶人,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边@都是講君主是為治主體,民眾是治理客體,客體是基礎,搞得不好客體就要顛覆主體。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封建專制制度在全國最終確立起來。應該說,封建君主政治正是植根于民本思想,上述政治立場才把它作為治國的策略思想。董仲舒發現了這一奧妙所在,指出“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國受命于君”,“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體也”。漢武帝欣賞君權天授原則基礎上的民本思想,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民本思想進入主流意識形態,奠定了君主集權制民的基石,也派生出天子與官僚都要“愛民如子”的廉政蘊含。民本思想也適應了春秋戰國時期政治治理的轉型,它的產生恰好伴隨著世卿世祿制度到封建官僚制度的轉變。世卿世祿制度的終結,統治主體代之以官僚集團。關于官僚政治,“從理論上講,往往是如此 :第一,所盡的責任,減至最小限度。第二,所得的利益,擴充至最大限度。……所以怠惰和貪污,乃是官僚階級的本性”。“官僚和民眾的利益,是處于相反的地位的?!薄熬魉幍牡匚?,一方面固然代表一人一家之私……又一方面,則亦代表人民的公益,而代他們監督統治者階級。”君主與民眾處在利益的兩極,民本思想針對的是防止中飽階層的形成。反對中飽官僚集團欺上壓下,是專制體制反腐敗的重要任務。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廉政意義及其局限性都在于此。恰如此,民本思想成為約束官僚集團政治行為的一個準繩。西漢思想家賈誼將以民為本視為國家政治生活的基本準則 :“聞之于政也,民無不為本也。國以為本,君以為本,吏以為本。故國以民為安危,君以民為威侮,吏以民為貴賤。此之謂民無不為本也?!痹谡螌嵺`中,民本思想首先要求官吏關注民生?!懊裾?, 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凡屬把發展民生作為要務的官吏都受民擁戴,也為朝廷贊賞。例如,西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賑災民、選良吏、施教化、勸農桑,治理升平,后被《漢書》列為第一循吏。民本思想要求官僚順應民心、懲惡揚善。“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民眾的意志彰顯社會的善惡,是行政的主要依據。唐朝宰相狄仁杰為官,不媚上、不阿貴,始終保持體恤百姓的本色,做大理丞到任一年,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諸多案子,沒有一人上訴申冤,后被稱之為“唐室砥柱”。民本思想還體現于官員執政價值追求方面。北宋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南宋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清代黃宗羲“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晚清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無不彰顯了民本思想。隋唐以后,民本思想通過科舉制度注入政治體制之中,造就了中國古代政治特有的文化氣質,形成了一股廉潔政治清流,源遠流長逾千年,在一定程度上對封建政治腐敗現象起了抑制作用。
《孟子·盡心下》,原文如下: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 這是孟子的的民本思想。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這是因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有個“君”。國家是為民眾建立的,“君”的位置是為國家而設立的。
您好!譯文:百姓最為重要,代表國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國君為輕。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歡心的做國君,得到國君歡心的做大夫。國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國家就改立國君。祭品豐盛,祭品潔凈,祭掃按時舉行,但仍然遭受旱災水災,那就改立土神谷神。希望我的翻譯您能夠滿意!謝謝!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民为贵社稷次之下一句是什么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Vista系统Office2007/20
 - 下一篇: 电动车无线充电正式开测!捷豹尝鲜,李书福